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961076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土木工程中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尤其是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作为一种人造石料,由于取材容易、施工工艺简便、经济实用,故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不同的领域。随着建筑美学的发展,人们对混凝土这种人造石料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不仅要达到结构所需要的强度要求,其表面还需要具备天然石料的观感,即要求浇注养护后的混凝土表面不作任何认为处理或装饰就能平整光洁且呈现天然石料的品质,这种混凝土称之为清水混凝土。
[0003]清水混凝土技术在我国一直以来应用在桥梁、水利工程中较多,知道90年代才开始逐步出现在大厦、公寓中,近10年随着节能环保等理念的进一步加强,清水混凝土饰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运用,清水混凝土提倡的自然、质朴、返璞归真的建筑风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接受。
[0004]由于现在城市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脱颖而出,而在超高层建筑上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利用液压爬模体系施工,模板面板体系固定在爬模体系上,安装和拆卸利用自动退模、合模装置,加固等措施,安全可靠,能更好的实现清水混凝土饰面的效果。
[0006]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清水混凝土外观设计;
(2)进行模板体系的设计,所述模板体系的设计包括爬模体系的设计、模板面板体系的设计、螺杆的设计、局部无法使用爬模体系的墙板需要进行散拼的,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以及细部构造的加强和改造设计;
(3)对混凝土进行配比;
(4)进行样板墙施工,检验混凝土的配比和所设计的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符合现场施工的要求;
(5)步骤(4)中检验合格后,进行首层爬模体系的安装;
(6)绑扎墙板钢筋;
(7)进行模板体系的合模和加固;
(8)进行混凝土饶筑;
(9)退模维护和对混凝土进行保养;
(10)爬升爬模体系,进行下一层施工,重复步骤(6)?(9); (11)拆除液压爬模体系,完成整个施工。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包括各个里面的明缝、蝉缝、螺杆孔间距和混凝土佘泽的设计,所述蝉缝竖向间距为900?11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1500?2000mm ;所述螺杆竖向间距为900?10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700?750mm。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爬模体系由埋件系统、架体、导轨、液压系统、模板系统组成。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埋件系统由一次性埋件、受力螺栓、垫圈和爬锥组成。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6)中,每个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绑扎钢丝不得少于两圈,扎抠及尾端应朝向构件截面的内侧。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利用液压爬模体系施工,模板面板体系固定在爬模体系上,安装和拆卸利用自动退模、合模装置,加固等措施,安全可靠,能更好的实现清水混凝土饰面的效果,且便捷快速,大大提高混凝土筒体结构的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清水混凝土外观设计;
(2)进行模板体系的设计,所述模板体系的设计包括爬模体系的设计、模板面板体系的设计、螺杆的设计、局部无法使用爬模体系的墙板需要进行散拼的,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以及细部构造的加强和改造设计;
(3)对混凝土进行配比;
(4)进行样板墙施工,检验混凝土的配比和所设计的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符合现场施工的要求,样板墙的施工经由一次或几次完成,直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能满足工程实体施工的要求;
(5)步骤(4)中检验合格后,进行首层爬模体系的安装;
(6)绑扎墙板钢筋;
(7)进行模板体系的合模和加固;
(8)进行混凝土饶筑;
(9)退模维护和对混凝土进行保养;
(10)爬升爬模体系,进行下一层施工,重复步骤(6)?(9);
(11)拆除液压爬模体系,完成整个施工。
[0014]所述步骤(1)包括各个里面的明缝、蝉缝、螺杆孔间距和混凝土佘泽的设计,外立面的明缝一般做成凹缝,同时是结构层间的施工缝,所以一般根据建筑物的层高留设,若遇到层高较高的、跨层的结构形式,可以在中间增加一道明缝条,使明缝条的留设形成一定的规律;所述蝉缝竖向间距为900?11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1500?2000mm ;所述螺杆竖向间距为900?10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700?750mm。
