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度抗震设防区八层配筋砖砌体楼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58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七度抗震设防区八层配筋砖砌体楼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主要由块状构件构成的建筑物的结构技术领域。
目前我国砖砌体楼房仍占全国建筑工程的90%以上,由于一般砖结构抗震能力低,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规定了七度抗震设防区的楼房不应超过七层及高度21米,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对砖砌体楼房建筑还没有切实有效易行的抗震办法。国外有配筋高强度空心砌块房屋,它是采用竖向配筋-“芯栓”来提高其抗震能力的,该方法对空心砌块的形状有特殊要求,在我国普通砖结构房屋上是不便采用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简单易行的提高砖砌体房屋强度及抗震能力的结构,以达到既能满足抗震要求,又能缓解人多与住房和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配筋砖砌体房屋结构,包括砖砌墙体、构造柱和圈梁,其特征在于在砖砌墙体中砌入水平钢筋带,该水平钢筋带可以是钢筋、钢丝或扁钢带构成的带状结构,最好是由横向刚性联结的两道以上钢筋构成,或是一条钢丝网片。该水平钢筋带与构造柱和予留洞口处的连接为锚固结构。对于八层砖砌体楼房,至少在底层1-3层墙体上每隔2-6皮砖有一道水平钢筋带。
由于该水平钢筋带,使水平配筋砌体、圈梁与构造栓形成了约束砌体,因而提高了墙体的抗剪强度和延性,改善了墙体的脆性性质,有效地提高砖砌房屋的抗震能力,而且简单易行。本发明在七度抗震设防区建造的八层楼房,经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实体模型实验及弹塑性理论分析,可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为节省原材料,可利用动力偏心法进行抗扭计算,并进行砌体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因而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申请人的一个实施例是盖某住宅八层楼,在满足抗震设防原则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方造价可降低25%,三材(钢材、木材、水泥)用量可减少,尤其钢材节省50%以上,节省建筑用地6.6%,比七层楼提高出房率14%左右,解决了职工的住房困难。
现用本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进行说明,但这些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是内墙水平钢筋带(钢丝网片)与构造柱锚固结构俯视水平示意图。
图2是内墙水平钢筋带(二道钢筋)与构造柱锚固结构俯视水平示意图。
图3是钢丝网片与洞口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二道钢筋与洞口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水平钢筋带与予留洞口处连接结构A-A立面示意图。
图6是外墙钢丝网片与构造柱间锚固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外墙二道钢筋与构造柱锚固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内外墙交叉处钢丝网片与构造柱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9是内外墙交叉处二钢筋与构造柱连接俯视示意图。
参见图1-图9,1为丁字或十字墙灰缝钢丝网片,可上下错一皮砖放置;2为构造柱;3为丁字或十字墙灰缝二道钢筋,可上下错上皮砖放置;4为予留洞口处附加竖直钢筋,墙内灰缝钢筋伸出墙面,贴紧墙壁弯曲直钩,并用小型焊机另焊与灰缝钢筋相同的钢筋,墙内水平灰缝内钢筋数量、直径、间距可由计算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筋砖砌体房屋结构,包括砖砌墙体、构造柱和圈梁,其特征在于在砖砌墙体中砌入水平钢筋带,该水平钢筋带与构造柱和予留洞口处的附加竖钢筋连接为锚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砌体房屋结构,其特征是所说的钢筋带由横向刚性联结的两道以上钢筋构成,或是一条钢丝网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房屋结构,其特征是为八层砖砌体楼房,底层1-3层墙体上每隔2-6皮砖有一道水平钢筋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七度地震设防区八层配筋砖砌体楼房结构,包括砖砌墙体、构造柱和圈梁,其特征是在砖砌墙体中砌入水平钢筋带,该钢筋带与构造柱和予留洞口处连接为锚固结构。该结构可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和延性,提高楼体的抗震能力,在七度抗震设防区可建筑八层的砖砌体楼房,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省资金,缩短工期,缓解居民住房紧张的目的。
文档编号E04B1/98GK1096840SQ9310754
公开日1994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26日
发明者黄昭质, 夏敬谦, 崔际凤, 丁世文, 黄泉生 申请人:石家庄市建筑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