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子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04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梯子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材料的建材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腐、易安装、重量轻的矿用梯子间。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矿山生产作业中,为便于作业者上下进出矿井,一般需在井筒里安装矿用梯子间,通过梯子来出入矿井。目前一般的矿用梯子间均用普通钢材制作的,由钢板、型钢、圆钢等钢材焊接而成。由于矿井下湿度大,且含有腐蚀性物质,因此,由钢材制成的梯子间极易生锈腐蚀,特别是焊接连接处易发生锈蚀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对此,每隔几年就要更换构件和进行防腐处理,防护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矿用梯子间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提供一种耐腐蚀,免维护,易装配的新型梯子间,使用起来更安全可靠。
按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梯子间,它由笼状物体固定于井筒壁组成,它包括了大小梁、三面栅栏挂网、笼内平台和爬梯,每层梯子间上下两端大梁由大梁支座固定于井筒壁上,每层梯子间的上下两端各4根小梁由紧固件和小梁支座分别固定在大梁和井筒壁上,正面及侧面的栅栏挂网由栅栏挂钩件分别挂装在大梁和小梁上,在每层梯子间上下端于小梁上各安装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有一个人可上下的方孔,平台上安装有通向上一层平台的爬梯,爬梯伸出上一层平台的方孔。
本实用新型梯子间的大小梁、爬梯、三面栅栏挂网均采用玻璃钢拉挤型材组装而成,大小梁支座、平台及梯子连接件均采用手糊玻璃钢模压成型,栅栏挂钩件和紧固件均采用不锈钢件。
本梯子间采用的玻璃钢型材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其抗拉强度大于350Mpa,抗弯强度大于300Mpa,表面电阻率大于1010,氧指数大于30,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家关于矿井梯子间的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重量轻,减轻了施工强度,安装方便,玻璃钢拉挤型材可方便组合成各种层间距尺寸的梯子间;由于耐腐蚀、低导电,可大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可直接减少矿井建设费用,减少维护经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井筒内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梁,2、大梁支座,3、爬梯,4、平台,5、正面栅栏挂网,6、小梁,7、侧面栅栏挂网,8、小梁支座,9、栅栏挂钩件,10、紧固件,11、井筒壁,12、平台方孔。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梯子间结构如图1所示,正面和侧面为栅栏挂网[5、7],反面为井筒壁[11],并安装于井筒壁上,图1所示为一个层间距的梯子间与下一层连接结构图,根据矿井井筒的长短,可装配成若干层相连的梯子间。每层梯子间有上下两根大梁[1],每根大每根大梁[1]两端由大梁支座[2]固定承重,大梁支座[2]固定于井筒壁上,大梁上有4根小梁[6],一端由紧固件[10]与大梁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小梁支座[8]上,小梁支座[8]固定于井筒壁上。正面栅栏挂网[5]由栅栏挂钩件[9]安装固定于大梁[1]上,侧面栅栏挂网[7]由栅栏挂钩件[9]安装固定于小梁[6]上。在笼内小梁上,水平安装有一个平台[4],平台上有方孔[12],平台上安置有一个爬梯[3],爬梯[3]下端由梯子连接件固定于平台上,上端从上一层平台的方孔内伸出一小段。
本实用新型除了紧固件[10]和栅栏挂钩件[9]用不锈钢制作外,其余构件全部用玻璃钢拉挤型材和手糊玻璃钢模压型材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梯子间,它由笼状物体固定于井筒壁组成,包括了大小梁、三面栅栏挂网、笼内平台和爬梯,其特征在于每层梯子间上下两端大梁由大梁支座固定于井筒壁上,每层梯子间上下两端各4根小梁由紧固件和小梁支座分别固定在大梁和井筒壁上,正面及侧面的栅栏挂网由栅栏挂钩件分别挂装在大梁和小梁上,在每层梯子间上下端于小梁上各安装有一个平台,平台上设有一个人可上下的方孔,平台上安装有通向上一层平台的爬梯,爬梯伸出上一层平台的方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子间,其特征在于梯子间的大、小梁,爬梯及三面栅栏挂网均采用玻璃钢拉挤型材组装而成,大小梁支座,平台及梯子连接件均采用手糊玻璃钢压模成型。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梯子间,其特征在于栅栏挂钩件和紧固件均采用不锈钢件。
专利摘要一种矿山井筒使用的梯子间,它由笼状体固定于井筒壁组成,每层梯子间由大小梁、三面栅栏组装而成,上面安装有平台,爬梯安装于平台上,并伸出上一层平台方孔,根据需要可组装成若干层梯子间。其梯子间的大小梁、爬梯、三面栅栏挂网、大小梁支座、平台及梯子连接件全部用玻璃钢拉挤型材和手糊玻璃钢模压型材制成。本梯子间重量轻,可减轻施工强度,安装方便,耐腐蚀,低导电,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可减少矿井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
文档编号E06C9/02GK2690551SQ20042004981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7日
发明者陈继平, 王春国 申请人:陈继平, 王春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