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70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座椅倾斜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圆形减速机构的圆形座椅倾斜装置,所述圆形减速机构包括内齿轮和具有比内齿轮更少齿数的外齿轮,外齿轮以与内齿轮啮合的形式相对于内齿轮旋转。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和开发了用于汽车的具有圆形差速机构的圆形座椅倾斜装置,座椅靠背借助于高传动比电动机通过所述圆形差速机构旋转。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0-166679和法国公开的专利申请No.2759333示出了这种圆形座椅倾斜装置,其包括固定在座垫支臂上的基盘、固定在座椅靠背支臂上的内齿轮、固定在基盘上并与内齿轮啮合且其齿数比内齿轮的齿数少一或两个的外齿轮、使外齿轮相对于内齿轮旋转从而使它们之间的啮合位置沿周向移动的偏心驱动机构、以及约束并支承所述基盘、外齿轮和内齿轮的保持环。另一方面,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4-229951中示出一种用于消除内齿轮和外齿轮之间游隙的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包括一对楔形元件,其与弹簧元件和中心轴一起用于对与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进行偏心地驱动。

发明内容
在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0-166679或法国公开的专利申请No.2759333披露的这种圆形座椅倾斜装置中,基盘包括适于压配合在外齿轮上的内齿部分。将外齿轮压配合在基盘上的所需载荷由于外齿轮尺寸和基盘内齿部分的尺寸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如果在外齿轮和基盘之间设置较小的间隙以控制压配合载荷的变化,则该间隙会在基盘和外齿轮之间的周向上形成游隙。此外,如果将上述座椅倾斜装置与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4-229951结合,则改进的座椅倾斜装置应该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即在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状态下安装所述一对楔形元件、弹簧元件以及中心轴,最后将外齿轮压配合在基盘上。如果压配合所需的载荷大,则可能产生外齿轮不完全压配合在基盘上而在它们之间形成轴向间隙,或者较大的载荷会导致基盘和内齿轮变形。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利用较小压配合载荷进行组装的圆形座椅倾斜装置,其在基盘和外齿轮之间的周向上不具有任何游隙。
此外,在上述文献中披露的这种座椅倾斜装置夹心式结构,其中,外齿轮布置在基盘和内齿轮之间。外齿轮被压配合在基盘上。为了吸收轴向尺寸的变化,在轴向上于基盘和外齿轮之间设置间隙。如果座椅倾斜装置承受过大载荷,则可能产生外齿轮移动远离内齿轮而使得它们之间的有效啮合长度减小,从而降低了它们之间的转矩传输能力。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外齿轮在轴向上移动远离内齿轮的圆形座椅倾斜装置。
在如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No.2000-166679或法国公开的专利申请No.2759333披露的这种圆形座椅倾斜装置中,外齿轮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压配合在基盘上而另一部分与内齿轮啮合。这样往往增加了外齿轮的尺寸。如果外齿轮通常由通过压制成形而形成的一部分组成,则外齿轮被形成为具有如图11A和11B所示在压配合一侧上的斜切外周部分110a。如果外齿轮110上包括有斜切外周部分110a的一面不正确地压配合在基盘上,则外齿轮和基盘之间的接触长度比所要求的更小。这样降低了它们之间的压配合强度。