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95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室内排气装置,特别是一种高层楼房(十层以上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结构。
目前人们使用的高层楼房排气道,是由并排设置的两个较小孔径的排气孔构成,其缺点在于,排气孔对室内排出的气流阻力较大,且各楼层室内均通过相应的进气口直接与上述排气孔相通,因此易产生各楼层室内相互串烟、串味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改进楼房排气道结构,以减小排气道对室内排放气流的阻力,同时避免各楼层室内之间相互串烟、串味现象的发生。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它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和进气口,主管道与支管道并排设置,其特点是,并排设置的主管道有两个,且上述两个主管道分别并排设置在所述支管道的两侧,构成三管道并排设置的结构。上述两个主管道和一个支管道各自的一段分别构成排气道的一节,各节排气道对接后,使两个主管道为直通的通道,而所述支管道被各节排气道从对接处隔成许多段,在构成各节排气道的各段支管道与相应楼层室内之间的管道外壁上,分别设置一个进气口,在上述支管道与其一侧的一个主管道之间的两段相互隔开的隔板上,分别设置一个排气口,上述支管道与其另一侧的一个主管道之间的两段相互隔开的隔板上,也分别设置一个排气口,上述各节排气道中,各段(各节)主、支管道之间隔板上设置的排气口方向不同,分别使相邻各段支管道与不同的主管道相连通。在所述支管道中,与各节排气道相对应的设置有进气口及相应排气口各段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一个堵板,将上述各进气口及相应排气口封闭在对应的各段支管道中,或者在上述支管道对应于各节排气道的各段中,分别在各自设置的进气口及相应排气口两者的一端(上端或下端)设置一个堵板,所述各堵板均相同。在上述各排气口进入相应主管道的隔板(即各主管道与支管道之间的隔板)壁面上,分别设置一个簸箕形排气导向管,各簸箕形排气导向管均相同,在与上述各簸箕形排气导向管相邻或相对的相应主管道的管道外壁的内壁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变压部件,该变压部件是由上端板、与管道外壁基本保持平行或相互平行的平板,下端板构成的三面形结构。所述变压部件的下端板与所述平板联结处的高度,高于下端板与排气道管道外壁相接触处的高度。
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变压部件可以是空心结构的,也可以为实心结构的,其作用是相同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二述三管道并排设置的排气道结构,且各排气口处均设置有簸箕形排气导向管和相应的变压部件,因此就使得排气道内气体得以分流,从而减小了排气道对气流的阻力,有利于室内气体的顺利排出;当下面的气流流经簸箕形导向管和变压部件之间相对狭窄的空间时,流速相应加大,使簸箕形导向管气体出口处的气流压力为稳定的负压或零压,排气道内的烟气或有味气体不会通过各段支管道回流列各楼层室内,因此就使得各楼层室内之间不会发生串烟、串味的现象,排气道排气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有效地降低了抽油烟机或其他排气装置的功耗。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2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变压部件结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3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变压部件结构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变压部件为实心部件时的剖视图。
实施例1,在
图1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并排设置的支管道2、第一主管道1、第二主管道3和相应进气口,每节排气道均由支管道2和并排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主管道1、第二主管道3构成,各节排气道对接后,第一主管道1、第二主管道3均为直通的通道,支管道2则被分为相应的几段。在各段支管道2与相应楼层室内之间的管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5、第二进气口6、第三进气口8和第四进气口9,支管道2与第一主管道1之间的两段相互隔开的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气口11和第四排气口10,支管道2与第二主管道3之间的两段相互隔开的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口4和第三排气口7。在上述支管道2中,与各节排气道相对应的设置进气口及相应排气口各段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堵板,所述堵板均与堵板12相同,各堵板将上述进气口及相应排气口封闭在相应的各段支管道2中,此外也可以在上述支管道2对应于各节排气道的各段中,分别在各自设置的进气口及相应排气口两者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个堵板,所述各堵板均相同,此处就不再给出附图。在上述各排气口进入相应主管道的隔板壁面上,分别设置一个簸箕形排气导向管,各簸箕形排气导向管均与簸箕形排气导向管13相同,在与上述各簸箕形排气导向管相邻或相对的相应主管道的管道外壁的内壁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变压部件,
