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854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论及一种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
现有的胡琴琴筒,不管筒体是圆形的、椭圆形、六方形的、八方形的或者十二方形的,等等,其蒙皮端的端面都是平齐的。蒙皮就蒙在这个具有平齐端面的这一端。由于琴筒的蒙皮端面是平齐的,蒙上去的蒙皮的振动部分的表面也是平整的,因此,蒙皮的振动表面上各个部位的张紧程度是相同的。在演奏时,琴弦的振动通过琴马传递至蒙皮,使蒙皮也发生振动而发声。由于蒙皮是均匀地张紧在琴筒端面上的,它的振动受到琴筒的限制,它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振动体,因此,蒙皮振动时的一部分振动能量将直接传递给筒体,或者说蒙皮振动时的一部分振动能量将被筒体吸收,其结果,使蒙皮振动时发出的音量被削减,声音中的高频成份衰减尤为严重,从而使胡琴演奏时发出的音量较小,而且音色过于沉闷。
鉴于现有胡琴琴筒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琴筒(1)的蒙皮端制作成带有若干个突齿(2)和凹槽(3)相间的齿状结构,这些突齿或者凹槽本身的宽度可以是彼此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是彼此不相同的。突齿或者凹槽的个数为2个至30个。突齿的高度为2-10毫米。蒙皮就蒙在筒体的齿状结构的这一端,使蒙皮的振动部分被张紧,并将蒙皮粘贴在突齿的端面和筒体端部的外表面上。虽然蒙皮还是一张完整的蒙皮,但由于筒体的蒙皮端是齿状结构的,因此,蒙皮上不同的振动区域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一个突齿与蒙皮的中心点之间所形成的扇形或者三角形的小区域构成蒙皮的突起的小区域,所有突起小区域均与突齿的端面相平齐。与此同时,每一个凹槽与蒙皮中心点之间所形成的扇形或者三角形的小区域则是从蒙皮中心点向筒体凹槽的方向逐渐倾斜的,形成蒙皮的凹陷小区域。
本发明的一种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由于突齿和凹槽对于蒙皮具有不同的张紧程度,使所有突起小区域的初始张紧程度大于所有凹陷小区域的初始张紧程度,因此,琴弦通过琴马作用在蒙皮上的压力主要由所有突起小区域连接而形成的突起的蒙皮表面承担,而所有凹陷的小区域则处于一种相对较松弛和自由的状态。在琴马压力的作用下,蒙皮的中心将向琴筒内的方向凹陷,这将使蒙皮的所有突起小区域的张紧程度进一步增大,同时使蒙皮的所有凹陷小区域的张紧程度进一步减小,即凹陷小区域变得更加松弛一些。在演奏时,琴弦的振动能量通过琴马传递给蒙皮,首先使蒙皮的突起小区域振动而发声,同时,突起小区域又进一步把振动能量传递给凹陷小区域,使凹陷小区域也振动而发声。由于凹陷小区域处于相对较松弛的状态,其振动呈相对较自由的振动状态,因此它的振幅较大,所发出的音量较大,声音中的高频成份也较丰富。这些凹陷小区域的振动方式类似于中国竹笛上的笛膜,可以称作“笛膜效应”。这样,胡琴在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既高亢又明亮。
本发明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的具体实施方案,现结合附图
加以说明。附图是未蒙蒙皮之前的胡琴琴筒蒙皮端的视图,图中,1是筒体,2是突齿,3是凹槽。蒙皮就蒙在琴筒的这一端。
权利要求1.一种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具有圆形、椭圆形、六方形、八方形或者其它断面形状的筒体(1),在筒体的蒙皮端上蒙有蒙皮,其特征在于筒体(1)的蒙皮端具有由若干个突齿(2)和凹槽(3)相间而构成的齿状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突齿(2)或者凹槽(3)的个数分别为2个至30个,突齿的高为2-10毫米。
3.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各个突齿(2)的宽度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同样,所说的各个凹槽(3)的宽度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
专利摘要一种筒体的蒙皮端为齿状结构的胡琴琴筒,由于它的突齿和凹槽对于蒙皮具有不同的张紧程度,因此,在蒙皮上形成若干个张紧的小区域,用以支撑琴马的压力,同时,又形成若干个相对松弛的、可以自由振动的小区域。后者振动时类似于笛膜,从而使胡琴可以发出高亢而且明亮的声音。
文档编号G10D3/00GK2510955SQ0126391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4日
发明者周荣松 申请人:周荣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