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36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长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底部结构的长椅,该底部结构支撑靠背部分、搁脚部分以及在靠背部分和搁脚部分之间进行连接的中间部分。
背景技术
长椅是一种具有解剖学形状的躺椅,可使使用者处于半躺休息位置。长椅传统上由具有不同倾度的三个部分形成,即靠背部分、中间部分和搁脚部分。当使用者坐在长椅上时,通常他/她的膝盖所处的高度高于他/她的臀部和脚所处的高度。
由Le Corbusier在1927年设计的具有连续调节功能的长椅是一种已成为设计史一部分的家具元件。该具有连续调节功能的长椅由一个承载在地面上的结构形成,该结构承载了包括两个能够相对于固定底部结构进行滑动的拱形支承元件的一个就坐结构,以便使用者可随意改变就坐结构的倾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长椅,具有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改变靠背部分、中间部分和搁脚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具有独立权利要求中所列特征的长椅实现了所述目的。


现在仅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和2是示出了处于两种操作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长椅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处于图2所示操作位置且放下扶手的长椅的透视图;图4和5是分别示出了处于图1和2中两种操作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长椅的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长椅的底部平面图;图7是沿图6中线VII-VII的剖面;
图8是图7中箭头VIII所示部分细节的放大图;图9是沿图7中线IX-IX的剖面;图10是本发明的长椅的支承元件和扶手的视图;图11是图6中箭头XI所示细部的放大图;和图12是沿图11中线XII-XII的剖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1-5,附图标记1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固定底部结构12的长椅。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固定底部结构12包括一个第一横向底部元件14和一个第二横向底部元件16。这两个横向底部元件14,16通过纵向结构相互被固定在一起,在所示实例中,该纵向结构由其端部固定在横向元件14,16上的单个纵向元件18形成。使横向元件14,16相互连接的该纵向结构可适于多种变型。例如,中央纵向元件18可被处于侧向位置的两个或多个纵向元件替代。该纵向元件18的唯一目的在于保持横向元件14,16处于固定位置。该固定底部12设有接触地面20的元件,例如设置在底部横向元件14,16的下表面上。这两个底部横向元件14,16分别带有相互平行的横向铰链轴22,24。
该长椅10包括绕着相应的横向铰链轴22,24铰接在固定底部12上的两个可移动支架26,28。每一可移动支架26,28包括两个三角形的支承元件30。每一可移动支架26的这两个支承元件30绕着横向轴22,24铰接在相应的横向元件14,16上。该三角形的支承元件30被定位在相应底部横向元件14,16的相对端。每一个三角形的支承元件30具有一条上边32、一条内边34和一条外边36。由附图标记38表示的由边34和36形成的顶点铰接在相应的底部横向元件14,16的一端上。
参考图7和9,每一三角形支承元件30的顶点38借助优选设有同轴轴套42(图9)的枢销40铰接在底部横向元件14上。该枢销40被固定在圆盘44上,而该圆盘44又固定在底部横向元件14或16的端部。每一三角形支承元件30的顶点38围绕限定铰链轴22或24的相应枢销40的轴自由转动。端部止动装置设置在每一三角形支承元件30和底部横向元件14,16的相应端部之间。在如图7和8所示的实例中,端部止动装置包括一对径向与铰链轴22或24相对定位的枢销46。该枢销46被固定于三角形支承元件30的顶点38上并以自由滑动方式与在固定到横向支承元件14或16上的圆盘44中形成的相应拱形凹槽48相接合。拱形凹槽48的长度确定了三角形支承元件30摆动的幅度。
该长椅10设有靠背部分50、搁脚部分52以及在靠背部分50和搁脚部分52之间进行连接的中间部分54。该中间部分54围绕横向轴56铰接在靠背部分50上并且围绕平行于横向轴56的横向轴58铰接在搁脚部分52上。轴56,58与铰链轴22,24相平行。该第一可移动支架26被固定在靠背部分50上,且该第二可移动支架28被固定在搁脚部分52上。
每一部分50、52、54包括通过两个最好为拱形且凹面朝向上的横向构件62相互连接的两个侧部纵向元件60。如图7和8所示,每一横向构件62的端部被固定在相应的侧部纵向元件60上。如图8所示,可通过将每一横向构件62的每一端部64插入相应的侧部纵向元件60的内腔66中实现所述固定。螺钉68完成了端部64相对于侧部纵向元件60的固定。
靠背部分50的侧部纵向元件60被固定在第一可移动支架26的相应上边32上。搁脚部分52的侧部纵向元件60被固定在第二可移动支架28的相应上边32上。
靠背部分50的两个侧部纵向元件60被固定在第一可移动支架26相应上边32上。搁脚部分52的侧部纵向元件60被固定在第二可移动支架28的相应上边32上。可以任何方式,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焊接、固定连接等实现所述固定。
可以实现如图11所示的该中间部分54对靠背部分50和对搁脚部分52的铰接。借助包括通过铰链销74相互铰接的两个铰链元件72的铰链70,两个相邻部分50,54(或54,52)的侧部纵向元件60相互铰接在一起。
三个部分50、52、54的侧部纵向元件60具有一个支承元件,其任务是支撑使用者的重量并形成三个部分50、52、54的支撑面。该支承元件可由刚性、半刚性、柔性或填塞材料制成。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该支承元件由沿其纵向边缘固定在侧部纵向元件60上的织物板80形成。特别如图8和12所示,织物80的每一纵向边缘形成插入相应侧部纵向元件60的纵向垫座84中的一个孔眼82。借助纵向杆86将孔眼82固定在垫座84中。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单个单片层80沿三个部分50、52和54延伸。织物80沿部分50、52和54的整个上表面连续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长椅最好设有一对扶手88。每一个扶手88最好在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反之亦然。
