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5176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室内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室内建筑设施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结构领域,室内玻璃幕墙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元素;特别是对于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宇、商场、展馆等,通常会采用室内玻璃幕墙对房间进行分隔。而对于该种场所,又时常有信息展示的需求;目前采用的主要展示方式有:液晶屏展示、信息投影展示;其中对于液晶屏展示,通常采用液晶电视机,缺点是十分笨重,且观赏性较差;对于信息投影展示,目前具有两种方式,一种采用传统的投影设备,将影像投射在传统投影幕布上,这需要为幕布安排空间,并且观赏性甚至比电视机还差;另一种信息投影展示方式较受欢迎,并且也逐渐开始普及;即直接在透明玻璃幕墙上贴设半透明的全息投影薄膜,然后采用传统投影设备直接对该薄膜进行投影;显然该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玻璃幕墙进行成像,无论从观赏性及简洁性而言,都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由透明玻璃幕墙及其表面的全息投影薄膜构成的结构,使得玻璃幕墙的透明度大幅下降,即,使玻璃幕墙两侧已经难以看清对方,无法再起透明隔离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玻璃幕墙,该幕墙在需要投影时,可形成良好的投影幕布,而在无需投影时,又可呈现完全透明的状态。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室内玻璃幕墙包括具有适当间距的前玻璃和后玻璃;所述前玻璃、后玻璃的四周封闭,使两者间形成一个薄板形空腔;所述空腔的下方具有一个进汽孔,上方具有一个出汽孔;所述进汽孔匹配一个超声波加湿器。
[0005]作为优选,所述适当间距为;在该范围内时,可使所述空腔的容积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由超声波加湿器产生的雾汽进入进汽孔后,可迅速充满整个空腔。
[0006]作为优选,所述前玻璃、后玻璃之间具有相互平行的细薄隔离条,所述细薄隔离条将所述空腔的内部分隔成蛇形通道,所述蛇形通道的始端连通所述进汽孔,末端连通所述出汽孔;按照该优选方案,进入进汽孔内的雾汽必须流经所述蛇形通道后才能从出汽孔,从而使所述空腔内各处的雾汽分布密度均匀一致,以制造出一个性质均匀的投影屏幕。
[0007]作为优选,所述前玻璃、后玻璃之间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紧贴前玻璃,冷面紧贴后玻璃;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呈矩形框形状,夹在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等于所述前玻璃、后玻璃之间的间距;并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宽度和高度分别等于所述前玻璃、后玻璃的宽度和高度;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既构成维持所述间距的前后支撑,又使所述空腔形成周向密封。
[0008]作为优选,所述前玻璃的内表面密布有竖直向的槽缝,所述槽缝的宽度为0.1mm-0.2mm,从而使前玻璃内表面的水体在槽缝的毛细力作用下,向上下两侧拉伸,而难以形成水珠附着在前玻璃的内表面。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室内玻璃幕墙在作为投影屏幕使用时,只需开启所述超声波加湿器,则加湿器产生的雾汽进入前玻璃、后玻璃之间的空腔后,迅速充满空腔,通过玻璃的约束,使前玻璃后方形成一个由细密雾汽形成的平整的投影面,该投影面上的雾汽颗粒可对投影信息进行良好的散射,将投影信息完整呈现;而当该室内玻璃幕墙在非工作状态时,只需关闭所述超声波加湿器,则所述空腔内的雾汽排出后,前后玻璃可以呈现完全透明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室内玻璃幕墙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0011]图2是图1实施例的A-A向截面图。
[0012]图3是本室内玻璃幕墙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0013]图4是本室内玻璃幕墙中,前玻璃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室内玻璃幕墙包括具有适当间距的前玻璃I和后玻璃2 ;所述前玻璃1、后玻璃2相互正对,长宽尺寸相同;在前玻璃1、后玻璃2之间夹有一块呈矩形框的半导体制冷片3,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的长宽与所述前玻璃1、后玻璃2相同;此时,所述适当间距即等于半导体制冷片3的厚度,一般为3mm左右,并且前玻璃1、后玻璃2、半导体制冷片3共同围成一个薄板形空腔4。
[0015]所述空腔4的下方具有一个进汽孔40,上方具有一个出汽孔41 ;所述进汽孔40、出汽孔41可以开设于前玻璃I上,也可以开设于后玻璃41上;所述进汽孔40匹配一个超声波加湿器(未图示),所述超声波加湿器可以采用市场上任意一种功率稍大的家用房间加湿器,只需将其出雾口采用导管导入所述进汽孔40即可。由于所述空腔4的厚度较小,因此容积较小,由超声波加湿器产生的雾汽进入进汽孔后,可迅速充满整个空腔。
