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21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休闲坐椅,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折叠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椅,其结构一般包括靠背椅面、坐椅面、支撑脚架、扶手和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这种折叠椅平常可折叠收起放置。人们使用时,打开折叠椅即可成一坐椅,并可通过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来调节靠背椅面与坐椅面之间的夹角来获得一个舒适的使用状态。但这种折叠椅只能供给人们以坐的方式来使用,而不具备类似于床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折叠椅,其同时具有椅和床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折叠椅,包括靠背椅面、坐椅面、折叠支架、扶手、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有支撑架的踏脚椅面,该踏脚椅面与坐椅面通过铰接件连接。
上述扶手一端与靠背椅面通过转轴与靠背椅面连接,其底面形成凹槽,凹槽内壁两侧设有多个对称的卡突,而折叠支架的连接关节处设有一卡柱,卡柱与卡突之间的卡扣设置组成所述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
上述折叠支架的后脚支架端部设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既具有折叠椅子的功能,又具有躺床的功能,而且其靠背椅面的角度调节机构藏于扶手内,解决了因外露而易夹伤的问题,其还带有滚轮,便于移动,适合于休闲场所和外出旅游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为坐椅状态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为躺床状态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收起状态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原理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折叠椅包括靠背椅面1、坐椅面2、折叠支架4、扶手5、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支撑架31)的踏脚椅面3等部件组成,该踏脚椅面3与坐椅面2通过铰接件6连接。
上述扶手5一端与靠背椅面1通过转轴与靠背椅面连接,其底面形成凹槽51,凹槽51内壁两侧设有多个对称的卡突52,而折叠支架4的连接关节处设有一卡柱41,卡柱41与卡突52之间的卡扣设置构成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该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为隐藏式,可避免外露而容易夹伤人。
上述折叠支架5的后脚支架端部设有滚轮7,使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
权利要求1.新型折叠椅,包括靠背椅面、坐椅面、折叠支架、扶手、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有支撑架(31)的踏脚椅面(3),该踏脚椅面(3)与坐椅面(2)通过铰接件(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叠椅,其特征是所述扶手(5)一端与靠背椅面(1)通过转轴与靠背椅面连接,其底面形成凹槽(51),凹槽(51)内壁两侧设有多个对称的卡突(52),而折叠支架(4)的连接关节处设有一卡柱(41),卡柱(41)与卡突(52)之间的卡扣设置组成所述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折叠椅,其特征是所述折叠支架(5)的后脚支架端部设有滚轮(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折叠椅。它包括靠背椅面、坐椅面、折叠支架、扶手、靠背椅面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有支撑架的踏脚椅面,该踏脚椅面与坐椅面通过铰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既具有折叠椅子的功能,又具有躺床的功能;而且其靠背椅面的角度调节机构可设计成内藏式,可解决因外露而易夹伤的问题;其还可带有滚轮,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适合于休闲场所和外出旅游使用。
文档编号A47C17/00GK2631324SQ0324697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6日
发明者陈林照 申请人:陈林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