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于安装汽车座椅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040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于安装汽车座椅的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于安装汽车座椅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汽车座椅是汽车行业的一个中要组成部分,直接与驾驶员和乘客相关联的部分,汽车座椅的舒适是汽车座椅设计过程的叫关键的因素,现有的汽车座椅都安装有减震装置,以缓解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于安装汽车座椅的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上盖板的下表面和下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震器,用来解决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并且上盖板和下盖板中的行走凹槽与连接杆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有效的抑制弹簧的往复运动,而木板上的橡胶垫也可以给汽车座椅带来减震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于安装汽车座椅的减震装置,包括上盖板和控制杆,所述上盖板的内部前后两侧与下盖板的内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行走凹槽,且安装在行走凹槽中的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和下盖板的上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减震器,且减震器与减震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上盖板内部的连接杆与下盖板内部的连接杆之间通过交叉杆连接,且交叉杆的正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下盖板的下端面设置有行程板,且行程板的内部设置有直齿轮板,所述控制杆与安装在下盖板内部的固定环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与橡胶垫之间设置有木板,且橡胶垫板设置在上盖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控制杆的内部安装有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直齿轮板与圆柱齿轮之间通过轮齿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交叉杆的通孔处安装有销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安装方便,上盖板上表面的木板隔绝软垫与上盖板的直接接触,有效的延长橡胶垫的使用时间,控制杆可以改变减震装置的位置,用来调整座椅的位置适当驾驶员和乘客坐的更加舒适,横向弹簧和纵向弹簧可以有效的过滤路面的震动,加上安装在纵向弹簧两端的减震器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而且汽车的轮胎上自带减震装置、座椅的减震装置以及座椅的软垫,驾驶员和乘客基本感受不到路面不平整时的颠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板;2-连接杆;3-弹簧;4-减震器;5-下盖板;6-行程板;7-控制杆;8-销轴;9-交叉杆;10-橡胶垫;11-木板;12-通孔;13-行走凹槽;14-固定环;15-连杆;16-直齿轮板;17-定位销;18-圆柱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用于安装汽车座椅的减震装置,包括上盖板1和控制杆7,上盖板1的内部前后两侧与下盖板5的内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行走凹槽13,且安装在行走凹槽13中的连接杆2与连接杆2之间通过弹簧3连接,上盖板1下表面的四角和下盖板5上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减震器4,且减震器4与减震器4之间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上盖板1内部的连接杆2与下盖板5内部的连接杆2之间通过交叉杆9连接,且交叉杆9的正中间设置有通孔12,下盖板5的下端面设置有行程板6,且行程板6的内部设置有直齿轮板16,控制杆7与安装在下盖板5内部的固定环14之间通过连杆15固定连接,上盖板1与橡胶垫10之间设置有木板11,且橡胶垫10设置在上盖板1的上方,控制杆7的内部安装有定位销17,直齿轮板16与圆柱齿轮18之间通过轮齿啮合连接,交叉杆9的通孔12内安装有销轴8。

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减震装置的上端盖1上固定木板11和橡胶垫10,并且将减震装置的行程板6用螺栓固定在车内,上端盖1和下端盖5之间的弹簧3和弹簧3上下两端的减震器4为减震装置的第一层减震措施,在第一层减震的过程中,上端盖1和下端盖5相互靠拢,此时交叉杆9上端相互分离,交叉杆9带动连接杆2向行走凹槽13的两端行进,上端盖1内的弹簧3也向两端拉伸,以此减小汽车座椅上下震动的频率,此为第二层减震措施,控制杆7与行程板6内的直齿轮板16可调节减震装置在车内的位置,汽车座椅安装在减震装置的上方,相当于控制器7可调节汽车座椅的位置,定位销17可用于将减震装置固定在行程板6上,固定座椅的位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