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错排柱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27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错排柱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五金领域的锁,具体涉及一种双错排柱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锁多为弹子锁,其基本结构是锁筒、锁芯对应的位置有一排孔,锁筒的孔内放置弹簧和上珠,锁芯的孔内放置下珠,关锁状态时上珠在弹簧的作用下一部分插入到锁芯的孔内,卡住锁芯不能在锁筒内自由转动,开锁时插入钥匙,钥匙突起的齿将下珠顶起,当所有上珠和下珠的接触面和锁芯与锁筒的接触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时,锁芯就可以在锁筒内自由转动。
现有技术的锁,叶片孔多为双排并列开设,其相应的钥匙制作简单,开锁比较时会发生一把钥匙开几把锁的情况容易,锁的安全性大大降低,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且使用方便的双错排柱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错排柱锁,包括锁筒、锁芯、钥匙、叶片、边挡片,其特征在于锁芯的上下方向设置有两排相互错开的叶片孔。
所述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1”字形。
所述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
所述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Z”字形。
所述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王”字形。
所述锁芯内设置的叶片为外推叶片,边挡片为外推边挡片。
所述锁芯内设置的叶片为内推叶片,边挡片为内推边挡片。
所述叶片孔在单排上设置有3-15个。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两排叶片孔错开设置,提高了安全性,稳定性,降低了锁的重复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锁状态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孔的排列示意图;图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内、外边挡片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3-图20为本实用新型内、外边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1、图22为本实用新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3、图24为本实用新型钥匙的结构示意图;图25、图26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孔另外一种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双错排柱锁由锁筒1、锁筒1中腔放置的锁芯2组成。锁芯2的中间开设有钥匙孔3。该钥匙孔3与钥匙28对应配合为“1”字形,当然也可以为“工”字、“Z”字或“王”字型。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锁芯2里面设置有内推叶片5、外推叶片7、叶片弹簧6、封片30、内推边挡片9、外推边挡片10。内推叶片5与外推叶片7以对称错开设置,也就是设置两排叶片,该叶片代替了传统的弹珠,因此结构简单,体积小。这两排叶片放置于叶片孔14、15中,内推叶片5与外推叶片7上端的弹簧槽24顶住叶片弹簧6,叶片弹簧6靠封片30固定。内推叶片5与外推叶片7在叶片孔14、15中上下移动。内推边挡片9设置于内推边挡片通槽17中,外推边挡片10设置于外推边挡片通槽31中。
如图5、图6所示,锁筒1的左右内壁设置有边挡片凹槽12、13,边挡片凹槽上设置有空心的弹子23,弹子23的凹槽内设置有弹子弹簧32,弹子23和弹子弹簧32由弹子封片33固定。
如图7、图8所示,叶片孔14、15的排列至少有三列,叶片孔14、15与叶片的截面相同,本实用新型为矩形。锁芯2下面排列的叶片孔为矩形叶片孔,锁芯2上面排列的矩形叶片孔还加开有圆孔,它们开设在封片槽34上,圆孔用于放置叶片弹簧6用。叶片可以自上而下设置,也可以自下而上设置。
如图9、图10所示,为内推边挡片通槽,用于放置内推边挡片9。压片22用于压固弹片29。
如图11、图12所示,为外推边挡片通槽,用于放置外推边挡片10。
如图13-图16所示,为内推边挡片9,由卡块20和片体21组成。卡块20的截面为梯形,内推边挡片9和内边挡片弹簧32置于内推边挡片通槽17中,在内推挡片弹簧32的作用下,使内推边挡片9朝锁芯里面移动。
内推边挡片有两种直条式和凹槽式,凹槽式的中间设置有弹片29,其作用相当于弹簧。
如图17-图20所示,外推边挡片10由卡块20和片体21组成,卡块20的截面为矩形,片体21的两端开设有缺口,用于安装挡片弹簧8。外推边挡片10和挡片弹簧8置于外推边挡片通槽中31,在弱簧的作用下,使外推边挡片7朝锁芯2外面移动。
外推边挡片有两种直条式和带珠式,带珠式上设置有两粒钢珠30。
图13对应图17和图19,图15对应图17和图19。
如图21所示,内推叶片5的上部设置有凸头25,凸头25与钥匙28接触,钥匙28推动凸头25使内推叶片5向上移动。内推叶片5的上端还开设有弹簧槽24,弹簧槽24与叶片弹簧6接触,叶片弹簧6使叶片向下移动。内推叶片5的外侧设置有梯形边挡片卡槽26。
如图22所示,外推叶片7的上部设置有凸头25,凸头25与钥匙28接触,钥匙28推动凸头25使外推叶片7向上移动。外推叶片7的上端还开设有弹簧槽24,弹簧槽24与叶片弹簧6接触,叶片弹簧6使叶片向下移动。外推边挡片10的外侧设置有矩形边挡片卡槽26。卡槽26的上面或下面还设置有假槽27。
如图23、图24所示,钥匙28为“1”字形。
如图25、图26所示,每列叶片孔14、15可以自上而下设置,也可以自下而上设置。每列叶片孔上、下设置的不同排列组合,排列组合出的数量远远大于只有一排弹子的排列组合数量,降低了锁的重复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结合图2和图4,锁处于图2时为关锁状态,锁芯2上的内推边挡片9和外推边挡片10的一部分置于内推边挡片卡槽17和边挡片卡槽26中,使整个锁芯被卡死,锁芯2不能在锁筒1空腔中转动。当插进钥匙28时,钥匙28通过推动内推叶片5和外推叶片7的凸头25,使内推叶片5和外推叶片7向上移动。内推边挡片9在挡片弹簧8的作用下,内推边挡片9的卡块20插入内推叶片5的外推边挡片卡槽26中。而外推边挡片10的卡块20对准外推叶片7的边挡片卡槽26。此时扭动锁芯2,外推边挡片10在锁筒1内壁斜面的作用下,将外推边挡片10挤出边挡片凹槽13,外推边挡片10的卡块20落入外推叶片7的边挡片卡槽26中。再继续扭动锁芯2,便能打开锁。
当抽出钥匙28时,内推边挡片9和外推边挡片10在叶片弹簧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内推叶片5的梯形的边挡片卡槽26推动内推边挡片9进锁筒1内壁上的边挡片凹槽12中;外推边挡片10在挡片弹簧8的作用下,被推入边挡片凹槽13中。此时锁芯2被卡住而处于关锁状态。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以,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以不重复为前提,可实施出数2亿多个本实用新型。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改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全盘任何等同变化的改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错排柱锁,包括锁筒、锁芯、钥匙、叶片、边挡片,其特征在于锁芯的上下方向设置有两排相互错开的叶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错排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1”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错排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错排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Z”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错排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王”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双错排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内设置的叶片为外推叶片,边挡片为外推边挡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双错排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内设置的叶片为内推叶片,边挡片为内推边挡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错排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孔在单排上设置有3-15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小五金领域的锁,即一种双错排柱锁,包括锁筒、锁芯、钥匙、叶片、边挡片,锁芯的上下方向设置有两排相互错开的叶片孔,锁芯中间设置的钥匙孔的截面形状为“1”、“工”、“Z”、“王”字形。由于将两排叶片孔错开设置,提高了安全性,稳定性,降低了锁的重复率。
文档编号E05B29/06GK2926412SQ20062006200
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5日
发明者李世兴 申请人:陈晓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