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操作的暗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99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操作的暗码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码锁,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防操作结构的暗码锁。
背景技术
暗码锁结构,尤其是用于保险箱上的暗码锁结构,必须被设计成能够防止未经许可擅自对锁进行操作的结构形式。有经验的锁匠一般按照下述方式撬开暗码锁将拨号盘、芯轴和锁的后盖板拆卸下来,然后利用工具对锁内的转轮进行操作;或者,缓慢转动暗码拨盘并观察转动效果(例如,通过感觉,通过聆听锁内的咔哒声,和/或通过射向该锁的激光束的可视观察)。
暗码拨盘与一个凸轮相连接,该凸轮上设置有一个沿着摇臂底侧而移动的滚柱。该摇臂由金属制成并通过一个螺钉与锁外壳连接在一起。该凸轮能够对多个转轮进行操作,其中每个转轮都设置有一个闸门。如果这些闸门相互对准,那么凸轮上的切槽就允许杠杆臂上的凸起向下落入该切槽内,而且还允许一个与杠杆臂相连接的杆落入已经对准的闸门内,从而使锁簧自由移动到解锁位置上。
该凸轮上固定有一个滚柱。该滚柱在摇臂的底侧上移动,而该摇臂又通过一个弹簧与杠杆臂相连接,这样就可以向下拉动第二臂并将凸起移向切槽。如上所述,如果这些闸门相互对准,而且与杠杆臂对准,凸起就完全落入凸轮上的切槽内,那么就可以将锁簧松开。从理论上说,如果这些闸门没有相互对准,那么该滚柱和摇臂还将摇臂保持在与凸轮脱开的位置上;但是,由于这些凸轮往往并非很圆,因此凸起可能会在凸轮的至少部分周边上移动,这样,锁匠就能够探测到凸轮的位置。摇臂与滚柱之间的摩擦以及摇臂在外壳上的刚性连接还会提供更多有关凸轮位置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将锁撬开。
因此,就需要在不增加锁结构之复杂性的前提下提供一种防操作的暗码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码锁,该暗码锁具有多个能够使锁具有防操作功能的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暗码锁设置有一个摇臂,该摇臂具有一个曲线状的底侧部分,该底侧部分与一个设置在凸轮上的滚柱相接触,当锁拨盘转动时,该滚柱将旋转。摇臂的平滑曲线和倾斜的接触部分使得由滚柱作用于摇臂上的力呈逐渐变化,而不是突变,这样就可以使摇臂和滚柱之间的接触点不明显。一个弹簧可将摇臂支撑在锁外壳上,这样,摇臂就能够做平移运动和转动。该摇臂结构和弹簧使设置在锁杠杆上的杆以无法预料的方式与锁中的转轮相接触。
该锁还可包括多个弹簧偏压型的重复锁定部件。当将后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时,该重复锁定部件内的弹簧就会被偏压而远离锁簧的移动路线。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重复锁定部件是一个与外壳连接在一起的扭簧。通过用一个穿过外壳伸出的凸舌来克服偏压力而使扭簧得以保持到位。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重复锁定部件是一个线性弹簧,该线性弹簧设置有一个第二端和一个位于第一端上的接触部分,当后盖上的凸起将该接触部分压下时,第二端将被提升而远离锁簧之移动路线。该线性弹簧被设置在外壳的狭槽内,这样,锁匠的工具就不能接近该弹簧。尽管该重新锁定部件采用特殊的结构,后盖的拆卸或移动都将使该重复锁定部件松开,这样,该部件内的弹簧偏压力就会使该部件在锁簧的移动路线内移动并防止锁簧移动到解锁位置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暗码锁通过将一个带有一梯形齿的带齿垫圈和一个设置在一个将多个转轮支撑在锁外壳内的管体上的相应的梯形切槽相结合而减小了该锁的拨盘跨度。齿与切槽之间的接合消除了将转动从一个转轮传递给另一个转轮。这种梯形结构可以消除齿与切槽之间的空气间隙,这样就可以紧缩该锁的拨盘跨度。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暗码锁的部件分解图;
图2A至2D示出了摇臂和滚柱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如图1所示的锁中的操作情况;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重复锁定机构,其中第一重复锁定机构处于释放状态下;图4A和4B为剖视图,图中分别示出了处于偏压状态和释放状态下的第二重复锁定机构;图5A和5B为剖视图,图中分别示出了处于偏压状态和释放状态下的第一重复锁定机构;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齿垫圈的代表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暗码锁具有多个能够简化结构并提高锁的防操作性的特征。为了上下文,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暗码锁100的主要部件。应该知道,为简明起见,并非所有附图都示出了该锁100中的每个部件。
