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021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底座、顶部框架、两根连接杆、两组第一升降机构、两根后支杆和两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两根所述连接杆下端分别与底座左右两侧可滑动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部框架左右两侧铰接,所述底座、连接杆和顶部框架形成“Z”形,两根所述后支杆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座后部的左右两个角部,两根所述后支杆上部分别与两根所述连接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部铰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中下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底部铰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部与所述顶部框架的前部或中部或后部铰接。具有支撑力较小、连杆受力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以及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专利说明】
_种车顶帐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体育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顶帐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壮大,自驾游已经成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为了满足人们自驾出行的便利性,附属在车上的用于自驾出行的产品开发方兴未艾,车用帐篷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发展出来的。
[0003]车用帐篷是可以搭设在车顶之上的帐篷,由于在使用时,不象其他帐篷那样贴近地面,因此不易受地气、湿气的侵入,使用上更为舒适。现有的车用帐篷的帐篷架一般是由多组架杆连接而成,为了便于帐篷的收折,各根架杆之间需要通过关节等进行枢接,而为了帐篷的展开,还需要设置固定结构。因此在展开或收折帐篷时,往往需要对每个关节或固定结构等分别进行操作,其操作过程麻烦,所耗时间较长,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帐篷,具有支撑力较小、连杆受力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以及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底座、顶部框架、两根连接杆、两组第一升降机构、两根后支杆和两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两根所述连接杆下端分别与底座左右两侧可滑动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部框架左右两侧铰接,所述底座、连接杆和顶部框架形成“Z”形,两根所述后支杆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座后部的左右两个角部,两根所述后支杆上部分别与两根所述连接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部铰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中下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底部铰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部与所述顶部框架的前部或中部或后部铰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顶帐篷还可以是:
[0007]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最大长度与所述连接杆下端至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铰接处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下端距所述连接杆滑行最终位置的长度,所述后支杆的长度与所述后支杆上端至所述连接杆下端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底座的边框长度。
[0008]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电机推杆或气弹簧。
[0009]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最短长度与所述连接杆上部距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部与所述顶部框架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连接杆上部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处的长度。
[0010]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下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内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部设置在顶部框架的外侧。
[0011]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为电机推杆或气弹簧。
[0012]所述后支杆下部为向外突出弧形。
[0013]所述顶部框架中部设有至少一根过度连杆。
[0014]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底座、顶部框架、两根连接杆、两组第一升降机构、两根后支杆和两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结构,两根所述连接杆下端与底座可滑动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部框架左右两侧铰接,所述底座、连接杆和顶部框架形成“Z”型结构,所述连接杆下端对应所述后支杆设置在所述底座相对的框架上,两根所述后支杆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座的相邻两个角部,两根所述后支杆分别与两根所述连接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部铰接在所述连接杆的中下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底部铰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部与所述顶部框架铰接。这样,当需要帐篷展开时,第一升降机构工作收缩,带动连接杆下端向中部移动,整个帐篷升起,此时,第二升降机构展开,推动顶部框架升起,当顶部框架与底座平行时,第二升降机构停止工作兵保持。此时帐篷自动搭建完毕,收缩帐篷时,原理一致,工作顺序相反,使得帐篷具有可折叠结构,并且本申请结构多处采用三角形结构,使得帐篷支撑力较小、连杆受力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以及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顶帐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座;2:第一升降机构;3:后支杆;4:顶部框架;5:第二升降机构;6:连接杆;7:过度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端”为所述底座I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所在的方向,相对方向则为“后端”,术语“左侧”为所述底座I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所在的方向,相对方向则为“右侧”。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顶帐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底座1、两根连接杆6、两组第一升降机构2、两根后支杆3、顶部框架和两组第二升降机构5,所述底座I为矩形框架,两根所述连接杆6下端分别与底座左右两侧可滑动连接,所述顶部框架4与两根所述连接杆6铰接,所述底座1、连接杆6和顶部框架4形成“Z”形,两根所述后支杆3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座I后部的左右两个角部,两根所述后支杆3上部分别与两根所述连接杆6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底部与所述底座I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上部铰接于所述连接杆6的中下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底部铰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杆6的中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上部与所述顶部框架4的前部或中部或后部铰接。这样,当需要帐篷展开时,第一升降机构2工作收缩,带动连接杆6下端向中部移动,此时连接杆6向上升起,整个帐篷升起,此时,第二升降机构5展开,推动顶部框架4升起,当顶部框架4与底座I平行时,第二升降机构5停止工作并保持此支撑状态。此时帐篷自动搭建完毕,收缩帐篷时,原理一致,工作顺序相反,使得帐篷具有可折叠结构,并且本申请结构多处采用三角形结构,使得帐篷支撑力较小、连杆受力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以及占用空间小。
