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61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所属适用领域本发明涉及百叶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窗户或阳台的防盗措施以栅栏式防盗窗为主,有的窗户或阳台还安装上雨棚,由于它们结构简单组装简便,所以非常普及,但视觉效果不好。已知类似本发明的各种防盗百叶窗,虽各有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弊端,主要弊端是结构复杂,且受自身结构的制约,不可根据各种不同的实际窗户尺寸任意组装,不易普及。因为无论怎样结构的防盗百叶窗,其各自的叶片宽度是一致的,安装时受叶片宽度限制很难与实际窗户尺寸吻合,将会存在叶片的安装盲区,由于叶片的安装盲区没有解决方案,所以它们只能根据自身尺寸结构预留安装位置,虽各有优势,但不易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在任何大小尺寸的窗户或阳台安装,安装不受实际窗户尺寸制约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安装时对叶片的安装盲区进行有效处理。叶片可开闭锁定,以透光性能好的彩色PC(聚碳酸酯)类塑料为叶片材料,关闭后仍可透光并保护隐私,开闭都具备防盗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由不同形状的窗框、装有轴管的叶片、以及操纵锁定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窗框部件上框、 下框、边框可组装成单组结构的窗体,加装角框可组装成连贯带90°度角窗体,根据窗体的宽度和防盗要求可加装中框,上框设计有PC类板安装槽和附框安装槽,两个槽内可根据情况安装上PC类板和附框。叶片轴管装入叶片,叶片两端去除平面部分可直接装入窗框内后销上开口销,也可在窗框上装上凸型垫圈只把叶片轴管装入窗框内后销上开口销。操纵锁定机构的摆臂装在叶片上后用拉铆钉定位,通过操纵杆连接每个摆臂,设置有弹簧和伸缩棒的操纵手柄装在操纵杆横梁上,设计有弧形排列圆孔的开闭锁定器装在窗框上,操纵手柄的伸缩棒插入开闭锁定器的某个圆孔,可将叶片锁定在某个角度。所述摆臂两个拐角物的一端通过带有安装槽的弧型连接成整体,另一端设计有圆形的凸起。所述操纵杆由两个平行条通过多个等距离排列的横梁连接成整体,两个平行条上设计有等距离对称排列的圆孔。所述叶片横截面的一端设计有开口的圆,开口处有子母扣和摆臂安装槽,叶片的两个平面为磨砂面,叶片轴管插入叶片后把子母扣闭合,开口的圆成为封闭圆。所述下框的其中一个面,设计有凸起的半圆。所述边框由边框和边框扣盖组成,边框的两个侧面设计有安装槽,其中的一个侧面设计有等距离排列的圆孔,边框扣盖上设计有安装槽。所述中框由中框和中框扣盖组成,中框的两个侧面设计有安装槽和等距离对称排列的圆孔,中框扣盖上设计有安装槽。所述角框由角框和角框扣盖组成,角框的两个侧面设计有安装槽和等距离对称排列的圆孔,角框扣盖上设计有安装槽。本发明的有易效果是替代目前栅栏式防盗窗的防盗措施,提高美观的视觉效果。 改变类似产品不能根据实际窗户尺寸任意组装的弊端。结构简单,组装简便,易于普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多组连贯带90°度拐角结构的窗体实例立体局部剖图。叶片为开启状态。图2是本发明图IA的窗体下部局部放大剖图。叶片为关闭状态。图3是本发明图IB窗体下部局部放大剖图。叶片为关闭状态。图4是本发明图IC下部局部放大剖图。叶片为关闭状态。图5是本发明图IC上部,安装时将会出现的三种安装情况之一的局部放大剖图。 叶片为关闭状态。图6是本发明图IC上部,安装时将会出现的三种安装情况之二的局部放大剖图。 叶片为开启状态。图7是本发明图IC上部,安装时将会出现的三种安装情况之三的局部放大剖图。 叶片为开启状态。图中1、摆臂,2、操纵杆,3、边框,3001、边框扣盖,4、操纵手柄,5、开闭锁定器,6、 角框,6001、角框扣盖,7、上框,8、PC类板,9、中框,9001、中框扣盖,10、开口销,11、叶片,12、 叶片轴管,13、附框,14、下框,15、拉铆钉,16、凸型垫圈。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由摆臂1,操纵杆2,边框3、,边框扣盖3001,操纵手柄4,开闭锁定器5,角框6,角框扣盖6001,上框7,PC类板8,中框9,中框扣盖9001,开口销10,叶片11,叶片轴管12,附框13,下框14,拉铆钉15,凸型垫圈16构成(参见附图1至附图7)。本发明的操纵杆2、边框3、边框扣盖3001、角框6、角框扣盖6001、上框7、中框9、 中框扣盖9001、叶片11、叶片轴管12、附框13、下框14,长度均设计在5.8至6.2米之间。 根据实际窗户尺寸的需要截取部件,可组装成单组结构的窗体、多组连贯结构的窗体、以及多组连贯带90°度拐角结构的窗体(参见附图1)。叶片轴管12装入叶片11后,把叶片11的子母扣闭合,摆臂1插装在叶片11后用拉铆钉15铆接定位。叶片11两端去除一些平面部分装入窗框,在窗框内销上开口销10,而后合上相应的窗框扣盖。