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74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梯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的姿势变更容易并且美观的梯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人们为了实现舒适的居住空间和作业空间而进行了各种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空间的尝试。例如在设置屋顶阁楼作为贮藏间使用或设置一层与二层之间的夹层间(以下称阁楼)作为寝室和孩子的房间使用的情况下,必需有用于上楼下楼的梯子装置。
对该梯子装置不仅要求上下时的安全性,而且还要求容易收放、容易移动和与室内协调的外观等。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2-89162号公报中,记载了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使梯子的设置和收放容易的梯子装置。该梯子装置由安装在楼下与楼上之间壁面上部的支持架和能相对于支持架向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并自由转动地连接的梯子主体构成。所述梯子主体能在靠壁面立起的状态下其下端部在楼下的地板面上接地的使用姿势和靠近壁面几乎直立的收放姿势中的任一种中自由切换。另外,在该梯子装置的支持架上设置容易把梯子主体保持在上方的配重组件和气动阻尼器等配重机构。
可是,当在支持架上设置上述配重机构时,不可避免地使支持部件大型化,变成支持部件升降时的障碍,或引起损害室内美观这样的不合适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在已有的梯子装置中依然存在改良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各点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变更梯子的姿势并且美观的梯子装置。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梯子装置包括固定在楼下的地板面与楼上的地板面之间的壁面或上述楼上的地板面上的支持部件、相对上述支持部件可在上下方向自由移动且自由转动地连接的梯子部,该梯子部能在立靠在上述壁面上的使用姿势和靠近上述壁面几乎直立的收放姿势中的任一种中自由切换,其特征在于,在梯子部的立柱内装有相对于支持部件在抬高梯子部的方向提供弹簧力的弹簧部件。
因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梯子装置中,可以利用收装在梯子立柱内的弹簧件容易地抬起梯子部,所以容易变更梯子部的姿势。另外,通过把弹簧件收装在梯子立柱中,可以防止支持部件大型化,进而可以防止支持部件成为升降时的障碍,产生损害室内美观的问题。
上述梯子装置的梯子部最好包括由各自具有C形断面的槽形部件形成的一对梯子立柱和连接在梯子立柱之间的多个踏板,通过可滑动地保持在槽形部件中并安装在支持部件上的滑动部件使梯子部相对支持部件沿上下方向可自由移动。这时,可以实现梯子部顺利地上下移动。另外,因为使连接在一对梯子立柱之间的踏板的端面与槽形部件外表面接触连接,所以可提高踏板的稳定性。
在上述梯子装置中,最好滑动部件具有轴部,通过将上述轴部可转动地保持在设置于支持部件上的轴承孔中,使梯子部相对于支持部件可自由转动。这时除了能实现梯子部顺利地上下移动之外还能实现梯子部的顺利转动。
在上述梯子装置中,最好滑动部件具有H形断面,滑动部件的两侧壁与槽形部件的内面滑动接触。这时,通过减小梯子立柱与滑动部件的接触面积能实现梯子部更顺利的上下移动。另外,即使在用于连接梯子立柱与踏板的连接件的头部向梯子立柱的内表面突出的场合,借助于设置在H形断面的滑动部件两侧壁之间的空间,连接件的头部也不会成为滑动部件的移动障碍。
此外,最好在上述梯子装置中,上述弹簧部件是板簧,板簧的一端与安装于梯子立柱上的卷绕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滑动部件连接,在卷绕机构与滑动部件之间,板簧不与槽形部件的内表面接触并大致平行地延伸。这时,可以防止在弹簧部件伸缩时与梯子立柱接触而产生噪音。另外,由于把板簧的卷绕机构设置在梯子部上,可以使支持部件进一步紧凑并且形成简单的形状。
