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66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梯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小型的矮台形状的折叠梯,也可称
为梯凳、踏台或脚架台。
背景技术
矮台形状的折叠梯常被称为梯凳,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工业或家庭施工或清洁时的常用攀高作业工具。 可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9-41855号公报,传统的梯凳结构,包括两上端连接成可自由转动且能开闭的呈梯子形状的两脚架,在这两脚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安装一对连接链杆,每对连接链杆的端部互相重叠,通过轴针使其连接成可相对自由转动的状态,在每对连接链杆端部的重叠处设有一长孔;有一根操作杆横跨脚架两侧,且其端部穿过连接链杆端部重叠处的长孔。当脚架从闭合的状态下打开时,通过两个长孔,操作杆以轴针为中心相对移动并形成圆弧状部分,当脚架打开到所规定的角度时,操作杆就会从圆弧状部分一端开始向下垂至下垂止动部。在使用时,通过上拉操作杆,就能使脚架闭合;另外, 一旦操作杆下垂至长孔端部的下垂止动部,脚架打开时就能固定到规定的角度,这样就能防止脚架打开过度,以及随意闭合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然而,如果是上述组装状态的情况下,在脚架的开闭范围内,在连接链杆与脚架的连接处形成了一锐角空间,在脚架开闭过程中连接链杆与脚架所夹的锐角大小不断变化,异物易被夹住或者咬在连接链杆和脚架的夹角中,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就有可能会造成脚架无法完全闭合,或者连接链杆被损坏等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凳,解决开闭时异物易被夹住或者咬在连接链杆和脚架的夹角中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梯凳,包括两脚架,这两脚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在两脚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置一对连接链杆,每对连接链杆中的两连接链杆对应转动连接于脚架上且由两脚架上相对伸出,其相对端部重叠相铰接;所述脚架和各连接链杆的连接处形成锐角空间,所述连接链杆或脚架上设有用于封闭所述锐角空间的防护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护片可由连接链杆向上一体延伸出,也可为一部件装配于连接链杆上。 2、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护片形状为向上凸起的三角形,以使防护片与脚架的重叠部分减少,节省材料。 3、上述方案中,所述"脚架"为梯状结构,是由两支柱之间连接横向的踏脚构成。所述"脚架的宽度方向"即是指脚架中与横向踏脚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00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0011]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设计,以防护片封闭了脚架与连接链杆连接处的锐角空
间,防止了开闭过程中异物夹住或咬在脚架与连接链杆连接处夹角中。 2、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避免零部件数量以及装配组装工序的增加。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打开状态的整体侧面示意图;[0014]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闭合状态的整体侧面示意图;[0015] 附图3为附图1主体部分放大示意图;[0016] 附图4为附图2主体部分放大示意图;[0017]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图;[0018]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链杆零件示意图;[0019]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打开状态的上部侧面示意图;[0020]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闭合状态的上部侧面示意图;[0021]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打开状态的上部侧面示意图;[0022]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闭合状态的上部侧面示意图;[0023]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防护片零件断面图;[0024]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打