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的锁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18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锁的锁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电子锁的锁体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子锁的锁体结构。
技术背景[0002]通信公司的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力企业的电能表箱、计量柜大多 使用机械锁作为保护装置,机械锁仍采用传统的方式,通过机械钥匙的齿,与机械锁芯 的缺口符合,插入锁芯后,将锁芯中的铜柱压回,使锁芯能够转动进行开锁。机械锁 的密码在钥匙上就可以明显的呈现出来,安全性低,通过钥匙复制,就可以打开通信光 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以及计量柜等,无法保证通信、电力设备和装置的安 全准确运行,不但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更使得企业无法对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 备箱、电能表箱、计量柜内的设备装置的更换、检修等业务现场操作情况进行全面的管 理。[0003]由于机械锁存在着许多的密码可见、易复制、操作不可控等隐患,无法保证通 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计量柜内设备的安全,通信、电力设备损坏、 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电子锁作为新型的锁具产品,具有密码保护、不可复制、操作 可控等优势,但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锁,都是锁具上装有供电装置或电池,由于通信光缆 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计量柜大多安装在室外或者环境比较差的比方,这样 就容易对电池造成损害,出现漏液、损坏等情况,更重要的是通信公司的通信光缆交接 箱、基站设备箱、电力企业的电能表箱、计量柜中,安装着通信光缆、通信设备、交换 设备、电能表、互感器、电压计时器等重要设备和装置,电子锁的供电装置、电池等十 分容易对这些设备产生影响,造成设备损坏、故障、计量不准确的情况。实用新型内容[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子锁存在容易对电池造成损害,出现漏液、损坏等不足之 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记忆功能、锁内无源、使用寿命长的电子 锁的锁体结构。[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锁的锁体结构,具有第一微控制器、电磁铁以及锁点,第 一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电磁铁,锁点设于电磁铁的磁力作用范围内;第一微控制器接 有第一插座;该第一插座与电子钥匙的插头相匹配。[0007]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内部集成有通讯模块。[0008]所述锁体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两端部可伸缩的上部锁舌及下部锁舌、设于壳体 中部可伸缩的中部锁舌以及磁力卡具,该磁力卡具中具有通电线圈和两个相斥设置的永 磁铁,其中一个为静端,另一个为动端,动端在常态下处于上部壳体的卡槽中。[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0010]1.本实用新型增加校验码和锁编码,配合密码进行验证,三重保护电子锁安全,电子锁密码存储在芯片中,片内可保存三个月内操作的任何信息,外界无法破解, 客户可以随意设置,密码数量多,安全性高;同时电子钥匙中记录电子锁密码,电子钥 匙无法进行复制,保证了电子锁的安全性。[0011]2.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源设计,由电子钥匙供电,不影响箱内的通信、电子信 息,保证了电子锁及箱内设备稳定运行。[0012]3.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计量柜等 现场设备操作的控制和监督,提高了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计量柜 内通信以及电力设备装置的安全性,完善了通信公司、电力企业现场设备装置业务现场 操作的管理。[0013]4.本实用新型能真实记录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表箱以及计量柜 开关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方便快捷地实现了现场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节省了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时间。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体结构框图;[0015]图2为锁体电路原理图;[0016]图3为锁体控制流程图;[0017]图4为与本实用新型匹配的钥匙结构框图;[0018]图5为钥匙电路原理图;[0019]图6为钥匙控制流程图;[0020]图7为设置器结构框图;[0021]图8为设置器电路原理图;[0022]图9为设置器控制流程图;[0023]图10为锁体及钥匙的配合控制流程图;[0024]图11为锁体、钥匙及设置器的配合控制流程图[0025]图12为锁体结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电子锁的锁体结构广泛应用于通信光缆交接箱、基站设备箱、电能 表箱以及计量柜等重要设施中,包括锁体、钥匙及设置器三部分,通过流程化、系统化 的操作,制定通信设备、计量装置检查、更换的现场工作计划,设定智能电子锁的操作 权限和操作时间。