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71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床和诊察台等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结构如下将支柱部件以立设状态支承在适当分离仰卧台的侧部端的位置,将由把手和垫等组成的扶助部件支承在支柱部件上。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扶助装置的方案,用于在床的使用者上下床时,能可靠并容易地保持身体。作为这样的扶助装置一种款式,存在如下结构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将支柱部件以立设状态支承在适当分离床和诊察台等的仰卧台的侧部端的位置,在支柱部上支承有由把手和垫等组成的扶助部件,这样款式的扶助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因为以床的基部架支承支柱部件,与将棒体顶在地板和天花板间来支承的款式相比,设置的自由度高,并且能可靠地支承支柱部件。
例如,日本专利文献1~4所述的扶助装置就是现有的这样款式的扶助装置的例子。
首先,如图12、13所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扶助装置结构为在将作为扶助装置的多个杆a以立设状态支承的支柱部件b的基部c上,安装有作为从床侧部延设用部件的连结调节杆d的一端,将该连结调节杆d的另一端通过连结装置e可装卸地连结在床f的基部架g的正交方向。连结装置e由上部件h和下部件i以及连结它们的螺钉(图示省略)等组成,其通过上部件h和下部件i以正交状态夹持基部架g和连结调节杆d。
其次,专利文献2所述的扶助装置具有与专利文献1大致相同的结构,将一对杆配置在床的宽度方向。
再次,专利文献3所述的扶助装置的结构如下以一根棒体构成与专利文献1或2相同地连结到床的基部架的连结调节杆,在其端部立设有杆,在杆上安装有软质的把手,或安装有长环状的扶助管。
并且,专利文献4的结构与专利文献3不同,具体如下以并列设置的一对棒体构成连结调节杆,在它们的端部立设有一对杆,同时将一对杆的上端构成一体,在杆上安装有长环状的扶助管。
日本专利文献1专利第2965145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2专利第2965146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3专利第2965148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4专利第3035859号公报在以上说明的现有的床安装型扶助装置中,存在下列问题。
1.连结调节杆和杆或支柱部件是不能装卸或在装卸时很费事的构造,因此在不使用时有必要将这些构件一体存放,需要有大的存放空间,也很麻烦。
2.将作为延设用部件的连结调节杆不晃动地连结到基部架是比较困难的,想要不晃动地连结,就只能是装卸时很费事的结构。
3.安装在连结调节杆的端部或连结调节杆的延长线上的支柱部件的基部立设有杆,因此在使用杆或安装在其上的长环状的扶助管时,存在连结调节杆成为脚的障碍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在本发明中,提出如下结构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将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可装卸地与仰卧台的基部架的长度部件连结,将延设用部件延设在仰卧台的侧部,同时,将支柱部件可装卸地与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连结并竖立设置,将扶助部件支承在支柱部件上。
又,在本发明中,提出如下的结构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将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可装卸地与仰卧台的基部架的长度部件连结,将延设用部件延设在仰卧台的侧部,同时,将支柱部件可装卸地与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横向侧连结并竖立设置,将扶助部件支承在支柱部件上。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以上的结构中,提出如下的结构将支承杆突设在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的前方,基部架上设有与所述支承杆嵌合的嵌合筒体,同时设有可装卸地固定延设用部件与长度部件的夹紧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以上的结构中,提出如下的结构嵌合筒体设在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设置成与正交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具有角度。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以上的结构中,提出如下的结构
