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间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3872发布日期:2024-05-11 00:1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间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钢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间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 217557727 u,公开了一种及一种钢筋间距调节装置,包括:杆件;可移动调节地安装于杆件上的至少一对安装座;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外壁上的顶推件,顶推件上设有供卡设钢筋的卡槽,通过转动调节顶推件使一对顶推件卡设于对应的钢筋的内侧,通过使一对安装座作相远离的运动以带动顶推件移动并推动两根钢筋作相远离的运动,从而调大两根钢筋的间距,通过转动调节顶推件使一对顶推件卡设于对应的钢筋的外侧,通过使一对安装座作相靠近的运动以带动顶推件移动并推动两根钢筋作相靠近的运动,以调小两根钢筋的间距。但其不能调节上层交叉钢筋和底层交叉钢筋的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间距调节装置,其能调节上部交叉钢筋和底部交叉钢筋的距离,更方便绑扎钢筋。

2、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了一种钢筋间距调节装置,其包括:

3、第一承载盒,其没有顶板,其一对向上的侧板上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底部呈弧形,其另一对向上的侧板上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底部呈弧形,第二凹槽要比第一凹槽的深度要深一个钢筋直径;

4、导向角钢,其设置在第一承载盒四角;

5、h型限位板,其垫在第一承载盒底部,其两端分别延伸至相邻导向角钢的肢板上;

6、第一螺栓,其螺纹连接h型限位板,并顶紧在导向角钢上;

7、第二承载盒,其没有底板,其一对向上的侧板下面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顶部呈弧形,其另一对向上的侧板下面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顶部呈弧形,第四凹槽要比第三凹槽的深度要深一个钢筋直径;

8、限位条,其设置在第二承载盒的第三凹槽的下面,其一端与第二承载盒可转动地连接;

9、支座板,其设置在第三凹槽上,并向下延伸,垫在地面上。

10、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调节上层交叉钢筋和底层交叉钢筋的间距,而且对交叉钢筋的支撑,也方便对交叉钢筋进行绑扎。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位条一端销轴连接在第二承载盒7底部一角,另一端设置第二螺栓固定在第二承载盒底部同侧的另一角。

12、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控制底层钢筋与地面的距离;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第二承载盒顶板设有操作口。

14、采用这样的结构,操作口方便绑扎底层交叉钢筋。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第三凹槽两侧开设有滑槽,支座板滑动连接在滑槽中,在第三凹槽所在侧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第三螺栓穿入滑槽并顶紧在支座板上。

16、采用这样的结构,调节支座板,方便调节底层钢筋与地面的距离,方便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大厚度。

17、本实用新型能调节上部交叉钢筋和底部交叉钢筋的距离,更方便绑扎钢筋。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筋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10)一端销轴连接在第二承载盒(7)底部一角,另一端设置第二螺栓(14)固定在第二承载盒(7)底部同侧的另一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筋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盒(7)顶板设有操作口(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筋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8)两侧开设有滑槽(13),支座板(11)滑动连接在滑槽(13)中,在第三凹槽(8)所在侧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15),第三螺栓(15)穿入滑槽(13)并顶紧在支座板(11)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间距调节装置,其包括:第一承载盒,其没有顶板,其一对向上的侧板上面设有第一凹槽,其另一对向上的侧板上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要比第一凹槽的深度要深一个钢筋直径;导向角钢,其设置在第一承载盒四角;H型限位板,其垫在第一承载盒底部;第一螺栓,其螺纹连接H型限位板;第二承载盒,其没有底板,其一对向上的侧板下面设有第三凹槽,其另一对向上的侧板下面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要比第三凹槽的深度要深一个钢筋直径;限位条,其设置在第二承载盒的第三凹槽的下面;支座板,其设置在第三凹槽上,并向下延伸,垫在地面上。本技术能调节上部交叉钢筋和底部交叉钢筋的距离,更方便绑扎钢筋。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宁,刘耿鹏,万宇,罗岩,彭根,邹柳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3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