装配后,由于不能检查内部,因此检测外齿轮110不正确的安装是不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检测基盘不正确安装的座椅倾斜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座椅倾斜装置包括适于固定在座椅靠背和座垫中的一个上的内齿轮;包括有与内齿轮啮合的外齿部分的外齿轮,所述外齿部分具有比内齿轮更少的齿数;适于使外齿轮在与内齿轮啮合状态下相对于内齿轮旋转的偏心驱动机构;以及适于固定在座椅靠背和座垫中的另一个上的基盘,所述基盘包括压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内齿部分,并且基盘的内齿部分包括压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部分和松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部分。所述基盘的内齿部分可包括沿周向布置并基本上均匀地间隔开的多个压配合部分。所述基盘的内齿部分的压配合部分以大约120度的间隔沿周向布置。所述基盘可包括圆柱形中空部,在所述中空部上形成内齿部分,并且所述基盘可包括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部上形成的凸起或升高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延伸到外齿轮。所述基盘还可包括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部上形成的六角形中空部,所述凸起部分可形成在限定六角形中空部的六角形状的六个边缘的每个边缘上。所述基盘可包括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部和内齿部分之间的倒角部,基盘的凸起部分可被形成为朝向外齿轮延伸而高于所述倒角部。所述基盘的凸起部分可通过模压形成。所述外齿轮包括接合齿部,所述接合齿部可包括外齿部分的至少两个齿以及对压配合在基盘一侧上的至少两个齿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隙进行桥接的部分,所述基盘的内齿部分可包括容纳外齿轮的接合齿部的无齿部分。所述外齿轮可包括多个接合齿部,并且所述基盘的内齿部分包括多个无齿部分,每个无齿部分容纳外齿轮上相对应的一个接合齿部。所述外齿轮可通过压制成形而形成,并且所述外齿轮可包括在一侧的斜切外周部分以及在另一侧的接合齿部。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在图1中“Y”表示的箭头方向上所作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在图1中“X”表示的箭头方向上所作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基盘单独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2中线IV-IV所示的平面截取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在图1中“Y”表示的箭头方向上所作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平面图,其中基盘被移除。
图6是座椅倾斜装置中外齿轮与基盘的内齿部分接合位置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改进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了内齿轮、外齿轮以及基盘。
图8是与图3中所示类似的图7所示座椅倾斜装置的基盘单独的平面图。
图9是与图4中的截取类似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座椅倾斜装置的操作机构的视图。
图11A和11B是用于座椅倾斜装置的外齿轮的比较示例的视图,其中图11A表示平面图以及图11B表示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根据参照图1-6以及10的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进行描述。座椅倾斜装置被布置在座垫组件的座垫支臂和座椅靠背组件的座椅靠背支臂之间,并被构造成用于调节座椅靠背支臂相对于座垫支臂的倾斜角,并因此调节座椅靠背组件相对于座垫组件的倾斜角。
如图1所示,座椅倾斜装置通常包括固定在座垫支臂70上的基体单元1、固定在座椅靠背支臂60上的内齿轮20、以及偏心驱动机构40。基体单元1包括在其外周面上具有外齿的外齿轮10及直接固定在座垫支臂70上的基盘30,其中外齿轮10通过压配合固定在基盘30上。偏心驱动机构40包括中心轴41、一对锁定板46、以及锁定弹簧47。中心轴41适于由未示出的电动机驱动。座椅倾斜装置还包括环绕内齿轮20、外齿轮10以及基盘30组装件的外周面的保持环50。