[0027]如图1、2、4、5所示,锁体结构具有第一微控制器U1、线圈以及锁点,第一微 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电磁铁,锁点设于电磁铁的磁力范围内;第一微控制器Ul接有第一 插座Jl;钥匙具有第二微控制器U4、存储模块U3、时钟模块U5以及电池,第二微控制 器U4为钥匙的控制核心,接有插头J2,并通过该插头J2经锁体的第一插座Jl与第一微 控制器Ul进行通讯连接;电池为钥匙的工作电源,还能通过插头及第一插座Jl连接锁体 的用电部件;第二微控制器U4接有存储模块U3及时钟模块U5;设置器设有第二插座, 设置器通过该第二插座与钥匙的插头插接,并与第二微控制器U4通讯。[0028]所述钥匙中的第二微控制器U4的输出端还设有声光指示装置,以方便操作者。[0029]本实施例中第一、二微控制器Ul、U4采用飞利浦LPC922,其内部集成有存储 模块及通讯模块;声光指示装置分别为蜂鸣器及LED;工作电源采用3.6V的电池;[0030]如图12所示,所述锁体包括由相互扣合的上部壳体9和下部壳体1形成的壳 体、设于壳体两端部可伸缩的上部锁舌2及下部锁舌2’、设于壳体中部可伸缩的中部锁 舌5以及磁力卡具8,其中磁力卡具8中具有通电线圈和两个相斥设置的永磁铁,一个为 静端,另一个为动端,动端在常态下处于上部壳体9的卡槽中,4为固定齿轮3的压片。[0031]线圈采用细铜丝缠绕于空心绝缘非导磁材料上,两个相斥的永磁铁置于绝缘非 导磁材料的空心内部,当线圈带电时,消除两个永磁铁的磁力,动端永磁铁回到卡槽 中,使磁力卡具8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转动,通过偏心转子6带动中部锁舌缩回到壳体内, 同时通过齿轮3带动上部锁舌2及下部锁舌2’缩回到可以使柜门打开的位置。[0032]如图7、8所示,设置器具有微控制器,该微控制器集成了 USB通讯模块及串口 通讯模块,分别负责与上位机及钥匙的通讯。[0033]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其控制过程[0034]将钥匙与设置器插接,即将钥匙的插头插入第二插座内,此时钥匙中的第二微 控制器与设置器中的微控制器可以进行通讯;[0035]钥匙接收设置器指令,即第二微控制器接收到微控制器发来的指令;[0036]设置器接收上位机发来的操作指令执行写入数据,即设置器中的微控制器与上 位机进行通讯,接受上位机的数据,将数据传给钥匙中的第二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 根据数据进行相应的写入操作,如密码、校验码等;所述上位机为PC机。[0037]将钥匙脱离设置器后再与锁体插接,为锁体供电,即将钥匙从设置器的第二插 座拔出,插入到锁体的第一插座上,钥匙中的电池同时也作为锁体的工作电源连接到锁 体的各电器组成部件,如第一微控制器及电磁铁等;锁体的各电器组成部件集成在一块 电路板上,整体安装在磁力卡具内部;[0038]锁体向钥匙发送锁体的编号,每个锁都有一个不同的编号,每个钥匙可以存储 多个锁的编号及密码和校验码,打开不同的锁体;[0039]判断该编号是否与钥匙中的数据相匹配,此判断步骤的设置是为了提高锁的安 全性;[0040]如找到匹配的编号,则钥匙根据锁的编号读取相应的密码和校验码;[0041]钥匙向锁体发送上述密码和校验码,此步骤的设置为一把钥匙开多把锁提供了 技术条件;[0042]锁体判断钥匙体发送的密码和校验码是否正确,此步骤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锁 的安全性;[0043]如正确,则锁体内第一微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磁力卡具动作;[0044]锁体向钥匙发送验证通过信息,钥匙接收到信息后,通过声光提示操作者可以 开锁;[0045]钥匙通过验证后记录验证通过信息并由存储模块进行存储;[0046]再将钥匙从锁体的第一插座拔出,再与设置器插接,设置器根据上位机的指令 进行读操作[0047]设置器读取钥匙内存储模块内的信息,发送给上位机,一次完整的开锁过程结束ο[0048]上述步骤,如密码和校验码不正确,则不能打开锁,结束此次操作;[0049]如没找到匹配的编号,则不能打开锁,结束此次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锁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微控制器(U1)、电磁铁以及锁 点,第一微控制器(Ul)的输出端接有电磁铁,锁点设于电磁铁的磁力作用范围内;第一 微控制器(Ul)接有第一插座(Jl);该第一插座(Jl)与电子钥匙的插头相匹配。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Ul)内 部集成有通讯模块。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壳体、设于 壳体两端部可伸缩的上部锁舌(2)及下部锁舌O’)、设于壳体中部可伸缩的中部锁舌 (5)以及磁力卡具(8),该磁力卡具(8)中具有通电线圈和两个相斥设置的永磁铁,其中 一个为静端,另一个为动端,动端在常态下处于上部壳体(9)的卡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的锁体结构,具有第一微控制器、电磁铁以及锁点,第一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电磁铁,锁点设于电磁铁的磁力作用范围内;第一微控制器接有第一插座;该第一插座与电子钥匙的插头相匹配;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内部集成有通讯模块。本实用新型密码数量多,安全性高,保证了电子锁及箱内设备稳定运行,完善了通信公司、电力企业现场设备装置业务现场操作的管理,方便快捷地实现了现场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文档编号E05B63/14GK201810054SQ20102022142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0日
发明者付永全, 孙家奇, 梁倩, 马林, 魏国生 申请人:荣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