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防盗报警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94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控防盗报警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控防盗报警弹子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防盗门安装的基本都是机械式弹子锁,防盗性能较差,尤其是当前不法之徒利用“技术开锁”等手段疯狂盗窃的案件经常发生,给市民带来了不尽的忧虑和烦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电控防盗报警弹子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a、旋转弹子锁体外壁套装有固定弹子锁体,其外壁上套接有锁体外套,在十字型锁芯后端部位锁体外套后端部位分别开有对称通孔,其内安装有工作触发杆和报警触发杆,工作触发杆和报警触发杆分别套装有弹簧与弹子固定连接,在锁体外套后端部位固装有环形绝缘外套,其上分别安装有控制开关和报警触发开关,在锁体外套和固定弹子锁体、旋转弹子锁体后端部位开有同轴同径制动销孔,其内插接有与对称电磁铁相接的制动销;b、所述的控制电路由电池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0的负极,并且连接单片机IC1的8脚,开门按钮跨接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纽扣电池的正极,电解电容正极C10连接单片机IC1的第1脚,电解电容C10和陶瓷电容C3并联,电阻R1连接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感L1、L2串联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表面波振荡器Y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感L1、L2的中点,电容C1连接L1、L2的中点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容C2接至天线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感L1、L2、电阻R1表面波振荡器Y1,三极管Q1及陶瓷电容C1、C2构成无线发射器电路,电感L1、L2、电容C1、三极管Q1构成LC振荡电路,表面波振荡器Y1经电感L2与电容C2的耦合,单片机IC1管脚5链接到电阻R2,电阻R2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单片机IC1的第8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连接单片机IC1第一脚和单片机IC1的第4脚,发光管LED1和电阻R4串联于单片机IC1的第1脚和第8脚之间,密码传输接口P1接口引线1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管脚6上,密码传输接口P1接口连线2连接到单片机IC1第8脚;c、电源适配器由稳压芯片SP1电容C1、电阻R2、电容C2、电阻R1、电容C3元件构成直流稳压电路,电容C1跨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和稳压芯片SP1的第3脚,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3脚,电阻R2跨接稳压芯片SP1的第1脚和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电容C2与电阻R2并联,电阻R1跨接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和第1脚之间,电容C3跨接在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的第10脚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RFINI为无线接收器9,其第3、2脚连接单片机的第12脚,无线接收器RFINI第1脚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其第4脚连接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的第6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8跨接稳压二极管D1阴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正极2之间,电阻R9连接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正极2与MOS管Q3的栅极,MOS管Q3门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10两端分别连接MOS管Q3的栅极和源极,二极管D2阳极连接MOS管Q3的源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池BT的正极,电池BT的负极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极1,MOS管Q4的栅极连接电池的正极,MOS管Q4的门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阻R11跨接在MOS管Q4的门极合栅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3阴极连接MOS管Q4的源极,电阻R12跨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三极管Q5基极之间,电阻R13跨接在三极管Q5基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负端1之间,电阻R14、R15串联与MOS管Q4的源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负端1之间,中间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第14脚,二极管D4阳极连接MOS管Q4的源极,电阻R11、R12、R13、R14、R15、MOS管Q4、三极管Q5、稳压二极管D3构成电池电压监视电路,二极管D2、D4构成应急切换电路,电阻R6、三极管Q1为电磁铁驱动电路10,MAGNET为电磁铁连接接口,单片机IC1第9脚连接电阻R6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机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磁铁连接接口MAGNET的第2脚,电磁铁连接接口MAGNET的第1脚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报警装置7由本地报警高音喇叭及远程报警信号输出组成,电阻R7三极管Q2为报警高音喇叭驱动电路,BEEP为高音报警喇叭的接口,电阻R7一端连接单片