图1和图2所示图中,各变压部件设置在与各簸箕形排气导向管相对的管道外壁的内壁面上。所述变压部件均由上端板14、与管道外壁基本保持平行或相互平行的平板15、倾斜设置的下端板16构成,平板15与下端板16联结处的位置(高度),高于下端板16与管道外壁相接触处的位置(高度),变压部件上端板14的位置高于相应簸箕形排气向管气体出口的位置。
图1中所示的下端板16为平面板。所述变压部件可以是空心结构,也可以是实心部件,并通过粘结、相互紧固联结方式与所述管道外壁联结在一起,或与管道外壁制成一体。
图1所示变压部件为空心结构,此处就不再给出图示。
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除变压部件结构外,其它部分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3所示变压部件剖视图中,所述变压部件的下端板16与平板15相联结处为弧面形,上端板14与平板15联结为一体,其中下端板16可以为平面板,也可以为弧形板。构成的变压部件可以为一实心部件,也可为空心结构,并可与管道外壁粘结或紧固联结在一起,也可与管道外壁制成一体。图3中所示变压部件为空心结构,其下端板16为平面板,变压部件与管道外壁是相互联结为一体的。
实施例3,本实施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除变压部件外,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4所示变压部件剖视图中,所述变压部件的上端板14与平板16相联结处为弧面形,下端板16与平板15相联结处也为弧面形,所述上端板14、下端板16均可为平面板或弧形板,其构成的变压部件可为空心结构,也可为实心部件,且可与管道外壁相互紧固或粘结在一起,也可以与管道外壁制成一体。图4中,所示变压部件为空心结构,所示上端板14和下端板16均为平面板。变压部件的实心结构在图5中已给出图示。其余方式变压部件的实心结构,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地画出相应简图,此处不再给出图示。
上述结构均表示变压式排气道的一段结构,还可以根据楼房层数对其进行相应的延伸,延伸后的整体排气道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高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结构,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和进气口,所述主管道与支管道并排设置,其特征在于,每节排气道均由支管道[2]、第一主管道[1]、第二主管道[3]分别并排设置而成,所述第一主管道[1]、第二主管道[3]并排设置在支管道[2]的两侧,构成每节排气道的各段支管道[2]与相应楼层室内之间的管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5]、第二进气口[6],第三进气口[8]和第四进气口[9],所述支管道[2]与第一主管道[1]之间的两段相互隔开的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气口[11]和第四排气口[10],所述支管道[2]与第二主管道[3]之间的两段相互隔开的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口[4]和第三排气口[7],在支管道[2]中,与各节排气道相对应的设置进气口及相应排气口的各段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与堵板[12]相同的堵板,将进气口与相应的排气口封闭在相应的各段支管道[2]中,或者在上述支管道[2]对应于各节排气道的各段中,分别在各自设置的进气口及相应排气口两者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个堵板,在所述各排气口进入相应主管道的隔板壁面上分别设置一个簸箕形排气导向管,上述簸箕形排气导向管均与簸箕形排气导向管[13]相同,在与各簸箕形排气导向管相邻或相对的相应主管道的管道外壁的内壁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变压部件,所述变压部件均由上端板[14]、平板[15]、倾斜设置的下端板[16]构成,平板[15]与下端板[16]联结处的位置高于下端板[16]与管道外壁相接触处的位置,平板[16]与管道外壁基本保持平行或相互平行,变压部件的上端板[14]的位置高于相应簸箕形排气导向管气体出口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部件的下端板[16]与平板[15]相联结处为弧面形,上端板[14]与平板[15]联结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部件的上端板[14]与平板[15]相联结处为弧面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部件是一个实心部件,它与所述管道外壁相互紧固联结、粘结、或者与所述管道外壁制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结构,它主要由支管道(2)、并排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主管道(1)、第二主管道(3)、各段支管道(2)与各楼层室内之间设置的各进气口(5)、(6)、(8)、(9)、相应排气口(4)、(7)、(10)、(11)构成,且在排气口处均设置有簸箕形排气导向管,导向管对面或相邻壁面上设置有相应的变压部件。上述结构可以减小排气道对气流的阻力,有利于室内气体排放,而且解决了各楼层室内相互串烟、串味的问题,主要用于高层楼房的室内气体排放。
文档编号E04F17/00GK2218218SQ94221499
公开日1996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17日
发明者林润泉 申请人:林润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