基部架由并列配置在仰卧台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部件和将这些长度部件结合的宽度方向的结合部件构成,嵌合筒体兼用为结合部件。
又在本发明中,在以上的结构中,提出如下的结构嵌合筒体设在位于仰卧台两侧的侧部侧的基部架上,嵌合筒体与延设用部件的支承杆可嵌合。
并且在本发明中,提出了如下的结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操作杆、轴部件、支承棒体、第1夹持部件、第2夹持部件,其中,操作杆可在上下方向转动地被支承在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的上部,轴部件被支承在与操作杆的转动轴分离的位置,可绕着与该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转动,支承棒体被突设在该轴部件上,第1夹持部件被从支承棒体的顶端向下方突设,第2夹持部件被突设在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的下部前方,在第2夹持部件的前侧设有卡合孔,同时在第1夹持部件上设有与卡合孔卡合的突部,所述操作杆被设定了转动范围,以便相对于所述轴部件构成外突肘式机构。
又在本发明中,在以上的结构中,提出如下的结构将支承杆突设在支柱部件的下端侧的横向,同时将与所述支承杆嵌合的嵌合筒体设在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侧上并设在与延设用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同时设有固定支柱部件与延设用部件的夹紧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提出如下的结构所述夹紧装置设有操作杆、轴部件、棒体、卡合突部、连结用板体和钩状卡合部,该操作杆被支承在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侧的上侧,可绕延设用部件的长度方向的转动轴转动,该轴部件被支承在与操作杆的转动轴分离的位置,可绕与所述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转动,该棒体突设在轴部件上,该卡合突部设在棒体的顶端,该连结用板体从支柱部件的下端侧突设在横向,该钩状卡合部设在连结用板体的上部,所述操作杆被设定了转动范围,以便相对于所述轴部件构成外突肘式机构。
并且在本发明中,提出了如下的结构使上一项的操作杆的转动轴位于延设用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可在左右方向转动。
本发明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由延设用部件和支柱部件构成,该延设用部件的一端可装卸地与构成仰卧台的基部架的长度部件连结,且被延设在仰卧台的侧部,该支柱部件与所述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可装卸地连结并竖立设置,在其上部侧构成扶助部件的安装部,因此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延设用部件从基部架卸下,同时将支柱部件从延设用部件卸下来存放,可以容易地以小的空间进行存放。
在将支柱部件与延设用部件的端部横向侧连结的结构中,即使将延设用部件延设在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可以从延设用部件分离状配置,形成使用时的脚用空间。不过,该空间并不是必须的,可以将支柱部件连结在延设用部件的端部的上侧。
通过将延设用部件延设成与正交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具有适当的角度,可以不将支柱部件与延设用部件的端部横向侧连结,形成使用时的脚用空间。
又在本发明中,延设用部件和基部架的长度部件之间的连结,由于作成了在将支承杆与嵌合筒体嵌合的状态下由夹紧装置来进行的结构,因此即使是装卸容易的夹紧装置,也可以进行坚固的连结,可以防止晃动的发生。
在该结构中,若将嵌合筒体设在仰卧台双方的侧部侧的、可将延设用部件的支承杆嵌合的基部架上,则可以将支柱部件以立设状态支承在仰卧台两侧的侧部的任一侧。
又,在本发明中,与上述相同,在将支柱部件与延设用部件的端部横向侧连结时,由于作成了在将突设于支柱部件的一端侧的前方的支承杆与设于延设用部件的嵌合筒体嵌合的状态下由夹紧装置来进行的结构,因此即使是装卸容易的夹紧装置,也可以进行坚固的连结,可以防止晃动的发生。
该夹紧装置,作成在延设用部件端部的两侧的横向侧进行连结的结构是容易的,可以容易地进行支柱部件对延设用部件的配置替换。
