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质炭黑生产两用反应炉及相关方法

文档序号:181378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硬质炭黑生产两用反应炉及相关方法
专利说明 本发明属于民用建筑物,它提出了一种新的住宅套型结构形式。
根据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到本世纪末,我国住宅建筑将以实现小康居住水平作为发展目标,七五期间城镇住宅要向面积不增加,功能要改善,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一户一套的方向发展。参阅建设部设计局,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提出的《“七五”示范住宅试验要点》。
我在CN88101166.5《多功能承载薄壁空心墙及其应用和承载薄壁空心构件》中提出了一种具有优异储物功能和装饰功能,能承受楼板和上层建筑动静载荷的,可具有优良保温隔热性能及优良性能价格比的墙体结构形式。
根据这种墙体地性能,采用它应该能造出有前述要求的住宅来问题是设计出一种适于采用这种新型墙体结构的住宅套型结构形式。
本发明的目的 提出一种能达到明室明厅明厨明厕,节能节地、便于使用“多功能承载薄壁空心墙”的住宅形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楼梯或出入通道从住宅的前后面移出来,设置到住宅的侧面去,使其与住宅的厅或室内过道的门连接起来。这样做就使楼梯不占用住宅前后面上的采光通风面积,并可使作为住宅使用面积的通道枢纽的厅(2)处于住宅的中部或中心,从而有利于各使用面积的排布,增强住宅的实用性,另外楼梯及出入通道位于住宅的侧面,很自然地使各套住宅或各住宅之间出现了巷道(井道),处于住宅中部的厅(2)对此夹巷开采光窗,可使住宅达到明室明厅明厨明厕,最后一点楼梯位于两组住宅之间,可以做到不占用室内建筑面积,降低造价。(不排除为楼梯建顶盖墙围)。
这种住宅为多层或单层建筑,有室(1),厅或室内通道(2),厨(3),厕(4),阳台或院子(5),楼梯或出入通道(6)及其它房室或构件面积,其特征在于 a、此建筑物的某一楼层中,每一套或几套住宅的室(1),厅(2),厨(3),厕(4)及其它使用面积,集聚在一起,成一块矩形或多边形(可为曲边多边形)的建筑面积, b、一块以上(含一块)的这种建筑面积,并排排列,(允许各块建筑面积在前后方向上有错落),形成并列夹巷式建筑, c、各套住宅的入口建于这些建筑面积侧面的夹巷内, d、楼梯或出入通道(6)设置在各块并列建筑面积所夹成的夹巷内,与各套住宅的入口相连通。
参照附

图1、2、3、4、5等对以上所述特征进行说明 1、从建筑设计施工方便,节约用地等角度看,聚成的建筑面积以矩形或方形为好,但是为了尽量利用夹巷面积,在巷子里楼梯前后的面积往往加以利用,作小书房,储藏室,床龛,厨厕等小面积房室,或者为了使楼房的正立面,后立面增加装饰或使用功能,此建筑可能在前后方向,凹凸从而形成多边形建筑面积,当整栋建筑采用弧形形状或园环形状时,可形成曲边多边形的建筑面积。
2、一般来说,形成夹巷建筑面积由一左一右两套住宅构成,对于整栋建筑物端部来说,这种建筑面积可由一套住宅构成。对于由南面住宅,北面住宅组成的一梯四户型或多户型住宅,则可由四套住宅或多套住宅构成此建筑面积。
3、一块以上的这种建筑面积,指的是在某些小块地段上或为了某种需要,可以只在楼梯或出入通道(6)的一侧建置上述建筑面积,这时的夹巷是不完全的,应作广义的理解。
4、各套住宅的入口一般是开在厅(2)的门,但是也可为室内通道上或开在室(1)、厨(3)上的门。
5、楼梯或出入通道(6)设置在两块并列的建筑面积所夹成的巷子除了有前述的功能外,由于在前或后立面和面向夹巷的侧面上增加了采光通风面积,住宅的进深可大大加大,达到节能节地的目的。
6、一般来说这种夹巷可以向前后两面敞开,形成穿一条穿越整栋建筑的通道,一栋建筑可以有多条这种通道,与平行建筑物的道路一起,这将使住宅区里形成棋盘状的密集道路网,由于有这种道路网。本发明的住宅可以不断延伸,直至无限长,也可将整栋住宅建成L形,T形,Z形,弧形或圆形、矩形,多边形的环形,甚至可建成封闭的环形,由于可以减少栋与栋之间的横向间隔用地,可能用这种住宅形成风格独特,交通方便,居住建筑密度和居住面积密度极高的住宅区。
