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16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固定式防盗窗,尤其属于一种以铝合金型材为 窗框,窗体玻璃中空且内置有防盗构件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针对窗户防盗问题深受用户重视,方法各异。最 常见的是在窗户的外墙或内墙上加装罩式或平面式的防盗件,例如金属栅栏或 金属网格,将窗罩在其内实现防盗。这种方式需要在墙体上钻孔打洞进行固定, 金属栅栏或金属网格又很难做到整齐划一,不但有损墙体还影响整幢建筑物, 甚至整个小区、城市的整体美观。另一种方式,是在窗框与窗体组成的窗户中, 将窗体设计成双层玻璃,然后在两层玻璃夹层中放置金属栅栏、金属网格等防 盗构件,防盗构件固定在双层玻璃夹层四周的窗体框上,玻璃固粘在窗体框两 侧,然后,由玻璃、防盗构件组成的窗体由紧固件紧固在窗框上,形成一扇整 体式窗户,实现防盗目的。
中国专利号022635483公开了一种"防盗装饰中空玻璃门、窗",它通过对 中空玻璃内即双层玻璃夹层内防盗构件的结构改进,增加了上述结构防盗窗的 安全性能。
上述由双层玻璃及其防盗构件组成的窗户存在的问题是由框架,以及防 盗构件、两侧玻璃组装而成的窗体一体化程度低,窗框与窗体的连接结构防盗 效果差、组装不便,而且不适合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致使推广应用难。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铝合金隐形固 定式防盗窗,该防盗窗具有一体化程度高、防盗效果好、组装方便,适合工业 化、标准化生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这种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包括窗框、窗体,窗框由左框、右框、上 框和下框构成,在窗框内侧的周边上设有接纳窗体的型槽;窗体由双层玻璃、 位于双层玻璃之间的防盗构件及其框架组成,框架位于双层玻璃所形成的夹层 四周,其特征是所述窗框的型槽由与窗框一体的凸型材,和与窗框分体的锁 扣条扣合而成;所述窗体的双层玻璃、位于双层玻璃之间的防盗构件及其框架 为整体式构件,框架四周向外伸展出联接榫头;与所述联接榫头相匹配,在所述窗框的型槽基部具有一个由锁扣条扣合后而形成的接纳腔。
如上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框架上的联接榫头 呈间隙式设置在框架的外壁上,每个联接榫头的剖切面呈"T"字型。
如上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框架上的联接榫头 呈整体式设置在框架的外壁上,每个联接榫头的剖切面呈"T"字型。
如上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锁扣条与窗框扣合 后,锁扣条延伸、复盖在窗体的四周壁上。
如上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框架中空,中空的 型腔与玻璃夹层间隙之间设有通孔,型腔内装有干燥剂。
如上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窗体中,防盗构件 与玻璃之间具有间隙。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申请人的创新贡献在于成功开发了一整套 适合制作中空玻璃窗体的铝合金型材;将双层玻璃、防盗构件及其框架设计成 整体构件;在框架的周边增设联接榫头后,依靠锁扣条形成的接纳槽,使窗体 与窗框形成了牢固的整体,从外向内即使玻璃被打碎,防盗构件还是能与窗框 紧紧扣合在一起;锁扣条简化了安装程序、强化了防盗性能,也使外观得以改 善。组装时,胶结成整体的窗体经联接榫头与窗框扣合联接,克服了现有技术 需在安装现场进行窗体的分散组装,不但费时费力还受环境条件影响,窗体内 易残留灰尘、湿气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窗体由于是一个整体部件,不但具有能 事先在无尘、干燥环境条件下组装,适合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而且现场安装 时也不受湿度等环境条件影响的优点,在框架内增设干燥剂后更有利于使窗体 长时间保持千燥。另外,在防盗构件与内外玻璃之间形成间隙,具有特别好的 隔热、节能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左框l,右框ll,锁扣座12,左边封13,右边封131,接纳扣钩14, 接纳腔15,连接孔16,锁扣钩17;窗体2,外玻璃21,内玻璃211,框架22, 联接榫头23,防盗构件24,粘结体25,干燥剂26,通孔27;锁扣条3,内钩 31,外钩32,锁条3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本实施例防盗窗由窗框、窗体2和锁扣条3三部分组成。窗框由竖直安装的左框1、右框11,以及上框、下框组成。左框1、右框 11,以及上框、下框的型材结构相同,由起支撑作用的主体,以及主体向着窗
