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智能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868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智能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铐,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智能铐。
背景技术
在押犯人外出就医、转移、劳动等过程中,往往应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传统的方法是用绳索、皮带、手铐、脚镣等将其束缚于手腕(包括拇指)、脚腕,使之丧失自由活动能力。这些传统的物理控制手段,其缺陷在于有时极易遭受破坏,特别是一些重犯、要犯,离开警务人员视线,逃跑或发生暴力行为时,无法主动将其制服,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不安全因素,同时严重威胁着警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而也给警务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广大一线干警迫切需要一种更先进、更可靠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运用电子与机械有机结合的方式,提供一种电子智能铐,有效解决警务人员羁押犯人过程中发生逃跑或暴力行为时不易迅速将其制服等问题,减少或杜绝恶性案件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子智能铐,它包括手铐,手铐包括铐体、铐梁、活动卡环、锁体,铐体通过活动卡环与铐梁连接,铐体内安装锁体,它还包括一个遥控器,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遥控手铐。
铐体上设有指示灯,铐体内设有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高压电击装置、发声体、电子感应器、GPS定位器、信息处理单元、开关和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内置高能量免维护电池,经开关与无线遥控接收器、高压电击装置、电子感应器、GPS定位器、信息处理单元连接,信息处理单元与指示灯、无线遥控接收器、高压电击装置、发声体、电子感应器、GPS定位器连接,高压电击装置与铐体的外壳连接。
遥控器上设有启动键、电击键、停止键、查找键和发射天线,遥控器内设有数字编码微型无线遥控发射器,数字编码微型无线遥控发射器分别与遥控器外壳上的启动键、电击键、停止键、查找键和发射天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数字编码微型无线遥控发射器和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采用RM数字编、解码收发模块,不重复编码高达数万组,只有频率和密码一致才能配用,因此,保密性相当好;2)采用超微型结构,所占空间较小,印制板和布线结构合理,抗干扰能力较强、遥控距离远(40米至100米任选);3)当被控犯人逃跑或施暴行为发生时,警务人员只要按遥控器上的电击键,铐体上发出警报声,4秒之后启动高压电击系统,其将输出10KV--15KV脉冲高压(环境温度-22度~55度,相对湿度20~80%时),间隙电击犯人手腕或脚腕,使之丧失逃跑和施暴能力,迫使犯人停止犯罪行为;4)高压电击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能保障人身安全,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要求,只电击人不伤人,安全性高;5)警务人员按遥控器上的查找键,铐体会发出“嘟嘟”声,以便随时询查被控犯人的位置,如果被控犯人混入人群中或躲藏在黑暗处,也能较方便的询查犯人所在位置;6)自动报警和自动电击功能,当被控犯人离开警务人员一定距离时,电子感应器被启动,铐体发出急促的“嘟嘟”报警声,驱使被控犯人迅速(一般设置在20秒钟之内)靠近持铐遥控器的警务人员,报警声自动停止。
如继续远离设定距离和超过设定时间,高压电击装置将自动启动,对其实施自动电击,直到警务人员解除电击为止;7)采用先进的高敏感技术、低功率消耗、发射天线与模块合一的GPS定位器结合在一起,形成计算机集中定位控制管理系统,无论被控犯人逃到天涯海角,其警务人员也尽收眼底;8)铐体和铐梁采用金属和工程塑料制作,具有在一定条件下防撬、防砸、防锯、防技术开启,即使电击、遥控器发生故障,或电能耗尽,犯人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把铐体和铐梁打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铐内置电路方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铐体,2铐梁,3活动卡环,4锁体,5指示灯,6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7高压电击装置,8发声体,9电子感应器,10GPS定位器,11信息处理单元,12开关,13电源装置,14启动键,15电击键,16停止键,17查找键,18发射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一种电子智能铐,它包括手铐,手铐包括铐体1、铐梁2、活动卡环3、锁体4,铐体1通过活动卡环3与铐梁2连接,铐体1内安装锁体4,铐体1上设有指示灯5,铐体1内设有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6、高压电击装置7、发声体8、电子感应器9、GPS定位器10、信息处理单元11、开关12和电源装置13。
如图2,电源装置13经开关12与无线遥控接收器6、高压电击装置7、电子感应器9、GPS定位器10、信息处理单元11连接,信息处理单元11与指示灯5、无线遥控接收器6、高压电击装置7、发声体8、电子感应器9、GPS定位器10连接,高压电击装置7与铐体1的外壳连接。
