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95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床,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一现有婴(幼)儿床1,用以提供一方便婴儿躺卧及于内部活动的空间,而借于婴儿床1其中一长侧边形成一开口101并且枢设一活动式长栅框10,由一外加式(外露式)控制装置20将枢接后遮阻于开口101处的长栅框10适当定位。
如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20细部结构,其于长侧边开口101两侧的各一短栅框11外缘设一朝上的凹勾21,并且于长栅框10两侧对应各凹勾21各设一可枢动的卡制栓扣22。当枢转长栅框10而令其遮阻于长侧边开口101处时,可借枢动卡制栓扣22卡扣于凹勾21上而达到定位效果,另当反向枢转卡制栓扣22使其离开凹勾21后,就可向外枢转长栅框10而离开开口101,使开口101呈开放状。
但是因为上述控制装置20是外加设置于婴儿床1上,对于稍大而且已会站立的幼儿而言,因其正值学习能力旺盛阶段,于好奇心驱使下很可能尝试以手指玩弄扳动,而有遭夹伤的问题。甚至当幼儿以小手扳转卡制栓扣22而卸下长栅框10后,很容易翻出婴幼儿床外而发生意外。此外,由于使用者于解扣或卡扣时均需以两手同时操控长栅框10两端的卡制栓扣22,对于如手抱婴孩者而言很难以单手操作,而常需再借第三者辅助,造成实际使用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便于以单手协同腿部共同操作,并且可防范婴孩私自开启而具高度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包括一婴儿床本体及一操控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本体,具有一底板及沿该底板周缘向上相邻设置的多数固定式栅框及一活动式栅框,该各固定式栅框于该底板一侧边形成一开口,该活动式栅框遮阻于该开口,且该活动式栅框的两侧向两侧下、上端各设有一第一卡凸部及一第二卡凸部;该操控构件,包括一对下滑移部,该各下滑移部设于该各固定式栅框位于该开口两侧的两框架相对两壁面,而该各下滑移部包含一上下延伸而且其上、下两端各界定一最高分界点及一上方定位点的第一滑移行程、一由该最高分界点倾斜向下弯折的第二滑移行程,及一由该第二滑移行程向下直线延伸并于底端界定一下方定位点的第三滑移行程,该活动式栅框的第一卡凸部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滑移行程成滑动配合;一对上滑移部,该各上滑移部设于各该下滑移部所在的该框架上侧,该各上滑移部具有一与该各第三滑移行程共线的直线行程,该各直线行程对应该各上、下方定位点各界定一最高位置及一最低位置,该活动式栅框的第二卡凸部与该上滑移部的直线行程成滑动配合。
借此,当该第一及第二卡凸部分别位于该上方定位点及该最高位置,该活动式长栅框是处于遮阻该婴儿床本体开口状态,而当该第一及第二卡凸部分别经活动而位于该下方定位点及该最低位置,该活动式长栅框则处于开放该婴儿床本体开口状态。
所述的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操控构件更具有枢设于各该上滑移部第二滑移行程处的一限位件,而且该限位件的自由端是位于该第一、二滑移行程间。
所述的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各该限位件为一限位弹片。
所述的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操控构件更具有设于各该上滑移部的最高位置的一弹性组件,以于操作中弹性顶抵于该活动式栅框上侧对应处。
借上述结构及操作方式,本实用新型除具有以隐藏式操控构件提供安全使用效果、便于大人单手操控而不利于婴幼儿私自卸下等优点外,并借将下滑移部设于滑控板体下侧的设计,而供使用者以单手拉动活动式长栅框时,可同时借腿部的辅助施力,使其单手操控的动作更显简易顺畅。