以上的夹紧装置是利用了外突肘式机构的夹紧装置,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可靠的连结。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的构成要素分解图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各构成要素连结为使用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与图1的主要部件对应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构成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5是将其他的主要部件放大并将各构成要素分解图示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5的各构成要素连结为使用状态的主要部件放大立体图。
图7是显示将图5的各构成要素连结到相反的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模式地显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的实施方式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的使用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10是显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仰卧台扶助装置中,将延设用部件和支柱部件从仰卧台的基部架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第2的实施方式的仰卧台扶助装置中,从延设用部件将支柱部件卸下的状态的分解图示的立体图。
图12显示现有的仰卧台扶助装置的一例子的立体图。
图13显示现有的仰卧台扶助装置的一例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而且,图1~图8对应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对应的构成要素付与了同一符号。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图示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将图1的各构成要素连结为使用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符号1所示的是床和诊察台等的仰卧台,2是基部架,3是借助位于基部架2的上方的合适的升降机构,即通过图示的伸缩式升降机构可升降地支承的床板部。本发明中,仰卧台1可以适用合适结构的产品。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部架2是由并列配置在仰卧台的长度方向的一对长度部件4和将这些长度部件结合的宽度方向的结合部件5构成,其中,付与了图中符号的结合部件5在图中是将2个结合部件作成筒体,使两端在长度部件4的外面开口,兼用为后述嵌合筒体。以符号6表示开口部。
下面,符号7所示的是延设用部件,该延设用部件7构成为细长架状。在该延设用部件7的一端侧的前方,突设有可嵌合到所述结合部件兼用的嵌合筒体5内的支承杆8,同时设有将延设用部件7和长度部件4可装卸地固定的夹紧装置9。
下面参照将主要部件放大的图3、图4来说明夹紧装置9的图示例,该夹紧装置9由操作杆10、轴部件12、支承棒体13、第1夹持部件14、第2夹持部件15构成,操作杆10可在上下方向转动地被支承在延设用部件7的一端侧的上部,轴部件12在操作杆10的从转动轴11分离的位置,被支承为可绕着与该转动轴11平行的转动轴进行转动,支承棒体13被突设在该轴部件12上,第1夹持部件14从支承棒体13的顶端向下方突设,第2夹持部件15突设在延设用部件7的一端侧的下部前方,在第2夹持部件15的前侧设有卡合孔16,同时在第1夹持部件14上设有与卡合孔16卡合的突部17,所述操作杆10是设定了转动范围,相对于所述轴部件12之外突肘式机构。
在以上的结构中,如图3所示使操作杆10向上方转动,使轴部件12从而使第1夹持部件14向前方移动,位于上方。在该状态中,推动延设用部件7,使前方的支承杆8嵌合到嵌合内筒5内,使第2夹持部件15进入基部架2的长度部件4的下侧,同时第1夹持部件14越过长度部件4的上侧,随后使其下部的突部17与第2夹持部件15的卡合孔16卡合。
在该状态中,使操作杆10向下方转动,因为轴部件12被逐渐牵引,与第2夹持部件15卡合的第1夹持部件14就与长度部件4压接,因此利用第1夹持部件14和延设用部件7的前侧面夹持长度部件4。随后进一步使操作杆10向下方转动,支承棒体13移动到转动轴11的下方,就产生所谓的外突肘式机构(オ一バ一センタ一トグル)作用,操作杆10被保持在向下方的转动极限位置,因此,也保持利用第1夹持部件14和延设用部件7的前侧面夹持长度部件4的状态。
这样,在该实施形态中,延设用部件7和基部架2的长度部件4间的连结是在使突设在延设用部件7的一端侧的前方的支承杆8与设在基部架2上的嵌合筒体5嵌合的状态下通过夹紧装置9进行的,因此不仅容易装卸,而且可以进行坚固的连结,能可靠地防止晃动的发生。