机IC1第7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机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高音报警喇叭接口BEEP的负端,高音报警喇叭接口Beep的正端连接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第5脚连接报警开关接口ALARM1的第2脚,报警开关接口ALARM1的第2脚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电阻RRST、电容CRST构成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电阻RRST、电容CRST串联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及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之间,中间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第3脚,按键SWF1、SWF2、电阻R4、R5为输入按钮部分,上拉电阻R4跨接单片机IC1的第11脚与稳压芯片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上拉电阻R5跨接单片机IC1的第1脚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按键SWF2跨接单片机的第11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按键SWF1跨接单片机的第1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密码传输接口JPHONE引线分别连接单片机IC1的第8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有效防盗、报警及防技术开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铁、制动销、控制开关、报警触发开关与锁体外套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射电路原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接收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是a、旋转弹子锁体1外壁套装有固定弹子锁体2,其外壁上套接有锁体外套3,在十字型锁芯后端部位锁体外套3后端部位分别开有对称通孔4,其内安装有工作触发杆5和报警触发杆6,工作触发杆5和报警触发杆6分别套装有弹簧14与弹子13固定连接,在锁体外套3后端部位固装有环形绝缘外套7,其上分别安装有控制开关8和报警触发开关9,在锁体外套3和固定弹子锁体2、旋转弹子锁体1后端部位开有同轴同径制动销孔10,其内插接有与对称电磁铁11相接的制动销12;b、所述的控制电路由电池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0的负极,并且连接单片机IC1的8脚,开门按钮跨接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纽扣电池的正极,电解电容正极C10连接单片机IC1的第1脚,电解电容C10和陶瓷电容C3并联,电阻R1连接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感L1、L2串联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表面波振荡器Y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感L1、L2的中点,电容C1连接L1、L2的中点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容C2接至天线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感L1、L2、电阻R1表面波振荡器Y1,三极管Q1及陶瓷电容C1、C2构成无线发射器电路,电感L1、L2、电容C1、三极管Q1构成LC振荡电路,表面波振荡器Y1经电感L2与电容C2的耦合,单片机IC1管脚5链接到电阻R2,电阻R2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单片机IC1的第8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 3连接单片机IC1第一脚和单片机IC1的第4脚,发光管LED1和电阻R4串联于单片机IC1的第1脚和第8脚之间,密码传输接口P1接口引线1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管脚6上,密码传输接口P1接口连线2连接到单片机IC1第8脚;c、电源适配器由稳压芯片SP1电容C1、电阻R2、电容C2、电阻R1、电容C3元件构成直流稳压电路,电容C1跨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和稳压芯片SP1的第3脚,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3脚,电阻R2跨接稳压芯片SP1的第1脚和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电容C2与电阻R2并联,电阻R1跨接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和第1脚之间,电容C3跨接在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的第10脚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RFINI为无线接收器9,其第3、2脚连接单片机的第12脚,无线接收器RFINI第1脚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其第4脚连接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的第6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8跨接稳压二极管D1阴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正极2之间,电阻R9连接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正极2与MOS管Q3的栅极,MOS管Q3门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10两端分别连接MOS管Q3的栅极和源极,二极管D2阳极连接MOS管Q3的源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池BT的正极,电池BT的负极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极1,MOS管Q4的栅极连接电池的正极,MOS管Q4的门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阻R11跨接在MOS管Q4的门极合栅