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751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包括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均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及第一加劲板,第一加劲板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及第二侧板的内侧面相连接,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的左侧面相连接,且第一侧板与第一方钢的正面及第二方钢的正面齐平,第二侧板与第一方钢的背面及第二方钢的背面齐平。本发明承载能力、延性、可观性较好,并且节省空间,并且施工时间较短。
【专利说明】
一种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具体涉及一种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ECS159:2004)提供的用于钢管混凝土柱主要由内隔板式、外环板式等形式的节点,但到目前为止,现有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经常出现局部屈曲现象,承载能力及延性较差,并且室内柱经常突出棱角,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房子的使用面积及可观性,另外,现有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大多数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施工不方便,并且施工时间较长,从而严重的影响工期。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该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延性、可观性较好,并且节省空间,并且施工时间较短。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包括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均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及第一加劲板,第一加劲板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及第二侧板的内侧面相连接,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的左侧面相连接,且第一侧板与第一方钢的正面及第二方钢的正面齐平,第二侧板与第一方钢的背面及第二方钢的背面齐平,第一加劲板位于第一方钢与第二方钢之间,第一方钢内、第二方钢内、以及第一加劲板与第一方钢及第二方钢之间均浇筑有混凝土;
[0005]第一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方钢的左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方钢的正面通过耗能连接件相连接。
[0006]还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及第六侧板;
[0007]第三侧板的一端穿过第一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侧板的侧面及第二侧板的侧面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相连接,第四侧板一端的侧面与第一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方钢的左侧面相连接;
[0008]第五侧板一端的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方钢的背面相连接,第六侧板一端的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方钢的正面相连接;
[0009]第五侧板的另一端及第三侧板的另一端与耗能连接件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六侧板的另一端及第四侧板的另一端与耗能连接件的左侧面相连接。
[0010]所述耗能连接件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及若干第二加劲板,其中各第二加劲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槽钢的内侧面上,各第二加劲板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槽钢的内侧面上,第三侧板的侧面与第一槽钢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四侧板的侧面与第一槽钢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五侧板的侧面与第二槽钢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六侧板的侧面与第二槽钢的左侧面相连接。
[0011]第三侧板的侧面与第一槽钢的右侧面通过若干第一螺栓相连接;
[0012]第四侧板的侧面与第一槽钢的左侧面通过若干第二螺栓相连接;
[0013]第五侧板的侧面与第二槽钢的右侧面通过若干第三螺栓相连接;
[0014]第六侧板的侧面与第二槽钢的左侧面通过若干第四螺栓相连接。
[0015]各第一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二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三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四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五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六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O
[0016]各第二加劲板的左端面及右端面均开设有凹槽。
[0017]各第二加劲板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
[001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发明所述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包括第一混凝土组合柱、第二混凝土组合柱及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均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及第一加劲板,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及第一加劲板设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通过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对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及第一加劲板进行限位,同时第一方钢内、第二方钢内、第一加劲板与第一方钢及第二方钢之间均填充有混凝土,通过混凝土作为连接节点的边缘约束构件,极大的提高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力及耗能能力。同时通过第一加劲板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方钢及第二方钢之间的腔体分为两个小腔室,提高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力及延性,避免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发生屈曲现象。另外,在制作时,可以根据墙体的宽度调节第一方钢及第二方钢的宽度,从而能够使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与墙体同宽度,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提高建筑的可观性。同时,本发明中的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可以在工厂中批量生产,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再将第一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方钢的左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侧板的正面相连接,即可形成所述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避免现场浇筑混凝土,降低施工时间,提高施工的质量。另外,通过耗能连接件将第一混凝土组合柱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中第一方钢相连接,连接较为牢靠,并且承载力及延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中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及第二混凝土组合的分解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发明中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发明中耗能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0025]图6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I为第一侧板、2为第二侧板、3为第一方钢、4为第二方钢、5为第一加劲板、6为第三侧板、7为第四侧板、8为第五侧板、9为第六侧板、10为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1为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2为第一槽钢、13为第二槽钢、14为第二加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本发明所述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包括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均包括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一方钢3、第二方钢4及第一加劲板5,第一加劲板5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I的内侧面及第二侧板2的内侧面相连接,第一侧板I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3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4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二侧板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3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4的左侧面相连接,且第一侧板I与第一方钢3的正面及第二方钢4的正面齐平,第二侧板2与第一方钢3的背面及第二方钢4的背面齐平,第一加劲板5位于第一方钢3与第二方钢4之间,第一方钢3内、第二方钢4内、以及第一加劲板5与第一方钢3及第二方钢4之间均浇筑有混凝土;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中第一方钢3的左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中第一方钢3的正面通过耗能连接件相连接。
