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剪力墙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61366发布日期:2024-04-18 20:34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剪力墙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具体为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剪力墙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剪力墙又称结构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能够防止建筑结构剪切破坏,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剪力墙在施工结束后,需要利用支撑机构对剪力墙进行支撑保护,避免剪力墙的侧边出现裂隙等问题,保证剪力墙的稳定使用。

2、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2175576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剪力墙模板支撑体系的连接结构,应用在建筑构件的领域,其包括用于构成支撑体系的方钢龙骨、l型背楞及阳角锁具,用于构成支撑体系的方钢龙骨设在用于构筑剪力墙的剪力墙模板与用于构成支撑体系的l型背楞之间,用于构成支撑体系的l型背楞与用于构筑剪力墙的剪力墙模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相连。该申请具有整个支撑体系方便拆装、灵活度高、可回收利用的效果。

3、上述机构通过对拉螺栓穿过方钢龙骨、剪力墙模板将剪力墙进行支撑,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后续拆卸时需要拧动多个螺母,才能够将对拉螺栓与方钢龙骨、剪力墙模板之间进行分离,造成拆装效率较低,当需要拆卸多个剪力墙模板时就会造成工作人员过于劳累,进而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

4、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11164837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剪力墙为支座的内支撑结构,包括沿基坑侧壁修筑的支护墙,基坑内竖直设置有若干组剪力墙,剪力墙包括至少三组依次咬合的咬合桩,同一组剪力墙的各咬合桩的轴线共面且该平面与支护墙垂直;支护墙的顶端浇筑有冠梁,支护墙朝向基坑内的一侧沿高度方向固定有腰梁,剪力墙与冠梁和腰梁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剪力墙与支护墙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至比较接近,因此使得支撑梁的长度较短,中心弯矩较小,便于浇筑以及对支护墙进行支撑,起到在宽基坑中对基坑侧壁进行支护的效果,并且成本较低。

5、上述机构过同构剪力墙由三组咬合桩咬合,并且在剪力墙外套接固定有加强箍,从而增大三组咬合桩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整体性,提高了剪力墙抗剪抗弯的能力,但是实际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剪力墙的支撑需要从不同的方向,从而保证更好的支撑效果,仅凭借水平方向的多个支撑,会造成支撑机构对剪力墙的上端和中端的支撑不足,影响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剪力墙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利用对拉螺栓进行拆装造成拆装不便,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剪力墙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剪力墙本体的一侧贴合有第一保护板,所述剪力墙本体的另一侧贴合有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一侧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一端的第一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外侧缠绕有多个皮带轮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外侧与皮带轮机构的内侧相贴合,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活动块,且第一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推进杆,所述第一推进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一端的下端均开设有与固定块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连接板顶端的两端均开设有滑轨,且第一活动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块;

3、所述第二保护板两端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推进杆,所述第一保护板两端的上端均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侧设置有拼接机构,所述拼接机构用于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进行拼接限位,在未使用支撑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倒塌;

4、所述第一活动块的顶端铰接有铰接杆,且铰接杆的一侧设置有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用于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的位置进行夹持固定,使得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在使用结束后能够快速进行拆装,减少操作流程;

5、所述连接板顶端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与皮带轮机构相贴合,所述皮带轮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自清洁机构,且所述自清洁机构用于对第一螺纹杆的外侧进行清理,减少第一螺纹杆在长时间使用状态下表面的灰尘残留,延长第一螺纹杆的使用寿命。

6、进一步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第二链接杆,且所述第二链接杆铰接于铰接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链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且第二活塞的外侧套设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部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活塞筒之间的一侧套设有安装盒,所述第一活塞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一侧穿过安装盒并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盒的横截面呈c字形,且安装盒套设于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的外侧,所述挤压板与安装盒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挤压板的一侧与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的外侧相贴合。

8、进一步的,所述自清洁机构包括第二螺纹杆,且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活动块,且第二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推进杆,所述第二推进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连接板顶端的第二活动块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筒,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延伸至固定筒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塞,且固定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

9、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呈l形,所述排气管设置于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且排气孔与第一螺纹杆的位置相对应。

10、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机构包括按压板,且所述按压板固定连接于第三推进杆的一侧,所述按压板与限位槽相互卡合,且限位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按压板的一侧与气囊的一侧相贴合,且气囊的两端通过软管延伸至限位槽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聚气筒,所述聚气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四活塞,且第四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之间一端的距离小于按压板的高度,且按压板的另一侧与限位杆相贴合。

12、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滑槽与限位杆相互卡合。

13、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剪力墙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分别贴合在剪力墙本体的两侧,第三推进杆移动至限位槽的内部,按压板向限位槽的内侧移动,气囊内部的气体被挤出并通过软管将气体输送至聚气筒的内部,气体在聚气筒内部能够将第四活塞向下挤压,从而将限位杆推出并且将按压板一侧的位置进行限制,便于在未进行支撑时快速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倾倒造成剪力墙本体表面开裂等问题。