同时,于活动式长栅框遮阻于婴儿床开口状态下,当婴儿床内的婴幼儿手握活动式长栅框上侧横杆(示于图4、10)而摇动长栅框时,由于长栅框的摇动是大致以下侧的第一卡凸部为支点(旋转中心),相对不易使第一卡凸部产生明显位移以至由第一滑移行程滑向第二、第三滑移行程,也就是不易解除活动式长栅框的遮阻作用,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现有婴儿床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显示该婴儿床的活动栅框与控制装置的作动关系;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中一活动长栅框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3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6至9是该较佳实施例中该活动长栅框于上、下滑移部滑移的操作动作侧视示意图;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供一使用者操作的立体示意图,显示该使用者借其单手配合腿部以释放该活动长栅框;图11A、11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局部侧视示意图,显示其滑控装置是采用分段式设计分别设置的下、上片滑控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婴儿床本体3及一操控构件5。
如图3、4所示,婴儿床本体3具有一固定式长栅框31、两垂直固定于长栅框31两侧的短栅框32、一活动式长栅框33,以及一水平固定于各栅框31、32、33接近下端处的底板34。借固定式长栅框31及两短栅框32共同围绕成三边相邻的封闭面,使第四边形成一开口301,而活动式长栅框33大小可遮阻于开口301处。
如图4、5、6所示,操控构件5具有于婴儿床本体3两短栅框32各两外侧框架321上下纵向凹设的一容置空间51,及于容置空间51上所固设的一滑控装置50。滑控装置50于本实施例中包含一单片式滑控板体52,但是也可如图11所示呈上下两片式设计。
滑控板体52上开设有贯穿其板体的各一下、上滑移部53、54。下滑移部53形成有三段式滑移行程。第一滑移行程531尤如图6所示是于图中右方向下延伸的直线路径,于其底端形成一上方定位点5311,而路径朝上略向外弯折延伸至一最高分界点5312,再继续向左下弯折形成一呈弯弧路径的第二滑移行程532,第二滑移行程532继续向下延伸一呈直线路径的第三滑移行程533,而且于第三滑移行程533底端形成一最低定位点5331。上滑移部54则呈一与第三滑移行程533上下对齐的直线路径,其上、下端各界定一最高位置541及一最低位置542。操控构件5并且具有自最高位置541处朝下固设的一弹性组件57(如弹簧),以及自滑控板体52下侧垂直凸伸的一挡块58。
另如图11A、11B所示另一实施例,滑控装置50′相对容置空间(图未示)分别设有一下、上片滑控板体(也就是各设有一下、上滑移部53′、54′)而呈两片式设计,而容置空间也可分别设为上、下两容置空间。
如图4所示,操控构件5对应两短栅框32上的下、上滑移部53、54凸设有一卡扣装置55。卡扣装置55包含可分别卡入埋设于下、上滑移部53、54内的各一第一、二卡凸部551、552。本实施例中卡凸部551(552也类似)是由一凸杆5511自由端锁设一较大直径的卡止体5512而成,使凸杆5511卡入滑移部53内后受卡止体5512的限制而不致脱离,而可相对滑移部53上下滑移作动。
如图5、6所示,容置空间51内对应下滑移部53的第二滑移行程532处倾斜枢设一限位件56,其于本实施例中为一限位弹片,其一端固定于容置空间51内,使其一自由端561倾斜位于该第一、二滑移行程531、532间。
配合图4、6所示,当活动式长栅框33两侧的第一卡凸部551定位于滑控板体52的下滑移部53第一滑移行程531的上方定位点5311处,相对的该第二卡凸部552则位于上滑移部54最高位置541而且向上压缩弹性组件57,借此使活动式长栅框33处于如图3所示的遮阻婴儿床本体3开口301状态,而可防止婴幼儿私自活动至婴儿床本体3外部。
当要将活动式长栅框33卸离婴儿床本体3开口301时,首先如图7所示,当略上抬活动式长栅框33使其向上滑移时,第一卡凸部551乃由第一滑移行程531滑向第二滑移行程532,且需先克服限位弹片56的弹力(也就是扳移该限位弹片),才能顺利滑至第二滑移行程532处。
再如图8所示,依循第二滑移行程532的弯弧路径而下后,再依循第三滑移行程533的直线路径,直到如图9所示第一卡凸部551下移定位于最低定位点5331,同时相对该第二卡凸部552则位于上滑移部54最低位置542,而活动式长栅框33两外侧底部则挡止支承于滑控板体52下侧的挡块58上缘,也就是使活动式长栅框33处于离开婴儿床本体3开口301并呈卸下状态。
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如图10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将下滑移部53设置于滑控板体52下侧,也就是下滑移部53的第一滑移行程531及第二滑移行程532的圆弧路径约位于滑控板体52高度中央,也就是大致相对一站立操作者6的膝盖61附近位置。所以,操作者6只需以单手(另一手可如图标抱持一婴孩62)上抬活动式长栅框33使其向上滑移,同时以近膝盖61处(不限于该部位)略为内推活动式长栅框33下侧,使第一卡凸部551如图7所示克服限位弹片56弹力由第一滑移行程531滑向第二滑移行程532,而后第一卡凸部551就可受活动式长栅框33的重力如图8所示自动下滑至第三滑移行程533最低定位点5331,使活动式长栅框33相对婴儿床本体3开口301呈卸下开启状态。
