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8028发布日期:2024-03-22 10:12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特别是指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舒适性,现有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大多为层状结构,即在建筑物屋顶基体结构表面层叠铺装多层功能层结构,例如,防水层、保温层、隔热层等,这些功能层结构往往具有单一的功能,用以提高建筑物在某一方面的使用性能。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585318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坡屋面被动房的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顶部楼板、屋面板、隔汽层、屋面保温层、防水卷材层、屋顶砂浆保护层、顺水条、挂瓦条、屋面彩瓦和檐口结构;顶部楼板设在外墙体顶部之间;屋面板两端设有挡板;隔汽层满铺在屋面板上;屋面保温层铺设在隔汽层上,屋面保温层的两侧与挡板之间留有间距;屋面保温层与挡板间填充有岩棉保温层;屋脊两侧的屋面板间隔设有多组保温层固定组件;屋面保温层中间隔设有断热桥锚栓;防水卷材层铺在屋面保温层的顶部;屋顶砂浆保护层设在防水卷材层的顶部;屋顶砂浆保护层中设置有型钢龙骨。该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保温层易脱落且原屋面瓦与结构混凝土之间无法满足被动式断热桥要求的技术问题。

3、然而,屋面防水结构历来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重视,若屋面防水结构设置不合理,造成建筑物漏水,则会影响建筑物质量,并且影响住户的居住体验,因此,无论屋顶多层结构如何变化,始终需要将屋顶防水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放在首要地位,现有的屋顶防水结构五花八门,例如,公开号为:“cn20866880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排水排汽管网的绿色屋面系统,包括二级排水排汽管网,所述二级排水排汽管网包括二级排水管以及排汽管,所述二级排水管铺设在保温层开设的沟槽中,所述二级排水管采用pvc管,并在其上半圆管中间隔开孔,所述排汽管竖直设置于所述二级排水管的交接处并通过连接头和所述二级排水管连通,所述二级排水管通过挡土墙上的预留孔洞与截水沟相通。该专利技术采用基于二次排水排汽管网的绿色屋面系统,刚性防水,以排为主,植被养护,通过在屋面保温层内设立一个二级排水排汽呼吸系统,消除保温层内因暴晒所造成的巨大蒸汽压力对屋面的破坏作用,达到上下通汽,有水排水,有汽排汽。然而,该专利技术结构复杂,难以在各类建筑物中推广应用,并且在现有的多层屋顶结构中,各层结构往往具有单一功能,雨水或积水容易经过其它非防水层结构渗入屋顶基体结构内,从而造成屋顶渗漏,此外,这类功能层结构施工成形后,其结构或外形尺寸往往与理想设计存在误差,致使雨水或积水容易经过这类功能层结构的缺陷部位渗漏,最终亦会产生渗漏,影响建筑物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包括屋顶、支承墙、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屋顶与支承墙固连,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前端贴靠于所述屋顶的表面,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后端延伸至所述支承墙外,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前端埋设于所述屋顶内,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后端延伸至所述支承墙外。

4、所述建筑物屋顶结构还包括女儿墙,女儿墙与所述支承墙固连,所述第一排水管穿过该女儿墙,所述第二排水管穿过所述支承墙。

5、所述支承墙还与集雨斗固连,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后端、第二排水管的后端均伸入该集雨斗内。

6、所述集雨斗还与排水总管的前端固连,排水总管的后端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7、所述屋顶包括屋面层、防水层和基体层,屋面层、防水层、基体层自上而下依次叠合,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前端与该屋面层齐平,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前端与该防水层齐平。

8、所述屋顶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叠合于所述屋面层与防水层之间。

9、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前端四周还涂覆有密封膏。

10、所述屋面层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大于0°。

11、所述第一排水管整体呈7字形状。

12、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外径不小于φ50mm。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排水管收集并及时排出屋顶屋面层的积水,又通过第二排水管收集并及时排出屋顶内部各个功能层结构内部渗漏的积水,即使雨水或积水能够经过屋顶其它非防水层结构渗入,雨水或积水也会最终被防水层阻挡,并且由第二排水管汇集后及时排出建筑物以外,从而使屋顶结构各处雨水或积水均能够及时排出建筑物以外,防止造成建筑物屋顶渗漏,改善了住户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建筑物防渗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顶(1)、支承墙(2)、第一排水管(3)和第二排水管(4),所述屋顶(1)与支承墙(2)固连,所述第一排水管(3)的前端贴靠于所述屋顶(1)的表面,所述第一排水管(3)的后端延伸至所述支承墙(2)外,所述第二排水管(4)的前端埋设于所述屋顶(1)内,所述第二排水管(4)的后端延伸至所述支承墙(2)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屋顶结构还包括女儿墙(5),女儿墙(5)与所述支承墙(2)固连,所述第一排水管(3)穿过该女儿墙(5),所述第二排水管(4)穿过所述支承墙(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墙(2)还与集雨斗(6)固连,所述第一排水管(3)的后端、第二排水管(4)的后端均伸入该集雨斗(6)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斗(6)还与排水总管(7)的前端固连,排水总管(7)的后端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包括屋面层(11)、防水层(12)和基体层(13),屋面层(11)、防水层(12)、基体层(13)自上而下依次叠合,所述第一排水管(3)的前端与该屋面层(11)齐平,所述第二排水管(4)的前端与该防水层(12)齐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还包括保温层(14),保温层(14)叠合于所述屋面层(11)与防水层(12)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4)的前端四周还涂覆有密封膏(8)。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层(11)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大于0°。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3)整体呈7字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或7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4)的外径不小于φ5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屋顶结构,包括屋顶、支承墙、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屋顶与支承墙固连,第一排水管的前端贴靠于屋顶的表面,第一排水管的后端延伸至支承墙外,第二排水管的前端埋设于屋顶内,第二排水管的后端延伸至支承墙外。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排水管收集并及时排出屋顶屋面层的积水,即使雨水或积水能够经过屋顶其它非防水层结构渗入,雨水或积水也会最终被防水层阻挡,并且由第二排水管汇集后及时排出建筑物以外,从而使屋顶结构各处雨水或积水均能够及时排出建筑物以外,防止造成建筑物屋顶渗漏,改善了住户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建筑物防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华,毛华祥,张安伦,王贵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建工安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