下面,在图1、图2以及将这些主要部件放大的图5、图6、图7中,符号18是如后所述支承扶助部件的支柱部件,在该支柱部件18的下端侧的横向突设有支承杆9,又在延设用部件7的另一端侧上,在与延设用部件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有与所述支承杆9嵌合的嵌合筒体20,使该嵌合筒体20的两端在延设用部件7的侧面开口,用符号21表示开口部。
而且,在延设用部件7和支柱部件18上设有用于连结它们的夹紧装置22的构成要素。在此,若以图示的夹紧装置为例,夹紧装置22则由延设用部件7侧的构成要素和支柱部件18侧的构成要素构成,延设用部件7侧的构成要素包括支承在延设用部件7的另一端侧的上侧并可绕延设用部件7的长度方向的转动轴23转动的操作杆24、支承在操作杆24的与转动轴23分离的位置并可绕与该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转动的轴部件25、突设在轴部件25上的棒体26、以及设在棒体26的顶端的卡合突部27,,支柱部件18侧的构成要素包括从支柱部件18的下端侧横向伸出设置的连结用板体28和设在该连结用板体28的上部的钩状卡合部29构成,,所述操作杆24是将转动范围设定成相对于所述轴部件25构成外突肘式机构。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图5所示的状态中,使支柱部件18在延设用部件7的侧部方向移动,使前方的支承杆19嵌合到延设用部件7侧的嵌合筒体20内,同时使连结用板体28到达延设用部件7的上侧。在该移动时,使操作杆24向支柱部件18方向转动上升,就会使棒体26、卡合突部27向前方移动,当连结用板体28到达延设用部件7的上侧时,卡合突部27越过钩状卡合部29到达支柱部件18侧。
在该状态使操作杆24向下方转动,轴部件25、棒体26以及卡合突部27从支柱部件18侧向后退方向移动,首先,卡合突部27与钩状卡合部29卡合,进一步使操作杆24向下方转动时,卡合突部27就更加牵引钩状卡合部29,因此支柱部件18的连结用板体28侧的面与延设用部件7侧部的面压接。接着进一步使操作杆24向下方转动,棒体26移动到转动轴23的下方时,产生所谓的外突肘式机构作用,操作杆24被保持在向下方的转动极限位置,因此,可以保持支柱部件18的连结用板体28侧的面和延设用部件7侧部的面之间的压接状态。
这样,在该实施形态中,支柱部件18和延设用部件7间的连结是通过夹紧装置22以将突设在支柱部件18的下端侧的横向的支承杆19嵌合到设在与延设用部件7的长度方向正交方向的嵌合筒体20内的状态来进行的,因此不仅容易装卸,而且可以进行坚固的连结,能可靠地防止晃动的发生。
而且,如果使所述夹紧装置22的操作杆24的转动轴23位于延设用部件7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可在左右方向转动,同时将嵌合筒体20的开口部21设在延设用部件7的两侧部的话,如图7所示,可以将支柱部件18连结到与图2或图6的相反侧的延设用部件7,可以容易进行配置替换。
同样地,通过将嵌合筒体5的开口部6构成在仰卧台1的两方的侧部,如图8所示,可以将延设用部件7连结到仰卧台1的两方的侧部的任一侧,因此可以以立设状态将支柱部件18竖立在任一侧。
并且,如果将多个嵌合筒体5如图所示设在基部架2上的话,可以利用各自与延设用部件7连结,可将支柱部件18以立设状态支承在任一侧上。
通过以上所示的动作,使延设用部件7的一端侧与基部架2的长度部件4连结,同时将支柱部件18与延设用部件7的另一端侧连结,可以将支柱部件18以立设的状态坚固地支承在适当分离仰卧台1侧部一端的位置。因此,可以通过将把手或垫子等组成的合适的扶助部件31支承在设于支柱部件18的支承部30上,仰卧台1的使用者在从仰卧台1上下时,使用扶助部件31可以容易且可靠地保持身体。
以上说明的实施的形态的夹紧装置9、22是利用了外突肘式机构的结构,这些夹紧装置9、22也可以是其他可容易地装卸的结构,也可以利用凸轮等结构和紧固螺钉结构等。
又,支柱部件18与延设用部件7之间的连结和延设用部件7与支柱部件18之间的连结至少一侧部也可不采用夹紧装置而采用螺栓等来固定。
下面说明支承部30以及扶助部件31的图示的一个例子。首先,扶助部件31是在以各种形态可握持的支架状把手部32的下侧横向设有纵型扁平支承棒体33的结构。而且支承部30是在横向夹持纵型扁平支承棒体33的结构,在前方设有可开闭的可动夹持板34,同时设有将该可动夹持板34关闭并用于夹持纵型扁平支承棒体33的夹紧装置35。该夹紧装置35与所述夹紧装置22具有同样的结构,即,由可转动地支承的操作杆36、支承在操作杆36的与转动轴37分离的位置并可绕与该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转动的轴部件38、突设在轴部件38上的棒体39、以及设在棒体39的顶端的卡合突部40组成,,同时在可动夹持板34上设有卡合突部40的卡合部。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打开可动夹持板34的状态中,将纵型扁平支承棒体33相对支承部30在横向移动进行位置调节,之后,通过用夹紧装置35将可动夹持板34压接到纵型扁平支承棒体33,能可靠地将扶助部件31保持在调节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可以将支柱部件18作成利用适当的升降机构可升降扶助部件31的支承部30的结构,作为这种机构的例子,利用所谓的气弹簧可适用于以无级式进行高度调节及其该位置上的固定的机构、以及电动式、弹簧式、螺丝式等的机构。