[0029]本发明所述的还包括第三侧板6、第四侧板7、第五侧板8及第六侧板9;第三侧板6的一端穿过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中第一侧板I的侧面及第二侧板2的侧面与第一侧板I及第二侧板2相连接,第四侧板7—端的侧面与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中第一方钢3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五侧板8—端的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中第一方钢3的背面相连接,第六侧板9一端的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中第一方钢3的正面相连接;第五侧板8的另一端及第三侧板6的另一端与耗能连接件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六侧板9的另一端及第四侧板7的另一端与耗能连接件的左侧面相连接。
[0030]所述耗能连接件包括第一槽钢12、第二槽钢13及若干第二加劲板14,其中各第二加劲板1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槽钢12的内侧面上,各第二加劲板14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槽钢13的内侧面上,第三侧板6的侧面与第一槽钢12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四侧板7的侧面与第一槽钢12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五侧板8的侧面与第二槽钢13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六侧板9的侧面与第二槽钢13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三侧板6的侧面与第一槽钢12的右侧面通过若干第一螺栓相连接;第四侧板7的侧面与第一槽钢12的左侧面通过若干第二螺栓相连接;第五侧板8的侧面与第二槽钢13的右侧面通过若干第三螺栓相连接;第六侧板9的侧面与第二槽钢13的左侧面通过若干第四螺栓相连接。具体的,各第一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二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三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四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五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六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二加劲板14的左端面及右端面均开设有凹槽;各第二加劲板14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
[0031]本发明的施工过程为:
[0032]I)在第三侧板6、第四侧板7、第五侧板8及第六侧板9开孔;2)进行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的施工,施工过程为:给第一侧板I及第二侧板2的端部开设凹槽,再进行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一方钢3、第二方钢4及第一加劲板5的焊接,第三侧板6穿过第一侧板I上的凹槽及第二侧板2的凹槽与第一侧板I及第二侧板2相焊接,然后再将第四侧板7焊接于第一方钢3的左侧面上,焊接完成后再将混凝土浇筑于第一方钢3内、第二方钢4内、以及第一加劲板5与第一方钢3及第二方钢4之间,得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3)进行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的施工,施工过程为:先进行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五侧板8、第六侧板9、第一方钢3、第二方钢4及第一加劲板5的焊接,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得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 ;4)制作耗能连接件,自下倒下依次将第二加劲板14的两端与第一槽钢12的内侧面及第二槽钢13的内侧面相焊接;5)将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运输至施工现场,再调节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的位置,通过耗能连接件将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相连接,即可完成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的施工。
【主权项】
1.一种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连接件、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及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均包括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第一方钢(3)、第二方钢(4)及第一加劲板(5),第一加劲板(5)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I)的内侧面及第二侧板(2)的内侧面相连接,第一侧板(I)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3)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4)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二侧板(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方钢(3)的右侧面及第二方钢(4)的左侧面相连接,且第一侧板(I)与第一方钢(3)的正面及第二方钢(4)的正面齐平,第二侧板(2)与第一方钢(3)的背面及第二方钢(4)的背面齐平,第一加劲板(5)位于第一方钢(3)与第二方钢(4)之间,第一方钢(3)内、第二方钢(4)内、以及第一加劲板(5)与第一方钢(3)及第二方钢(4)之间均浇筑有混凝土; 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中第一方钢(3)的左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中第一方钢(3)的正面通过耗能连接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侧板(6)、第四侧板(7)、第五侧板(8)及第六侧板(9); 第三侧板(6)的一端穿过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中第一侧板(I)的侧面及第二侧板(2)的侧面与第一侧板(I)及第二侧板(2)相连接,第四侧板(7) —端的侧面与第一混凝土组合柱(10)中第一方钢(3)的左侧面相连接; 第五侧板(8)—端的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中第一方钢(3)的背面相连接,第六侧板(9) 一端的侧面与第二混凝土组合柱(11)中第一方钢(3)的正面相连接; 第五侧板(8)的另一端及第三侧板(6)的另一端与耗能连接件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六侧板(9)的另一端及第四侧板(7)的另一端与耗能连接件的左侧面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连接件包括第一槽钢(12)、第二槽钢(13)及若干第二加劲板(14),其中各第二加劲板(1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槽钢(12)的内侧面上,各第二加劲板(14)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槽钢(13)的内侧面上,第三侧板(6)的侧面与第一槽钢(12)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四侧板(7)的侧面与第一槽钢(12)的左侧面相连接,第五侧板(8)的侧面与第二槽钢(13)的右侧面相连接,第六侧板(9)的侧面与第二槽钢(13)的左侧面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 第三侧板(6)的侧面与第一槽钢(12)的右侧面通过若干第一螺栓相连接; 第四侧板(7)的侧面与第一槽钢(12)的左侧面通过若干第二螺栓相连接; 第五侧板(8)的侧面与第二槽钢(13)的右侧面通过若干第三螺栓相连接; 第六侧板(9)的侧面与第二槽钢(13)的左侧面通过若干第四螺栓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各第一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二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三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四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五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各第六螺栓依次等间距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各第二加劲板(14)的左端面及右端面均开设有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L形柱耗能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各第二加劲板(14)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
【文档编号】E04B1/98GK105863166SQ20161034115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0日
【发明人】郝际平, 樊春雷, 苏海滨, 薛强, 孙晓岭, 陈永昌, 刘斌, 黄育琪, 王磊, 刘瀚超, 何梦楠, 尹伟康, 张峻铭, 赵子健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