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抗震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8949发布日期:2024-05-11 00:1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抗震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为一种用于抗震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简称,主要是指将一些建筑结构通过在工厂内预先制作好,之后将其集体运输到施工现场,再利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将建筑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整栋建筑的装配工作;

2、而在进行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抗震能力是关乎装配式建筑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装配式建筑通常都会采用隔震支座进行抗震,该类型抗震结构是通过在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地基基座之间加装抗震支座,通过橡胶抗震支座将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地基基座之间进行连接,从而起到将装配式建筑与地面的软连接,在发生地震的过程中,抗震支座可通过水平摆动,从而抵消地震的震动,使得其上方的建筑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可以保持禁止不动,大幅提高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3、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抗震支座需要与基座上的定位孔对齐,便于后续利用螺栓对抗震支座进行固定,而在将抗震支座与基座对齐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肉眼观察定位孔是否对齐时,容易发生视觉偏差,从而导致在安装螺栓的过程中,螺栓无法顺利贯穿抗震支座和基座的定位孔,导致需要对抗震支座进行重新定位,并且在抗震支座进行安装时,需要使用额外的钢板对抗震支座进行限位,防止其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横向摆动,导致对上层建筑浇筑时,造成影响,但是该固定方式通常都是通过螺栓对钢板进行固定,导致在安装及拆卸钢板时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抗震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抗震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抗震的装配式建筑结构,

3、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方设有抗震支座,所述抗震支座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且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均为中空结构,所述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顶部和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固定环上同侧的限位弹簧端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和固定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气囊,且气囊内填充有螺栓固定胶,所述下固定板四个侧面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下固定板上相邻两侧的连接板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钢丝绳a,所述下固定板内转动连接有收卷杆,且上固定板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收卷杆和连接杆之间设有钢丝绳b,所述收卷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杆,且轴杆上均设有扭簧,所述下固定板内设有限位机构。

4、优选的,所述钢丝绳a均贯穿于上固定板进行安装,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挂钩,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磁铁。

5、优选的,所述收卷杆上收卷有钢丝绳b,且钢丝绳b的一端穿过抗震支座并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下固定板内壁两侧均设有安装孔,所述下固定板的内壁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下固定板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7、优选的,所述轴杆均转动安装在与之同侧的安装孔内,所述扭簧分别与同侧的轴杆和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轴杆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连接的齿圈。

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杆、限位块、发条、固定弹簧、传动杆和推杆,

9、所述限位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安装座;

10、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杆;

11、所述安装座与安装杆的连接处设有发条;

12、所述安装杆上均设有与同侧齿圈互相啮合的限位块;

13、所述安装座与同侧限位槽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

14、所述安装杆上均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与下固定板内壁之间滑动连接。

15、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的底部四角均设有卡槽,且连接板的顶部均位于同侧上固定板的卡槽内。

16、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均位于挂钩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与限位板的两侧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钢板。

17、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内均设有与卡槽连通的孔槽,且钢丝绳a均位于该孔槽内。

18、一种用于抗震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9、s1:首先搭建基座框架,搭建好后,在框架上固定好定位钢板,根据定位钢板的定位孔位置,在基座1上预留好相同位置的孔槽,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毕,将定位钢板取下;

20、s2:摆放下固定板,之后顺着基座的顶部平移下固定板,在摆放下固定板时,由于下固定板与基座贴合,从而利用基座完成对推杆的挤压,使推杆上升,推杆在上升的过程中,推动传动杆横向移动,从而使限位块卡进齿圈的齿槽之间,完成对齿圈的限位阻尼,由于下固定板与基座之间产生挤压力,使得限位弹簧进行收缩,从而使下固定板内的固定环下方的螺纹套筒收缩进下固定板的定位孔内,当下固定板上的定位孔与基座的定位孔对齐后,限位弹簧进行反弹,将其下方的螺纹套筒推进基座内的定位孔内,完成下固定板的临时固定,之后在下固定板上方摆放抗震支座,利用固定环上方的螺纹套筒完成对抗震支座的临时固定,之后在抗震支座的上方摆放上固定板,再利用上固定板内的螺纹套筒,将上固定板临时固定在抗震支座上;

21、s3:在固定好上固定板4后,将钢丝绳b穿过抗震支座并与连接杆进行固定,而在摆放下固定板后,转动并拉伸伸缩杆,使连接板利用磁铁固定在上固定板的卡槽内,此时利用伸缩杆完成对抗震支座的横向固定;

22、s4:之后在上固定板上方搭建支架,并对上层建筑底座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反向转动伸缩杆,将连接板利用挂钩固定在同侧的限位杆上,此时钢丝绳a被其两端的连接板拉直,从而对抗震支座的横向摆动幅度进行限位。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发明将下固定板放置在基座和抗震支座之间,当基座、下固定板和抗震支座之间的定位孔对齐后,限位弹簧会分别将固定环底部和顶部的螺纹套筒卡进基座和抗震支座的定位孔内,完成抗震支座的临时限位,之后在定位孔内安装螺栓,螺栓在拧紧的过程中,可带动固定环上下两侧的螺纹套筒合拢,从而利用螺纹套筒与固定环配合,将气囊挤破,此时气囊内的螺栓固定胶流出,对螺栓与定位孔内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提高螺栓的紧固强度,并且对螺栓连接处提供一定的减震效果;

25、本发明利用磁铁将连接板固定在卡槽内,此时利用四根伸缩杆配合,可对抗震支座进行横向限位,防止在浇筑和装配建筑的过程中,抗震支座发生摆动的问题,并且在建筑浇筑和装配完成后,向下转动伸缩杆,并将挂钩固定在限位杆上,此时即可取消对抗震支座的限位效果,并利用钢丝绳a对抗震支座的四角进行限位,防止其摆动幅度过大,导致复位困难的问题;

26、本发明在抗震支座摆动过程中,可对钢丝绳b进行拉扯,而此时收卷杆在抗震支座摆动的过程中,会因钢丝绳b被拉扯,从而发生转动,并带动扭簧收紧,此时利用钢丝绳b和收卷杆配合,可对抗震支座提供一定的阻力,降低抗震支座的复位时间,同时在安装下固定板的过程中,可使限位块与齿圈啮合,进一步提高收卷杆对抗震支座的阻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