[0020]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车顶帐篷,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的最大长度与所述连接杆6下端至所述连接杆6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铰接处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下端距所述连接杆6滑行最终位置的长度,所述后支杆3的长度与所述后支杆3上端至所述连接杆6下端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底座I的边框长度。这样,根据这种结构设计,当帐篷收缩时,第一升降机构2能收缩至完全贴合底座I,同样原理,后支杆3贴附在第一升降机构2上,使收缩更加完全、彻底,大大节省了存放空间。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为电机推杆或气弹簧。电动推杆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电动推杆可用于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做为执行机械使用,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气弹簧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速度相对缓慢、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
[0021]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车顶帐篷,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的最短长度与所述连接杆6上部距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上部与所述顶部框架4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连接杆6上部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与所述连接杆6铰接处的长度。这样,根据这种结构设计,当帐篷收缩时,第二升降机构5能收缩至完全贴合连接杆6,同样原理,顶部框架4贴附在第二升降机构5上,使收缩更加完全、彻底,大大节省了存放空间。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下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6的内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上部设置在顶部框架4的外侧。这样,当帐篷完全收缩后,第二升降机构5能够完全处于连接杆6和顶部框架4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收缩更完全,最大限度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为电机推杆或气弹簧。电动推杆可用于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做为执行机械使用,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气弹簧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速度相对缓慢、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
[0022]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车顶帐篷,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支杆3下部为向外突出弧形。这样,在帐篷收缩时,收缩至最终位置是,若后支杆3为直线结构,很容易与第一升降机构2发生干涉,所以本申请中将后支杆3下部设计为向外突出弧形,通过向外突出弧形可以有效避免与第一升降机构2结构的干涉,相对于现有技术,收缩更加完全,也避免了由于干涉导致结构损坏,影响受用寿命。
[0023]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车顶帐篷,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顶部框架4中部设有至少一根过度连杆7。这样,过度连杆7两端与所述顶部框架4左右两侧和/或前后两端连接,在帐篷顶部覆盖布料时,布料搭设在过度连杆7上,使其平整美观,通过增设过度连杆7,使结构更加牢固,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部框架、两根连接杆、两组第一升降机构、两根后支杆和两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两根所述连接杆下端分别与底座左右两侧可滑动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部框架左右两侧铰接,所述底座、连接杆和顶部框架形成“Z”形,两根所述后支杆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座后部的左右两个角部,两根所述后支杆上部分别与两根所述连接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部铰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中下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底部铰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部与所述顶部框架的前部或中部或后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最大长度与所述连接杆下端至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铰接处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下端距所述连接杆滑行最终位置的长度,所述后支杆的长度与所述后支杆上端至所述连接杆下端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底座的边框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电机推杆或气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最短长度与所述连接杆上部距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部与所述顶部框架长度的长度和等于所述连接杆上部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处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下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内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部设置在顶部框架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为电机推杆或气弹簧。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杆下部为向外突出弧形。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中部设有至少一根过度连杆。
【文档编号】E04H15/06GK205617898SQ201620406509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张存
【申请人】承德牧牛笛户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