15、s2: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活动块进行移动,第一活动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推进杆向前推进,同时固定块被第一推进杆推动并且与固定槽之间卡合,从而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侧边的下端进行按压,从而保证支撑效果。

16、s3:第一活动块被带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铰接杆移动,使得铰接杆的一侧推动第二链接杆,并将第二活塞向一侧移动,第一活塞因活塞筒内部气体被挤压后向一侧推进,使得第一活塞推动第一连接杆向安装盒内侧移动,同时挤压板被第一连接杆推动并且与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的一侧相贴合,从而实现安装盒位置上限制,并且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能够与剪力墙本体之间挤压固定,并且活塞筒内部气体挤压进行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位置上的固定,能够避免在后续拆卸时需要反复拆卸螺母和对拉螺栓。

17、s4:第一活动块的输出端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皮带轮机构进行转动,使得皮带轮机构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旋转,使得第二推进杆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杆改变自身的位置,同时第二连接杆因移动带动第三活塞在固定筒的内部移动,从而将固定筒内部的气体通过输送至排气管内部并通过排气孔排出,排气孔在排出气体时能够对侧边的第一螺纹杆进行吹气清理,减少第一螺纹杆表面因长时间使用残留的灰尘脏污。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使得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活动块进行位置上的改变,从而将第一推进杆和固定块向一侧推进并且与固定槽之间进行卡合,对固定块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对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进行下端按压的作用,避免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的下端对剪力墙本体进行贴合时出现缝隙,造成贴合不够紧密支撑不足的问题,有效保证了装置在使用时的基础支撑效果;

20、进一步的,在利用第一螺纹杆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铰接杆进行移动,使得铰接杆将第二链接杆和第二活塞推进,从而将活塞筒内部气体挤压,使得第一活塞在活塞筒内部被推动,同时第一连接杆将挤压板向一侧按压,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被挤压板按压贴合,铰接杆与第一活动块和第二链接杆之间均为铰接,能够根据剪力墙本体的高度调整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对其夹持高度上的调整,同时也便于更好的适应不同尺寸的剪力墙本体,并且利用第一螺纹杆带动固定块进行下端支撑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挤压板进行侧边支撑,有效保证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支撑效果,安装盒、挤压板之间在进行夹持限位时利用气体挤压推进,在保证挤压贴合时能够增加贴合的接触面积,进而便于后续的拆装,安装盒的形状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厚度的剪力墙本体,增加自身的使用范围,同时利用挤压板被推动并被挤压,使得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能够更加稳定的被按压,防止松动,有效保证装置整体使用时的稳定性;

21、更进一步的,支撑结构在长时间辅助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对剪力墙本体支撑的情况下,会造成较多脏污掉落在第一螺纹杆的表面,第一活动块的输出端在收回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皮带轮机构进行转动,使得皮带轮机构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旋转,第二螺纹杆在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二推进杆移动,使得第二推进杆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杆改变自身的位置,同时第二连接杆因移动带动第三活塞在固定筒的内部移动,从而将固定筒内部的气体通过输送至排气管内部并通过排气孔排出,排气孔在排出气体时能够对侧边的第一螺纹杆进行吹气清理,减少第一螺纹杆表面因长时间使用残留的灰尘脏污,利用驱动电机和皮带轮机构能够带动拆装机构和自清洁机构进行自身的不同工作,减少电力上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够将驱动电机更换为普通握把,进而去适应在无电力情况下的施工现场,更好的保证装置整体的使用;

22、2.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分别贴合在剪力墙本体的两侧,将限位块和限位槽的位置对准,同时将第三推进杆移动至限位槽的内部,按压板向限位槽的内侧移动,并且按压板将气囊进行按压,气囊内部的气体被挤出并通过软管将气体输送至聚气筒的内部,气体在聚气筒内部能够将第四活塞向下挤压,从而将限位杆推出并且将按压板一侧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实现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之间的拼接固定,便于在未进行支撑时快速将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倾倒造成剪力墙本体表面开裂等问题,限位杆在被气体推进后位于按压板的一侧,限位杆的下端靠近第三推进杆的外侧,从而能够更加稳妥的进行按压板和限位槽卡合时的位置限制;

23、进一步的,在拆卸时将第三推进杆向外侧拉动,第三推进杆一侧上端和下端的滑槽会与限位杆相贴合,利用滑槽的形状会起到推动导向的作用,从而利用自身的形状将限位杆和第四活塞向聚气筒的内部推动,使得气体再通过软管回到气囊的内部,使得气囊处于气体充盈的状态,并利用气囊的饱和状态再将按压板向外侧推出,从而更好的实现第二保护板和第一保护板之间的拼接和拆卸,利用气囊内部气体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起到对按压板位置上限制的作用,便于快速根据需求调整按压板和限位槽之间的卡合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