如图1所示,外齿轮10通常是环形的,包括外周面、内周面以及平直面13,在整个外周面上形成外齿14,圆柱形金属轴承15压配合在所述内周面上,所述平直面位于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如下文所示,外齿轮10的一侧(沿图1中箭头“X”或“Y”的右侧)适于压配合在基盘30的外齿部分38上,而外齿轮10的另一侧(图1中的左侧)适于与内齿轮20啮合。
如图1所示,内齿轮20通常被形成为具有同轴圆柱形中空部的盘形,包括具有比基盘30更大直径的外周面、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周向面上形成的内齿22、以及在与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面相对的方向也就是在图1中箭头“Y”的方向上向外呈圆柱形突出的部分23。内齿轮20的齿数被设计成比外齿轮10的齿数多一个或两个。因此,内齿轮20的节圆直径比外齿轮10的节圆直径更大。在向外突出的部分23上通过模压形成的六个圆柱形突起24沿周向布置。圆柱形突起24适于装配在座椅靠背支臂60上形成的六个孔61内并通过焊接与之接合。在向外突出部分23的中心还形成有凸台25,如图4所示其在图1的箭头“X”的方向上向内延伸。凸台25旋转支承中心轴41的轴部42。在圆柱形突起24装配在孔61内的情况下,凸台25与座椅靠背支臂60的孔61的中心上形成的中心孔62定位一致。
如图1所示,基盘30通常被形成为具有同轴圆柱形中空部的盘形,其包括具有比内齿轮20略微更小直径的外周面、被形成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周向面上且形成有内齿的内齿部分38、以及在与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面相对的方向也就是在图1中箭头“X”的方向上呈圆柱形突出部分33。在圆柱形突出部分33上通过模压形成的六个圆柱形突起34沿周向布置。圆柱形突起34适于装配在座垫支臂70上形成的六个孔71内并通过焊接与之接合。在圆柱形突出部分33的中心还形成中心孔35,在将圆柱形突起34装配在孔71内的情况下,中心孔35与在座垫支臂70内的孔71的中心上形成的中心孔72定位一致。如图2、3和4所示,在与圆柱形突出部分33相反一侧上的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面39被形成为具有凸起部分36,其以与外齿轮10的平直面13接触的方式从底面39向外齿轮10突出。
如图2和4所示,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六边形中空部时,基盘30还包括在圆柱形突出部分33上的六边形第二突出部分33a。如图2所示,形成六个凸起部分36,每个凸起部分限定了六边形中空部的一个对应边缘,而六个圆柱形突起24中的每个被形成在第二突出部分33a的六边形中空部中的一个对应顶点附近。如图4所示,每个凸起部分36的高度被设计成比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面39和内齿部分38之间形成的倒角部120更高。
如图4所示,外齿轮10具有只比内齿轮20的圆柱形中空部的深度和基盘30的圆柱形中空部的深度的总和略微更小的厚度。因此,当内齿轮20、外齿轮10以及基盘30被组装时,在内齿轮20的外周部分21和基盘30的外周部分31之间没有任何间隙。在组装以上装置时,在偏心驱动机构40被安装后,将外齿轮10的外齿14压配合在基盘30的内齿部分38上。如图4所示,外齿轮10的外齿14的底端达到倒角部120顶端上方的位置。这样如果不设置基盘30的凸起部分36,则可在外齿轮10的一个平直面13和基盘30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基盘30的凸起部分36起到了减小它们之间间隙的作用。凸起部分36允许在基盘30的内齿部分38和基盘30的底面39之间形成倒角部120,并因此起到防止应力集中并提高基盘30的强度以及提高其压模寿命的作用。
如图6所示,内齿37在基盘30的内齿部分38上形成,该内齿部分38包括压配合齿部38A和松配合(间隙配合)齿部38B,外齿轮10的外齿14没有任何间隙地压配合在压配合齿部38A中,外齿14以间隙C松动配合在松配合齿部38B中。三个压配合齿部38A被形成并以大约120度间隔周向布置在基盘30的圆柱形中空部的周向面上。压配合齿部38A处的压配合通过减小内齿部分38相关齿的接触面之间的宽度来实现。这可以通过增大外齿轮10相关齿的接触面之间宽度来实现。如图3所示,内齿部分38包括六个没有任何齿的无齿部分37a,这一方式提供了配置每个圆柱形突起34的所需空间。内齿37可被形成在基盘30的圆柱形中空部的整个圆周部分上而不具有无齿部分37a。