该锁100包括一个外壳102和一个后盖104,外壳和后盖能够容纳锁的各个部件。该锁100包括一个摇臂106,该摇臂被一个弹簧108弹性支撑在外壳上。该摇臂106设置有一个狭槽110,该狭槽与一个设置在杠杆114上的凸起112相配合,当锁处于解锁状态下时,杠杆114将会下落,从而将锁簧116松开。当杠杆114枢转时,并且当摇臂106移动时,凸起112在狭槽110中滑动。由于凸起112与狭槽110可相互配合,因此无需设置一个独立的弹簧将摇臂106与杠杆114可操作地连接在一起。
杠杆114设置有一个杆118,该杆在多个转轮120的顶部上运动,而这些转轮120被安装在一个管体122上,而该管体又设置在外壳102内。这些转轮120可通过旋转带编号的拨盘(未示出)而得以转动。每个转轮120都还设置有一个闸门140。当这些转轮120转动到使所有闸门140都相互对准并与杠杆114上的杆118对准的位置上时,杆118将向下落入闸门140内,从而将锁簧116松开并允许该锁簧116移动到打开位置上。此外,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带齿的垫圈141,这些垫圈能够与管体122相接合,从而当一个转轮120旋转时,将没有旋转的转轮120保持到合适位置上。
拨盘的转动使凸轮144产生转动,这样,就可以根据拨盘的位置和转动方向使转轮120有选择地转动。如图2A至2D所示,凸轮144设置有一个滚柱146,该滚柱与凸轮144连接在一起或与凸轮144一体制成,当凸轮144旋转时,该滚柱与摇臂106相互接触。当滚柱146接触到摇臂106的曲线状底侧部分148时,摇臂106略微移动,从而沿远离转轮120的方向将杠杆114略微提起,从而当转轮120转动时,能够产生一种平滑的感觉并使转轮120的位置不明显(图2A至2C)。摇臂106的底侧平滑弯曲,以使摇臂106与滚柱146之间的接触点不明显。
另外,当滚柱146不与摇臂106相接触时,弹簧108向上顶压摇臂106,从而迫使杠杆114沿远离转轮120的方向向上移动。将杠杆114提升起来可防止杆118与转轮120相接触,这样,当转轮120转动时就不能通过将杆118沿着转轮120移动而探测到闸门140的位置,或者,当杆118与转轮120相接触时,不能通过转动拨盘探测到闸门140的位置。相反,当滚柱146与摇臂106相接触时,凸轮144每转动一圈,杆118才下落一次。此外,当杆118确实下落了,由弹簧108产生的无效运动可防止杆118在转轮120每一圈的转动过程中以及两个旋转方向上与转轮上的相同点相接触,从而可在任意给定的时间进一步使闸门140的位置不明显。
具体而言,弯曲的底侧部分148设置有一个略微倾斜的部分149,该倾斜部分位于一个端接触点上,当凸轮14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摇臂106与摇臂106在该端接触点上相互初次接触。滚柱146将以一定的角度与摇臂106的倾斜部分149相接触,而不是以直线形式与该倾斜部分149相接触,这样就使得由滚柱146作用于摇臂106上的力呈渐进式变化,而不会产生突变。由曲线状底侧部分148的倾斜部分149在摇臂106与滚柱146之间实现的渐进式接触将使摇臂的移动产生一定的误差,其中此误差是每当摇臂106与滚柱146相接触时,通过不断地改变作用于摇臂106上的杠杆力而产生的。
这种误差会使利用在锁拨盘不同位置上的物理反馈对转轮120的位置进行探测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探测锁的暗码也就更困难。
在一个实施例中,摇臂106由塑料制成,而不是由金属制成。由于塑料具有天然的润滑性,因此无需设置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滚柱部件,而且还可以使滚柱146或其它类似结构相对摇臂106的运动变得平滑。此外,摇臂106可具有柔韧性,这样进一步使锁部件的运动变得更加平滑,并能够提供额外的运动范围。
参照图1,如上所述,摇臂106通过弹簧108与外壳102活动连接。该外壳102还设置有一个销150,该销150设置在摇臂106内的一个椭圆形开口152中。这种椭圆形开口152提供了一种擒纵结构,该结构能够缓冲由凸轮144的转动和由此与滚柱146相互接触而产生的所有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弹簧108和销150允许摇臂106在滚柱146与摇臂106相互接触时既可平移又可转动。由弹簧108产生的摇臂106的这种动作方式(或者由弹簧108单独产生,或者由弹簧108与曲线状底侧部分148共同产生)能够保证滚柱146将力量逐渐作用于摇臂上,而不是一接触就使摇臂106突然移动。弹簧108和曲线状底侧部分148使摇臂106产生的移动误差使得更加难以预测在摇臂106与滚柱146接触后摇臂106何时将开始移动,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少锁匠用于推断闸门140所在位置的物理反馈信息。
