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46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结构是适合工业化的结构形式,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节点连接构造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现有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一般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影响受力性能,且使用阶段易于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传统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墙体接缝连接薄弱的不足,提供一种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可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板面凹槽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板面凹槽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所述横向凹槽顶部伸入纵向孔洞内侧墙体,或者横向凹槽顶部与纵向孔洞相交;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和第一暗柱箍筋,所述第一水平钢筋和第一暗柱箍筋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板面凹槽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所述纵向孔洞、横向凹槽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内为现浇混凝土,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和竖向钢筋;所述第一暗柱箍筋和第二暗柱箍筋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所述纵向孔洞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等,所述横向凹槽的侧视图为矩形或梯形等。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中,所述纵向孔洞周围布置有箍筋,在横向凹槽处箍筋伸入现浇混凝土中。这样可以增加预制混凝土墙体与纵向孔洞内现浇混凝土的整体工作性能。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中,所述纵向孔洞内布置有纵向钢筋。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中,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由两部分墙体组成,每一部分墙体节点侧端面伸出混凝土薄板构成板面凹槽。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端面设有连通纵向孔洞的横向孔洞。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端面开有连通纵向孔洞的纵向槽道,所述纵向槽道宽度优选为纵向孔洞横截面最大宽度的O. 5倍。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横向凹槽一侧或两侧有混凝土薄板。
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中,所述横向凹槽顶部伸入纵向孔洞内侧墙体;或者横向凹槽顶部与纵向孔洞相交,这样部分纵向孔洞在横向凹槽顶面处的墙体中。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中与现浇混凝土的结合面为粗糙面。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本发明提出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其纵向孔洞内、横向凹槽内和预制墙体间的后浇混凝土连在一起;预制混凝土墙体伸出的水平钢筋、箍筋和现浇混凝土内的钢筋相互连接在一起,能够保证墙体受力连续,连接可靠;纵向钢筋、箍筋和现浇混凝土形成暗柱,满足节点受力要求,更增加了墙体连接的可靠性。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墙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I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8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9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I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2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3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4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5示意图。附图中主要组件标记含义为
I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2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 3纵向贯通孔洞4板面凹槽 5第一水平钢筋 6第二水平钢筋 7第一暗柱箍筋8第二暗柱箍筋
9竖向钢筋 10现浇混凝土 11横向凹槽 12纵向孔洞周围箍筋 13纵向孔洞内纵筋14组成第二预制墙体的墙体15纵向槽道 16横向孔洞 17横向凹槽处混凝土薄板18预制混凝土墙体端面 A-A截面为横向凹槽之间的截面 B-B截面为横向凹槽处的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的墙体组装示意图中(未显示钢筋信息),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18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18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两侧墙体靠近端面18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 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与纵向孔洞3相交;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 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与纵向孔洞3相交;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在纵向贯通孔洞3周围设置封闭箍筋12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 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与纵向孔洞3相交;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在纵向贯通孔洞3周围设置封闭箍筋12,在纵向孔洞3内设置纵向钢筋13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 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伸入纵向孔洞3内侧墙体;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 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两个预制混凝土墙体14,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预制混凝土 墙体14在节点侧端面伸出混凝土薄板,两个墙体14的薄板构成板面凹槽4 ;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14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伸入纵向孔洞3内侧墙体;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预制混凝土墙体14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内和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 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与纵向孔洞3相交;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端面开有连通纵向孔洞的纵向槽道15,所述纵向槽道15宽度优选为纵向孔洞横截面最大宽度的O. 5倍;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纵向槽道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 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与纵向孔洞3相交;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端面设有连通纵向孔洞的沿墙体横向方向的孔洞16 ;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横向孔洞16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与纵向孔洞3相交;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偏向板面凹槽的一侧墙体;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 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 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与纵向孔洞3相交;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横向凹槽两侧有混凝土薄板17 ;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I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5和第一暗柱箍筋7,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面凹槽4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6 ;所述纵向孔洞3、横向凹槽11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4内为现浇混凝土 10,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8和竖向钢筋9 ;所述第一暗柱箍筋7和第二暗柱箍筋8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水平钢筋、暗柱箍筋等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根据受力要求确定。如图11为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I示意图;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18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18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与纵向孔洞3相交;横向凹槽的侧视图为矩形。如图12为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2示意图;预制混凝土墙体2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4,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靠近端面18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板面凹槽4两侧墙体端面18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伸入与纵向孔洞3内侧墙体;横向凹槽的侧视图为梯形。如图13为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3示意图;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18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18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顶面与纵向孔洞3相交;在预制混凝土墙体节点侧端面设置纵向槽道15,连通纵向孔洞3,纵向槽道宽度优选为纵向孔洞横截面最大宽度的O. 5倍。如图14为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4示意图;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近端面18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18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
11顶部伸入与纵向孔洞3内侧墙体;在预制混凝土墙体节点侧端面设置横向孔洞16,连通纵向孔洞3。如图15为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墙体示例5示意图;预制混凝土墙体I在节点侧靠 近端面18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3,节点侧端面18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11 ;所述横向凹槽11顶部伸入与纵向孔洞3内侧墙体;所述横向凹槽11 一侧有混凝土薄板17。本发明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是包含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及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范围内。
权利要求
1.ー种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二者相交处构成T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节点侧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板面凹槽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板面凹槽两侧墙体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所述横向凹槽顶部伸入纵向孔洞内侧墙体,或者横向凹槽顶部与纵向孔洞相交;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一水平钢筋和第一暗柱箍筋,所述第一水平钢筋和第一暗柱箍筋延伸到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板面凹槽顶部处;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有第二水平钢筋;所述纵向孔洞、横向凹槽内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板面凹槽内为现浇混凝土,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和竖向钢筋;所述第一暗柱箍筋和第二暗柱箍筋在现浇混凝土内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孔洞周围布置有箍筋,在横向凹槽处箍筋伸入现浇混凝土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孔洞内布置有纵向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由两部分墙体组成,每一部分墙体节点侧端面伸出混凝土薄板构成板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端面设有连通纵向孔洞的横向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端面开有连通纵向孔洞的纵向槽道,所述纵向槽道宽度优选为纵向孔洞横截面最大宽度的O. 5倍。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横向凹槽ー侧或两侧有混凝土薄板。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中与现浇混凝土的结合面为粗糙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该T型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在节点侧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在节点区域墙体厚度变小形成板面凹槽;板面凹槽两侧墙体靠近端面处设有纵向贯通孔洞,端面设有若干个横向凹槽;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水平钢筋和第一暗柱箍筋,在第二预制混凝土墙体内设置水平钢筋;所述纵向孔洞、横向凹槽和板面凹槽内为现浇混凝土,在现浇混凝土内有第二暗柱箍筋和竖向钢筋;所述第一暗柱箍筋和第二暗柱箍筋相交。本发明可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整体性,提高建筑结构性能。
文档编号E04B2/68GK102864855SQ20121034883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初明进 申请人:初明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