7、当住宅为平房时,夹巷中将只有出入通道。
当住宅为楼房时,夹在巷子里的楼梯可是单跑楼梯或双跑楼梯,也可为电梯,或两者皆有。
8、夹巷顶面,特别是楼梯上面面积,可筑置透明或不透明的顶盖,也可为敞顶。为了防雨雪,楼梯前后可建筑墙板或档板。
9、当在楼梯前后建小面积房室占据楼梯前后的面积时,底层不宜建满闭塞出入通道,至少要留一个方向上的出入通道。
依据本发明所述的住宅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以附图1至5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小套型住宅楼的楼层平面示意图。
这种住宅具有由室(1)、厅(2),厨(3),厕(4)等构成的整块建筑面积,还有阳台或院子(5),楼梯或出入通道(6),其特征在于
a、每套居室的各使用面积集聚成宽度为1开间的矩形建筑面积,室、厅、厨与厕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
b、厅(2)设在矩形面积的中部附近,
c、楼梯的主体部分,建在厅(2)入口门的前面。
这种小套型住宅的所有使用面积,集聚成方整的矩形,可采用一种规格的楼板,有利于设计施工标准化,降低造价,住宅单开间一字形排布,进深可达10米至13米以上,属于大进深,节地节能的四明住宅。需要强调的是图1中各套住宅室(1),厅(2),厨(3)的门都有意识地开在一边上,从而使这一面的墙,可以全部或部分采用多功能承载薄壁空心墙(7),空心墙在附图中用一粗一细的双线表示,细线代表门面的一面。将橱柜布置满一面墙或两面墙,是组合家俱的使用原则,作为单纯的用作储物的空心墙设计布局,同样要依据这一原则。当然这一面墙也可采用现有的墙体结构。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大套型住宅楼的楼层平面示意图。
这种住宅的特征在于
a、每套居室的各使用面积集聚成宽度为2开间的矩型建筑面积,
b、厅(2)建在矩形建筑面积靠夹巷一侧的开间的中部附近,厨(3),厕(4)与厅(2)相连接,
c、楼梯的主体部分,建在厅(2)入口门的前面,
d、厅(2)在入口门的上面或旁边,开有采光窗(7)。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中套型住宅楼的楼层平面示意图。它的特征在于
a、每套住宅的使用面积集聚成两级阶梯形状的建筑面积,此阶梯形两级阶梯的宽度均为1开间,在两条夹巷间,由两套住宅互补拼置成三开间宽度的矩形建筑面积,
b、厅(2)建在矩形面积靠夹巷一侧的开间的中部附近。厨(3),厕(4)与厅(2)相连接,
c、楼梯的主体部分,建在厅(2)入口门的前面,
d、厅(2)在入口门的上面或旁边,开有采光窗(7)。
厅(2)也可在门上和墙上均开有采光窗。
图4是带有半开间的中套型的一种并列夹巷型住宅的楼层平面示意图。它的特征在于
a、每套住宅的各使用面积集聚成宽度为1.5开间的矩形建筑面积,其中半开间与夹巷邻接,
b、厅(2),厨(3),厕(4)配置在半开间部分,且互相连接,
c、厅(2)的入口门处于半开间的中部附近,
d、厅(2)在入口门的旁边或在前后立面上或在这两处地方开有采光窗。
附图2、3、4所表示的住宅具有和图1所示的住宅相近的优点。
半开间的宽度不一定正好是整开间的一半。
附图4的那种住宅套型可有多种变化形式以适合不同的需要。这在图4中有表现。
如图4中左边第一套住宅的厨、厅、厕成一线排布。左边第2套利用楼梯后边为两边住宅所夹的面积,设置了一狭长厕所,从而可将厨房移到后面,形成一可以从前墙面采光,面积直抵达阳台的长厅。
左边第3套是对左边第2套的改进,首先是将厨厕的左右位置调换了,其次是将楼梯后移一些,在楼梯前设置了一间小书房。
左边第4套是将左边第3套的小书房改成了床龛。
第一套住宅的厅(2)采用侧面窗子采光,第2、3、4套住宅则采用前墙面的窗子采光。第4套还采用了两面凹腔薄壁空心墙板,
第1套住宅可以从建筑物的前后两面进出。
第2套住宅可以从建筑物的前面进出。
第3、4套的住宅出入通道问题,可以在底层不设小书房或床龛,留作通道。底层损失的面积,可适当加大院子进深作为补偿。