最好在上述梯子装置中,设置在上述支持部件上的轴承孔的一部分在外部开口,通过上述开口,将上述滑动部件的轴部插入上述轴承孔中,同时将定位件安装在轴部的前端,在支持部件上整体地设置用于防止轴部从轴承孔中脱出的止脱部。这时,滑动部件更容易安装在固定于壁面上的支持部件上。并且因为防止滑动部件轴部的止脱部与支持部件形成为一体,所以可以期望减少梯子装置的部件数,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梯子的安全性。
在上述梯子装置中,梯子部最好包括与梯子立柱连接的扶手和具有可插入扶手一端的安装孔同时可将卷绕机构收装在内部的盖。通过把用于将该盖固定在梯子立柱上的固定件前端锁定在已插入上述盖的安装孔中的上述扶手的一端上,将上述盖与扶手固定在梯子立柱上。这时,可以在把盖安装在梯子立柱上的同时把扶手安装在梯子立柱上,并且能减少梯子装置的部件数。
参照附图根据以下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可以更加明确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


图1是从正面侧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梯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看该梯子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该梯子装置的梯子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通过滑动部件与支持部件连接的梯子立柱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支持部件上安装滑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收放在梯子立柱内的弹簧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该梯子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8是涉及上述实施例的变型例的梯子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9是涉及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变型例的梯子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梯子装置主要由固定在楼下与楼上之间的壁面或楼上的地板面上的支持部件A,包括平行延伸的一对梯子立柱1、连接在梯子立柱1之间的多个踏板6和安装在梯子立柱1上的扶手5的梯子部B以及连接在支持部件A与梯子部B之间的滑动部件7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梯子部B的梯子立柱1由断面为“C”形或“U”形的槽形部件10构成。也就是说,该槽形部件10由细长板状的底板11、在该底板的两侧整体形成的侧壁12和从该侧壁的前端向槽形部件的槽内部突出的凸缘13构成。设置在踏板6的端部的凹部60嵌入槽形部件10的背面,通过设置在槽形部件底板11上的通孔14借助销子那样的固定件63牢固地固定。另外,梯子立柱1和踏板6由铝合金那样的金属材料制成。图中编号15是限定可滑动地保持在梯子立柱1内的后述滑动部件7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范围的挡块。通过该挡块可限制梯子部B的过分移动,从而提高梯子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支持部件A具有由与壁面或地板面接触的安装板20和从该安装板的一端向大致垂直方向突出的支持板21构成的大致“L”形。在安装板20上设置安装孔22,通过在安装孔22中插入固定用螺钉(未示出),将支持部件A牢固地固定在壁面或地板面上。在支持板21上设置可自由转动地保持滑动部件7的轴部75的轴承孔23,该轴承孔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24向外部开放,可以通过该开口24将轴部75插入到轴承孔23中。
如图5所示,滑动部件7由聚缩醛树脂等光滑的合成树脂形成的主体70和从主体表面垂直地突出并在前端具有螺纹槽76的金属材料制的轴部75构成。主体70具有由基座71和在基座两侧整体形成的侧壁72构成的“H”形断面。各侧壁的两个前端部形成前面较细的形状。如图4所示,滑动部件7例如是通过将设置在轴部75底部上的基板73插入到主体70内成形而形成一体。