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扶手88由一个相应的三角形支承元件30承载。特别参考图10,每一个扶手88的形状优选为三角形,且被定位使得其边90与支承元件30的上边32平行。每一个扶手88绕纵向轴92被铰接到支承元件30上,且在如图3、5和10所示的放下位置和如图1、2和4所示的抬起位置之间可移动。设置保持装置(在此未示出)以将每个扶手88保持在抬起位置和放下位置。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所述保持装置最好以卡接方式进行接合,以便通过施加足够大的绕扶手的旋转轴的转矩克服弹簧保持元件的阻力,使用者可将扶手从抬起位置移动至放下位置,反之亦然。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长椅10可呈现如图2、3和5所示的躺靠的床的位置和如图1和4所示的扶椅位置。参考图2、3和5,在躺靠的床的位置中,三角形支承元件30的上边32是水平的。在这一位置中,部分50、52和54成一直线且相互间基本上共平面,且织物80形成基本上水平的支撑面。
在如图1和4所示的扶椅位置中,靠背部分50和搁脚部分52二者相对于水平面以相同方向倾斜,而中间部分54以相反方向倾斜。靠背部分50和中间部分54之间的铰链轴56位于中间部分54和搁脚部分52之间的铰链轴58的下方。
图4和图5示出了躺靠的床的构形和扶椅构形。此外,在每一幅图中,用虚线示出长椅的其它位置。图4和图5所示的这两个位置是稳定位置,其中支架26,28与固定底部12的制动装置相邻接。
根据本发明的长椅10可设有一个锁定装置,其能够将长椅锁在如图4和5所示的在两个终点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该锁定装置可为使用者可进行锁定或开锁的空气弹簧,其使用方式与对办公椅进行高度调节的空气弹簧相类似。该空气弹簧可以铰接的方式定位在可移动支架26和支承底部12之间,并可与指令机构相关联,使用者可操作该指令机构以锁定或开锁空气弹簧。很明显,使用这种类型的锁定装置,使用者能够将长椅锁定在如图所示的极限终点位置之间的任何中间位置。
相对于如图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可具有多种变型。例如,可移动支架26,28的形状可与图中所示不同。相对于图示可改变扶手的形状(若存在),以及也可改变处于非操作位置的扶手的移动方式。
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特征包括使用者仅仅通过移动他/她的重量就可以将长椅从一种操作位置转变成另一种操作位置。以有利于从一种操作位置转变成另一种操作位置的方式确定三角形支承元件30的几何形状。特别是,注意到,若三角形支承元件30的外边36相对于穿过顶点38的三角形的高的倾角,比内边34相对于穿过顶点38的三角形的高的倾角更大的话,那么长椅构形的改变更平滑。
权利要求
1.包括底部结构(12)的长椅,该底部结构(12)承载靠背部分(50)、搁脚部分(52)以及在靠背部分(50)和搁脚部分(52)之间进行连接的中间部分(54),其特征在于,该底部结构(12)包括-承载靠背部分(50)并绕第一固定横向轴(22)铰接的第一可移动支架(26),和-承载搁脚部分(52)并绕第二固定横向轴(24)铰接的第二可移动支架(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支架(26,28)相对于固定底部(12)能够呈现一种位置,其中靠背部分(50)、中间部分(54)和搁脚部分(52)确定一个基本上水平的支撑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支架(26,28)能够呈现至少一种位置,其中中间部分(54)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与靠背部分(50)和搁脚部分(52)倾斜的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移动支架(26,28)包括围绕公共横向轴(22,24)铰接的两个侧部支承元件(3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承元件(30)为三角形且铰接在与其自己的顶点(38)相对应的底部结构(1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承元件(30)具有固定在靠背部分(50)或搁脚部分(52)上的上边(3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该中间部分(54)绕着相应的横向轴(56,58)铰接在靠背部分(50)和搁脚部分(52)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靠背部分(50)、中间部分(54)和搁脚部分(52)中的每一个都包括通过两个或多个横向元件(62)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一对侧部纵向元件(6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50,52,54)承载一个固定在所述侧部纵向元件(60)上的使用者支承元件(8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者支承元件(80)为一个沿靠背部分(50)、中间部分(54)和搁脚部分(52)延伸的整体元件。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第一可移动支架(26)的支承元件(30)承载一对在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扶手(88)。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与相应支承元件(30)的上边(32)相对应地安装每一个所述扶手(88)。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扶手(88)围绕一个纵轴进行铰接,且可在非操作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该长椅包括能够相对于底部结构(12)限定所述可移动支架(26,28)的两个极限端部止动位置的端部止动装置(46,48)。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长椅,其特征在于,该长椅包括一个能够将至少一个所述可移动支架(26,28)锁定在所述端部止动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的锁定装置。
全文摘要
包括底部结构(12)的长椅,该底部结构(12)承载靠背部分(50)、搁脚部分(52)以及在靠背部分(50)和搁脚部分(52)之间进行连接的中间部分(54),该底部结构(12)包括承载靠背部分(50)并绕第一固定横向轴(22)铰接的第一可移动支架(26),和承载搁脚部分(52)并绕第二固定横向轴(24)铰接的第二可移动支架(28)。
文档编号A47C1/00GK1589704SQ2004100712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4日
发明者G·皮雷特蒂 申请人:普罗-科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