本发明所述的并列夹巷住宅,形式多种多样,风格独特,适应许多种情况的需要,它的套型方整,便于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化,降低造价。这种住宅采光面又多又大,在这方面类似于内天井住宅,然而在很多方面又优于内天井住宅。这种住宅的各间使用面积集中,以厅为中心,室内交通线总长度短,紧凑实用。可方便地做到明室、明厅、明厨、明厕、明梯,因而可达到12米以上的大进深。这种型式的住宅,还可以和内天井型式的住宅混合使用。图5是具有内天井的并列夹巷式住宅的一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条夹巷所围的建筑面积的中央部分附近,开有用于采光通风的内天井。这种住宅进深可达到15米以上。并列夹巷式住宅也可与跃层式等现有的住宅构型混用。它便于采用多功能承载薄壁空心墙,从而具备大面积,大容量的实用储藏空间,减少对使用家俱的需要量,在达到和超过各类套型预定使用效能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每套住宅的建筑面积。它具有设置从夹巷中穿越整栋建筑物的过道的功能,因而建筑物的总长度可以无限制地加长,或做成封闭的环形建筑物,从而减少住宅栋与栋之间的横向间隔用地。因而这种住宅的各种平面系数和采用这种住宅的住宅区的居住建筑密度,居住面积密度,人口毛密度,综合性能价格比等各项经济指标都能不同程度地超过现有结构的住宅和住宅区,例如采用这种住宅的住宅区,当采用5层楼,楼间距20公尺时,其居住面积密度可达8000至10000m2/公顷以上。这种住宅适用于楼房或平房,城市或乡村。它还能以混和式建筑物的形式用于商业街道和特定的工业区。
这种混和式建筑物可为多层或单层建筑物,它的特征在于这种建筑物由两部分构成,其中一部分采用现有的建筑构造形式,而另一部分采用并列夹巷型住宅的建筑构造形式。
以下述列子对这种混和式建筑物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一种混和式建筑物,为多层或单层住宅,其特征在于,它由两段连接而成,其中的一段采用现有住宅的建筑构造形式,另一端采用并列夹巷型住宅的建筑构造形式。
二、一种混和式建筑物,为多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它由底层和上部建筑两部分构成,其中底层为大进深的生产车间,上部建筑为一栋或秩序排列的几栋并列夹巷型住宅。
说明车间应为无明显噪音无污染的生产车间。当车间进深很大时,其顶部可建置两栋或多栋住宅,不太大时,只能建一栋。有多栋住宅时,可在栋与栋之间的间距上开天窗或天井为车间采光。
三、一种混和式建筑物,为多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它由底部建筑和上部建筑两部分构成,其中底部建筑为一层或多层一般结构型式的大进深的商场,其上部建筑为一层或多层的并列夹巷式住宅。
说明在繁华城镇的商业街道的底层建筑面积,寸土、寸金、极其宝贵,因而现代商场的进深越来越大,有多达20公尺以上的。因而这种建筑可做成底部建筑大进深,上部建筑一般进深。在底部建筑宽过上部建筑宽度的面积上,可为底部建筑开天窗,天井或弄堂,也可建置屋顶花园,步行道,餐厅,游乐园,自行车棚等公用,商用建筑设施。
上述混和式建筑物能将商业,工业建筑物同民用建筑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较强商业功能,工业生产功能的居住区,或者使商业区,工业区具有居住众多居民的功能,这有利于形成紧凑高效的新型商业、工业城镇,这种城镇有很大比例的职工就在自己住宅脚下或附近的工厂和商场(包括办公室)上班。其交通状况将得到根本的改善。
本发明的住宅,或者将本发明的住宅稍作改进,适应特定的使用目的也可作为办公室,旅馆,商店等。可以将这两种建筑统称为并列夹巷建筑物。
在并列夹巷型住宅得到推行的情况下为了设计,施工标准化建造其它种类的并列夹巷型建筑物是可能的。
关于本发明的说明并列夹巷型住宅的基本特征,与具有插入式楼梯的住宅几乎一样。但是这种住宅根据传统看法,基本上只用于山地住宅,并没有象本发明那样,出于本发明的目的,用于非山地地区,也没象本发明那样对并列夹巷型住宅及其应用作更深的系统发掘,使其用于所有地区。
参阅陕西省建筑设计院编写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第315页和第93至95页。
权利要求