开状态的上部侧面示意图;[0025]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闭合状态的上部侧面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梯凳;2、脚架;3、支柱;4、踏脚;5、顶板;6、铰链;6a、止动片;6b、铰链支架;7、螺丝;7a、铰链轴针;8、防滑橡胶脚皿;9、连接链杆;9a、外端部;9b、内端部;9C、止动突起;9d、固定部;9e、上侧面;10、支撑轴;11、轴针;12、防护片;12a、前侧面;12b、上顶点;12c、后侧面;13、安装部;14、固定零部件;15、嵌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28]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 6所示, —种梯凳l,如图1、图2所示,主体是由两梯子形状的脚架2组成,这两个脚架2是由两向上逐渐收拢间距的支柱3以及连接在两支柱3间的多个踏脚4构成;这些踏脚4在上下方向上按照恰当的间隔设置。 在脚架2最上端的踏脚4上向内侧连接顶板5,支柱3是由断面为四角形的中空型材构成的,另外,踏脚4是由断面大致呈现为三角形的中空型材组成的,而这些材料全都是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最上端的踏脚4和其他踏脚4的一部分断面形状相同,从此相同部分向内侧延伸至与断面大致为三角形的顶板5构成为一体。各个踏脚4以及顶板5被设置在支柱3、3之间,并用螺丝或者铆钉把踏脚4以及顶板5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柱3上,由此就组成了梯子形状的脚架2。 但是,实际对于支柱3、踏脚4以及顶板5也可以使用其它材质和形状的材料。[0032] 如图3、图4所示,利用铰链6将两脚架2上端的顶板5内侧连接,从而将两脚架2组装成可开闭的转动连接状态。嵌入顶板5内的铰链6的两合页中,其一合页上设呈圆弧状的凹部,另一合页对应边缘上设圆弧状的凸部,由此构成了相互嵌合的可自由转动状态,
4并且用螺丝7从两端对两合页进行铰接固定。另外,为了使两顶板5在两脚架2打开的状态下能够保持水平,在铰链6上设置了止动片6a ;并且在各支柱3的底部分别装上了防滑橡胶脚皿8。 在两脚架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置一对连接链杆9,如图例所示,具体连接链杆9位于从上往下数第一和第二个踏脚4的大约中间位置处。每对连接链杆9的两连接链杆9的外端部9a各通过支撑轴10转动连接安装在脚架2的支柱3上,使其能自由转动;而两连接链杆9的内端部9b相重叠,用轴针11铰接;通过上述组装就能保证脚架2能够自由开闭,在闭合时能够使脚架2固定在所规定的打开角度上。 当脚架2开闭时,支柱3以支撑轴10为中心转动,而一旦脚架2达到所规定的打开角度时,连接链杆9就会打开成一条直线并固定。此时,在本实施状态下,内端部9b上的轴针11被固定在与外端部9a的支撑轴10成一水平直线略向下的位置上。从而为了防止在脚架打开时出现角度过大等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还在连接链杆9的内端部9b内分别设置了止动突起9c和固定部9d。但是,也并非只有这一种组装方式,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在脚架打开且连接链杆9撑开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下,可以把轴针11设置在与支撑轴IO所构成直线的上方,或者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另外,如图5所示的是把连接链杆9安装在两脚架2所构成的梯子形状的支柱3内侧的状态,但是也可以将连结链杆9安装在支柱3的外侧。 用上述组装方法所安装成的梯凳l,在脚架2的开闭范围内,在脚架2与连接链杆9相连接处形成了锐角空间S,为了封闭此空间,本实施例是在梯凳1的连接链杆9上延伸设置一防护片12。另外,上述锐角空间S是在没有设置防护片12的状态下,由连接链杆9上部与脚架2的立柱3的内侧所构成的空间。 从图1、图3所示的脚架2的打开状态,到图2、图4所示的脚架2,2的闭合状态,防护片12始终将由脚架2与连接链杆9之间的锐角空间S封闭,从而防止异物侵入后发生夹住或者咬住等情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具体连接链杆9的上侧面9e与防护片12的前侧面12a的夹角a (如图3上所示)大小需设置合适。另外,当脚架2从打开状态变成闭合状态时,脚架2与连接链杆9的夹角会逐渐变小,而由上述防护片12的前侧面12a与脚架2的夹角13 (如图4所示)也将同样变小,当此夹角13为最小时,脚架2就处于完全闭合的状态,此时更加容易发生被夹或者咬住等情况。也就是说有必要将最小夹角13设置得更大些。另外也要根据被夹异物的大小,但在一般情况下13的设定范围为40。 90°最合适。为了满足这些设定条件,在本实施例中,将P设定为约60° ,从连接链杆9中间位置开始到外端部9a—侧设置呈三角形向上凸起的防护片12。通过将防护片12设置成三角形,也因三角形的上顶点12b使后侧(连接链杆9的外端部9a —侧)部12c没有了突出部分,即与脚架2的重叠部分减少,从而节省了材料。另外,对于防护片12的后侧面12c的形状,可以是由从上顶点12b开始一直延伸到连接链杆9的外端部9a的直线形,当然也可以是下凹曲线或者凸起的曲线形。 在图1 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防护片12是在连接链杆9的上侧面9e上向上延伸出的。 本实施例梯凳1适用的是较宽大的顶板5(最上端的踏脚4),因此,连接链杆9也将需要更长的长度,所以从连接链杆9上中间位置到外端部9a—侧构成了向上凸起的三角形防护片。 本实例使用时,当脚架2从打开状态转动到闭合状态时,脚架2与连接链杆9相互