该结构减少了该锁内部件的总量,而且在摇臂106与杠杆114之间形成了更加安全的可操作连接。此外,由于狭槽110为杠杆114提供了一个较小的移动范围,因此杠杆114上的凸起112就能够将杠杆114可靠地保持在远离转轮120的位置,以减小或消除杆118与转轮120之间的接触,直到为了对处于对准状态下的闸门140进行探测而使杆118下落,锁簧116移动到打开位置上(图2D)。这样消除了给锁匠关于闸门140位置的其它潜在物理反馈信息。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暗码锁还可包括一个扭簧200,该扭簧设置在外壳102的前表面上并位于锁100的顶部附近。该扭簧200起到一个重复锁定机构的作用,当将该锁的后盖104从外壳102上拆卸下来或将其移开时,扭簧200松开,该机构被偏压以将锁簧116挡住并防止其移动到打开位置上。
具体而言,如图5A所示,后盖104设置有一个凸舌202,该凸舌配合到一个位于外壳102上的狭槽204内。扭簧200设置在一个凹入部分206内,该凹入部分206位于锁外壳的前方靠近狭槽204处,这样,锁匠的工具就不能进入。当后盖104与外壳102连接在一起时,凸舌202伸入到狭槽204内,以克服偏压力将扭簧200保持到位,这样,支腿部分208就被保持在远离锁簧116之移动路线的位置上。这样,如果转轮120上的闸门140已经正确对准,而且杠杆114下落,从而将锁簧116松开时,锁簧116就能够在锁定和解锁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因此,只要后盖104与外壳102正确地连接在一起,那么后盖104上的凸舌202就能够沿远离锁簧移动路线的方向将扭簧200保持到位。
现参照图3和5B,如果将后盖104从外壳102上拆卸下来或移开(例如,试图撬锁时),凸舌202就会从外壳内的狭槽204中移开,从而将扭簧松开。即使闸门140已经与杆118对准(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能够将锁打开),弹簧200的偏压力会使弹簧200的支腿部分208移动到锁簧116的移动路线内,从而将锁簧116挡住并防止其移动到解锁位置上。这样,在后盖104已被移开或被拆卸下来时,对转轮120的操作不能将该锁打开,即使杠杆114已经下落到将锁簧116松开的位置上。此外,由于弹簧200的偏压力,将后盖104放置到外壳102上的原来位置上也不能使弹簧200的支腿部分208移出锁簧的移动路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弹簧200的偏压力使支腿部分208下落到狭槽204的下方,这样,一旦后盖104已移开,那么凸舌202也不能与支腿部分208重新接合。通过将弹簧200放置在位于锁外壳102中部的凹入部分206内,由弹簧200形成的重复锁定机构就会使工具更加难以接近和操作。
如图3、4A和4B所示,该暗码锁可包括另一种或可替代的重复锁定机构,该机构基本为V形的线性弹簧250,而且在该V形弹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支脚252、254。应该知道该线性弹簧250还可具有其它结构,只要当弹簧的一端能够在将另一端压下时被提升起来,而且如果弹簧的偏压力基本垂直于锁簧的移动方向。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脚252被固定到外壳102上,第二支脚254受到偏压,从而落在锁簧116的移动路线内。锁簧116本身设置有一个切槽256,当锁簧116处于锁定位置上时,该切槽与第二支脚254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性弹簧250设置在一个位于外壳102之内部的狭槽258内。该狭槽258被设置成基本垂直于锁簧116之移动方向。
当将后盖104正确连接到外壳102上时,后盖104上的凸起260对线性弹簧250的接触部分262进行挤压。该接触部分262位于一个与第二支脚254的端部基本相对的端部上,这样,当接触部分262向下移动时,第二支脚254向上升高。接触部分262克服线性弹簧250的弹簧偏压力在狭槽258内向下移动。当凸起260向下对接触部分262进行挤压时,第二支脚254将向上从锁簧116的移动路线移出。这样,锁簧116就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越过第二支脚254自由移动。
如图4B所示,如果在试图对锁100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将后盖104移开或拆卸下来,那么后盖104上的凸起260将与接触部分262分开并将线性弹簧250松开。线性弹簧250的偏压力将使线性弹簧250的接触部分262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支脚254下落到设置在锁簧116上的切槽256内。第二支脚254接合到切槽256内将使锁簧116不能移动,这样就不能将锁簧116移动到解锁位置上。