1、并列夹巷式住宅为单层或多层建筑物,它有室(1),厅或室内过道(2),厨(3)、厕(4),阳台或院子(5),楼梯或出入通道(6)及其它房室或构件,其特征在于
a、此建筑物的某一楼层中,每一套或几套住宅的室(1)、厅(2)、厨(3)、厕(4)及其它使用面积,集聚在一起,成一块矩形或多边形的建筑面积,
b、一块以上的这种建筑面积,并排排列,形成并列夹巷式建筑,
c、各套住宅的入口建于这些建筑面积侧面的夹巷内,
d、楼梯或出入通道(6)设置在各块并列建筑面积所夹成的夹巷内,与各套住宅的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其特征在于
a、每套居室的各使用面积集聚成宽度为1开间的矩形建筑面积,室,厅,厨与厕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
b、厅(2)设在矩形面积的中部附近,
c、楼梯的主体部分,建在厅(2)入口门的前面,
d、厅(2)在入口门之上或旁边,开有采光窗(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其特征在于
a、每套居室的各使用面积集聚成宽度为2开间的矩形建筑面积,
b、厅(2)建在矩形面积靠夹巷一侧的开间的中部附近,厨(3)、厕(4)与厅(2)相连接,
c、楼梯的主体部分,建在厅(2)入口门的前面。
d、厅(2)在入口门上及旁边,开有采光窗(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其特征在于
a、每套居室的各使用面积集聚成宽度为2开间的两级阶梯形状的建筑面积,每两套住宅互补拼置成3开间宽的矩形建筑面积。
b、厅(2)建在矩形面积靠夹巷一侧的开间的中部附近,厨(3),厕(4)与厅(2)相连接。
c、楼梯的主体部分,建在厅(2)入口门的前面。
d、厅(2)在入口门上或旁边,开有采光窗(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其特征在于
a、每套住宅的各使用面积集聚成宽度为1.5开间的矩形建筑面积,其中半开间与夹巷邻接。
b、厅(2),厨(3),厕(4)配置在半开间部分,且互相连接,
c、厅(2)的入口门处于半开间的中部附近。
d、厅(2)在入口门旁边或在前立面上或在这两处地方开有采光窗。
6、根据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住宅,其特征在于在夹巷内楼梯(6)前后的面积,为各套住宅建置小书房,箱子间,储藏室,床龛,厕,厨或其它小面积的房室。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住宅,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条夹巷所围夹的建筑面积的中央部分附近开有采光通风的内天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其特征在于整栋建筑物成L形,T形、Z形、弧形,完全或不完全的圆环形,矩形环形或多边形环形。
9、一种混和式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这种建筑物只有一部分采用并列夹巷型住宅的结构,其余部分采用公知的建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
a、此建筑物下部的一至多层建筑为大进深的商场或工场,
b、此建筑物上部的一至多层建筑为并列夹巷型住宅。
全文摘要
一种软、硬质炭黑生产两用反应炉及相关方法。反应炉由燃烧段、混合段、第一反应段和第二反应段组成。燃料(油或气)和原料油分别通入燃烧段和混合段,燃余气的热气流混合原料油滴急速流经第一、第二反应段、完成炭黑生产反应。只要适当调节工艺参数,便能转产不同品种炭黑,如硬质炭黑和软质炭黑。生产软质炭黑可降低能耗27%,生产硬质炭黑时能耗也达到先进水平。
文档编号E04H1/04GK1038483SQ88103580
公开日1990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11日
发明者何宜恰 申请人:化学工业部炭黑工业研究设计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