如图1和4所示,中心轴41通常包括轴部42、凸缘部分43、一对推压构件45、锁定盘止动部分44、以及限定花键孔41a的部分。如图4所示,轴部42是圆柱形的以旋转配合在内齿轮20的凸台25的内周面上。凸缘部分43与轴部42的一端一体形成,其径向延伸并与基盘30的第二突出部分33a相面对。如图1所示,每个推压构件45从凸缘部分43轴向延伸并适于与相关联的一个锁定盘46的末端46a接触,每个锁定盘46被形成为弯曲的楔形并被插入在内齿轮20的凸台25和压配合在外齿轮10的孔内的金属轴承15之间限定的偏心空间内。锁定盘止动部分44与凸缘部分43一体形成并与锁定盘46接触以防止每个锁定盘46在释放方向上(在图4中向下)移动。如图5所示,两个锁定盘46位于在凸台25的外周部分和金属轴承15的内周部分之间形成的偏心空间的较厚部分中。两个锁定盘46相互偏离以增大凸台25和金属轴承15之间的偏心距,也就是增大内齿轮20和外齿轮10之间的偏心距。花键孔41a适于容纳与电机相连的输入轴,特别地,该花键孔包括沿周向布置、轴向延伸以从输入轴向轴部42传递转矩的多个槽。如图10所示,在将中心轴41的轴部42插入凸台25内的状态下,每个推压构架45被安装在偏心空间4内,具体是位于锁定盘46较薄端部附近。
如图1和4所示,保持环50包括用于封盖内齿轮20的外周部分21并由此一体地支承内齿轮20的部分51,以及用于通过外周部分31支承基盘30并防止基盘30沿轴向移动的部分52。如图4所示,保持环50的所述部分52具有阶梯圆柱形结构。所述部分51在组装前是圆柱形的,并且在组装基体单元1和内齿轮20后,将所述部分51的端部通过拉伸而以直角弯曲。因此,保持环50起到了约束或支承基体单元1和内齿轮20而使它们相对旋转的作用,并限制了它们的相对轴向移动。
以上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在下述状态下操作,即基盘30的圆柱形突出部分33被固定在座垫支臂70上、内齿轮20的向外突出部分23被固定在座椅靠背支臂60上、以及中心轴41由电机单元的输出轴驱动。外齿轮10的齿数被限定成比内齿轮20的齿数少一个或两个,而外齿轮10的节圆直径比内齿轮20的节圆直径更小。外齿轮10的中心和内齿轮20的中心相互偏离以使内齿22与外齿14啮合。当啮合位置沿周向移动时,外齿轮10以与每转齿数的差相等的角度相对于内齿轮20旋转。具体地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外齿轮10的齿数是33,而内齿轮20的齿数是34。因此,内齿轮20比外齿轮10多一个轮齿。这样导致外齿轮10的中心点A处于相对于内齿轮20的中心点B向上偏心的位置,从而外齿轮10和内齿轮20在图10状态下在顶端相互啮合。
如图10所示,设置偏心驱动机构40以使外齿轮10和内齿轮20相互啮合的啮合位置H沿周向移动。偏心驱动机构40被构造成如下形式。如图10所示,内齿轮20包括凸台25,而外齿轮10包括金属轴承15。凸台25的外周面25a和金属轴承15限定了偏心环形空间4。一对锁定盘46布置在偏心空间4中。在沿偏心空间4进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锁定盘46将外齿轮10的对应部分压向内齿轮20,并且外齿轮10的中心点A绕内齿轮20的中心点B旋转。啮合位置H被限定成更靠近锁定盘46并根据锁定盘46的位置旋转。
尽管两个锁定盘46可由单个锁定盘替换,但锁定盘46实际尺寸的变化导致啮合位置H上齿间隙的变化是可能的。在这一实施方式中,两个锁定盘46通过锁定弹簧47被偏压成相互分离。锁定弹簧47被封装在基盘30的第二突出部分33a的圆柱形中空部内且具有末端47a,每个末端以直角弯曲。每个锁定盘46包括在与锁定弹簧47的末端47a接合的较厚端部处的凹槽部分46b。如图10所示,成对的锁定盘46布置在偏心空间4内且较厚部分相互靠近。这对锁定盘46通过锁定弹簧47的偏压力被偏压成相互分离,从而作为增大外齿轮10的中心点A和内齿轮20的中心点B之间距离的楔块。在这一位置,锁定盘46被定位成在凸台25和外齿轮10之间没有任何间隙。因此,在图10中,外齿轮10被向上推向内齿轮20,增大了啮合程度并减小了齿间隙。在操作过程中,中心轴41的一个推压构件45推压相关联的一个锁定盘46,使得锁定盘46不会楔入更窄的空间,从而使锁定盘46作平滑的旋转运动。中心轴41的凸缘43的锁定盘支承部分44延伸以封盖锁定盘46的侧面并因此防止锁定盘46落向基盘30。
成对的锁定盘46通过中心轴41移动以在偏心空间4内沿周向运转。中心轴41在周向上推压锁定盘46之一的较薄端并由此使其旋转。当成对的锁定盘46沿圆周旋转一周时,内齿轮20在与中心轴4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外齿轮10移动一个齿。因此,内齿轮20以一定速度相对于基体单元1旋转,所述速度是通过利用高传动比来减小中心轴41在同一方向上的旋转速度来实现的。特别地,当中心轴41随着电机的旋转而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相关联的一个推压构件45在从较薄端向较厚端的方向上推压相关联的一个锁定盘46。在此基础上,锁定弹簧47略微被压缩以在同一方向上按压另一个锁定盘46。因此,成对的锁定盘46在偏心空间4内沿周向旋转而在相关联的部件之间没有间隙。这样,内齿轮20与外齿轮10啮合的啮合位置H被限定得更靠近锁定盘46且在周向上移动。当啮合位置H旋转一周时,由于内齿轮20的齿数比外齿轮10的齿数多一个,因此,内齿轮20在与锁定盘46和啮合位置H相同的方向上相对于外齿轮10旋转一个齿的度数。以这种方式,当中心轴41旋转时,内齿轮20以一定速度与座椅靠背支臂60一体地相对于固定在座垫支臂70上的基体单元1旋转,所述速度与中心轴41方向相同并通过以高传动比减速来实现。