下面,图9~图11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图9是使用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10是将延设用部件和支柱部件从仰卧台的基部架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又,图11是从延设用部件卸下支柱部件的状态的分解图示的立体图。并且,在这些图中,对与第1实施形态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付与和图1~图8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第2实施形态中,支柱部件18不与延设用部件7的端部的横向侧连结,而与延设用部件7的另一端的上侧连结。即,符号41是安装在支柱部件18的下部的连结用部件,该连结用部件41的结构如下在构成延设用部件7的另一端的并列配置的方形管部件42上分别设有从上侧卡合的卡合部43,同时设有该卡合部43和与矩形管42分别对应的安装孔44,将这些构件通过省略图示的安装螺栓等锁紧并连结。又在该实施形态中,在延设用部件7的一端侧的前方,设有卡合在仰卧台1的基部架2的长度部件4的上下的卡合部件45,可以比第1实施形态更坚固地连结。
并且,在以上的实施形态中,是将延设用部件延设在仰卧台的侧部、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也可以将延设用部件如上所述,延设为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的正交方向具有适当的角度。
本发明如上所述,在产业上的利用方面存在下述优点。
1.本发明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由延设用部件和支柱部件构成,该延设用部件的一端可装卸地与构成仰卧台的基部架的长度部件连结,被延设在仰卧台的侧部,该支柱部件与所述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可装卸地连结并竖立设置,在其上部侧构成扶助部件的安装部,因此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延设用部件从基部架卸下,同时将支柱部件从延设用部件卸下来存放,可以容易地以小的空间进行存放。
2.在将支柱部件连结在延设用部件的端部横向侧的结构中,即使将延设用部件延设在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可以与延设用部件分离状配置,形成使用时供脚使用的空间。不过,该空间并不是必须的,可以将支柱部件连结在延设用部件的端部的上侧。
3.通过将延设用部件延设为从与正交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具有适当的角度,不将支柱部件连结在延设用部件的端部横向侧,也可形成使用时供脚使用的空间。
4.作成了通过夹紧装置以支承杆与嵌合筒体嵌合的状态进行延设用部件和基部架的长度部件之间的连结以及支柱部件和延设用部件之间的连结的结构,因此即使是装卸容易的夹紧装置,也可以进行坚固的连结,能防止晃动的发生。
5.若将嵌合筒体设在仰卧台的两侧的侧部侧、支承杆可嵌合的基部架上,则在仰卧台双方的侧部的任一侧均能以立设状态支承支柱部件。
6.将支柱部件作成在延设用部件端部双方的横向侧进行连结的结构是容易的,可以容易地进行支柱部件对延设用部件的配置替换。
7.通过利用外突肘式机构的夹紧装置,能以简单的操作进行可靠的连结。
符号说明1仰卧台(床、诊察台等),2基部架,3床板部,4长度部件,5结合部件(嵌合筒体),6开口部,7延设用部件,8支承杆,9夹紧装置,10操作杆,11转动轴,12轴部件,13支承棒体,14第1夹持部件,15第2夹持部件,16卡合孔,17突部,18支柱部件,19支承杆,20嵌合筒体,21开口部,22夹紧装置23转动轴,24操作杆,25轴部件,26棒体,27卡合突部,
28连结用板体,29钩状卡合部,30支承部,31扶助装置,32把手部,33纵型扁平支承部件,34可动夹持板,35夹紧装置36操作杆,37转动轴,38轴部件,39棒体,40卡合突部,41连结用部件,42方形管部件,43卡合部,44安装孔,45卡合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将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可装卸地与仰卧台的基部架的长度部件连结,将延设用部件延设在仰卧台的侧部,同时将支柱部件可装卸地与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连结并竖立设置,将扶助部件支承在支柱部件上。