由于设置了狭槽258,因此除了通过设置在后盖104上的凸起260之外,几乎不能从任何角度接近线性弹簧250。这样,锁匠的工具就很难接触到弹簧250。此外,除了凸起260的作用方向外,从其它任何方向基本上都不可能有角度施加偏压力而将第二支脚254提升起来。这样,就不能通过穿过管体122从锁前方插入的工具对弹簧250进行偏压而使锁簧116移动。
指定的锁可安装扭簧200或线性弹簧250作为重复锁定机构。为提高安全性,该锁100可以同时安装这两种弹簧200、250。由于弹簧200、250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沿不同的方向受到偏压,而且在不同的位置上与锁簧116相接合,彼此独立地操作,这样,由于同时安装有弹簧200、250,因此利用工具对锁100进行操作将会极其困难。
为方便起见,如果操作人员将锁拨盘移动到略微偏离预定标记的位置上(如,半等级位置),最好能够将锁打开。但是,为安全起见,如果操作人员将暗码中的任意一部分相对预定标记拨离一个完整标记或拨动到距预定标记更远的位置上,那么最好防止将该锁打开。制造一种具有满足上述要求的公差的锁是非常困难的。理论上,当某个任意指定转轮并不是要移动时,设定所述公差以防止该指定转轮移动。任何非预定的移动都会增加锁的转动“越界”,这样,除了预定暗码之外的其它暗码也能够将该锁打开(即,“拨号跨度”)。
如上所述,参照图1,带齿的垫圈141可设置在管体122上。目前公知的结构在该带齿垫圈上形成了一个方形齿,该方形齿配合在一个设置在管体122上的方形切槽(未示出)内。这种结构能够保证带齿垫圈141与切槽容易地接合,但齿与切槽之间的尺寸公差形成了一个间隙,该间隙形成了转动越界。根据在锁中存在的越界量和由此而增大的拨号跨度,能够将锁打开的实际可能暗码数量由于越界而增加到不利的程度。
图6更加详细地示出了能够提高锁安全性的带齿垫圈141和管体122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带齿的垫圈141设置有一个梯形齿300,该梯形齿与一个设置在管体122上的对应梯形切槽302相接合,其中该管体122又设置在锁外壳102(图1)内,这样,就可以防止在转轮120之间产生转移或转动。梯形齿300和切槽302能够保证齿300容易而可靠地配合在切槽302内,同时还消除了通常存在于传统的垫圈齿和切槽之间的空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齿的垫圈141略微不圆,而且被轻微地拉伸,以配合管体122,从而在带齿垫圈141上产生一种加载状态。这种垫圈结构不会将转动从一个转轮传递到另一转轮,这种转动的传递通常会使预定转轮的转动意外地带动另外一个本应该保持静止不动的转轮产生转动。
通过将垫圈141上的齿300和管体122上的切槽302加工成梯形,就能够使齿300容易地对中并能够紧密地配合到切槽302内,而且在齿300和切槽302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这种紧密配合可保证当凸轮144反向转动,同时暗码被拨入锁内时,只有微小的或者没有意外的从一个转轮120到另一个转轮的转动传递。这样,本发明的齿和闸门结构就消除了转动越界的问题,而且紧缩了拨号跨度,这样,对于指定暗码而言,就可以增加拨盘所能够拥有的独特设定值的数量。
上述的特征可以单独或组合在一起来提高暗码锁的防操作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应该知道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可以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作出多种替换。下述的权利要求书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而且落入这些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方案中的方法和装置都被本发明所覆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暗码锁,其包括一个外壳;多个设置在该外壳内的转轮,每个转轮都设置有一个闸门;一个凸轮,该凸轮与转轮相连接,从而使所述多个转轮转动,其中在凸轮上设置有一个滚柱;一个杠杆臂,该杠杆臂设置有一个杆,当所述多个转轮的闸门相互对准时,所述杆能够落入所述多个转轮的闸门内;一个锁簧,该锁簧可沿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移动路线移动,其中当杆落入闸门内时,杠杆臂将锁簧从锁定位置松开;一个摇臂,该摇臂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