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7269发布日期:2023-11-30 01:4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工程建设,具体涉及一种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1、至20世纪中叶以来,膜结构打破纯直线建筑风格的模式,以其独有的优美曲面造型,简洁、明快、刚与柔、力与美的完美组合,给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单跨框架柱膜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节约能源、方便施工且造型优美等优点,使其成为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常应用于大型公共设施,如体育场馆的屋顶系统、机场大厅、展览中心等。大型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建筑造型简约、跨度大,但其抗倾覆性能要求高,耐久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在大型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建筑施工时,通常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抗倾覆性能较差,框架柱底端混凝土结构因埋入型钢柱脚而受应力影响导致开裂、耐久性差,而焊接式组合型钢焊接应力大会严重影响柱膜结构可靠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4、支座板,所述支座板固定设置于主支座的顶部;

5、主支座,所述主支座埋入混凝土内,且其顶部通过支座板与膜结构柱脚连接;

6、副支座,所述副支座包括埋入混凝土内与主支座底部连接的肋面,与肋面垂直连接凸出于混凝土外的板面,设置于板面上的耳板;以及,

7、抗倾覆连杆,所述抗倾覆连杆底端与耳板连接,顶端与膜结构的内侧端头连接。

8、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肋面两侧以及所述主支座沿其环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栓钉。

9、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肋面和所述主支座上预留有箍筋孔。

10、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肋面和所述主支座的底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长椭孔和连接螺栓,所述副支座通过长椭孔和连接螺栓与主支座的底部连接固定。

11、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肋面靠近板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矩形加劲肋。

12、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主支座为工字型钢结构。

13、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支座板与主支座的腹板及翼缘板之间连接有板状加劲肋。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肋面和主支座上设置栓钉,可使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结合牢固,且通过设置抗倾覆连杆,可为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提供抗倾覆保证。第二,本实用新型中柱脚节点连接及抗倾覆连接均采用螺栓,可释放钢结构施工作业及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极大程度提高结构耐久性,延长膜结构使用寿命。第三,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定位地板、定位地脚螺栓的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且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支座、副支座和抗倾覆连杆可在工厂预制生产,之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快速安装施工即可,不仅可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同时可保证膜结构的抗倾覆性和耐久性。



技术特征:

1.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板,所述支座板固定设置于主支座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面两侧以及所述主支座沿其环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栓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面和所述主支座上预留有箍筋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面和所述主支座的底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长椭孔和连接螺栓,所述副支座通过长椭孔和连接螺栓与主支座的底部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面靠近板面的连接侧上设置有矩形加劲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座为工字型钢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板与主支座的腹板及翼缘板之间连接有板状加劲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悬挑单跨框架柱膜结构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其包括:支座板,主支座,副支座,抗倾覆连杆;所述支座板固定设置于主支座的顶部;所述主支座埋入混凝土内,且其顶部通过支座板与膜结构柱脚连接;所述副支座包括埋入混凝土内的肋面,与肋面垂直连接凸出于混凝土外的板面,设置于板面上的耳板;所述抗倾覆连杆底端与耳板连接,顶端与膜结构的内侧端头连接。本技术埋入式组合型钢柱脚节点结构的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且同时可保证膜结构的抗倾覆性和耐久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涛,杨立戈,许相国,朱立,邓家荣,张胥,黎云云,陈小济,陶靖,秦赞,邱志扬,李东,唐烈,吴晟彦,高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