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253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码锁,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自行车、摩托车 等防盗的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
背景技术
目前的锁头以开锁方式区分可以分为两类密码锁和叶片或弹子 锁。密码锁通过旋转锁头上的密码字轮至正确的编码开锁,无需携带 钥匙,并且可随时变更开锁号码,非常方便,保密度高,安全性好; 弹子锁锁头是通过设置在锁芯壳及锁芯体之间的弹子组列来锁定锁 芯体的转动来实现开锁。表锁中的各组弹子组均由两颗弹子组成,锁 闭时,两颗弹子的接触面与锁芯壳和锁芯体的接触不重合,由于弹子 的阻挡作用,锁芯体不可能转动;开锁时,插入相配的钥匙,两颗弹 子的接触面与锁芯壳和锁芯体的接触面重合,锁芯体相对锁芯壳可以 转动而开锁。叶片锁基本上由以下零部件组成筒状的锁芯和锁芯壳、 若干叶片、若干环状隔片及边柱。叶片边缘上设有与边柱直径相配的 但位置即角度各异的半圆缺口,中间设有钥匙插孔,叶片与隔片相间 置于锁芯孔中。锁芯筒壁上设有与边柱相配的轴向长槽孔,锁芯连同 隔片、叶片等可转动地设置在锁芯壳中,锁芯壳内壁与长槽孔相应位 置设有与边柱相配的边柱凹槽,边柱置于长槽孔和边柱凹槽间。开锁 前或插入非配套钥匙时,锁芯筒内叶片上的半圆缺口不成一条直线, 边柱仍处在长槽孔和边柱凹槽之间卡住锁芯,使锁芯无法旋转而保持 锁闲状态;当插入配套钥匙时,所有叶片上的半圆缺口将处在一条直 线并与长槽孔位置相对,边柱落入长槽孔和缺口之间,脱离边柱凹槽, 此时锁芯可在钥匙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将锁打开。而密码锁锁头包括密 码锁管、固定圈、浮动圈、环状密码轮、环状定位轮、环状簧片座轮、 簧片和密码锁插头,密码锁插头一端固定在钢缆的端部,定位轮及簧片座轮相叠后设置在密码轮中后一同套设在密码锁管上,其中定位轮 与密码轮周向定位连接,簧片座轮与密码锁管周向定位连接,密码锁 管的面沿轴上设有间隔的凸起,间隔位置及宽度与定位轮相配,密码 锁插头截面与密码锁管内孔相配,密码锁插头的表面沿轴向设有间隔 的凸起,间隔位置及宽度与定位轮相配使其可以连同密码轮及簧片座 轮一起旋转,密码锁管管壁沿轴向设有与上述密码锁插头凸起间隙相 配切槽,簧片座轮和定位轮内圈设有与密码锁插头凸起相配的缺口, 当所有密码轮旋转至缺口成一条直线并与切槽位置一致时,即可以将 密码锁插头从密码锁管中拨出从而将锁打开。两类锁各有利弊,叶片 锁或弹子锁开启方便快捷,但如果忘带钥匙或钥匙遗失的话就无法开 锁;密码锁没有钥匙,因此不怕遗失,但要是忘记密码就同样无法开 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多种开锁方 式的,能保证可靠开锁的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叶片 锁头的密码锁,包括有钢缆、叶片锁锁头、密码开锁机构,叶片锁锁 头包括锁壳、带两个凸轮的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圆柱形锁销,密码开 锁机构包括有密码锁插头、锁管、环形密码轮、定位轮,其特征在于 钢缆的一端与锁体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密码插头固定连接,锁壳 上设有一锁芯容置腔,所述叶片锁锁芯可转动的设在锁芯容置腔内, 密码锁的密码插座端伸入锁壳插孔内相配构成叶片锁插头,圆柱形锁 销可转动地设在锁销容置腔内,锁销容置腔和锁芯容置腔相连的侧壁 上开设有一条形的缺口,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壳体上设有一截面为弧形 且与圆柱形锁销相适配的凹槽,密码插座端伸入锁壳的一端设有一与 圆柱形锁销相适配的弧形缺口 ,所述圆柱形叶片锁锁芯转到开锁位置 时,圆柱形叶片锁锁芯上的两个凸轮低点与圆柱形锁销正对,圆柱形 锁销滑入凸轮低点内处于开锁状态,所述圆柱形叶片锁锁芯转到锁止 位置时,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壳体凸轮高点将圆柱形锁销压进密码锁插头的弧形缺口顶点位置,锁住密码锁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密码开锁的基础上, 增设了叶片锁开锁机构,这样就可以达到密码开锁和钥匙开锁的"双 开锁"目的。即使钥匙遗失(或忘带)或者忘记密码都可以开锁。另 外,本实用新型的密码轮保护机构,在不拨动密码轮时,可以使密码 轮不暴漏在外,又起到保护密和隐藏码轮的作用。圆柱形叶片锁锁芯 外端上的防尘盖板可以保护锁眼,能有效防止异物进入锁眼内堵塞锁 眼造成无法用钥匙开锁的现象出现。当忘记密码(或乱码)时,用钥 匙开锁后,用一个专用长条形工具插入密码插座上的密码轮定位孔 内,同时分别依次转动密码轮进行原始号码复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外层面壳示意图; 图3是旋转保护盖移开立体示意图; 图4是锁壳立体示意图; 图5是旋转保护盖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 一种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包括有钢缆1、 叶片锁锁头3、密码开锁机构。叶片锁锁头3包括锁壳32、圆柱形叶 片锁锁芯、圆柱形锁销31。密码开锁机构包括有密码锁插头、锁管、 环形密码轮、定位轮。钢缆1的一端与锁壳32上的锁体接头42固定 连接,另一端与密码锁插头固定连接,锁壳32上设有一锁芯容置腔 321,所述叶片锁锁芯可转动的设在锁芯容置腔321内,密码锁插座 的另一端伸入锁壳32插孔内相配构成锁头插头,圆柱形锁销31可移 动地设在锁销容置腔33内。锁销容置腔33和锁芯容置腔321相连的 侧壁上开设有一条形的缺口 37,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壳体上设有两个