设置有一个曲线部分,该曲线部分在端部接触点处具有一个倾斜部分;以及一个与所述摇臂可操作地连接在一起的杠杆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暗码锁,还包括一个弹簧,该弹簧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摇臂之间,以使所述摇臂既能够做平移运动、也能够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一个销,所述摇臂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开口,该开口与所述的销相接合,这样就使其既能够平移,也能够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设置有一个狭槽,所述杠杆臂设置有一个与设置在摇臂上的狭槽相接合的凸起。
5.一种暗码锁,其包括一个外壳;多个设置在该外壳内的转轮,每个转轮都设置有一个闸门;一个凸轮,该凸轮与转轮相连接,从而使所述多个转轮转动;一个杠杆臂,该杠杆臂设置有一个杆,当所述多个转轮的闸门相互对准时,所述杆能够落入所述多个转轮的闸门内;一个锁簧,该锁簧可沿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移动路线移动,其中当杆落入闸门内时,杠杆臂将锁簧从锁定位置松开;至少一个弹性重复锁定部件,其中该重复锁定部件内的偏压力对该重复锁定部件进行偏压,以使其下落到锁簧的移动路线内;以及一个设置有一凸起的后盖,当将该后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时,该凸起能够克服偏压力沿远离锁簧移动路线的方向将重复锁定弹簧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到位。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其前表面上设置有一个狭槽,所述重复锁定部件是一个具有一支腿部分的扭簧,该扭簧的偏压力对该支腿部分进行偏压,以使其落入锁簧的移动路线内,并且所述后盖设置有一个凸舌,当后盖与外壳相连接时,该凸舌伸入所述狭槽内,当该凸舌接合在狭槽中时,所述凸舌克服弹簧的偏压力沿远离锁簧移动路线的方向将支腿部分保持到位。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正面上设置有一个凹入部分,所述扭簧设置在该凹入部分内。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凸舌与所述狭槽脱开时,所述扭簧内的偏压力迫使所述支腿部分位于所述狭槽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5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其内部设置有一个狭槽,所述重复锁定部件为一个线性弹簧,该线性弹簧具有一个设置有一接触部分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该线性弹簧的偏压力对第二端进行偏压,以使其落入锁簧的移动路线内,以及所述后盖设置有一个凸起,当后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时,该凸起可对线性弹簧的接触部分施加一个力,以将线性弹簧的至少一部分推入狭槽内并克服弹簧中的偏压力沿远离锁簧移动路线的方向将第二端保持到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弹簧基本为V形,而且设置有一个第一支脚,在与所述接触部分相对的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支脚,其中第一支脚与外壳相连接,第二支脚受到偏压,以使其下落到锁簧的移动路线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簧设置有一个切槽,所述第二支脚受到偏压,以落入该切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5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一个在其正面上的狭槽和一个位于其内部的狭槽,所述至少一个重复锁定部件包括一个具有一支腿部分的扭簧,其中,该扭簧的偏压力对支腿部分进行偏压,以使其下落到锁簧的移动路线内;所述后盖设置有一个凸舌,当后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时,该凸舌将伸入到所述狭槽内,其中,当凸舌接合在狭槽中时,该凸舌能够克服弹簧的偏压力将支腿部分保持在远离锁簧移动路线的位置上;以及一个线性弹簧,该线性弹簧具有一个设置有一接触部分的第一端和一个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其中,线性弹簧的偏压力对第二端进行偏压,以使其落入锁簧的移动路线内;所述后盖设置有一个凸起,当后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时,该凸起将一个力施加到线性弹簧的接触部分上,以将线性弹簧的至少一部分推入所述狭槽内并克服弹簧的偏压力将第二端保持在远离锁簧移动路线的位置上。
