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痔座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日用生活用品——座垫,或以该座垫为附属品的座、椅等产品。
座垫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隔寒、隔潮、隔热或缓解座面硬度等作用,所以现有的各类座垫基本结构是带有一定厚度的平面垫,或因座垫周围压缝而使平面部分带有自然的上凸起弧度,且材质一般都较软。这种座垫在使用时,身体的重量主要由作用于座垫的两坐骨承担起来,坐骨将座垫压凹的同时,其中央的部分就相对上凸,恰好作用于肛门及周围的肌体区域,对肛门以及其周围区域组织产生压迫,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记载该压迫会导致肛门直肠痔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气血壅滞,痔静脉丛发生曲张、扩大,容易形成痔,而且对已患有痔的人病情会加重,尤其对于久坐的人痔的发病率会更高。若对于那些必须坐着工作的人不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将会因痔的隐患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项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或消除座垫在使用中对肛门及周围肌体组织的压迫,以致从根本上铲除因久坐而导致痔的发病因素的一种防痔座垫。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防痔座垫,其整体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特点是该座垫为座垫平面的中部设有条形或圆形等类似形状的凹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防痔座垫的结构包括有座垫底面,该座垫底面上设有两凸出于该底面的坐面,两坐面之间设有一条形凹槽。或者,其结构包括有座垫底面和固定于底面上的坐面的防痔座垫,坐面上设有以座垫底面为底面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由于改变了座垫的物理结构,在座垫的中部所设置的凹槽,在臀部作用于该座垫时能够将肛门部位悬空,从而消除现有的全平面座垫使用时对肛门部位的反作用力,避免其产生压迫感,使其气血回流通畅,消除淤血,以达到缓解和防治痔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与座椅、电脑座椅等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成为其椅面;或者应用于自行车座上,或是直接作成带有凹槽的自行车座,或是作成带有凹槽的自行车座套。所以本防痔座垫更适合那些因工作需要而久坐的机关干部、科研人员、学生、电脑操作员、司机以及骑行自行车长途旅行等人群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
图1、图2分别为现有座垫、本专利防痔座垫使用中的效果图图3为本专利防痔座垫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防痔座垫组成部件的立体分解状态图图5、图6分别为防痔座椅的一实施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防痔自行车座的一实施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防痔座垫,其结构是在座垫平面上设有一条形或圆形凹槽,其另一种实施结构如图3、图4所示,它包括有座垫底面1,座垫底面1上设有两凸出于该座垫底面1的坐面2,两坐面2通过尼龙搭扣4等方式可拆卸固定在座垫底面1上,两坐面2可以在座垫底面1上调整相应的位置,即可以并齐固定在座垫底面1上形成一个整体平面,也可以相互分离、在两者之间形成一长条形凹槽3,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使用需要调整该凹槽3的宽度。对于某些使用场合,当坐面2之间凹槽的存在会大大影响外观或者是其它使用效果时,其结构还可以是在坐面2之间的凹槽3处可拆卸连接一补垫5,拆除补垫5就可以成为具有防痔作用的座垫,在座垫底面1上粘接补垫5就可以等同于现有的普通座垫。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痔座椅,这种座椅可包括有电脑座椅、沙发等,其结构如图5、图6所示,在座椅6的椅面上设有中部带有条形或者圆形等类似形状凹槽3的座垫7,为不影响座椅的整体外观,添补凹槽3处可设有补垫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痔自行车座或其座套,如图7所示,车座或车座套8中线设有一条形的凹槽3,凹槽3两侧的坐面2可以与其底面可拆卸连接,如搭扣连接,或直接固定在座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防痔座垫,其特征在于该座垫为座垫平面的中部设有条形或圆形等类似形状的凹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痔座垫,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座垫底面(1),该座垫底面(1)上设有两凸出于该底面(1)的坐面(2),两坐面(2)之间设有一条形凹槽(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痔座垫,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座垫底面(1)和固定于底面(1)上的坐面(2),坐面(2)上设有以座垫底面(1)为底面的凹槽(3)。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痔座垫,其特征在于凹槽(3)处可拆卸连接一补垫(5)。
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痔座垫,其特征在于凹槽(3)两侧的坐面(2)与其底面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痔座垫,其特征在于凹槽(3)两侧的坐面(2)与其底面可拆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的是一种日用生活用品——座垫。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是该座垫中部设有一条形或圆形等类似形状的凹槽。该凹槽的调协可以在臀部作用于该座垫时,消除对肛门及其周围肌体的压迫,即使处于长期的坐姿,也不会在肛门处产生气血壅滞,该座垫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因久坐而形成痔的发病率,其应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A47C27/00GK2466990SQ00268538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寿钢 申请人:张寿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