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042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包括一号挑梁、二号挑梁、一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顶部承重板和琉璃瓦,所述一号挑梁设有三号支撑柱,所述三号支撑柱一侧设有四号支撑柱,所述三号支撑柱和四号支撑柱顶部均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所述三号支撑柱和四号支撑柱通过一号横梁相连,所述一号横梁顶部设有二号横梁,所述二号横梁底部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挑梁和二号挑梁支撑起顶部承重板的重量,同时用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把一号支撑柱和二号支撑柱与两头挑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牢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建造,用料少,大大减少了成本,且造型美观,便于推广。
【专利说明】
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支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仿古建筑采用的较为广泛的方式是,用混凝土材料代替传统木结构承重受力,建筑体量大的古建筑也采用混凝土材料。建造时,各部件按其不同的体型事先预制,部件连接处预埋钢筋,并于现场组装而成,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强了其承载能力,能够适应出挑尺度大、重量较重的屋顶,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节约了大量木材。然而,随之带来的困扰是,由于结构的大小尺度与建筑物的体量有关,无法重复使用同一尺寸的模具,特别是浇筑混凝土斗拱、挑梁等,木模板用量非常大,而且拆模后的木模板无法再次利用,导致木材消耗量大,施工成本增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承重结构,改善承重结构体系,以达到减少浇筑混凝土斗拱、挑梁等,进而减少了木模板的消耗,大大降低了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通过一号挑梁和二号挑梁支撑起顶部承重板的重量,同时用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把一号支撑柱和二号支撑柱与两头挑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牢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包括一号挑梁、二号挑梁、一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顶部承重板和琉璃瓦,所述一号挑梁设有三号支撑柱,所述三号支撑柱一侧设有四号支撑柱,所述三号支撑柱和四号支撑柱顶部均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所述三号支撑柱和四号支撑柱通过一号横梁相连,所述一号横梁顶部设有二号横梁,所述二号横梁底部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杆,所述一号支撑杆一侧设有二号支撑杆,所述二号横梁一侧固定连接花雕柱,所述花雕柱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所述二号横梁顶部固定连接三号支撑杆,所述三号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所述三号支撑杆一侧固定连接四号支撑杆,所述四号支撑杆一侧固定连接三号支撑柱,所述一号挑梁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所述顶部承重板顶部固定连接琉璃瓦,所述顶部承重板一侧固定连接二号挑梁,所述二号挑梁和一号挑梁通过一号连接杆相连,所述一号连接杆一侧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所述一号连接杆一侧设有二号连接杆,所述二号连接杆一侧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所述二号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三号支撑柱和四号支撑柱底部均固定连接垫台。
[0008]进一步地,所述二号挑梁和一号挑梁结构相同。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四号支撑杆垂直与三号支撑杆。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一号挑梁和二号挑梁支撑起顶部承重板的重量,同时用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把一号支撑柱和二号支撑柱与两头挑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牢固,而一号挑梁用三号支撑柱和四号支撑柱把一号横梁和二号横梁固定住,顶部承重板的压力通过三号支撑杆传递到二号横梁上,二号横梁把压力分散到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上,进而传递到三号支撑柱和四号支撑柱上,而二号横梁另一侧把压力通过花雕柱又用于支撑顶部承重板,可以分散顶部的压力使挑梁受力均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建造,用料少,大大减少了成本,且造型美观,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一号挑梁;2、二号挑梁;3、一号连接杆;4、二号连接杆;5、一号支撑柱;6、二号支撑柱;7、垫台;8、三号支撑柱;9、四号支撑柱;10、一号横梁;11、二号横梁;12、一号支撑杆;13、二号支撑杆;14、三号支撑杆;15、四号支撑杆;16、顶部承重板;17、琉璃瓦;18、花雕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4]如图1所示,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包括一号挑梁1、二号挑梁2、一号连接杆3、二号连接杆4、顶部承重板16和琉璃瓦17,所述一号挑梁I设有三号支撑柱8,所述三号支撑柱8—侧设有四号支撑柱9,所述三号支撑柱8和四号支撑柱9顶部均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三号支撑柱8和四号支撑柱9通过一号横梁10相连,所述一号横梁10顶部设有二号横梁U,所述二号横梁11底部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杆12,所述一号支撑杆12—侧设有二号支撑杆13,所述二号横梁11 