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复式剪力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97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结构复式剪力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不能象钢结构和钢一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那样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技术领域,其原因是现行钢筋混凝土技术中的金属骨架力学性质不合理造成的,在现行的建筑中大都采用具体结构是,粗钢筋直立(纵向)相互平行围成筒状,细钢筋则以箍筋的形式垂直环绕在粗筋的外围扎结或焊接,用这种结构制成的骨架其强度、刚度都比较低,而且钢材用量较大,日本《日经产业新闻》近日报道长谷工公司开发了X型交叉钢筋结构,可用于建筑400—500米高的超高层建筑。该结构的主要缺陷在于,X交叉点在轴向上分布不均匀,X型柱状构造延轴向不等径,箍筋与X结构柱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根据目前建筑超高层楼房中存在不足之处,特设计了一种钢结构复式剪力筒,它克服了日本长谷工公司开发的X型交叉钢筋结构的不足之处,同时该产品易在工厂生产加工成整体结构,采用筒壁和腹杆既同时抗剪应力,又对筒内混凝土提供围限压力的力学原理以弥补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缺陷,充分发挥了钢材抗拉强度高的特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钢结构复式剪力筒,其主要是该剪力筒是由筒壁、筒蕊两大部分组成;筒壁采用粗钢筋(1)以螺旋形式进行交叉编结,交叉点采用焊接、扎接的方式加以固定。使其成为网状筒壁,延交叉点纵向焊接直筋(3),以增强该剪力筒筒壁的强度;筒蕊中腹杆(2)细钢筋的两头,分别焊接、扎接在筒壁的各交叉点上,形成纵向排列的“米”字形结构,筒壁与筒蕊腹杆各之间交叉点的夹角为25°—65°。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钢结构复式剪力筒的直径,交叉结点的密度,网弦和腹杆直径以及各之间的夹角是确定复式剪力筒强度,刚度、局布稳定、整体稳定的主要参数。经过大量的试验其强度、刚度、局部稳定、整体稳定都大大超出现有的钢结构骨架,可建造500—600米高的楼房,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钢结构复式剪力筒,其楼房的整体重量可大幅度降低,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该产品易在工厂制做,运输方便,装卸过程中不易变形,可采用统一的标准,突破了以往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层一层施工的缺点,并可大大提高施工速度。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钢结构复式剪力筒在制做过程中,首先用粗钢筋以螺旋形式进行交叉编结成筒壁,然后按照交叉点之间的距离,将腹杆细钢筋分别焊接在筒壁的各交叉点上,形成纵向排列的“米”字形结构的筒蕊,各交叉点的夹角45°为最佳状态,再延筒壁上各交叉点纵向焊接直筋,以增强筒壁的强度。在施工中将制做好的钢结构复式剪力筒按照所需的数量进行安装固定,然后进行整体混凝土浇铸即可,采用这种剪力筒极大地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金属骨架钢结构复式剪力筒、其特征在于、该剪力筒是由筒壁,筒蕊两大部分组成;筒壁采用粗钢筋(1)以螺旋形式进行交叉编结,交叉点采用焊接、扎接的方式加以固定;延交叉点纵向焊接直筋(3);筒蕊中的腹杆(2)细钢筋的两头分别焊接,扎接在筒壁的各交叉点上,形成纵向排列的“米”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复式剪力筒,其特征在于筒壁与筒蕊腹杆各之间交叉点的夹角为25°—6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复式剪力筒涉及一种建筑材料,该剪力筒其主要采用粗钢筋以螺旋形式交叉编结,使其成为网状筒壁,延交叉点纵向焊接直筋以增强筒壁的强度,然后将腹杆分别焊接、扎结在筒壁的各交叉点上,形成纵向排列的“米”字形结构的筒芯,经过大量的测试其强度、刚度、局部稳定、整体稳定都大大超过现有的钢骨架结构,成本低、易制做,可大幅度提高工程进度,是建筑高层、超高层楼房的佳品。
文档编号E04C5/06GK2221072SQ9324825
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4日
发明者李岭群, 李岭发, 沈兴峰, 赵保成, 单海平 申请人:李岭群, 李岭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