如图4所示,以使轴部75向外部突出的方式将滑动部件7收装在槽形部件10的槽内时,滑动部件7的各侧壁72的一端与槽形部件的底板11的表面触接,而另一端与槽形部件的凸缘13触接,滑动部件7的侧壁72的外表面与槽形部件的侧壁12的内表面触接。通过制成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滑动部件7在槽形部件10的槽内顺利地移动。此外,因为滑动部件7的侧壁72与槽形部件的凸缘13触接,所以可以防止滑动部件从槽形部件中脱落。进而,因为滑动部件具有“H”形断面,所以连接两侧壁72之间的基座71形成从槽形部件的底板11浮起的状态。因此能使将踏板6与槽形部件10连接的固定件63的头部65与在槽形部件10的槽内移动的滑动部件7相接触。
如上所述,在将滑动部件7的轴部75插入支持部件A的轴承孔23中后,隔着垫片77等将像螺母那样的固定件78螺合在轴前端的螺纹槽76中,因此,滑动部件7相对支持部件A可在轴部75的周围自由转动。另外,因为在支持部件A的支持板21上整体地设置了具有断面大致为“L”形的防脱落用防止壁25,所以通过锁紧固定件78可以使滑动部件7处于安装在支持部件A上的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轴部75从支持部件A的开口24上脱落。图中编号79是覆盖固定件上的装饰帽。
收装在作为梯子立柱1的槽形部件10内的滑动部件7如图6的箭头所示,由板簧4向下拉。板簧4的一端与作为板簧卷绕机构的卷绕轴40连接,另一端与滑动部件7连接,因此,板簧4在梯子立柱1内位于卷绕轴40与滑动部件7之间的区段不会与槽形部件10的底板11接触,并且大致平行地延伸。另外,如图6所示,板簧4与滑动部件7的连接可以用像小螺钉那样的固定件41连接到插入滑动部件的主体70中成形的基板73上来实现。如本实施例所示,如果采用板簧4作为弹簧件,则可以抑制在滑动部件7滑动时产生的弹簧声音。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是通过板簧4弹力将滑动部件7拉向下方,但也可以用弹力将滑动部件压下去。
如图3所示,卷绕轴40可转动自如地保持在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卷轴壳体43中,在内部已收容卷绕轴的状态下将壳体43安装到槽形部件10上。另外,在槽形部件10上安装盖80,所述盖80上设有遍及滑动部件7整个移动范围的长孔81,滑动部件7的轴部75通过该长孔突出到外部。
另外,如图3所示,在卷绕轴壳体43上设置有能插入扶手5的一端的通孔45。在卷绕轴40转动自如地保持在壳体43内部并将扶手5的一端插入通孔45中的状态下,将卷绕轴壳体43配置在梯子立柱1的规定位置上,接着如图6所示,通过将像螺钉那样的固定件47从踏板6一侧插入到设置在槽形部件10的底板11上的通孔17中,使固定件前端的螺纹部与插入卷绕轴壳体43的插通孔45中的扶手5螺纹连接,可以同时进行卷绕轴壳体43往梯子立柱1上的安装和扶手5往梯子立柱1上的安装。
而如图3所示,扶手5的另一端通过扶手安装件90连接在梯子立柱1上。也就是说,在将扶手5的另一端插入设置在扶手安装部件90上的孔91中的状态下,将梯子立柱1配置在规定位置(盖80上方的位置),接着从踏板6一侧用像小螺钉那样的固定件92将扶手安装部件90固定在梯子立柱1上。
下面简单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梯子装置的组装方法。首先将支持部件A的安装板20固定在楼下与楼上之间的壁面或楼上的地板面上。接着,通过将收装在梯子部B的梯子立柱1内的滑动部件7的轴部75插入支持部件A的轴承孔23中,通过垫片77使螺母78与螺纹槽76螺纹配合进行固定,将梯子部B夹着滑动部件7与支持部件A连接。这时因为滑动部件7的轴部通过开口24插入支持部件A的轴承孔23中,所以使梯子部B往支持部件A上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按照上述的梯子装置,因为通过支持部件A保持的滑动部件7可以在梯子立柱1内滑动移动,所以梯子部B能相对支持部件A沿梯子立柱1的长度方向上下自如移动。另外,因为滑动部件7通过支持部件A转动自由地保持在轴部75的周围,所以结果使梯子部B可相对于其上部的支持部件A自由转动。因此,可以任意在如图7中实线所示的、在将梯子部B靠立在壁面上的状态梯子立柱的下端部设置在楼下地板面上的使用姿势和如图7中的点划线所示的、接近壁面几乎直立的收放姿势中自由切换。这时,因为板簧4对梯子部B施加了相对支持部件A向上的弹簧力,所以可以很容易抬起梯子部B。另外,因为板簧4收装在梯子立柱1内,所以既能防止支持部件的大型化,又能防止支持部件A成为升降时的障碍,或损害室内美观等不当之处。