体2设置的左边封13、右边封131构成,左边封13作为所述的凸型材起接纳窗 体2、密封搭接外玻璃21作用(其它边封结构相同,不再叙述),左边封13与 窗框的主体为整体件。上框、下框与左框1、右框11的联接方式有多种,例如 45度斜角面紧固件联接等。本实施例联接采用顶部向下或向上紧固件联接,如 图1所示,将上框置于左框1、右框11顶部后,用螺栓螺母经连接孔16紧固联 接,因此,窗框移到窗户上时,已成整体件。所有边封口与外玻璃21的搭接处 设有防水密封条。
锁扣条3为单独部件,它类似边封结构。安装时,通过内钩31与窗框的锁 扣钩17扣合,外侧通过外钩32与窗框上的锁扣座12扣合定位。由于外钩32 和锁扣座12采用一次性强力扣合联接,并利用锁条33的弹性力作用而死锁, 因此,非破坏力将无法将其拆卸。锁扣条3向外延伸、复盖在窗体内玻璃211 的四周。
窗体2是由双层玻璃(即内玻璃211、外玻璃21)、防盗构件24及其框架 22三部分组成的整体件。内玻璃211、外玻璃21位于窗体2的两侧,两块玻璃 之间的周边安装框架22,框架22之间设置防盗构件24。防盗构件24可以是纵 横向金属条、金属网格等任意材料,当然,在确保防盗性能基础上,防盗构件 的制作还可以从美观角度考虑,制成内外协调、主人青睐的各种式样。框架22 中空,中空的型腔与玻璃夹层间隙之间设有通孔27,型腔内装有干燥剂26,用 于除湿。防盗构件24与内玻璃211、外玻璃21之间要形成一定的间隙,主要起 隔热而提高节能效果。框架22内侧接纳防盗构件24,两边用于粘贴联接内玻璃 211、外玻璃21,外侧四周与内玻璃211、外玻璃21的边形成一个凹槽,凹槽 内用结构胶形成粘结体25,将玻璃及框架22胶合成一体,粘结体25也起到封 边密封作用,使窗体2形成一个密封整体。具体制作时,内玻璃211、外玻璃 21厚度可分别为0. 4_0. 6cm,防盗构件24与玻璃的间隙为0. 5cm。联接榫头23 呈"T"字型,凸出在框架22的四周边,联接榫头23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多种形 式,只要能牢固扣合即可。联接榫头23可以间隙式设置,也可以将一侧的联接 榫头23设计成整体式。
安装时,先将整体的窗框固定在窗户的墙体上,再由内向外将窗体2推入窗 框中,使窗体2的外玻璃21四周紧贴在左框l、右框ll,以及上框、下框的边 封内侧,使联接榫头23的"T"字型一侧扣入接纳扣钩14内定位,然后,再将 锁扣条3揿入,使锁扣条3的内钩31扣入窗框的锁扣钩17内,强力推压锁条33使其端部的外钩32扣入锁扣座12内,由于所述锁条33具有弹性,因此,整 体窗体2的联接榫头23被紧紧地扣合在锁扣条3与左框1、右框11,以及上框、 下框的边封另一侧,而形成的接纳腔15内,因此,这种防盗窗即使双层玻璃被 打碎,也起到真正的防盗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一直末能解决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包括窗框、窗体(2),窗框由左框(1)、右框(11)、上框和下框构成,在窗框内侧的周边上设有接纳窗体(2)的型槽;窗体(2)由双层玻璃、位于双层玻璃之间的防盗构件(24)及其框架(22)组成,框架(22)位于双层玻璃所形成的夹层四周,其特征是所述窗框的型槽由与窗框一体的凸型材,和与窗框分体的锁扣条(3)扣合而成;所述窗体(2)的双层玻璃、位于双层玻璃之间的防盗构件(24)及其框架(22)为整体式构件,框架(22)四周向外伸展出联接榫头(23);与所述联接榫头(23)相匹配,在所述窗框的型槽基部具有一个由锁扣条(3)扣合后而形成的接纳腔(1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框架(22) 上的联接榫头(23)呈间隙式设置在框架(22)的外壁上,每个联接榫头(23) 的剖切面呈"T"字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框架(22) 上的联接榫头(23)呈整体式设置在框架(22)的外壁上,每个联接榫头(23) 的剖切面呈"T"字型。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 述锁扣条(3)与窗框扣合后,锁扣条(3)延伸、复盖在窗体(2)的四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框架(22) 中空,中空的型腔与玻璃夹层间隙之间设有通孔(27),型腔内装有干燥剂(26)。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其特征是所述窗体(2) 中,防盗构件(24)与内玻璃(211)、外玻璃(21)之间具有间隙。
专利摘要一种铝合金隐形固定式防盗窗,包括窗框、窗体,在窗框内侧设有接纳窗体的型槽;窗框的型槽由与窗框一体的凸型材,和与窗框分体的锁扣条扣合而成;窗体的双层玻璃、位于双层玻璃之间的防盗构件及其框架为整体式构件,框架四周向外伸展出联接榫头;与所述联接榫头相匹配,在所述窗框的型槽基部具有一个由锁扣条扣合后而形成的接纳腔。与现有技术相比,开发了型材、将窗体设计成整体构件,有利于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组装方便。增设联接榫头后,依靠锁扣条形成的接纳槽,使窗体与窗框形成了牢固的整体,即使玻璃被打碎,防盗构件还是能与窗框紧紧扣合在一起;锁扣条的出现不但简化了安装程序、强化了防盗性能,还使外观得以改善。
文档编号E06B5/10GK201310277SQ20082016937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日
发明者陈洪法 申请人:陈洪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