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换气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238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用换气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通用换气顶窗,涉及一种厢式机动车辆及船舶顶部的通风装置。
众所周知,客车是一种乘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众多乘员的呼吸释放的CO2以及发动机排放的废气渗入车厢,造成车厢内空气严重污染,对乘员健康危害很大。因此现行大客车顶部均设置通风换气窗,以便适时调节车厢内空气新鲜程度。目前部分中型面包客车未设置车顶通风窗,按照国家规定也应予以设置。93年冬在江苏宜兴地段曾发生过发动机有毒气体渗入车厢而车顶又无通风窗,导致十余名乘员全体中毒昏迷的事故,足见面包车装设车顶通风窗的重要性。导致一些面包车未装设车顶通风窗的原因有多种,例如过去市场上较美观、实用的商品顶窗总成并不多见,许多客车厂家只好用金属板件自制天窗,其精度不高,造型不够美观,且功能经常失灵,造成漏雨现象等。再者市场上虽有较美观的电动式通风器商品,但售价较高使一些汽车厂家望而却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形体较小(尺寸线度约400-600mm)、重量轻、外形美观、操作方便、通风性能优越、整体成型、尺寸精确、物美价廉的车顶通风装置,极适于面包车等中型、大型客车及船舶的大量采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留有矩形孔(正方形或长方形孔)的车厢顶部,装上与之匹配的本实用新型的框架,该框架与它上面的顶盖总成是由内部两侧(或单侧)的升降机构相铰连着的。升降机构(可以采用板簧式升降机构,也可以采用滑杆式升降机构)的作用是使顶盖总成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车厢的通风或关闭。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附


图1是单侧采用板簧式升降机构而另一侧采用固定铰链的实例。附图2是两侧均采用板簧式升降机构的例子。附图3是滑杆式升降机构的示例。附
图1中的零部件编号1、板簧2、升降机构把手 3、顶盖总成4、密封圈 5、铰链6、框架总成 7、密封垫圈8、车顶夹层 9、车厢内顶装饰圈 10、肖钉11、螺结构部件顶盖总成3是由两块曲面薄壳零件复合成的。它的俯视投影是四角有较大园角的矩形。其外表体则是在平面基础上中部又凸出一个适当大的矩形。下面壳体又与外表壳体相匹配紧紧贴牢,使整个总成看上去非常饱满、美观,既减轻了重量又大大增强了机械强度和刚度。实际制品是外表壳体向上弓起,呈一定曲率的球面。壳体一般用高强度聚脂纤维压制成型,或用金属薄板压制成型,并进行良好的表面工艺处理。
框架总成6是由复合增强聚脂材料注射成型的,它四个角的园角与顶盖总成3园角相一致,中间是带有四个园角的方筒形,具有相当的壁厚以提高强度。在侧壁的适当位置予先植入用来固定板簧1的螺结构部件11。它的下端插入予留的车顶方孔中,它的外围中部有一圈肋板,肋板下面粘有密封垫圈7,将肋板压紧零件7并紧固在汽车棚顶上时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水性能。框架的上周边中间有一圈槽口,供嵌入密封圈4之用。密封圈4是一种异型空芯管状的橡胶类制品,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在顶盖总成3压下来时,由于零件4的作用而使本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板簧式升降机构设有另外单独画出来,它主要由附
图1中的板簧1、升降机构把手2、肖钉10和螺结构部件11等构成。
升降机构把手2固定在顶盖总成3上,板簧4一端用肖钉固定在框架6上,另一端用肖钉10固定在把手中部侧面予留的缝槽中。
图1所示是一侧固定了一个把手和二个板簧,而另一侧用特制的铰链5将零件3与6铰接起来。图2则是两侧各固定一个升降机构把手2和二个板簧1。板簧式升降机构的特点是操作简易可靠,且又美观,注塑成型的把手2微带弯曲。
操作升降机构上升时,同侧顶盖边缘被抬起张开,板簧1经过最大受力点后自动反弹上升直至被把手缝槽限位,同时被顶盖的重力所平衡而达到图示最高止点。拉下升降机构时当顶盖3内边压紧密封圈4时达到下止点。由于板簧1与肖钉10之间有一定的连接间隙,所以在最高止点时允许板簧与肖钉之间存在一定斜倾角,从而可以实现把手的单独升降。
图1中升降机构只能单侧升降,图2中则既可进行单侧升降,也可两侧同时升降。
图1中打开顶盖总成3,如果此时车辆向右方行驶,则利用空气流体的负压,车厢内污气被向左迅速抽出,由于它只能打开左边,所以在这种安装位置下它只起排风作用。但如果将框架总成6旋转180°安装在车顶,则本装置顶盖打开时变成只能进风。由于本装置造型较小,而且横宽纵窄(以图面左、右方向为纵向),所以在车顶纵向可以布置多台本装置。布置时有的开口向前,有的开口向后,亦即有的实现进风,有的实现排风,合理配置,可以起到更佳的通风效果。还由于本装置只用一侧升降机构,提高了可靠性,所以本装置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产品品种。
