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824368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可用于混凝土、石膏、纸张、纤维织面的界面的处理粘结,也可与砂石、水泥的混合对磁砖、马赛克的粘结,本发明还涉及该处理剂的制备方法。
目前用于混凝土、石膏、纸张等界石的处理粘结,多数采用传统的107建筑胶,这种胶在水泥或砂浆中可提高粘结性、抗冻性、耐潮性、防菌、耐老化的优点,但是由于该胶中含有游离甲醛(国家建材行业标准为≤0.5%),游离甲醛含量较高或超标时,对人体健康有损害,而且还污染环境,为此国家城乡建筑委员会明确规定,禁止在建筑中使用107胶。为此许多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有些方法,由于制备方法不合理,不能完全消除游离甲醛,而且由于107胶是水溶性胶,其斥水性能不好。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在充分利用107胶的优点的基础上,提供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从而消除甲醛的危害并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醇4.5-5.0份、甲醛2-2.5份、尿素1.0-1.5份、苯丙乳液2.0-2.5份、磷酸三丁酯0-0.2份、水88-92份。
所用原料聚乙烯醇为PVA-1799型号,甲醛工业级含量36.5-37.4%,尿素工业级含N 46%,苯丙乳液为PC-01型。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下列步骤进行a)先将88-92份水的70%加入反应釜内,加热至40-70℃,再加入4.5-5.0份聚乙烯醇进行搅拌,并继续升温至85℃-100℃,搅拌0.5-2.0小时后调温至90-93℃,加酸调PH=1.5-2.0,再加入2-2.5份甲醛进行缩醛反应,直至呈半透明缩醛胶团漂浮水面;b)然后迅速将余量30%水加入反应釡中激化胶团后用碱调PH=4-5时,加入1-1.5份尿素对水相中游离甲醛进行完全处理,使之逐渐生成脲醛树脂;
c)然后降温至50-55℃使(a)项缩醛胶团与(b)项脲醛树脂共于溶水相形成透明的胶液;d)最后将(c)项透明胶液用碱再调PH=8-9时静置6-12小时后加入2-2.5份苯丙乳液搅拌均匀,再加入0-0.2份磷酸三丁酯或乙二醇进行消泡得到界面处理剂产品。
调PH所用酸为盐酸,所用碱为氢氧化钠;用水激化胶团的水为常温水。
本发明根据107胶存在的不足,采用常温水对缩醛胶团进行激化,以提高分子间密度,增加粘结性;采用尿素与游离甲醛在PH=4-5时使水相中游离的甲醛进行处理完全,并且能全部使游离甲醛转化为脲醛树脂,而且又与聚乙烯醇进行交联反应,从而提高了聚乙烯醇粘结性能,由于107胶是半缩醛胶,故对耐水性有明显的不足,本发明在消除游离甲醛的基础上,又选择了苯丙烯乳液作为耐水补充材料,苯丙乳液,是苯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俗称,利用它具有的良好的耐候性、耐水性、耐碱性可提高该产品斥水性和粘结力、耐碱、耐光性能。本发明用磷酸三丁酯作消泡剂,冬天可用乙二醇。该产品经过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其结果如下
检验结论及意见该产品经检验以上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要求,本产品为白色乳胶状,不分层,不沉淀,经过用户试用,反应良好。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发明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及效果a)消除了游离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改善了环境,为无毒产品;b)粘结力强,可提高一倍以上,斥水力强;c)稳定性好,施工性能好;d)原料易得,生产无三废
e)用途广。
实施例所用原料,聚乙烯醇为PVA-1799,甲醛含量是37%工业级。尿素含N 46%工业级,苯丙乳液为PC-01型。
实施例1.
