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面开片的陶瓷器皿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04阅读:1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釉面开片的陶瓷器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艺美术陶瓷品及其制作方法。
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在数千年漫长历史年代中,劳动人民创造出各种具有高度艺术水平与民族风格的产品,并先后将其传布到世界各地,一些传世珍品今仍被各国博物馆收藏。浙江龙泉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所产带有裂纹的青瓷器皿为世所珍,历史上不少仿品亦号称“哥釉”。哥窑是利用在陶瓷品烧成后冷却过程中,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釉面开裂成不规则的纹理--这种工艺过程中的缺陷--而制成别致的产品。釉面裂纹,俗称开片釉面颜色浅淡,如米白、米黄、奶黄、粉青、灰青等;而裂纹线则既有粗疏的黑色,又有黄、红细纹,称为“金丝铁线”;器皿口呈黄褐色,底足为铁黑色,亦称“紫口铁足。”这种带有裂纹(有冰裂纹、鱼子纹、牛毛纹、蟹爪纹等)的哥窑陶瓷器皿十分别致、美观,历史上不断有各种仿制品出现,如宋官窑,以及日本、朝鲜的类似制品都是仿哥窑产品。然而哥窑产品及仿品的釉色和纹线颜色比较单调,开片大小和纹线粗细、深浅都未能随心所欲地调节。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烧制工艺,制出多种颜色的釉面和纹线开片陶瓷工艺品,特别是可使纹线深浅可调,具有强烈的立体感,使之更加美丽和华贵。
众所周知,陶瓷器皿图画可以在一次烧成后,再进行彩绘二次烧制而成。然而较细的带色线在第一次烧成后在光滑的陶瓷表面是很难烧上去的。本发明的方案是在泥胎上加厚涂上高温色釉,冷却后在裂开的纹线上涂上中低温色釉,二次烧成即成各种颜色的开片。具体方法是在干后的泥胎表面涂上厚度为0.5~1.0毫米的底釉--高温釉,入窑在1200~1300℃下烧制8~10小时,慢慢冷却,在100℃左右取出,待色釉出现裂纹,立即在裂纹上沿纹线上第二次色釉--中或低温釉,再入炉在中或低温釉要求的温度下烧制2~3小时,慢慢冷却至室温即获得十分美观的开片工艺陶瓷器皿。在沿纹线上第二次色釉时,彩釉上得厚一些时则烧制成的开片观其纹线是凸出状,反之彩釉上得薄时纹线呈凹进去状,具有十分明显的立体感。由于釉色可以选择,可以烧制成历来从未见过的开片艺术陶瓷作品,例如黑瓷开白片等。
本发明特点为 (1)可以制成各种颜色的开片陶瓷制品,这就打破了历史的浅色釉开深色(仅有棕、黑等少数色)片的限制;特别是纹线可烧制成凸凹形,起到立体感的全新效果,这是陶瓷开片艺术的创新产品。(2)利用烧制过程中面釉裂纹这个釉面的缺陷处上中或低温釉,使其嵌入其中而再次烧制成立体纹线,不仅起到立体感觉的效果,而且还有长期不掉不变的特点。
实例以瓷土塑一大口瓶。置于室内背阴放干,瓶面上一层黑色高温釉,其厚度为0.5~1.0毫米,在炉内于1300℃左右烧制8小时。慢慢冷却100℃时取出放置,釉层表面出现裂纹,沿纹线涂上白色中温釉,在1000℃的炉内烧2小时,慢慢冷却至室温,得有立体感的黑釉开白片的开片艺术陶瓷瓶。
权利要求
1.一种釉面开片的陶瓷器皿,其特征为开片的裂纹线和面釉的颜色可随心选择,裂纹线可凸出或凹进,使开片的陶恣器皿具有明显的立体感。
2.一种釉面开片陶瓷器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为在器皿干燥的泥胎上有0.5~1.0毫米厚的高温色釉,于1200~1300℃的炉内烧制8~10小时,冷却至100℃取出,待色釉出现裂纹,沿裂纹线上中或低温色釉,再在炉内于中或低温釉所要求的温度下烧制2~3小时,慢慢冷却至室温即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釉面开片陶瓷器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为在沿裂纹线上中或低温色釉时,色釉涂得厚一些,烧制成的开片的裂纹线呈现凸出状;色釉涂得薄一些,烧制成的开片的裂纹线呈现凹进状。
全文摘要
一种釉面开片的陶瓷器皿及其制作方法,是在泥胎上上较厚的高温釉,在1200~1300℃炉内烧制8~10小时,冷却至100℃时取出,待釉面出现裂纹,沿裂纹线上中或低温釉,再于炉内烧制2~3小时,冷却至室温即成。这种开片因二次上釉厚、薄不同而使开片的纹线呈现凸、凹状,具有立体感。这种开片的釉面和纹线颜色可任意调节,突破历史哥窑及仿品只有青瓷开棕、黄或黑片的少数颜色品种,可制成如黑釉开白片等难度极大的新开片陶瓷工艺品。
文档编号C04B33/32GK1153151SQ9410076
公开日1997年7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29日
发明者邢良坤 申请人:邢良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