以下对组装座椅倾斜装置的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将外齿轮10以使内齿轮20的内齿22与外齿轮10的外齿14啮合的方式布置在内齿轮20的圆柱形中空部内。第二,将成对的锁定盘46布置在于内齿轮20的凸台25和外齿轮10的金属轴承15之间限定的偏心空间4的较厚部分内。第三,将中心轴41的轴部42以中心轴41的推压构件45插入偏心空间4的较薄部分中的方式插入内齿轮20的凸台25。第四,将锁定弹簧47的端部47a插入中心轴41的凸缘43的凹槽部分并插入在锁定盘46的较厚端部46b之间的空间内。在上述状态下,基盘30被布置成以外齿轮10的外齿14压配合在基盘30的内齿部分38上的方式封闭内齿轮20的圆柱形中空部。最后,将保持环50与以上组件联合以支承基盘30的外周部分和内齿轮20。
由于基盘30的内齿部分38包括压配合在外齿轮10的外齿14上的压配合齿部38A和以一间隙松动地装配在外齿轮10上的松配合齿部38B,因此用于在外齿轮10和基盘30之间进行压配合的所需载荷以及在它们之间的周向游隙都被最优地降低或减小了。而且,由于压配合齿部38A以大约120度的间隔设置,因此除了降低压配合载荷和周向游隙之外还使压配合操作得到稳定或平衡。
由于凸起部分36形成在基盘30的底面上,因此外齿轮10的侧面13和基盘30之间的间隙被降低或减到最小。
当座椅倾斜装置承受较大载荷时,载荷通过装配在基盘30上的外齿轮10的所有齿承担。这对于加强基盘30和外齿轮10之间的连接是有利的。
当座椅倾斜装置承受较大载荷时,基盘30的凸起部分36防止外齿轮10轴向移动离开内齿轮20,从而保持外齿轮10和内齿轮20之间的啮合宽度并且保持它们的结合强度。
由于基盘30的凸起部分36通过模压形成,因此齿根部分具有倒角部,由此凸起部分36起到了防止在基盘30上应力集中并提高压模寿命的作用。
以下对根据参照图7-11B的变型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进行描述。在这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8所示,基盘30的内齿部分38包括三个无齿部分138a和三个无齿部分138b,从每个无齿部分138a上去掉一个齿,从无齿部分138b上去掉两个齿。无齿部分138a和138b沿周向交替布置。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外齿轮10包括在其压配合一侧的接合齿部10b,其通过桥接相邻两齿之间间隙而形成以装配在无齿部分138a上。接合齿部10b可插入无齿部分138b。外齿轮10通过压制成形而形成,使得如图9所示的外齿轮10包括在其啮合一侧的斜切外周部分10a。
以下对座椅倾斜装置的组装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如图10所示,外齿轮10与内齿轮20啮合,并且将成对的锁定盘46布置在偏心空间4内。第二,如图1和9所示,安装锁定弹簧47和中心轴41,而后将外齿轮10压配合在基盘30的内齿部分38上。此时,如图7所示,将在外齿轮10的压配合一侧上形成的接合齿部10b布置在基盘30的内齿部分38的无齿部分138a或138b内。随后,保持环50被布置成封盖外齿轮20的外周以及基盘30,并通过拉伸形成侧面51。
当在以上组装过程中将外齿轮10以压配合侧和啮合侧颠倒的方式不正确地被安装时,外齿轮10的接合齿部10b处于啮合侧上不正确的位置。这样,当通过旋转外齿轮10与内齿轮20啮合的啮合位置H检查座椅倾斜装置时,接合齿部10b阻止了与内齿轮20的啮合,从而啮合位置H不再移动。此时,测得了外齿轮10的不正确安装。
如果外齿轮10通过压制成形而形成,则斜切外周部分10a插入并压配合在基盘30上这种不正确的组装会由于接触长度的减少而导致接合强度的降低。但是,这一实施方式中的座椅倾斜装置防止了出现上述这一问题。
尽管在这一实施方式中外齿轮10包括适于装配在基盘30的无齿部分38a或38b上的单个接合齿部10b,但外齿轮10可包括适于装配在基盘30的无齿部分38a或38b上的多个接合齿部。在那种情况下,当外齿轮10安装不正确时,一个接合齿部10b位于啮合位置H处,无需上述通过旋转进行检测就可以防止不正确的组装。这对于省略检测过程并减少报废部件的数量是有效的。尽管在这一实施方式中基盘30被固定在座垫支臂70上,但基盘30可被固定在座椅靠背支臂60上而内齿轮20可被固定在座垫支臂70上。