一侧固定连接花雕柱18,所述花雕柱18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二号横梁11顶部固定连接三号支撑杆14,所述三号支撑杆14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三号支撑杆14 一侧固定连接四号支撑杆15,所述四号支撑杆15—侧固定连接三号支撑柱8,所述一号挑梁I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顶部承重板16顶部固定连接琉璃瓦17,所述顶部承重板16—侧固定连接二号挑梁2,所述二号挑梁2和一号挑梁I通过一号连接杆3相连,所述一号连接杆3—侧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5,所述一号连接杆3—侧设有二号连接杆4,所述二号连接杆4 一侧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6。
[0015]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通过一号挑梁I和二号挑梁2支撑起顶部承重板16的重量,同时用一号连接杆3和二号连接杆4把一号支撑柱5和二号支撑柱6与两头挑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牢固,而一号挑梁I用三号支撑柱8和四号支撑柱9把一号横梁10和二号横梁11固定住,顶部承重板16的压力通过三号支撑杆14传递到二号横梁11上,二号横梁11把压力分散到一号支撑杆12和二号支撑杆13上,进而传递到三号支撑柱8和四号支撑柱9上,而二号横梁11另一侧把压力通过花雕柱18又用于支撑顶部承重板16,可以分散顶部的压力使挑梁受力均匀。
[0016]其中,所述一号支撑柱5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二号支撑柱6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一号支撑柱5和二号支撑柱6可以分散顶部对挑梁的压力。
[0017]其中,所述三号支撑柱8和四号支撑柱9底部均固定连接垫台7,垫台7使建筑看起来更加美观。
[0018]其中,所述二号挑梁2和一号挑梁I结构相同。
[0019]其中,所述四号支撑杆15垂直与三号支撑杆14,四号支撑杆15可以固定三号支撑杆14,使其更加牢固。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包括一号挑梁(I)、二号挑梁(2)、一号连接杆(3)、二号连接杆(4)、顶部承重板(16)和琉璃瓦(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挑梁(I)设有三号支撑柱(8),所述三号支撑柱(8)—侧设有四号支撑柱(9),所述三号支撑柱(8)和四号支撑柱(9)顶部均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三号支撑柱(8)和四号支撑柱(9)通过一号横梁(10)相连,所述一号横梁(10)顶部设有二号横梁(11),所述二号横梁(11)底部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杆(12),所述一号支撑杆(12)—侧设有二号支撑杆(13),所述二号横梁(II)一侧固定连接花雕柱(18),所述花雕柱(18)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二号横梁(I I)顶部固定连接三号支撑杆(14),所述三号支撑杆(14)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三号支撑杆(14) 一侧固定连接四号支撑杆(15),所述四号支撑杆(15)—侧固定连接三号支撑柱(8),所述一号挑梁(I)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顶部承重板(16)顶部固定连接琉璃瓦(17),所述顶部承重板(16)—侧固定连接二号挑梁(2),所述二号挑梁(2)和一号挑梁(I)通过一号连接杆(3)相连,所述一号连接杆(3)—侧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5),所述一号连接杆(3)—侧设有二号连接杆(4),所述二号连接杆(4) 一侧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撑柱(5)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所述二号支撑柱(6)顶部固定连接顶部承重板(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支撑柱(8)和四号支撑柱(9)底部均固定连接垫台(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挑梁(2)和一号挑梁(I)结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支撑杆(15)垂直与三号支撑杆(14)。
【文档编号】E04B7/00GK205421657SQ201620109417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发明人】李晓
【申请人】重庆子韩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