图8表示本实施例的梯子装置的变型例。在该变型例中,支持部件A由与壁面或地板面进行面接触的安装板20和从该安装板突出的大致为“L”形的轴部21a构成。而作为梯子部B的梯子立柱使用具有长孔16的板材10a,将轴21a的前端插过该长孔16。另外,作为弹簧件,使用螺旋弹簧4a,并在长孔内配置该螺旋弹簧,同时分别将螺旋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支持部件A的轴部21a上,将另一端连接在设置于板材10a上的孔18中,在有关该变型例的梯子装置中,也能得到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图9表示本实施例的梯子装置的变型例。在该变型例中,支持部件A由与壁面或地板面进行面接触的安装板20和从该安装板突出的大致为“L”形的轴部21b构成。而作为梯子部B的梯子立柱使用具有“U”形断面的槽形部件10b,在该槽形部件的槽内收装作为弹簧件的螺旋弹簧4b,分别将螺旋弹簧4b的一端连接在支持部件A的轴部21b上,而另一端连接在设置于槽形部件10b上的销19上。在与该变型例有关的梯子装置中也能得到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虽然以上根据优选的实施例说明了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梯子装置,但这些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梯子装置,包括支持部件,其固定在楼下的地板面与楼上的地板面之间的壁面或所述楼上的地板面上;梯子部,其能在靠立在所述壁面上的使用姿势和靠近所述壁面几乎直立的收放姿势中的任一种中自由切换,可相对所述支持部件在上下方向自由移动且自由转动地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梯子部的梯子立柱内收装有相对支持部件在抬高所述梯子部的方向上提供弹簧力的弹簧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部包括由各自具有“C”形断面形状的槽形部件形成的一对梯子立柱、连接在所述梯子立柱之间的多个踏板,通过可滑动地保持在所述槽形部件中并安装在支持部件上的滑动部件,使所述梯子部相对支持部件在上下方向上自由地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件具有轴部,通过将所述轴部可转动地保持在设置于所述支持部件上的轴承孔中,使梯子部相对支持部件可自由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件具有H形断面,所述滑动部件的两侧壁与所述槽形部件的内表面滑动接触。
5.如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件是板簧,板簧的一端与安装在梯子立柱上的卷绕机构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卷绕机构与滑动部件之间,板簧不与槽形部件的内表面接触,并大致平行地延伸。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支持部件上的轴承孔的一部分向外部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所述滑动部件的轴部插入所述轴承孔中,同时所述定位件安装在所述轴部的前端,在所述支持部件上整体地设置用于防止轴部从所述轴承孔中脱出的止脱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部包括连接在梯子立柱上的扶手和具有可将所述扶手一端插入的安装孔并可将所述卷绕机构收装在内部的盖,通过把用于将所述盖固定在梯子立柱上的固定件的前端锁定在已插入所述盖的安装孔中的所述扶手的一端,将所述盖与扶手固定在梯子立柱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易改变梯子姿势和美观的梯子装置。该梯子装置包括固定在楼下与楼上之间的壁面或楼上的地板面上的支持部件、以能立靠在相对壁面的使用姿势和沿壁面几乎直立的收放姿势之间自由切换的方式相对于支持部件在上下方向移动并能转动自如地保持在支持部件周围的梯子部,在梯子部的梯子立柱内收装有相对于支持部件在抬高梯子部的方向提供弹簧力的弹簧部件。
文档编号E06C1/06GK2713113SQ20042006783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9日
发明者森井幸治郎, 津村芳男, 原野亲, 藤木纪幸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碧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