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型帐篷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08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型帐篷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型帐篷之改良构造,更明确地说,系提供一种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帐篷内,而且能够稳定地支持帐篷撑开后的结构,使其不致因为受到任何不经意之外力而造成帐篷之收合。
伞型帐篷由于携带方便及搭建容易已广受好户外活动者所欢迎。习用之伞型帐篷,如图5所示,由于撑开后上巢与下巢间成离开状态,密合欠佳且拉索留置于篷顶外边,因此在雨天雨水极易由其间之缝隙及沿着拉索渗入帐篷内,加之,习用伞型帐篷之上巢与下巢之结合结构不稳固,易受外力而造成帐篷自行收合,产生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习用伞型帐篷之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改良的新颖的伞型帐篷的构造。
一种由一篷布、一设置该篷布顶端之上巢、一端枢装于上述上巢之复数支主骨、一端枢接于上述主骨之上段部位另端枢接于下巢之复数支支骨,及一用以引动上述之主骨及支骨而使帐篷展开之拉索构成之伞型帐篷,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该下巢之长柱的周面设置螺纹,令该长柱于帐篷张开时,由上巢之中心孔伸出帐篷之顶端,并令有拉索而在其内周面设有螺纹之顶帽,于该拉索缩回至帐篷内后,用螺纹连接于该下巢之长柱,使上巢、下巢及顶帽结合成为一体。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及特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型帐篷于张开后之斜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型帐篷于收合后之示意图,其中篷布部分未显示出来;图3B及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型帐篷之结合部分之分解图,其中图3B为其剖面图;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型帐篷之上巢部、下巢部及顶帽三者结合在一起之剖面图;图5为传统伞型帐篷之开张状态之斜视图。
如图1及2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帐篷由篷布1,装置于篷布1内侧用以撑开篷布1并形成帐篷整体结构之复数主骨2,每一主骨2以其一端枢接至固定于篷布1顶端之上巢部4,另端则藉关节式枢接一着地杆21,藉底层篷布12撑张于地面;复数之支骨3,每一支骨3以其一端藉关节式枢接于主骨2之上端部,另端则枢接于下巢部5,藉以将下巢部5可上下移动地安置于帐篷内部并使其大致正对于上巢部4;一用于将下巢部5向上拉以使与上巢部4相啮合,而使支骨3撑开主骨2同时张开篷布1完成帐篷搭建之拉索7;及一可将下巢部5固定于上巢部4,以稳固帐篷架构并防止雨水渗入之顶帽6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之特点如图3A及3B所示,其中,上巢部4由突环部42及裙部41所构成之短柱体,并具有一贯穿整体之中心孔43,且将裙部41底端之孔边缘形成导角46状,裙部41上部具有一环形凹槽44及复数沿裙部外周分布之纵向凹槽45,用以枢装主骨2之一端;下巢部5则由一短柱体51及一长柱52成凸形状所构成,短柱体51之外周亦具有一环形槽54及复数沿外周间隔配置之纵向槽55,以便枢装支骨3之一端,长柱52之外径则稍小于前述上巢部4之中心孔43,以便长柱52能够穿过该中心孔而突伸于篷布1之顶端外,同时长柱52之顶端一圆顶,将配合上巢部4中心孔43底端所具有之导角46使该长柱52易于穿过上述中心孔43,此外,长柱52之上端部具有外螺纹56且亦具有一贯穿整体之中心孔53,而该中心孔在短柱体51之部分则加大成一阶梯状孔57,以便容纳一橡皮垫58及一掣子59。上述之橡皮垫58亦具有一阶梯状孔58a,掣59则具有一中心孔59a外并于底端形成一唇部59b以配合橡皮垫58之阶梯状孔58a。顶帽6亦为一圆柱体,上端形成一圆顶61,底端则具有一唇部62,顶帽6成中空且下端部形成一台阶状63以配合上巢部4之突环部42,于上巢部4、下巢部5及顶帽6三者结合时可以防止雨水渗入。顶帽6之中空内壁制有可同下巢部5之长柱52上端之螺纹56相配合之内螺纹64,一具有中心孔67及外螺纹66之塞子65将用于固定拉索7之一端,于拉索7之一端穿过塞子65之中心孔67并在其上方打一结后,将该塞子65结合于顶帽6之内孔上,即可将拉索7的一端牢固地固定在顶帽6内部,如此不仅可以改进顶帽之外观,同时亦可避免雨水由拉索7渗入帐篷内部。
