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

文档序号:37463197发布日期:2024-03-28 18:4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古建筑修复,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质,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古建筑在历经岁月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经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在尽可能维持古建筑原貌的情况下依照国家有关文物修缮的规定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裂缝修补是一项常见的修补情况。由于需要对古建筑的墙体等部位进行裂缝的注浆或者过度损坏部位的清理以及打孔等操作,使原本就受到损坏的古建筑的结构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待修复的古建筑的墙体进行支撑。

2、公开号“cn217175933u”古建筑修复保护的支撑装置,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不便于工作人员移动,使用时稳定性较差,不便于工作人员适当调整支撑角度,不能增加支撑面积的问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上安装有稳定装置,且安装组件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升降机构的顶部,且连接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导向杆,导向杆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导向杆与安装组件上的底板滑动连接;稳定板,稳定板固定安装在两个导向杆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当工作人员顺时针转动丝杆a时,稳定板向下移动,因两个稳定块固定安装在稳定板的底部,从而使得本装置使用时更加稳定,提高了古建筑的支撑效果。

3、上述实用新型虽然能够在古建筑修复时进行支撑,但是在遇到古建筑地面不平整时,导致支撑装置底部不稳固,会让支撑装置对古建筑无法很好的支撑,且古建筑上的门因用途不同,大小也不尽相同,对于较大支撑装置的运输较为不利,且遇古建筑顶部形状均不相同时致平板无法提供足够的接触面积,存在支撑不稳定的缺点,且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年代久远,往往存在结构松散、木材腐朽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支撑夹持以保证修复工作的安全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以解决方便拆卸安装、加强底座固定支撑、根据不同古建筑顶部形状更换支撑板和辅助夹持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端倒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上端靠近倒角处均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贯穿底座凸出底座底端,所述限位柱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底座底端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安装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内部安装有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另一端一体式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部对称安装有卡扣机构,所述固定柱上端通过卡扣机构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内部对称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板上端安装有弧形块。

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固定块、第一复位弹簧、按板、按柱和卡柱,所述固定柱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板,所述按板另一端一体式连接有按柱和卡柱,所述按柱和卡柱贯穿固定块凸出固定柱外侧。

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一端对称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部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柱为卡接。

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端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对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弧形块底端对称一体式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两端对称一体式连接有导向块。

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槽和滑块为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和导向块为滑动连接。

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复位弹簧、固定板、定位块、旋转块、双头拴柱和夹持板,所述支撑板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另一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另一端通过双头拴柱活动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

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底端胶粘有缓冲垫,所述弧形块上端胶粘有缓冲垫。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机构,当古建筑门过小不方便支撑装置运输时,按动按柱通过卡扣机构中的按板和第一复位弹簧配合,让卡柱伸向固定块内部,使卡柱与卡槽结束卡接,将支撑板取下后,再通过滑动连接将弧形块从支撑板上取下,当支撑装置运输至古建筑内部时,通过卡扣机构将支撑板安装在固定柱上,再根据古建筑内部顶部形状通过滑动连接更换弧形块,方便了使用人员安装拆卸,提高了对古代建筑修复的效率;

12、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机构,当需要对古建筑顶部房梁进行夹持保护时,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和固定板配合,拉动夹持板,再通过双头拴柱可以将旋转块进行旋转,松开夹持板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复位可以对古建筑顶部房梁进行夹持固定,保护了古建筑顶部房梁,方便了使用人员使用,提高了使用人员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倒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上端靠近倒角处均安装有限位柱(12),所述限位柱(12)贯穿底座(1)凸出底座(1)底端,所述限位柱(12)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靠近底座(1)底端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柱(14),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安装有升降座(3),所述升降座(3)内部安装有电动升降杆(4),所述电动升降杆(4)另一端一体式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内部对称安装有卡扣机构(7),所述固定柱(6)上端通过卡扣机构(7)安装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两端内部对称安装有夹持机构(17),所述支撑板(8)上端安装有弧形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机构(7)包括固定块(71)、第一复位弹簧(72)、按板(73)、按柱(74)和卡柱(75),所述固定柱(6)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1),所述固定块(71)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72),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板(73),所述按板(73)另一端一体式连接有按柱(74)和卡柱(75),所述按柱(74)和卡柱(75)贯穿固定块(71)凸出固定柱(6)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一端对称开设有圆形槽(9),所述圆形槽(9)内部对称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与卡柱(75)为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上端对称开设有滑槽(19),所述滑槽(19)内部对称开设有导向槽(21),所述弧形块(16)底端对称一体式连接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两端对称一体式连接有导向块(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9)和滑块(18)为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21)和导向块(20)为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7)包括第二复位弹簧(171)、固定板(172)、定位块(173)、旋转块(174)、双头拴柱(175)和夹持板(176),所述支撑板(8)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71),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7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2),所述固定板(172)另一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73),所述定位块(173)另一端通过双头拴柱(175)活动连接有旋转块(174),所述旋转块(17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7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4)底端胶粘有缓冲垫(15),所述弧形块(16)上端胶粘有缓冲垫(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端倒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上端均对称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凸出底座底端,所述限位柱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底座底端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安装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内部安装有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部通过卡扣机构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内部对称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板上端安装有弧形块。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保护了古建筑安全,提高了对古代建筑修复的效率,方便了使用人员使用,提高了使用人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馨蕖,张怡炜,李耀武,杨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