2.一种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将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可装卸地与仰卧台的基部架的长度部件连结,将延设用部件延设在仰卧台的侧部,同时,将支柱部件可装卸地与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横向侧连结并竖立设置,将扶助部件支承在支柱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支承杆突设在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的前方,基部架上设有与所述支承杆嵌合的嵌合筒体,同时设有可装卸地固定延设用部件与长度部件的夹紧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嵌合筒体设在与基部架的长度部件正交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嵌合筒体设置成与正交于基部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具有角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基部架由并列配置在仰卧台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部件和将这些长度部件结合的宽度方向的结合部件构成,嵌合筒体兼用为结合部件。
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任一项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嵌合筒体设在位于仰卧台两侧的侧部侧的长度部件上,嵌合筒体与延设用部件的支承杆可嵌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装置包括操作杆、轴部件、支承棒体、第1夹持部件、第2夹持部件,其中,操作杆可在上下方向转动地被支承在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的上部,轴部件被支承在与操作杆的转动轴分离的位置,可绕着与所述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转动,支承棒体被突设在该轴部件上,第1夹持部件从支承棒体的顶端向下方突设,第2夹持部件被突设在延设用部件的一端侧的下部前方,在第2夹持部件的前侧设有卡合孔,同时在第1夹持部件上设有与卡合孔卡合的突部,所述操作杆被设定了转动范围,以便相对于所述轴部件构成外突肘式机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支承杆突设在支柱部件的下端侧的横向,将与所述支承杆嵌合的嵌合筒体设在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侧上并设在与延设用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同时设有固定支柱部件与延设用部件的夹紧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装置设有操作杆、轴部件、棒体、卡合突部、连结用板体和钩状卡合部,该操作杆被支承在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侧的上侧,可绕延设用部件的长度方向的转动轴转动,该轴部件被支承在与操作杆的转动轴分离的位置,可绕与所述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转动,该棒体突设在轴部件上,该卡合突部设在棒体的顶端,该连结用板体从支柱部件的下端侧突设在横向,该钩状卡合部设在连结用板体的上部,所述操作杆被设定了转动范围,以便相对于所述轴部件构成外突肘式机构。
11.如权利要10所述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操作杆的转动轴位于延设用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可在左右方向转动。
全文摘要
现有的仰卧台的安装型扶助装置将支柱部件以立设状态支承在适当分离床和诊察台等的仰卧台的侧部端的位置,将由把手和垫等组成的扶助部件支承在支柱部件上,本发明提出了以下结构将延设用部件(7)的一端侧可装卸地与仰卧台(1)的基部架(2)长度部件(4)连结,将延设用部件延设在仰卧台的侧部,同时将支柱部件(18)可装卸地与延设用部件的另一端连结并竖立设置,将扶助部件(31)支承在支柱部件上,以解决现有存在的如下问题在不使用时存放麻烦,或者将作为延设用部件的连结调节杆不晃动地连结到基部架比较困难,想要不晃动地连结,就只能是装卸时很费事的结构。
文档编号A47C21/08GK1875903SQ20061009248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
发明者盐仓雄平, 永野丰, 三浦丰, 奥俊介 申请人: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