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叶窗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01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百叶窗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叶片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百叶窗叶片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传统百叶窗叶片主要是用比较具有强度、弹性的材料做成的,然而这种材质做成的叶片看起来没有质感,视觉感官上较为冷漠,因此现在使用布质或纸质的,但是布质或纸质制成的叶片强度或弹性不足,需要用其他材料、结构来加强。也有把布质或纸质的外边直接向内翻折,车缝、黏结成形,或者直接把外边针织为套状,通过穿入硬性材质来增加强度,这种方法耗费人力,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底利于生产的百叶窗叶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百叶窗叶片使用布质或纸质的时候强度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百叶窗叶片结构,包括百叶窗架及安装在百叶窗架之中的百叶窗叶片(30),所述的百叶窗叶片通过百叶窗叶片绞索连接并控制,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百叶窗叶片两侧设有边夹条,所述的边夹条上下边向内延伸出夹边,形成挟持空间,所述的挟持空间端部设有弧凸部。挟持空间可以容纳百叶窗叶片边缘的穿入,让所述的百叶窗叶片与边夹条相扣接,弧凸部还可以加强边夹条自身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凸部内侧形成端部容置空间。弧凸部与夹边的壁厚大致相等,而在弧凸部内侧自然形成端部容置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边设有边凸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边凸部内侧设有夹边容置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部容置空间可以穿入棒体。在端部容置空间穿入棒体后,可以大大加强边夹条的强度,可以根据百叶窗叶片材质的不同,调整端部容置空间内穿入的棒体。当百叶窗叶片材质较有弹性时,可以不穿套入棒体,当百叶窗叶片材质强度,弹性不足时,穿入棒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边容置空间可以穿入棒体。在夹边容置空间穿入棒体后,可以大大加强边夹条的强度,可以根据百叶窗叶片材质的不同,调整端部容置空间内穿入的棒体。当百叶窗叶片材质较有弹性时,可以不穿套入棒体,当百叶窗叶片材质强度,弹性不足时,穿入棒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百叶窗叶片为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制成的叶片看起来有质感,视觉感官上较为柔和。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合理,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灵活实用等特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百叶窗叶片30两长边各搭配使用有一边夹条40,所述的边夹条40上下两方向内延伸生成夹边41,而使两夹边形成一挟持空间。百叶窗叶片的两边镶入所述的挟持空间42内,被被夹边41夹紧固定。挟持空间端部直接往外凸出,形成弧凸部44,所述的弧凸部44内部设有端部容置空间46;端部置空间内可以穿套入或不穿套入棒体50。
一夹边上也有直接往外凸出的边凸部43,所述的边凸部43内部设有夹边容置空间45,夹边容置空间内可以穿套入或不穿套入棒体。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以实现以下效果本新型适用于不同材质的百叶窗叶片,根据百叶窗叶片材质的不同,可以灵活方便的通过在容置空间内穿套入棒体来改变边夹条的强度,以适用各种叶片。本实用新型大大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及组装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窗叶片结构,包括设在百叶窗架之中的百叶窗叶片(30),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百叶窗叶片两侧设有边夹条(40),所述的边夹条(40)上下边向内延伸出夹边(41)形成挟持空间(42),所述的挟持空间(42)端部设有弧凸部(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弧凸部(44)内侧设有端部容置空间(4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夹边(41)设有边凸部(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边凸部(43)内侧设有夹边容置空间(4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部容置空间可以穿入棒体(5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夹边容置空间可以穿入棒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百叶窗叶片为柔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柔性材料为纸或布。
专利摘要一种百叶窗叶片结构,在百叶窗叶片两侧设有边夹条,边夹条向内延伸出夹边形成挟持空间,所述的挟持空间端部设有与夹边等壁厚的弧凸部,弧凸部内侧自然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可根据百叶窗叶片材质的不同穿套入或不穿套入棒体。
文档编号E06B9/38GK2767627SQ20052010043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日
发明者龚辉武, 于海妮 申请人:龚辉武, 于海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