为满足另外许多车辆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附图2的例子就是采用了两侧共安装两组升降机构的实例,这时两侧的升降机构既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亦即在车辆行进方向上既可实现顶盖向前张开,也可实现顶盖向后张开,一台装置可以实现进风、排风两种功能,而不必再选择车顶轴线的前后特定方向进行安装。这样的本装置外型就稍大一些,例如图2实例做成俯视是正方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两种实例,在车厢内顶部位都配置适合的车厢内顶装饰圈9,这个装饰圈面对乘客方向具有麻皮花纹,又有从内到外的弧形构造以及四周的大园角,十分美观大方。装饰圈9一般由工程塑料一次注射成型,它的垂直周边与框架总成6下部内缘有很好的匹配。
另外如上所述附图3是一种滑杆式升降机构的例子,它可以取代附图2中的板簧式升降机构,由它连接着顶盖总成3和下面的框架总成6。它零件编号为15、压缩弹簧16、带肋板的导筒17、导杆18、轴肖19、板状连杆 20、螺结构轴肖本机构图3位置是处于上止点。零件16和17之间存在适当间隙,使之相对活动自如而又无明显晃动。导杆17是园形金属棒,其半球形的端部开有槽口以夹持住零件19,当然它们之间也存在适当运动间隙(相互转动)。槽口的根部有个斜面,在机构处于图示130±1°的状态下,该斜面正好阻止住板状连杆19的内边,使之不能再以零件20为轴心顺时针旋转,亦即零件16不能继续升高,达到上止点。顶盖总成3是与零件16上部肋板的固定孔(图中未画出)固定在一起的,而零件19又通过零件20等固定在框架总成6上,所以此时顶盖总成3便被举升到最高点。
当向下拉动零件16时,弹簧15被压缩,零件19则以零件20为轴心逆时针旋转,直到顶盖总成3下面的密封圈4被压紧而阻止零件16继续向下运动,达到下止点,这个过程总升降高度为H。
过去各个汽车厂家自己制作车、船通风窗,其形式、规格不一,精度不高,使用不可靠,所以无法形成一种通风窗商品。而本实用新型精度高、造型美观、重量轻、操作方便、价格较低且产品规格系列化,可供各种车辆、船舶采用。
权利要求1.一种通用换气顶窗,是由顶盖总成3、升降机构把手2、板簧1以及框架总成6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框架总成6通过两侧(或单侧)的板簧1及升降机构把手2与顶盖总成3相铰连着。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总成3是由两块曲面薄壳零件复合成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总成3的外壳表面是在平面基础上中部凸出一个适当大的、有一定上弓曲率的矩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总成3下面的壳体与外表壳体相匹配紧紧贴牢。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总成6中间是方筒形且具有相当壁厚。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6的肋板下面粘有橡胶制品密封圈7。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圈4是一种空芯管状的橡胶类制品。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板簧式升降机构主要由板簧1、升降机构把手2、肖钉10和螺结构部件11等构成。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杆式升降机构主要由压缩弹簧15、带肋板的导筒16、导杆17、轴肖18、板状连杆19以及螺结构轴肖20等构成。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滑杆式升降机构连接着顶盖总成3和下面的框架总成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通用换气顶窗,属于厢式机动车辆及船舶等的换气装置。它主要由精密成型的复合薄壳顶盖总成、工程塑料成型的方筒形框架总成以及推拉式升降机构总成等构成精密、美观、轻巧的实体。它装在车、船顶部,利用车、船行驶速度有效地使车厢排风或进风,夏天时又可起风力降温作用。它还可对车、船厢体进行严密地密封。由于本实用新型造型独特,通风性能良好,外形美观,重量轻等,适于各类中、大型车辆及船舶大量采用。
文档编号E04D13/03GK2359373SQ97213928
公开日2000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7日
发明者李明 申请人:李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