如图3,遥控器上设有启动键14、电击键15、停止键16、查找键17和发射天线18,遥控器内设有数字编码微型无线遥控发射器,数字编码微型无线遥控发射器分别与遥控器外壳上的启动键14、电击键15、停止键16、查找键17和发射天线18连接。
工作过程将铐体1与拷梁2锁在被控犯人的手腕或脚腕时,电源接通,警务人员按遥控器启动键14,红色指示灯5闪亮一下,铐体1上的发声体8发出“嘟”的一声,表示系统电源均接通,系统处于预警待机状态。当被控犯人逃跑或施暴行为发生时,警务人员只要按遥控器上的电击键15,发声体8发出警报声,4秒之后启动高压电击装置7,输出10KV-15KV脉冲高压(环境温度-22度-55度,相对湿度20-80%时),间隙电击犯人手腕或脚腕,使之丧失逃跑和施暴能力,迫使犯人停止犯罪行为。如果犯人被制服,警务人员按遥控器停止键16,电击停止,系统回复预警待机状态。由于高压电击时消耗能量较大,一般电击维持在10秒左右。如果警务人员未按停止键16,没有解除高压电击状态,持续10秒电击后,带在犯人手腕或脚腕上的智能铐倾斜角度超过30度以上或有较大振动时,高压电击装置7又自动开始电击,这时只要犯人双腿直立,双手下垂时,高压电击即可停止。
当被控犯人在警务人员视线以外时,警务人员按遥控器上的查找键17,发声体8会发出“嘟嘟”声,以便随时询查被控犯人的位置,如果被控犯人混入人群中或躲藏在黑暗处,也能较方便的询查犯人所在位置。
当被控犯人离开警务人员一定距离时,电子感应器9启动,发声体8发出急促的“嘟嘟”报警声,驱使被控犯人迅速(一般设置在20秒钟之内)靠近持铐遥控器的警务人员,报警声自动停止。如继续远离设定距离和超过设定时间,高压电击装置7将自动启动,对其实施自动电击,直到警务人员解除电击为止。
高敏感、低功耗、发射天线与模块合一的GPS定位器10,无论被控犯人逃到天涯海角,其警务人员也尽收眼底。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能量免维护电源13,当电源电压低于4.5V时,铐体1上的指示灯5报警,要求及时更换电池。当无线遥控接收器6设定的距离无法收到遥控器发出的信号时,要求及时更换遥控器电池。
铐体1和铐梁2采用金属和工程塑料制作,具有在一定条件下防撬、防砸、防锯、防技术开启,即使电击装置7、遥控器发生故障,或电能耗尽,犯人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把铐体1和铐梁2打开。由于有一定重量(1kg左右)也不便于犯人逃跑和隐藏。
铐体1和铐梁2采用专用销体4,棘轮式结构具有防异物开启的能力,密钥量不少于300种,互开率不大于0.23%。当警务人员将智能铐给被控犯人锁上后,将钥匙交门卫武警或警务人员掌管,遥控器由随行警务人员携带,使钥匙与遥控器分离,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智能铐,它包括手铐,手铐包括铐体(1)、铐梁(2)、活动卡环(3)、锁体(4),铐体(1)通过活动卡环(3)与铐梁(2)连接,铐体(1)内安装锁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器,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6),信息处理单元(11)和电子感应器(9),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6)、信息处理单元(11)和电子感应器(9)设置在铐体(1)内,所述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6)经开关与电源装置(13)连接,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遥控手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铐,其特征在于铐体(1)上设有指示灯(5),铐体(1)内还设有高压电击装置(7)、发声体(8)、GPS定位器(10)、开关(12)和电源装置(13),电源装置(13)内置高能量免维护电池,经开关(12)与无线遥控接收器(6)、高压电击装置(7)、电子感应器(9)、GPS定位器(10)、信息处理单元(11)连接,信息处理单元(11)与指示灯(5)、无线遥控接收器(6)、高压电击装置(7)、发声体(8)、电子感应器(9)、GPS定位器(10)连接,高压电击装置(7)与铐体(1)的外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智能铐,其特征在于遥控器上设有启动键(14)、电击键(15)、停止键(16)、查找键(17)和发射天线(18),遥控器内设有数字编码微型无线遥控发射器,数字编码微型无线遥控发射器分别与遥控器外壳上的启动键(14)、电击键(15)、停止键(16)、查找键(17)和发射天线(18)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智能铐,它包括手铐,手铐包括铐体、铐梁、活动卡环、锁体,铐体通过活动卡环与铐梁连接,铐体内安装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器,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信息处理单元和电子感应器,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信息处理单元和电子感应器设置在铐体内,所述数字解码微型无线遥控接收器经开关与电源装置连接,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遥控手铐。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保密性强、结构紧凑等优点,可用于迅速制止羁押犯人的逃跑和暴力行为,也可迅速定位和查找在逃羁押犯人。
文档编号E05B75/00GK2856342SQ20052003502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4日
发明者李金凡 申请人:李金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