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3阴极连接MOS管Q4的源极,电阻R12跨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三极管Q5基极之间,电阻R13跨接在三极管Q5基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负端1之间,电阻R14、R15串联与MOS管Q4的源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负端1之间,中间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第14脚,二极管D4阳极连接MOS管Q4的源极,电阻R11、R12、R13、R14、R15、MOS管Q4、三极管Q5、稳压二极管D3构成电池电压监视电路,二极管D2、D4构成应急切换电路,电阻R6、三极管Q1为电磁铁驱动电路10,MAGNET为电磁铁连接接口,单片机IC1第9脚连接电阻R6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机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磁铁连接接口MAGNET的第2脚,电磁铁连接接口MAGNET的第1脚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报警装置7由本地报警高音喇叭及远程报警信号输出组成,电阻R7三极管Q2为报警高音喇叭驱动电路,BEEP为高音报警喇叭的接口,电阻R7一端连接单片机IC1第7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机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高音报警喇叭接口BEEP的负端,高音报警喇叭接口Beep的正端连接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第5脚连接报警开关接口ALARM1的第2脚,报警开关接口ALARM1的第2脚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电阻RRST、电容CRST构成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电阻RRST、电容CRST串联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及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之间,中间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第3脚,按键SWF1、SWF2、电阻R4、R5为输入按钮部分,上拉电阻R4跨接单片机IC1的第11脚与稳压芯片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上拉电阻R5跨接单片机IC1的第1脚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按键SWF2跨接单片机的第11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按键SWF1跨接单片机的第1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密码传输接口JPHONE引线分别连接单片机IC1的第8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
所述的制动销12位于控制开关8和报警触发开关9构成垂直轴心的同一截面上。
所述的制动销12与控制开关8和报警触发开关9之间轴线的夹角α为45°。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防盗门上,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固定弹子锁体2,旋转弹子锁体1,弹子13与工作触发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弹子13与报警触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14套在工作触发杆5上。并被限动于锁体外套3与弹子13之间的轴向空间内。弹簧14套在报警触发杆6上,并被限动于锁体外套3与弹子13之间的轴向空间内。电磁铁11与制动销12之间及锁体外套3与绝缘外套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开门按钮15与无线发射电路,同时固定安装在本锁钥匙16上。接收控制电路控制开关8及报警触发开关9都固定在绝缘外套7上。电磁铁11、控制开关8及报警触发开关9均通过导线与安装在防盗门夹层内的无线接收控制电路对应连接。
安装在钥匙16上的无线发射电路如图5所示电感L1、L2,电阻R1,315兆表面波振荡器Y1,高频三极管Q1及陶瓷电容C1、C2构成无线发射器电路,L1、L2、C1、Q1构成LC振荡电路,并且通过Y1起到稳频的作用,并通过C2的耦合发送到天线ANTENNA上,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出去。单片机IC1包含中央控制单元及可用于密码存储单元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单片机的管脚8连接到R2,通过控制Q2的开关而控制信号无线发射,将无线密码通过此控制电路转换成无线信号,接插件P1为钥匙部分接收锁体部分有线密码传输接口,接口引线1连接到单片机的管脚7上,接口连线2连接到电源地,BT1为钮扣电池,为钥匙电路提供电源;开门按钮15(S1)按下,单片机接通电源,并发射密码信号,单片机的1脚连接电解电容C10和陶瓷电容C3。LED1为LED发光管,R4为限流电阻,当S1按下电源接通,LED1就发光,提示电源正常,电阻R3连接单片机的复位脚4,达到可靠复位的目的。如图6所示,电源适配器由SP1、C1、R2、C2、R1、C3、SP2、R3等元件构成,其中SP1、C1、R2、C2、R1构成6V稳压电路,为电磁铁及其他电路提供稳定直流电压,C3、SP2、R3构成降压电路可为单片机提供3.3V的电压,与单片机的第10脚相连,单片机IC1包含中央控制单元及可用于密码存储单元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FINI为无线接收器,其第3、2脚连接单片机的12脚,单片机通过无线接收器接收无线密码信号,SWF3、SWF4、R4、R5为输入按键部分,上拉电阻R4、R5分别连接单片机的5脚和4脚,单片机的8脚连接密码传输接口(JPHONE),按键SWF3按下,单片机将通过密码传输接口传输密码给钥匙部分,按键SWF4按下,则可重新生成密码。R6、Q1为电磁铁驱动电路30,MAGNET为电磁铁连接接口,通过控制开关5与电磁铁连接。