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94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家居用家具用品,尤其涉及到一种可安装在床上折叠使用的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或使用手提电脑无处不在。由于受生活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居住在宿舍或公寓的人们,经常在床上学习或使用手提电脑,即不方便,又容易造成疲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使用方便,可安装在床上折叠使用的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包括主支架、固定板、桌面夹、合叶、桌面、桌面支架和电脑紧固带;所述的主支架的下部连接有所述的固定板,并通过固定板卡夹于床板的侧部;所述的主支架的上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的桌面夹固定连接;所述的桌面通过所述的合叶与所述的主支架相连接,桌面的下部设有所述的桌面支架;所述的电脑紧固带的两端为相对的“T”形头。
所述的主支架的上部纵向开有一对上长孔,主支架的下部纵向开有一对下长孔。
所述的固定板为“”形,其垂直面纵向开有一对固定板长孔。
所述桌面的右部相对开有一对“T”形透槽;所述桌面左部的下部相对开有一对“L”形槽;所述桌面中部的下部设有桌面支架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利用生活空间,特别适合居住在宿舍或公寓的人们使用。


附图1为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整体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2为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整体结构折叠状态示意图。
附图3为主支架主视图。
附图4为主支架右视图。
附图5为固定板主视图。
附图6为固定板右视图。
附图7为桌面夹主视图。
附图8为桌面夹右视图。
附图9为桌面主视图。
附图10为桌面俯视图。
附图11为桌面仰视图。
附图12为电脑紧固带示意图附图13为电脑紧固带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主支架、2固定板、3桌面夹、4合叶、5桌面、6桌面支架、7床板、8上长孔、9下长孔、10连接板、11固定板长孔、12“T”形透槽、13“L”形槽、14桌面支架卡、15电脑紧固带、16手提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所述的主支架1的下部连接有所述的固定板2,根据床板7的不同厚度,通过下长孔9内的螺栓来调整固定板2,使主支架1紧固地卡夹于床板7的侧部。所述的主支架1的上端通过连接板10与所述的桌面夹3固定连接。所述的桌面5通过所述的合叶4与所述的主支架1相连接,并可根据需要通过上长孔8内的螺栓来调整桌面5的高度。通过桌面5左部的下部的一对“L”形槽13装有所述的桌面支架6,使用时可以打开支起桌面5,不用时可收回并卡夹于桌面支架卡14内。所述的电脑紧固带15的两端为相对的“T”形头,需要折叠桌面5时,将电脑紧固带15缚于手提电脑上,并将电脑紧固带15两端的“T”形头置于桌面5上的“T”形透槽12内。需要折叠桌面5时,只要将桌面5抬起并卡装在桌面夹3内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支架(1)、固定板(2)、桌面夹(3)、合叶(4)、桌面(5)、桌面支架(6)和电脑紧固带(15);所述的主支架(1)的下部连接有所述的固定板(2),并通过固定板(2)卡夹于床板(7)的侧部;所述的主支架(1)的上端通过连接板(10)与所述的桌面夹(3)固定连接;所述的桌面(5)通过所述的合叶(4)与所述的主支架(1)相连接,桌面(5)的下部设有所述的桌面支架(6);所述的电脑紧固带(15)的两端为相对的“T”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1)的上部纵向开有一对上长孔(8),主支架(1)的下部纵向开有一对下长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2)为“”形,其垂直面纵向开有一对固定板长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5)的右部相对开有一对“T”形透槽(12);所述桌面(5)左部的下部相对开有一对“L”形槽(13);所述桌面(5)中部的下部设有桌面支架卡(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床用手提电脑折叠桌。它包括主支架、固定板、桌面夹、合叶、桌面、桌面支架和电脑紧固带。所述的主支架的下部连接有所述的固定板,并通过固定板卡夹于床板的侧部。所述的主支架的上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的桌面夹固定连接。所述的桌面通过所述的合叶与所述的主支架相连接,桌面的下部设有所述的桌面支架。所述的电脑紧固带的两端为相对的“T”形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利用生活空间,特别适合居住在宿舍或公寓的人们使用。
文档编号A47B23/00GK2850407SQ20052003691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刘海星 申请人:刘海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