取水量61.6kg加入反应釜内,加热40-50℃,加入聚乙烯醇4.5kg。进行搅拌,并继续升温至100℃,搅拌0.5小时后调温90-93℃,用盐酸调PH=1.5后加入甲醛2.0kg进行缩醛反应,直至呈半透明缩醛胶团漂浮水面,然后迅速加余量常温水26.4公斤激化胶团,用氢氧化钠调PH=4,再加入尿素1.2kg使水相中游离甲醛处理完全,形成脲醛树脂,再降温50-55℃后使缩醛胶团,脲醛树脂共溶于水形成透明胶液,最后再用氢氧化钠调PH=8,静置6小时后,加入苯丙乳液2.5kg,搅拌均匀,加入0.2kg磷酸三丁酯消泡,得到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产品。
实施例2.
取水量64.4kg加入反应釜内,加热50-55℃,加入聚乙烯醇5.0kg。进行搅拌,并继续升温至85℃,搅拌2小时后调温90-93℃。用盐酸调PH=1.8后加入甲醛2.5kg进行缩醛反应,直至呈半透明缩醛胶团漂浮水面,然后迅速加余量常温水27.6公斤激化胶团,用氢氧化钠调PH=5,再加入尿素1.5kg使水相中游离甲醛处理完全,形成脲醛树脂,再降温50-55℃后使缩醛胶团,脲醛树脂共溶于水形成透明胶液,最后再用氢氧化钠调PH=8.5,静置8小时后,加入苯丙乳液2.0kg,搅拌均匀,加入0.1kg乙二醇消泡,得到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产品。
实施例3.
取水量63kg加入反应釜内,加热65-70℃,加入聚乙烯醇4.7kg。进行搅拌,并继续升温至90℃,搅拌1小时后调温90-93℃。用盐酸调PH=2.0后加入甲醛2.3kg进行缩醛反应,直至呈半透明缩醛胶团漂浮水面,然后迅速加余量常温水27.0公斤激化胶团,用氢氧化钠调PH=4.5,再加入尿素1.0kg使水相中游离甲醛处理完全,形成脲醛树脂,再降温50-55℃后使缩醛胶团,脲醛树脂共溶于水形成透明胶液,最后再用氢氧化钠调PH=9,静置12小时后,加入苯丙乳液2.2kg,搅拌均匀,得到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产品。
权利要求
1.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醇4.5-5.0份、甲醛2-2.5份、尿素1.0-1.5份、苯丙乳液2.0-2.5份、磷酸三丁酯0-0.2份、水88-9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聚乙烯醇为PVA-1799型号,甲醛工业级含量36.5-37.4%,尿素工业级含N 46%,苯丙乳液为PC-01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下列步骤进行a)先将88-92份水的70%加入反应釜内,加热至40-70℃,再加入4.5-5.0份聚乙烯醇进行搅拌,并继续升温至85℃-100℃,搅拌0.5-2.0小时后调温至90-93℃,加酸调PH=1.5-2.0。再加入2-2.5份甲醛进行缩醛反应,直至呈半透明缩醛胶团漂浮水面;b)然后迅速将余量30%水加入反应釜中激化胶团后用碱调PH=4-5时,加入1-1.5份尿素对水相中游离甲醛进行完全处理,使之逐渐生成脲醛树脂;c)然后降温至50-55℃使(a)项缩醛胶团与(b)项脲醛树脂共于溶水相形成透明的胶液;d)最后将(c)项透明胶液用碱再调PH=8-9时静置6-12小时后加入2-2.5份苯丙乳液搅拌均匀,再加入0-0.2份磷酸三丁酯或乙二醇进行消泡得到界面处理剂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调PH所用酸为盐酸,所用碱为氢氧化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水激化胶团的水为常温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及制备方法,它由聚乙烯醇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缩醛反应经激化在pH=4—5时与尿素进行游离甲醛处理,使缩醛胶团和脲醛树脂共溶于水中形成透明胶液,再在pH=8—9条件下加入苯丙乳液,经搅拌制成乳白色的界面处理剂,该界面处理剂可用于混凝土、石膏、纸张、纤维织面界面的粘结,也可与沙石、水泥混合,用于磁砖、马赛克的粘结,该方法制备的产品可消除游离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并提高了粘结力和斥水性以及施工性能。
文档编号C04B41/48GK1241548SQ9810301
公开日2000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金生, 李环宇 申请人:李金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