操纵杆2装在摆臂1上,操纵手柄4装在操纵杆2的横梁上,开闭锁定器5装在窗框上。通过操纵手柄4控制叶片11的开闭,操纵手柄4的伸缩棒插入开闭锁定器5的某个圆孔,可把叶片11锁定在某个角度(参见附图2、图4)。本发明可根据窗体的宽度和防盗要求加装中框9,把叶片11分成若干个组装单元。中框9内的叶片轴管12若是整体贯通的,叶片11的开闭可由一组操纵锁定机构统一控制。若中框9内的叶片轴管12是断开的,各单元都必须加装操纵锁定机构,各单元叶片11的开闭可独立控制。叶片轴管12与叶片11组装后的两端去除一些平面部分可直接装入窗框,也可在窗框上装上凸型垫圈16后,只把叶片轴管12装入窗框(参见附图3)。本发明以窗体下端作为设计安装基础,边框3、角框6、中框9的下端将会出现半圆孔,下框14凸起的半圆可弥补这些半圆孔(参见附图4)。本发明以窗体下端作为设计安装基础,由于实际窗户高度的不同,窗体上端将会出现三种安装情况一、窗体上端受到制约,不能安装叶片,但是露出了整圆或半圆的安装孔,此时上框7的两个槽内安装上附框13和相应宽度的PC类板8 (参见附图5)。二、窗体上端恰好可安装叶片11,此时上框7只安装相应宽度的PC类板8 (参见附图6)。三、窗体上端受到制约,不能安装叶片11,也没有露出安装孔,此时上框7不必安装附框13只安装相应宽度的PC类板8 (参见附图7)。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由不同形状的窗框、装有轴管的叶片、以及操纵锁定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窗框部件上框(7)、下框(14)、边框(3)可组装成单组结构的窗体,加装角框(6)可组装成连贯带90°度角窗体,根据窗体的宽度和防盗要求可加装中框(9),上框(7)设计有PC类板安装槽和附框安装槽,两个槽内安装上PC类板(8)和附框 (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叶片轴管(12) 装入叶片(11),叶片(11)两端去除平面部分可直接装入窗框内后销上开口销(10),也可在窗框上装上凸型垫圈(16)只把叶片轴管(12)装入窗框内后销上开口销(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操纵锁定机构的摆臂(1)装在叶片(11)上后用拉铆钉(1 定位,通过操纵杆( 连接每个摆臂(1),设置有弹簧和伸缩棒的操纵手柄(4)装在操纵杆O)的横梁上,设计有弧形排列圆孔的开闭锁定器( 装在窗框上,操纵手柄(4)的伸缩棒插入开闭锁定器( 的某个圆孔,可将叶片 (11)锁定在某个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1) 两个拐角物的一端通过带有安装槽的弧型连接成整体,另一端设计有圆形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2) 由两个平行条通过多个等距离排列的横梁连接成整体,两个平行条上设计有等距离对称排列的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1) 横截面的一端设计有开口的圆,开口处有子母扣和摆臂安装槽,叶片的两个平面为磨砂面, 叶片轴管(12)插入叶片(11)后把子母扣闭合,开口的圆成为封闭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14) 的其中一个面,设计有凸起的半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3) 由边框⑶和边框扣盖(3001)组成,边框(3)的两个侧面设计有安装槽,其中的一个侧面设计有等距离排列的圆孔,边框扣盖(3001)上设计有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9) 由中框(9)和中框扣盖(9001)组成,中框(9)的两个侧面设计有安装槽和等距离对称排列的圆孔,中框扣盖(9001)上设计有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框(6) 由角框(6)和角框扣盖(6001)组成,角框(6)的两个侧面设计有安装槽和等距离对称排列的圆孔,角框扣盖(6001)上设计有安装槽。
全文摘要
一种可任意组装的防盗透光百叶窗。适合在任何大小尺寸的窗户或阳台安装,安装不受实际窗户尺寸制约,安装时对叶片的安装盲区进行有效处理。叶片可开闭锁定,以透光性能好的彩色PC(聚碳酸酯)类塑料为叶片材料,关闭后仍可透光并保护隐私,开闭都具备防盗功能。由不同形状的窗框、装有轴管的叶片、以及操纵锁定机构构成,窗框部件上框、下框、边框可组装成单组结构的窗体,加装角框可组装成连贯带90°度角窗体,根据窗体的宽度和防盗要求可加装中框,上框设计有PC类板安装槽和附框安装槽,两个槽内可根据情况安装上PC类板和附框。
文档编号E06B5/11GK102191907SQ20101012091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丁国胜 申请人:丁国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