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硬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973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硬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支撑管件技术,涉及一种气硬软管。
现有技术中,支撑蚊帐,搭制帐篷及临时性蓬屋等,一般都采用木质、金属或竹竿等硬质杆件作支撑骨架。利用这种硬质材料做支撑骨架,其一是搭制时比较费时费事,其二是收起后,支撑用的骨架不能折叠,占用空间大,不便于存放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支撑蚊帐、搭制帐篷和临时性蓬屋的气硬软管,即以气体压力使软管变硬,获得足够的强度,从而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的软管。使支撑蚊帐、搭制帐篷、临时性蓬屋等更加方便,又能在收起后可以折叠,少占空间,便于存放和携带,从而克服现有支撑杆件和骨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内管和外管构成,其内管为封闭式气密性高弹性软管,上面设有气嘴;外管为透气性非弹性软管,在内外层软管之间布满充有常压气体的圆柱状小气囊,每个小气囊是各自独立的、封闭的、相互之间紧密无挤压地靠在一起,并具有高强度和高弹性。小气囊需均匀地粘接在外层软管的内壁上,并保持同管壁垂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横断面图。
根据
图1、图2所示,图中1是内管,该内管为封闭式气密性高弹性软管,上面设有气嘴4(内层软管同各小气囊间为无粘接,可位移),可给内管1进行充排气;2是外管,包围在内管1的外侧,该外管为透气性无弹性软管,内壁上粘结均匀分布的弹性小气囊3,该小气囊内充满常压气体,并且相互间无挤压地自然接触。
当通过气咀4向内管1充气并达到足够的压力时,内管1膨胀而产生胀力,使内管1伸直并横向扩张而挤压小气囊3,由于外管2不变形非弹性,限制小气囊的外移,这样小气囊3就被内管1和外管2所挤压,纵向扩张而相互挤紧,从而产生纵向胀力,而把整个软管推直。
气硬软管的管壁(即小气囊3的高度)的强度值,即为内管1的气压值,这样气硬软管就可获得足够的强度。另外,小气囊3在双层软管的挤压下变形,充填满所有空隙,把原自然状态下空隙中的气体从具有透气性的外管2挤出,使内管1和外管2间不存在可串通的气体,可极大提高其抗弯曲性能。
本实用新型软管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理想的支撑功能。
当不用时,可将气咀4打开,放出内管1中的气体,小气囊3也随之恢复常压和正常的圆柱状态。由于小气囊3为圆柱形,即使相互靠紧,也必然要留下空隙,这使软管可任意折叠。
为增加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距离(即气硬软管的壁厚),提高本实用新型软管的承载力和抗弯曲性,所说的小气囊3可制成圆头柱形,或扁圆头柱形(如图3所示),并与外管2的内壁垂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支撑骨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用于蚊帐、帐篷、临时性蓬屋等的支撑,具有可折叠,减少空间占用,便于存放和携带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气硬软管,其特征在于它由内管(1)和外管(2)构成,内管(1)为封闭式气密性高弹性软管,其上设有气咀(4);外管(2)为透气性非弹性软管,其内壁粘结均布的高弹性小气囊(3),该小气囊(3)充满常压气体,并且相互间无挤压地自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小气囊(3)为圆头柱型,并且与外管(2)内壁垂直。
专利摘要一种气硬软管,由内管和外管构成,内管为封闭式气密性高弹性软管,其上设有充排气的气嘴;外管为透气性非弹性软管。外管内壁粘结均匀分布的小气囊,该小气囊充满常压气体,并且相互间无挤压地自然接触。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支撑件,用于做蚊帐、帐篷、临时性篷屋等的支撑骨架。
文档编号E04H15/32GK2240012SQ9523402
公开日1996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31日
发明者魏传炜, 王瑞霞 申请人:魏传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