相反地,当要将活动式长栅框33再遮阻于婴儿床3的开口301时,只需提高活动式长栅棹33而使两侧第一卡凸部551(连同第二卡凸部552)由最低定位点5331处依循第三滑移行程533向上(第二卡凸部552则由上滑移部54的最低位置542依循上滑移部54路径向上滑移),进到第二滑移行程532处并克服限位弹片56的弹力后,才进入第一滑移行程531并进而定位于上方定位点5311,以达遮阻目的。同时,第二卡凸部552向上滑移过程,将压抵于上滑移部54最高位置541处的弹性组件57,借以缓冲将活动式长栅框33上拉时的冲力而提供避震效果,以避免晃动整座婴儿床本体3。
借上述结构及操作方式,本实用新型除具有以隐藏式操控构件提供安全使用效果、便于大人单手操控而不利于婴幼儿私自卸下等优点外,并借将下滑移部53设于滑控板体52下侧的设计,而供使用者以单手拉动活动式长栅框33时,可同时借腿部的辅助施力,使其单手操控的动作更显简易顺畅。
同时,于活动式长栅框33遮阻于婴儿床3开口301状态下,当婴儿床内的婴幼儿手握活动式长栅框33上侧横杆331(示于图4、10)而摇动长栅框33时,由于长栅框33的摇动是大致以下侧的第一卡凸部551为支点(旋转中心),相对不易使第一卡凸部551产生明显位移以至由第一滑移行程531滑向第二、第三滑移行程532、533,也就是不易解除活动式长栅框33的遮阻作用,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包括一婴儿床本体及一操控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本体,具有一底板及沿该底板周缘向上相邻设置的多数固定式栅框及一活动式栅框,该各固定式栅框于该底板一侧边形成一开口,该活动式栅框遮阻于该开口,且该活动式栅框的两侧向两侧下、上端各设有一第一卡凸部及一第二卡凸部;该操控构件,包括一对下滑移部,该各下滑移部设于该各固定式栅框位于该开口两侧的两框架相对两壁面,而该各下滑移部包含一上下延伸而且其上、下两端各界定一最高分界点及一上方定位点的第一滑移行程、一由该最高分界点倾斜向下弯折的第二滑移行程,及一由该第二滑移行程向下直线延伸并于底端界定一下方定位点的第三滑移行程,该活动式栅框的第一卡凸部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滑移行程成滑动配合;一对上滑移部,该各上滑移部设于各该下滑移部所在的该框架上侧,该各上滑移部具有一与该各第三滑移行程共线的直线行程,该各直线行程对应该各上、下方定位点各界定一最高位置及一最低位置,该活动式栅框的第二卡凸部与该上滑移部的直线行程成滑动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操控构件还具有枢设于该各上滑移部第二滑移行程处的一限位件,而且该限位件的自由端是位于该第一、二滑移行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各限位件为一限位弹片。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操控构件还具有设于该各上滑移部的最高位置的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弹性顶抵于该活动式栅框上侧对应处。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安全栅栏的婴儿床,包括一婴儿床本体及一操控构件,该婴儿床本体具有一底板及沿该底板周缘设置的多数固定式栅框及一活动式栅框,该活动式栅框的两侧向两侧下、上端各设有一第一卡凸部及一第二卡凸部;该操控构件,包括一对设于该各固定式栅框位于该开口两侧的两框架相对两壁面的下滑移部,该各下滑移部上设有供该活动式栅框的第一卡凸部滑移设置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滑移行程;一对设于各该下滑移部所在的该框架上侧的上滑移部,该各上滑移部具有一与该各第三滑移行程共线,且供该活动式栅框的第二卡凸部滑移设置的直线行程。本实用新型可便于使用者单手操作而且具更高安全性。
文档编号A47D7/00GK2580851SQ0228478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1日
发明者陈丽如 申请人:陈丽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