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454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便携梯,具体是指,一种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
【背景技术】
[0002]大型矿砂船的压载舱通常比较大,使用便携梯检验的时候往往没有合适的平台用来支撑梯子下端,为此不得不在各个检查位置搭平台,不但施工起来很麻烦,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0003]对于图1所示的矿砂船的边舱结构,船体结构的平台(箭头所指处)宽度很窄,并且上下宽度一致,工作人员难以通过该平台踏上便携梯,因此以现有的结构无法使用便携梯,即使在上面一层平台处用挂钩固定住便携梯梯架顶的钩头,梯子下端依然无法固定在下层平台,并且这时梯子的使用角度超过90度的,也就是说梯子处于向外侧倾斜的状态,根本无法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000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有两种途径:其一是要求船体结构预先考虑便携梯的使用情况,把用来固定便携梯的下层平台做宽做大,但这样会带来空船重量的增加,并且增加船体结构用钢量,不经济。其二是在各处使用便携梯的下层平台处加设小平台,用来固定便携梯,图2中箭头所指之处即为增加的小平台。但因为舾装件的制造阶段要晚于船体结构,等舾装件上船烧焊的时候,船体结构的油漆就会被破坏。现在规范对压载舱有PSPC要求,焊接、修补破坏的涂层工作量大并且繁琐,会导致大量的返工,延误造船周期,因此可见该方法也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便于工作人员顺利上下梯且不用改变船体结构或增加船体重量。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包括梯柱和固接在梯柱间的梯阶所述梯柱的顶端固设有钩头,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梯柱的底部铰接有平台。
[0009]进一步,为了减轻平台的重量,所述平台为左右两个,对应铰接在两个梯柱的底部。
[0010]进一步,所述平台的宽度大于两根梯柱之间的距离。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实用新型在梯柱下端自带平台,工作时将平台放下,便于工作人员落脚踩踏,不需要时将平台上翻收起。既可以将平台固定在船体结构的型材上起到固定便携梯的作用,又可以作为人员攀登的平台,使用方便且不增加制造成本,不论船体的结构如何,都可以实现人员顺利上下梯。克服了现有技术为增加平台面积而采用的两种解决方法所导致的增加船体重量或者导致施工麻烦等弊端。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的矿砂船的边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在图1中平台旁增加小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俯视方向)。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17]图中:丨、梯柱;2、梯阶;3、钩头;4、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并非对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一种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包括梯柱1和固接在梯柱间的梯阶2,所述梯柱的顶端固设有钩头3,所述梯柱的底部铰接有平台4。所述平台的宽度大于两根梯柱之间的距离。
[0020]为了减轻平台的重量,所述平台可以设计为左右两个,对应铰接在两个梯柱的底部。
[0021]本实用新型在梯柱下端自带平台,工作时将平台放下,便于工作人员落脚踩踏,不需要时将平台上翻收起,既可以将平台固定在船体结构的型材上起到固定便携梯的作用,又可以作为人员攀登的平台,使用方便且不增加制造成本,不论船体的结构如何,都可以实现人员顺利上下梯。克服了现有技术为增加平台面积而采用的两种解决方法所导致的增加船体重量或者导致施工麻烦等弊端。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包括梯柱(1)和固接在梯柱间的梯阶(2),所述梯柱的顶端固设有钩头(3),其特征在于: 所述梯柱的底部铰接有平台(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台为左右两个,对应铰接在两个梯柱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台的宽度大于两根梯柱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矿砂船的便携梯,包括梯柱(1)和固接在梯柱间的梯阶(2),所述梯柱的顶端固设有钩头(3),所述梯柱的底部铰接有平台(4)。所述平台的宽度大于两根梯柱之间的距离。所述平台也可以为左右两个,对应铰接在两个梯柱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在梯柱下端自带平台,工作时将平台放下,便于工作人员落脚踩踏,不需要时将平台上翻收起。既可以将平台固定在船体结构的型材上起到固定便携梯的作用,又可以作为人员攀登的平台,使用方便且不增加制造成本,不论船体的结构如何,都可以实现人员顺利上下梯。克服了现有技术为增加平台面积而采用的两种解决方法所导致的增加船体重量或者导致施工麻烦等弊端。
【IPC分类】E06C7/42, E06C1/36
【公开号】CN205135387
【申请号】CN201520758091
【发明人】郑天祥, 莫继华, 戴玛丽, 张波, 石光伟, 杜拥军
【申请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