[0016]该室内玻璃幕墙在作为投影屏幕使用时,开启所述超声波加湿器,则加湿器产生的雾汽进入前玻璃1、后玻璃2之间的空腔4后,迅速充满空腔,通过玻璃的约束,使前玻璃I后方形成一个由细密雾汽形成的平整的投影面,该投影面上的雾汽颗粒可对投影信息进行良好的散射,将投影信息完整呈现;而当该室内玻璃幕墙在非工作状态时,只需关闭所述超声波加湿器,则所述空腔内的雾汽排出后,前后玻璃可以呈现完全透明的状态。
[0017]对于上述室内玻璃幕墙,为了获得良好的投影效果,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尽量使雾汽不在前玻璃表面凝结成水珠,否则水珠所在处的投影散射效果较差,将明显影响画质。为此,通常考虑的是对前玻璃I表面进行加热;然而,由于雾汽本身具备良好的导热性,当前玻璃I表面温度升高时,后玻璃2表面温度亦将很快升高,这将使得空腔4内的整体温度迅速升高,导致雾汽很快蒸发,使空腔内雾汽的浓度大幅下降,亦即使荧幕的透明度明显提高,这显然又明显影响了投影效果。
[0018]鉴于上述原因,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在对前玻璃I加热的同时,对后玻璃2进行制冷,这样,使得空腔4内的平均温度不变,则可以在抑制前玻璃I表面凝露的同时,不影响空腔4内的雾汽浓度。并且,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制成矩形框状,具有的一个隐蔽的优点是:可以使前玻璃表面各点的温度基本相同,而避免半导体制冷片3附近的区域温度高于远处的区域;推理如下:对于半导体制冷片3的上框边产生的热量,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线性递减,而下框边产生的热量,则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线性递减,两者叠加后,即可知,由半导体制冷片3的上框边、下框边产生的合热量,对于竖直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加热效率相同;同理可知,半导体制冷片3的左框边、右框边对于前玻璃的水平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加热效率相同;由此可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可使前玻璃表面各点的温度基本相同。
[0019]以上为采用呈矩形框形状的半导体制冷片3的主要优点,事实上,该半导体制冷片3在形状上充当前玻璃1、后玻璃2之间的间隔支撑,以及作为空腔4的周向封闭部件,仅仅是该半导体制冷片3的附加作用而已;如无上述的主要优点,则显然采用普通材质构成的矩形框更为便宜,如橡胶框、陶瓷框、塑料框等。
[0020]图3所示为本室内玻璃幕墙的实施例二,其中,所述前玻璃1、后玻璃2之间具有相互平行的细薄隔离条5,所述细薄隔离条5将所述空腔的内部分隔成蛇形通道50,所述蛇形通道50的始端连通所述进汽孔40,末端连通所述出汽孔41。在实施例二中,进入进汽孔40内的雾汽必须流经所述蛇形通道50后才能从出汽孔41,从而使所述空腔内各处的雾汽分布密度均匀一致,以制造出一个性质均匀的投影屏幕。
[0021]另外,对于所述前玻璃I,其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前玻璃I的内表面密布有竖直向的槽缝,所述槽缝的宽度为0.1mm-0.2_,从而使前玻璃内表面的水体在槽缝的毛细力作用下,向上下两侧拉伸,而难以形成水珠附着在前玻璃的内表面。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室内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适当间距的前玻璃(I)和后玻璃(2);所述前玻璃(I)、后玻璃(2)的四周封闭,使两者间形成一个薄板形空腔(4);所述空腔的下方具有一个进汽孔(40),上方具有一个出汽孔(41);所述进汽孔(40)匹配一个超声波加湿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当间距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玻璃(I)、后玻璃(2)之间具有相互平行的细薄隔离条(5),所述细薄隔离条(5)将所述空腔的内部分隔成蛇形通道(50 ),所述蛇形通道(50 )的始端连通所述进汽孔(40 ),末端连通所述出汽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玻璃(1)、后玻璃(2)之间设有半导体制冷片(3),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的热面紧贴前玻璃(1),冷面紧贴后玻璃(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呈矩形框形状,夹在前玻璃(I)和后玻璃(2 )之间,半导体制冷片(3)的厚度等于所述前玻璃、后玻璃之间的间距;并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的宽度和高度分别等于所述前玻璃、后玻璃的宽度和高度;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既构成维持所述间距的前后支撑,又使所述空腔(4)形成周向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玻璃(I)的内表面密布有竖直向的槽缝,所述槽缝的宽度为0.1mm-0.2mm。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玻璃幕墙,包括具有适当间距的前玻璃和后玻璃;所述前玻璃、后玻璃的四周封闭,使两者间形成一个薄板形空腔;所述空腔的下方具有一个进汽孔,上方具有一个出汽孔;所述进汽孔匹配一个超声波加湿器。该幕墙在需要投影时,可形成良好的投影幕布,而在无需投影时,又可呈现完全透明的状态。
【IPC分类】G03B21-608, E04B2-88
【公开号】CN104652669
【申请号】CN201510041897
【发明人】仲杏英
【申请人】仲杏英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