[0015]所述步骤(2 )中爬模体系由埋件系统、架体、导轨、液压系统、模板系统组成,根据结构类型、施工因素等条件,来确定爬模体系的设置范围:电梯井筒内、外侧可利用爬模体系同时施工;楼梯间踏步结构滞后4?5层施工,即楼梯间也作为一个筒体可利用内、外同时设置爬模体系;有楼板部位的内墙板,利用散拼模板体系施工。
[0016]根据平面结构尺寸,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爬模单元和机位。
[0017]如某项目中,外立面每个里面设置6榀单侧机位,形成2个独立的提升单元;内侧每个电梯井筒内设置2榀单侧机位,形成1个独立的提升单元;内侧楼梯井筒设置2榀双侧机位,形成1个独立的提升单位。
[0018]所述埋件系统通过挂座与导轨连接,支承整个架体的荷载并使之传递到结构上,所述埋件系统由一次性埋件、受力螺栓、垫圈和爬锥组成。
[0019]所述埋件系统的预埋位置:外墙为模板顶端向下1600mm,内墙为模板顶端向下850mmo
[0020]所述架体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上、下架体,下架体作为承载装置与导轨和埋件固定,包括三脚架,吊平台和埋件承重装置,高度约为6.5m,一般有2层平台;上架体包括后移装置、模板系统和操作平台,后移装置固定在三脚架的上横梁上通过水平移动来实现合模和退模。
[0021]所述导轨固定在埋件承重装置上,作为爬模提升是的轨道和提升支点,承受爬模提升时的荷载。
[0022]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栗站、液压油缸、防坠爬升器和液压油路,是架体提升时的动力来源,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模板架体的交替顶升,从而来实现模板架体的升降运动。
[0023]所述模板系统包括面板、木工字梁、槽钢背楞和木梁连接爪,在竖肋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吊钩,两块模板之间采用芯带连接,并用插销插好,保证模板的整体性和连接质量。
[0024]所述步骤(5)中,由于爬模体系下挂有一定的高度,安装架体一般从2层以上开始,所以首层墙板的施工无法直接利用爬模体系进行,但可以利用其爬模体系中的大模板体系进行施工。
[0025]所述步骤(6)中,竖向钢筋在首次插墙板钢筋前,即与爬锥和螺杆位置进行碰撞翻样,直接避让和限位;水平钢筋在爬锥和螺杆位置在竖向钢筋上用红漆标注,在绑扎过程中直接避让,避免因钢筋与螺杆等碰撞造成烧割钢筋的情况出现,使对拉螺栓和爬锥均能顺利通过模板。
[0026]所述步骤(7)中,对于单侧爬模施工,应首先保证外墙爬模的封闭,再进行内侧散拼模板的合模和加固。
[0027]所述步骤(10)中,当模板提升到位后,直接卸荷到埋件挂座上,再通过液压系统来提升导轨,待导轨提升到位,卸荷到埋件挂座上,这样可以实现模板架体与导轨的交替提升。
【主权项】
1.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清水混凝土外观设计; (2)进行模板体系的设计,所述模板体系的设计包括爬模体系的设计、模板面板体系的设计、螺杆的设计、局部无法使用爬模体系的墙板需要进行散拼的,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以及细部构造的加强和改造设计; (3)对混凝土进行配比; (4)进行样板墙施工,检验混凝土的配比和所设计的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符合现场施工的要求; (5)步骤(4)中检验合格后,进行首层爬模体系的安装; (6)绑扎墙板钢筋; (7)进行模板体系的合模和加固; (8)进行混凝土饶筑; (9)退模维护和对混凝土进行保养; (10)爬升爬模体系,进行下一层施工,重复步骤(6)?(9); (11)拆除液压爬模体系,完成整个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各个立面的明缝、蝉缝、螺杆孔间距和混凝土色泽的设计,所述蝉缝竖向间距为900?11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1500?2000mm ;所述螺杆竖向间距为900?1000mm,水平方向间距为700?750_。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 )中爬模体系由埋件系统、架体、导轨、液压系统、模板系统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系统由一次性埋件、受力螺栓、垫圈和爬锥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每个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绑扎钢丝不得少于两圈,扎抠及尾端应朝向构件截面的内侧。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爬模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步骤包括进行清水混凝土外观设计、行模板体系的设计、对混凝土进行配比、进行样板墙施工、首层爬模体系的安装、绑扎墙板钢筋、模板体系的合模和加固、进行混凝土浇筑、退模维护和对混凝土进行保养、爬升爬模体系,进行下一层施工,拆除液压爬模体系,完成整个施工。本发明广泛适用于各类高层、超高层的核心筒结构、筒束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筒体结构的施工速度。
【IPC分类】E04G11/28
【公开号】CN105370031
【申请号】CN201510674942
【发明人】李建华, 王长寿, 薛苏庭, 郑李君, 刘丹
【申请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