单片机9脚连接电阻R6,控制电磁铁的吸合和弹开;报警装置由本地报警高音喇叭及远程报警信号输出组成,R7、Q2为报警高音喇叭驱动电路,BEEP为高音报警喇叭的接口,ALARM1为报警开关接口,单片机11脚连接ALARM1,ALARM1接收报警信号,单片机7脚连接电阻R7,当单片机检测到ALARM1检测到的异常开门事件,即可控制报警器输出报警音,复位电阻RRST、电容CRST构成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连接单片机的3脚,为单片机提供可靠的外部复位;RFIN为无线接收接口,用来连接无线接收器,其第2、3脚连接单片机的第12脚;JDCIN为外部12V直流电源输入接口,BT为电池用作备用电源32,R8、R9、R10、R11、R12、R13、R14、R15、Q3、Q4、Q5、D1、D2、D3、D4则构成备用电源充电保护电路,R8、R9、R10、Q3、D1构成充电/浮充切换电路,单片机的第6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1;R11、R12、R13、R14、R15、Q4、Q5、D3构成电池电压监视电路,单片机的第12脚连接R14、R15可监视电池电压;Q4、Q5、R12、R13组成的电路可在电池放电到很低电压时断开电池,达到保护电池的目的,D2、D4构成应急切换电路,当外接电源出现异常时,可自动切换到电池供电,同时防止电池通过外接电源电路放电。并提供电池的应急切换功能。单片机可以通过14管脚CELLSPY检测电池的电压,并适时通过6管脚CHGCTR切换电池的工作状态,使得在电池在充满的情况下可以进入涓流充电状态。电池为整个钥匙部分电路提供持续的供电,密码存储单元连接中央控制单元,可被中央控制单元适时读取;开门按钮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连接无线发射器并通过无线发射器发射密码信息,中央控制单元连接密码传输接口并通过密码传输接口从电控部分的密码传输接口中下载本锁的密码。如图6所示,在直流12V电源正常的情况下,电控部分的电路由电源适配器供电,当直流12V电源发生停电或其他异常时,则由备用电源供电,备用电源充电保护电路可在直流12V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备用电源充电并提供过充、过放保护并提供涓流充电等功能;报警触发开关9在探测到非正常开锁行为后,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在接收到信号后,驱动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或将信号传递给报警中心;中央控制单元通过无线接收器接收来自钥匙部分的无线密码信号,并与电控部分的密码存储单元内的密码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启动电磁铁驱动电路,拉动电磁铁11及制动销12,使电控锁芯处于撤防的状态。电控部分可以通过密码传输接口将密码传输到钥匙部分,实现钥匙的备份;电控锁即可通过钥匙开启;输入按键可用来配合其他部分输入密码和传输密码,密码是一个二进制序列,共48bit,由二部分组成锁体识别码4Byte,32bit由生产厂家在出厂时设定,并保证全球唯一;锁体用户码2Byte,16bit可由用户按照“生成新密码流程”生成,因此密码的重码率非常低,为2-48。密码分别保存于电控锁部分和钥匙部分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由于工作触发杆5固定在弹子13上,在弹簧14的作用下压向锁孔轴心方向,电控部分的控制开关8处于开启状态,当插入本锁钥匙16后在本锁钥匙16的作用下,弹子13向轴心外侧移动,并带动弹子13和工作触发杆5使控制开关8闭合,当按下开门按钮15时,发射电路中的中央控制单元读取密码存储单元的密码,并通过无线发射器以特定的频率发射至电控部分的无线接收控制系统的无线接收器,中央控制单元通过无线接收器接收来自钥匙部分的密码信号,并与电控部分的无线接收控制系统内的密码存储单元的密码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电磁铁驱动电路工作,电磁铁11即可拉动制动销12,使之处于撤防状态。由于本锁钥匙16保留了传统的钥匙功能,在密码传输后,即可带动旋转弹子锁体1自由转动,开启门锁。随着开启门锁行为的完成,本系统在拔出本锁钥匙16后,即刻恢复到初始的防盗戒防状态。由于报警触发杆6固定在弹子13上,在弹簧14的作用下压向锁孔轴心方向,使报警触发开关9处于开启状态,当插入本锁钥匙16后,由于本锁钥匙16和弹子13是经过严格选配的,所以此时的报警触发开关9仍处于开启状态。如果插入非本锁钥匙或其它开锁工具,弹子13就会推动报警触发杆6,使报警触发开关9闭合,并将此非正常开锁行为的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在接收到信号后驱动报警装置发出延时声光报警或将信号传递给远程监控中心,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防盗、报警的安全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防盗报警弹子锁,包括锁体外套、弹子、控制开关、报警触发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a、旋转弹子锁体(1)外壁套装有固定弹子锁体(2),其外壁上套接有锁体外套(3),在十字型锁芯后端部位锁体外套(3)后端部位分别开有对称通孔(4),其内安装有工作触发杆(5)和报警触发杆(6),工作触发杆(5)和报警触发杆(6)分别套装有弹簧(14)与弹子(13)固定连接,在锁体外套(3)后端部位固装有环形绝缘外套(7),其上分别安装有控制开关(8)和报警触发开关(9),在锁体外套(3)和固定弹子锁体(2)、旋转弹子锁体(1)后端部位开有同轴同径制动销孔(10),其内插接有与对称电磁铁(11)相接的制动销(12);b、所述的控制电路由电池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0的负极,并且连接单片机IC1的8脚,开门按钮跨接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纽扣电池的正极,电解电容正极C10连接单片机IC1的第1脚,电解电容C10和陶瓷电容C3并联,电阻R1连接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感L1、L2串联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表面波振荡器Y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感L1、L2的中点,电容C1连接L1、L2的中点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容C2接至天线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感L1、L2、电阻R1表面波振荡器Y1,三极管Q1及陶瓷电容C1、C2构成无线发射器电路,电感L1、L2、电容C1、三极管Q1构成LC振荡电路,表面波振荡器Y1经电感L2与电容C2的耦合,单片机IC1管脚5链接到电阻R2,电阻R2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单片机IC1的第8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连接单片机IC1第一脚和单片机IC1的第4脚,发光管LED1和电阻R4串联于单片机IC1的第1脚和第8脚之间,密码传输接口P1接口引线1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管脚6上,密码传输接口P1接口连线2连接到单片机IC1第8脚;c、电源适配器由稳压芯片SP1电容C1、电阻R2、电容C2、电阻R1、电容C3元件构成直流稳压