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212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货架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示货架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货架柱。
技术背景类H形的柱子由于其受力均匀,支撑力强,节省材料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如桥梁、房屋建筑、支架、货架等。现有技术种对于用于货架种的类H形柱主要有冲割成型、铸造和折叠成型三种方法。采用冲割成型和铸造的方法制成的柱子重量大,不易加工,而且材料浪费大。所以现有主要采用将板材折叠成型的方法制造,虽然采用这种方法的制成品重量轻,易于加工,节省材料,但是由于H结构复杂,采用折叠制造的方法对生产机器的要求很高,并且对于设计和生产的精度要求也很严格,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加工的难度和制造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主要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H形柱制造、加工困难,扩展性差的缺点,将H形柱分解成几个结构简单的构件相互固定构成,大大降低制造和加工的难度,提高了功能扩展性。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货架柱,主要为横截面为类H形并设有挂孔的柱体,其特征是柱体由中心支撑柱和两根侧柱构成,中心支撑柱固定于两根侧柱之间,挂孔设于中心支撑柱上。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货架柱的受力特点,将原来复杂的H分解成中心支撑柱和两根侧柱构成,中心支撑柱和两根侧柱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各个构件可以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制造和加工的难度,而且精度也大大的提高了。作为拼接式货架的货架柱,本实用新型在中心柱上设有挂孔,为了使挂钩可以挂在货架柱的任意位置,一般货架柱上设有一排或若干排的挂孔;对于固定拼接的货架,也可以在货架柱特定位置上开设有相应的挂孔。将挂孔开设在中心柱上一方面有利于结构货架整体结构性的稳定,两根侧柱可以对挂钩起到定向和横向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挂孔的位置具有隐藏性,从外观上很难看到,使得货架柱外形更为美观,并且可以在货架柱的两根侧柱之间设置装饰板,完全覆盖挂孔。
为使支撑柱外形更为美观,本实用新型的侧柱采用由支撑板和外罩构成的结构,支撑板与中心柱连接,外罩设于支撑板外侧。外罩可以完全覆盖住支撑柱和支撑板之间的焊接点,外罩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从外观上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并且可以起到防止灰尘和液体对中心柱和支撑板产生侵蚀,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外罩和支撑板之间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如焊接、螺丝固定,滑动拼接等。焊接和螺丝固定的方式在货架安装的时候比较麻烦,工作量大,而且对货架的再次运输、移动和拆卸产生很大不方便性。所以本实用新型外罩设有卡扣与支撑板扣合固定。采用卡位的形式来将外罩固定于支撑板上,无需其他安装构件,有利于货架的安装和拆卸。
为了使货架柱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支撑力,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板两侧各设有一弯勾与外罩的卡扣相配合。弯勾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减少外罩与支撑板之间的摩擦力,扣合更简易,有利于安装和拆卸,并且这种结构在防止灰尘和液体进入也有较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柱可以进一步改进由两根截面为凵形的支撑柱构成。凵形结构制作简单,并且所作改进对支撑柱的结构稳定性和支撑力影响不大。本实用新型将整体结构分解成多个构件组成的方式,还有利于选择不同的材料加工构件,有利于对生产的质量、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化调配。如对于构成中心柱的支撑柱,由于其是货架柱的主要受力结构,并且开有挂孔,所以可以采用强度较大的材料制作,并且尺寸较厚;对于侧柱的支撑板,由于其主要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所以可以采用强度较小,厚度较薄的材料制作;而对于侧柱的外罩,其作用是装饰美观的功能,所以可以从美观上考虑,采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制作的材料强度就不一定要象前两种要求那么高。
本实用新型的外罩的截面可以为多种形状,根据支撑柱外观的不同需要,可以为方形或平滑过渡的曲线形。生产者对货架柱的主体不用做太大的改变,只需简单的采用不同外形或材料的外罩,便可以生产出不同外观的货架柱,大大降低了技术开发的成本。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横向方向上也可以同时固定或拼接,可以外罩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方向可以根据所述拼接构件的方向不同而不同,安装槽内也可以同中心柱一样开设有挂孔或者是固定孔。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功能上具有很大的扩展性,对于不同拼接结构的货架柱,只需改用不用结构的外罩,大大降低了技术开发的成本和生产的成本。