13.一种暗码锁,其包括一个外壳,该外壳设置有一个位于其内部的狭槽和一个销;多个设置在该外壳内的转轮,每个转轮都设置有一个闸门;一个凸轮,该凸轮与转轮相连接,以使所述多个转轮旋转,其中,在所述凸轮上设置有一个滚柱;一个设置有一杆的杠杆臂,当所述闸门对准时,该杆将落入所述多个转轮的闸门内;一个锁簧,该锁簧可沿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移动路线移动,其中,当所述杆落入闸门内时,所述杠杆臂将锁簧从锁定位置松开;一个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摇臂,该摇臂具有一个曲线部分,该曲线部分在一个端部接触点处设置有一个倾斜部分,其中,该摇臂设置有一个狭槽和一个椭圆形开口;一个设置在外壳与摇臂之间的弹簧,其中,椭圆形开口与外壳上的销相接合,以使该摇臂既能够平移也能够转动;一个设置有一凸起的杠杆臂,该凸起与设置在摇臂上的狭槽相接合,以将杠杆臂与摇臂可操作地连接在一起;一个设置有一支腿部分的扭簧,其中,该扭簧的偏压力对支腿部分进行偏压,以使其落入锁簧的移动路线内;一个线性弹簧,该线性弹簧具有一个设置有一接触部分的第一端和一个与第一端相对而置的第二端,其中,该线性弹簧的偏压力对第二端进行偏压,以使其落入锁簧的移动路线内;一个后盖,该后盖设置有一伸入狭槽内的凸舌和一个凸起,当该后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时,该凸起对线性弹簧的接触部分施加一个作用力,其中,当所述凸舌接合在狭槽中时,所述凸舌克服弹簧的偏压力将支腿部分保持在远离锁簧移动路线的位置上;并且,所述凸起将线性弹簧的至少一部分推入狭槽内并克服弹簧中的偏压力将第二端保持在远离锁簧移动路线的位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一个位于正面的凹入部分,所述扭簧设置在该凹入部分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凸舌与所述狭槽脱开时,所述扭簧的偏压力迫使支腿部分位于所述狭槽的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弹簧基本为V形,而且在与所述接触部分相对的第二端处设置有一个第一支脚和一个第二支脚,其中,第一支脚与所述外壳相连接,第二支脚受到偏压,以落入锁簧的移动路线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暗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簧设置有一个切槽,所述第二支脚受到偏压,以落入所述切槽内。
18.一种暗码锁,其包括一个外壳,该外壳设置有一个具有至少一个梯形切槽的管体;多个设置在外壳内并由管体支撑的转轮;一个凸轮,该凸轮与所述转轮相连接,以使所述多个转轮旋转,其中,在该凸轮上设置有一个滚柱;一个设置有一杆的杠杆臂,当所述闸门处于对准状态下时,该杆落入所述多个转轮的闸门内;一个锁簧,该锁簧沿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移动路线移动,其中,当所述杆落入所述闸门内时,所述杠杆臂将锁簧从锁定位置松开;以及至少一个带齿的垫圈,每个带齿的垫圈都设置有一个梯形齿,该梯形齿与设置在管体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梯形切槽相接合。
全文摘要
一种暗码锁包括多个使该锁具有防操作性能的特征。该锁设置有一个摇臂,该摇臂具有一个曲线状底侧部分,该底侧部分与一个凸轮上的滚柱相接触,当锁拨盘旋转时,该凸轮也转动。设置在摇臂上的平滑曲线和倾斜的接触部分能够使由滚柱施加到摇臂上的力逐渐变化,而不是突变,这样就可以保证不能推测出摇臂与滚柱之间的接触点。该锁还可包括多种弹簧偏压型重复锁定部件,当后盖与外壳连接在一起时,这些重复锁定部件被偏压而远离锁簧移动路线。当将后盖移开或拆卸下来时,重复锁定部件的偏压力使得该部件移到锁簧的移动路线内,从而防止锁簧移动到解锁位置上。该锁还可包括一个设置有一梯形齿的带齿垫圈和一个设置在一管体上的相应梯形切槽,其中管体设置在锁外壳内,这样,就可以消除转轮之间传递转动。这种梯形结构能够消除齿与切槽之间的空隙,从而紧缩锁的拨号跨度。
文档编号E05B37/00GK1718979SQ200510074398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7日
发明者C·W·穆恩, M·J·赖特, E·K·米切尔 申请人:计算机化安全系统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