电路,电容C1跨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和稳压芯片SP1的第3脚,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3脚,电阻R2跨接稳压芯片SP1的第1脚和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电容C2与电阻R2并联,电阻R1跨接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和第1脚之间,电容C3跨接在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的第10脚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RFINI为无线接收器9,其第3、2脚连接单片机的第12脚,无线接收器RFINI第1脚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其第4脚连接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的第6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8跨接稳压二极管D1阴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正极2之间,电阻R9连接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正极2与MOS管Q3的栅极,MOS管Q3门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10两端分别连接MOS管Q3的栅极和源极,二极管D2阳极连接MOS管Q3的源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池BT的正极,电池BT的负极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极1,MOS管Q4的栅极连接电池的正极,MOS管Q4的门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阻R11跨接在MOS管Q4的门极合栅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3阴极连接MOS管Q4的源极,电阻R12跨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三极管Q5基极之间,电阻R13跨接在三极管Q5基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负端1之间,电阻R14、R15串联与MOS管Q4的源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负端1之间,中间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第14脚,二极管D4阳极连接MOS管Q4的源极,电阻R11、R12、R13、R14、R15、MOS管Q4、三极管Q5、稳压二极管D3构成电池电压监视电路,二极管D2、D4构成应急切换电路,电阻R6、三极管Q1为电磁铁驱动电路10,MAGNET为电磁铁连接接口,单片机IC1第9脚连接电阻R6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机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磁铁连接接口MAGNET的第2脚,电磁铁连接接口MAGNET的第1脚连接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报警装置7由本地报警高音喇叭及远程报警信号输出组成,电阻R7三极管Q2为报警高音喇叭驱动电路,BEEP为高音报警喇叭的接口,电阻R7一端连接单片机IC1第7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机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高音报警喇叭接口BEEP的负端,高音报警喇叭接口Beep的正端连接SP1的第2脚,单片机IC1第5脚连接报警开关接口ALARM1的第2脚,报警开关接口ALARM1的第2脚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电阻RRST、电容CRST构成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电阻RRST、电容CRST串联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及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之间,中间连接到单片机IC1的第3脚,按键SWF1、SWF2、电阻R4、R5为输入按钮部分,上拉电阻R4跨接单片机IC1的第11脚与稳压芯片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上拉电阻R5跨接单片机IC1的第1脚与稳压芯片SP1的第2脚,按键SWF2跨接单片机的第11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按键SWF1跨接单片机的第1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密码传输接口JPHONE引线分别连接单片机IC1的第8脚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JDCIN的负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防盗报警弹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销(12)位于控制开关(8)和报警触发开关(9)构成垂直轴心的同一截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控防盗报警弹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销(12)与控制开关(8)和报警触发开关(9)之间轴线的夹角α为45°。
专利摘要一种电控防盗报警弹子锁。它是由旋转弹子锁体外壁套装有固定弹子锁体,其外壁上套接有锁体外套,在十字型锁芯后端部位锁体外套后端部位分别开有对称通孔,其内安装有工作触发杆和报警触发杆,工作触发杆和报警触发杆分别套装有弹簧与弹子固定连接,在锁体外套后端部位固装有环形绝缘外套,其上分别安装有控制开关和报警触发开关,在锁体外套和固定弹子锁体、旋转弹子锁体后端部位开有同轴同径制动销孔,其内插接有与对称电磁铁相接的制动销,该机械装置与控制电路单片机及安装在无线电发射电路相连结,控制弹子锁芯工作,有效防止不法之徒采用技术开锁。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有效防盗、报警及防技术开锁。
文档编号E05B27/00GK2858892SQ20052003695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南明智 申请人:南明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