对比现有技术的货架柱,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越性特点1.将整体的H形结构分解成多个简单构件组成,制作、加工简易;2.各个构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制作,然后再组合,功能扩展性大;3.挂孔开设于支撑柱的横板上,位置隐蔽,外形美观;4.设有外罩,可以防止液体和灰尘进入侵蚀支撑柱;5.外罩材料形状可以多样化,美化了支撑柱的外形;6.外罩开设有安装槽,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整体功能上具有更大的扩展性;7.结构简单,制作简易,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货架柱,主要为横截面为类H形并设有挂孔(12)的柱体,其特征是柱体由中心支撑柱(1)和两根侧柱(2)构成,中心支撑柱(1)固定于两根侧柱(2)之间,挂孔(12)设于中心支撑柱(1)上。所述中心柱(1)由两根截面为凵形的支撑柱(11)构成,凵形的支撑柱(11)开口反向对称,侧柱(2)由支撑板(21)和外罩(22)构成,支撑板(21)与中心柱(1)连接,外罩(22)设于支撑板(21)外侧。外罩(22)设有卡扣(221)与支撑板(21)扣合固定,所述支撑板(21)两侧各设有一弯勾(211)与外罩(22)的卡扣(221)相配合。外罩(22)的截面为方形,并设有安装槽(222)。其使用安装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两排挂孔(12),挂孔(12)用于支撑挂钩(3);安装槽(222)的方向垂直于货架柱,用于固定横向的安装板(4)。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货架柱,主要为横截面为类H形并设有挂孔(12)的柱体,其特征是柱体由中心支撑柱(1)和两根侧柱(2)构成,中心支撑柱(1)固定于两根侧柱(2)之间,挂孔(12)设于中心支撑柱(1)上。所述中心柱(1)由两根截面为凵形的支撑柱(11)构成,凵形的支撑柱(11)开口反向对称,侧柱(2)由支撑板(21)和外罩(22)构成,支撑板(21)与中心柱(1)连接,外罩(22)设于支撑板(21)外侧。外罩(22)设有卡扣(221)与支撑板(21)扣合固定,所述支撑板(21)两侧各设有一弯勾(211)与外罩(22)的卡扣(221)相配合。外罩(22)的截面为方形。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货架柱,主要为横截面为类H形并设有挂孔(12)的柱体,其特征是柱体由中心支撑柱(1)和两根侧柱(2)构成,中心支撑柱(1)固定于两根侧柱(2)之间,挂孔(12)设于中心支撑柱(1)上。所述中心柱(1)由两根截面为凵形的支撑柱(11)构成,凵形的支撑柱(11)开口反向对称,侧柱(2)由支撑板(21)和外罩(22)构成,支撑板(21)与中心柱(1)连接,外罩(22)设于支撑板(21)外侧。外罩(22)设有卡扣(221)与支撑板(21)扣合固定,所述支撑板(21)两侧各设有一弯勾(211)与外罩(22)的卡扣(221)相配合。外罩(22)的截面为平滑过渡的曲线形。
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货架柱,主要为横截面为类H形并设有挂孔(12)的柱体,其特征是柱体由中心支撑柱(1)和两根侧柱(2)构成,中心支撑柱(1)固定于两根侧柱(2)之间,挂孔(12)设于中心支撑柱(1)上。所述中心柱(1)由两根截面为凵形的支撑柱(11)构成,凵形的支撑柱(11)开口相向对称,侧柱(2)由支撑板(21)和外罩(22)构成,支撑板(21)与中心柱(1)连接,外罩(22)设于支撑板(21)外侧。外罩(22)设有卡扣(221)与支撑板(21)扣合固定,所述支撑板(21)两侧各设有一弯勾(211)与外罩(22)的卡扣(221)相配合。外罩(22)的截面为方形,并设有安装槽(222)。
权利要求1.一种货架柱,主要为横截面为类H形并设有挂孔(12)的柱体,其特征是柱体由中心支撑柱(1)和两根侧柱(2)构成,中心支撑柱(1)固定于两根侧柱(2)之间,挂孔(12)设于中心支撑柱(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架柱,其特征是所述侧柱(2)由支撑板(21)和外罩(22)构成,支撑板(21)与中心柱(1)连接,外罩(22)设于支撑板(2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架柱,其特征是所述外罩(22)设有卡扣(221)与支撑板(21)扣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架柱,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21)两侧各设有弯勾(211)与外罩(22)的卡扣(221)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架柱,其特征是所述中心柱(1)由两根截面为凵形的支撑柱(11)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货架柱,其特征是所述外罩(22)的截面为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货架柱,其特征是所述外罩(22)的截面为平滑过渡的曲线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货架柱,其特征是所述外罩(22)设有安装槽(2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货架柱,主要为横截面为类似H形并设有挂孔的柱体,其特征是柱体由中心支撑柱和两根侧柱构成,中心支撑柱固定于两根侧柱之间,挂孔设于中心支撑柱上。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主要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H形柱制造、加工困难,扩展性差的缺点,将H形柱分解成几个结构简单的构件相互固定构成,大大降低制造和加工的难度,提高了功能扩展性。
文档编号A47F5/00GK2634950SQ0324695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6日
发明者何永强 申请人:何永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