5且与圆柱形锁销31相适配的凸轮,密码插座头伸入锁壳32的一端设 有一与圆柱形锁销31相适配的弧形缺口。所述圆柱形叶片锁锁芯转 到开锁位置时,圆柱形叶片锁锁芯上的凸轮低点与圆柱形锁销31正 对,圆柱形锁销31滑入凹槽34内处于开锁状态。所述圆柱形叶片锁 锁芯转到锁止位置时,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壳体凸轮高点将圆柱形锁销 31压进密码锁插头的弧形缺口内顶点锁住密码锁插头。
实施例中的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设有密码轮保护机构,该密码轮 保护机构包括有旋转保护盖2和内层套管4。所述内衬套管固定在密 码锁插头上,该内衬套管外壁上开设有一呈"L"形的滑槽41,旋转 保护盖2设有一凸起21,凸起21嵌入内衬套管外壁上的"L"形的 滑槽41内,当旋转保护盖2凸起21置于"L"形的滑槽41顶端时, 旋转保护盖2遮住密码轮。当旋转保护盖2旋转一定角度,旋转保护 盖2可沿到"L"形的滑槽41移到底端,这时可进行密码号调节。这 样,在不拨动密码轮时,可以使密码轮不暴漏在外,又起到保护密码 轮的作用。
实施例中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外端还设有两片盖板36,两盖板36 对称的设在圆柱形叶片锁锁芯锁眼的两侧,每块盖板36的都设有一 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5—端抵住盖板36,另一端抵住锁壳32, 所述复位弹簧35是盖板36产生向锁眼一侧移动的趋势。这样,盖板 36可以保护锁眼,能有效避免异物进入锁眼内,堵塞锁眼,无法用 钥匙开锁的现象出现。
当忘记密码(或乱码)时,用钥匙开锁后,用一个专用长条形工 具插入密码插座上的密码轮定位孔内,同时分别依次转动密码轮进行 原始号码复位。
权利要求1、一种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包括有钢缆、叶片锁锁头、密码开锁机构,叶片锁锁头包括锁壳、带两个凸轮的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圆柱形锁销,密码开锁机构包括有密码锁插头、锁管、环形密码轮、定位轮,其特征在于钢缆的一端与锁体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密码插头固定连接,锁壳上设有一锁芯容置腔,所述叶片锁锁芯可转动的设在锁芯容置腔内,密码锁的密码插座端伸入锁壳插孔内相配构成叶片锁插头,圆柱形锁销可转动地设在锁销容置腔内,锁销容置腔和锁芯容置腔相连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条形的缺口,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壳体上设有一截面为弧形且与圆柱形锁销相适配的凹槽,密码插座端伸入锁壳的一端设有一与圆柱形锁销相适配的弧形缺口,所述圆柱形叶片锁锁芯转到开锁位置时,圆柱形叶片锁锁芯上的两个凸轮低点与圆柱形锁销正对,圆柱形锁销滑入凸轮低点内处于开锁状态,所述圆柱形叶片锁锁芯转到锁止位置时,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壳体凸轮高点将圆柱形锁销压进密码锁插头的弧形缺口顶点位置,锁住密码锁插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设有密码轮保护机构,该密码轮保护机构包 括有旋转保护盖和内层套管,所述内衬套管固定在密码锁插头上,该 内衬套管外壁上开设有一呈"L"形的滑槽,旋转保护盖设有一凸起, 凸起嵌入内衬套管外壁上的"L"形的滑槽内,当旋转保护盖凸起置 于"L"形的滑槽顶端时,旋转保护盖遮住密码轮,当旋转保护盖旋转一定角度,旋转保护盖可沿到"L"形的滑槽移到底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其特征在 于所述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外端还设有两片防尘盖板,两盖板对称的设在圆柱形叶片锁锁芯锁眼的两侧,每块盖板的都设有一复位弹簧, 复位弹簧一端抵住盖板,另一端抵住锁壳,所述复位弹簧是当钥匙插 入时盖板产生向锁眼一侧移动的趋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叶片锁头的密码锁,包括钢缆、叶片锁锁头、密码开锁机构,钢缆的一端与锁体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密码插头固定连接,锁壳上设有锁芯容置腔,叶片锁锁芯设在锁芯容置腔内,密码锁另一端伸入锁壳插孔内相配构成叶片锁插头,圆柱形锁销设在锁销容置腔内,锁销容置腔和锁芯容置腔相连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的缺口,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壳体上设有两凸轮,密码锁插头伸入锁壳的一端设有弧形缺口,圆柱形叶片锁锁芯转到开锁位置时,圆柱形叶片锁锁芯上的凸轮低点与圆柱形锁销正对,圆柱形锁销退回开锁状态。圆柱形叶片锁锁芯转到锁止位置时,圆柱形叶片锁锁芯壳体上凸轮高点将圆柱形锁销压进密码锁插头弧形缺口顶点,锁住密码锁插头。
文档编号E05B63/14GK201330527SQ200820171429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
发明者詹显光 申请人:詹显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