拉索7之一端藉塞子65固定于顶帽6之内部,而其另一端则穿过上巢部4之中心孔43、下巢部5之中心孔53及阶梯状孔57、橡皮垫58之阶梯孔58a及掣子59之中心孔59a而一直延伸至下巢部5之下方,并于该拉索7之末端 结于大于掣子59之中心孔59a的重锤8,以防止拉索7被拉出前述诸中心孔。这样当拉索7由顶帽6端被拉上时,由于掣子59之作用,使下巢部5随着被拉上,并使下巢部5之长柱52由上巢部4之中心孔43突出于篷布1之顶端,此时支骨3将变成水平位置,致使篷布1伴随着主骨2被撑开。
当下巢部5与上巢部4相啮合致使下巢部5之长柱52由上巢部之中心孔43突出后,亦即帐篷之整个结构完全张开后,即可放松拉索7,此时拉索7将由重锤8之重力而自行下降缩回至帐篷内部。若拉索7之末端未装该所述之重锤,则可以手将拉索7由诸中心孔推送至帐篷内部。此时,可令顶帽6之内螺纹64与下巢部5长柱52之外螺纹56相接合,如此即可使上巢部4、下巢部5及顶帽6三者结合成一体,如图4所示。于是可有效地避免下巢部5不经意地缩回帐篷内部,防止帐篷突然收合及雨水渗入帐篷内部之困扰。欲使帐篷收合时,只需将顶帽6旋开,再把下巢部5之长柱52推向帐篷内侧,帐篷之结构将因主骨2及支骨3本身所具有之挠性而自动收合,如图2中所示。
上面就本实用新型一较可取之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是应当明了,顶帽与下巢部除可以用螺纹连接外,亦可以其他方式接合,诸如籍凸环和凹槽等作迫紧方式之接合,因而熟悉此项技艺者将可依据本实用之技术思想加以局部之修饰及/或以等效构件替代;但这种修饰及/或者改变亦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之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由一篷布、一设置该篷布顶端之上巢、一端枢装于上述上巢之复数支主骨、一端枢于上述主骨之上段部位另端枢接于下巢之复数支支骨,及一用以引动上述之主骨及支骨而使帐篷展开之拉索构成之伞型帐篷之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下巢之长柱的周面设置螺纹,令该长柱于帐篷张开时,由上巢之中心孔伸出帐篷之顶端,并令有拉索而在其内周面设有螺纹之顶帽,于该拉索缩回至帐篷内后,用螺纹连接于该下巢之长柱,使上巢、下巢及顶帽结合成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之伞型帐篷,其特征在于,上巢部一具有突环部及裙部之短柱体,并具有一贯穿整体之中心孔且于裙部底端之孔边缘形成导角,裙部上端部具有一环槽及复数沿裙部外周配置之纵向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之伞型帐篷,其特征在于,下巢部由一短柱体及一可穿越前述上巢部中心孔之长柱成阶梯状所构成,短柱体外周设有一环槽及复数沿外周间隔配置之纵向槽,长柱周面制有螺纹而其顶端成圆顶状及有一贯穿整体之中心孔。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之伞型帐篷,其特征在于,顶帽一中空内缘具有螺纹可与上述下巢部之长柱用螺纹连接之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之伞型帐篷,其特征在于,拉索之一端以一具有螺纹而可用螺纹连接于上述顶帽内部之塞子固定于顶帽内部,而另端则穿过上巢部及下巢部之中心孔而固定一重锤而悬垂于帐篷内部下巢部之下方。
专利摘要
一种伞型帐篷之改良构造,系利用一具有外螺纹之长柱状下巢及一具有内螺纹之伞帽之螺合夹持上巢,使帐篷展开后形成一稳固之架构,防止因受外力等引起帐篷不经意之收合,并可有效地防止雨水进入帐篷内,及增加整体帐篷的美感。
文档编号E04H15/00GK86209658SQ86209658
公开日1987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86年11月28日
发明者奥田敏夫 申请人:奥田敏夫, 苏启声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