靠近,并且它们之间所构成的锐角空间S也将变小,此时通过封闭锐角空间S的防护片12
就可以起到防止发生异物侵入并被夹住或者咬在上述锐角空间内情况的作用。 本实施时,在将上述防护片12与连接链杆9设置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将连接链杆9与防护片12冲压成为l个部件等方法把它们制成为一体,采用此方法有使连
接链杆9的强度提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不只限于本实施例,还可有多种变化。例如,防护片12可以不设置在 连接链杆9 一侧,而将其安装到脚架2上的支柱3 —侧。另外,在封闭由脚架2与连接链杆 9所构成的锐角空间S,并防止异物侵入且被夹住或者咬在上述锐角空间内情况发生的前 提下,还可以将防护片12设置成图纸所示以外的其他形状。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7 8所示,一种梯凳1,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 防护片12为一独立部件,它被安装在连接链杆9的安装部13内,并以铆钉或者螺丝等固定 零部件14对防护片12实施固定。其他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参见附图9 11所示,一种梯凳l,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 述防护片12为一独立部件,其下部设有一嵌入槽15,通过嵌入槽15将其安装在连接链杆9 上,再用螺丝将嵌入的连接链杆9和防护片12—起进行固定。其他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 赘述。 实施例四参见附图12 13所示,一种梯凳1,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 述顶板5(最上端的踏脚4)宽度较窄,故所述连接链杆9的长度较上述实施例一短,所以从 连接链杆9的外端部9a到内端部9b的整个范围(大致为全长)内形成向上凸起的三角形 防护片12,且防护片12与连接链杆9构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所述与顶板5相连接的踏脚 4的内侧设置了铰链支架6b,然后将对应的两铰链支架6b重叠通过铰链轴针7a铰接,从而 将两脚架2上端转动连接使之能自由转动。其他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另外,即使在 以上所述的情况下,防护片12还是可以与连接链杆9构成的其他形状,然后用和实施例二 以及实施例三中相同的方法安装到连接链杆9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梯凳,包括两脚架,这两脚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在两脚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置一对连接链杆,每对连接链杆中的两连接链杆对应转动连接于脚架上且由两脚架上相对伸出,其相对端部重叠相铰接;所述脚架和各连接链杆的连接处形成锐角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链杆或脚架上设有用于封闭所述锐角空间的防护片。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梯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片由连接链杆向上一体延伸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片作为一部件装配于连接链杆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片形状为向上凸起的三角形。
专利摘要一种梯凳,包括两脚架,这两脚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在两脚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置一对连接链杆,每对连接链杆中的两连接链杆对应转动连接于脚架上且由两脚架上相对伸出,其相对端部重叠相铰接;所述脚架和各连接链杆的连接处形成锐角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链杆或脚架上设有用于封闭所述锐角空间的防护片。本实用新型以防护片封闭了脚架与连接链杆连接处的锐角空间,防止了开闭过程中异物夹住或咬在脚架与连接链杆连接处夹角中,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文档编号E06C7/50GK201486459SQ20092016595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7日
发明者江良修, 野野村英辉 申请人:碧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