本申请以2005年6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168949、2005年6月9日提交的No.2005-168950以及2005年7月29日提交的No.2005-220451为基础。这些日本专利申请No.2005-168949、No.2005-168950以及No.2005-220451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尽管以上已经参照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教导可对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做出修改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参照以下权利要求得到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倾斜装置,其包括适于固定在座椅靠背和座垫中的一个上的内齿轮;包括与内齿轮啮合的外齿部分的外齿轮,所述外齿部分具有比所述内齿轮更少的齿数;适于使外齿轮在与内齿轮啮合状态下相对于内齿轮旋转的偏心驱动机构;以及适于被固定在座椅靠背和座垫中的另一个上的基盘,所述基盘包括压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内齿部分,并且基盘的内齿部分包括压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部分和松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的内齿部分包括沿周向布置并基本上均匀地间隔开的多个压配合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的内齿部分的压配合部分以大约120度的间隔沿周向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包括圆柱形中空部,在所述中空部上形成内齿部分,并且所述基盘包括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部上形成的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延伸到所述外齿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还包括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部中形成的六角形中空部,并且其中,所述凸起部分形成在限定六角形中空部的六角形状的六个边缘的每个边缘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包括在圆柱形中空部的底部和所述内齿部分之间形成的倒角部,并且其中,基盘的凸起部分被形成为朝着所述外齿轮延伸而高于所述倒角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的凸起部分通过模压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包括接合齿部,所述接合齿部包括外齿部分的至少两个齿以及对压配合在基盘一侧上的所述至少两个齿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隙进行桥接的部分,所述基盘的内齿部分包括容纳外齿轮的接合齿部的无齿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包括多个接合齿部,并且所述基盘的内齿部分包括多个无齿部分,每个无齿部分容纳外齿轮相对应的一个接合齿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通过压制成形而形成,并且所述外齿轮包括在一侧的斜切外周部分以及在另一侧的接合齿部。
全文摘要
一种座椅倾斜装置包括内齿轮、外齿轮、偏心驱动机构以及基盘。内齿轮固定在座椅靠背支臂上。外齿轮包括与内齿轮啮合的外齿部分,外齿部分具有比内齿轮更少的齿数。偏心驱动机构使外齿轮在与内齿轮啮合状态下相对于内齿轮旋转。基盘固定在座垫支臂上。基盘包括压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内齿部分。基盘的内齿部分包括压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部分和松配合在外齿轮的外齿部分上的部分。
文档编号A47C1/022GK1875816SQ20061009167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9日
发明者松本正, 楢崎光生 申请人: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