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扶手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43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扶手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座椅扶手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座椅扶手,特别是指一种座椅扶手调整装置。技术背景[0002]按,一般传统的办公椅两侧设有由支撑体及扶手体所构成的扶手装置,让使用者的双手可以贴靠在扶手体上而感到舒适;然而,现有的支撑体及扶手体大都是由塑料射出一体成型,或是由金属构成支撑体,然后再于其上装设塑料制的扶手体;因此,其为固定式而不能调整高低,也不能调整角度;是故,无法满足个别使用者的需求。[0003]虽然,美国专利US6,062,646号揭示一种《Adjustable-HightArmrest》(可调高低扶手),但其锁栓(lockingbolts)是设在扶手载体(thearmrestcarrier)的中间位置,使用者要调整高低时并不方便,其使用上缺乏人性化的操作接口。[0004]另夕卜,美国专利US6,948,775揭示一种《OfficeChairArmrest》(办公椅扶手),其是可调整扶手的角度及前后位移,但其无法调整高低,需知扶手调整到适当高度后,对于使用者而言,调整角度及前后位置才有实际功效,否则过高或过低的扶手,纵然可调角度及前后位置,也无法真正让使用者觉得舒适感。[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遂以其多年从事制造及设计实务经验,而积极研究改良,并经多次实物样品制作及测试,进而具体改良上述现有扶手装置的缺点,终致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000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的座椅扶手调整装置。[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扶手调整装置,包括一本体,包含一底板及一套管,该套管呈中空结构,其一端可拆卸地固设在该底板上,该底板可拆卸地固设在一座椅上;一升降机构,穿设在该本体的该套管内,该升降机构具有一主体、一带动件、一控制件、一主体盖,该主体轴向具有一穿孔,该带动件的一侧轴向具有一结合槽,该控制件具有一控制端及一抵撑端,该控制件设置在该带动件的该结合槽内,且穿设在该主体的该穿孔内,该主体盖轴向具有一滑槽,且其中一侧横向设置有若干定位槽,该主体盖远离该等定位槽的一侧抵靠在该带动件远离该结合槽的一侧,并穿设在该穿孔内;一卡掣机构,具有一卡掣件及一卡掣板,该卡掣板穿设在该主体的该穿孔内,且相对该升降机构的该主体盖的一侧形成有二枢接槽以及一支柱,该支柱相对应滑设在该主体盖的该滑槽内,该卡掣件的一端凸设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中央凹设有一抵止槽,该抵止槽抵靠在该控制件的该抵撑端,该卡掣件另一端的两侧向外分别延设有一枢接柱,各该枢接柱分别地可枢转地枢接在相对应该卡掣板的各该枢接槽内,该定位部则靠置在该主体盖的该等定位槽其中之一内;一扶靠组件,套设在该套管外,该扶靠组件具有一缺口,以供一按压件可上下移动地容设;以及一弹性组件,设置在该扶靠组件内,该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靠在该扶靠组件内侧,另一端同时地抵靠在该按压件与该控制件的该控制端,该按压件控制该弹性组件的压缩状态。[0008]其中,该座椅扶手调整装置更包括一组管塞,分别设置在该套管的两侧,且位在该下外壳套与该套管之间,且该扶靠组件包括一扶靠件、一上外壳及一下外壳套,该扶靠件藉由该上外壳而与该下外壳套连接,该缺口设置在该下外壳套邻近该上外壳处,该下外壳套则可活动地套设在该套管外。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及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0009]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0010]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设置在一座椅的立体图。[0011]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的外观立体图。[0012]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的分解图。[0013]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的剖视图。[0014]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升降调整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0015]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上升时的状态示意图。[0016]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17]1座椅扶手调整装置[0018]10座椅2本体21底板22套管[0019]23栓件3升降机构31主体311穿孔[0020]32带动件321结合槽33控制件331控制端[0021]332抵撑端34主体盖341滑槽342定位槽[0022]4卡掣机构41卡掣件411定位部412抵止槽[0023]413枢接柱42卡掣板421枢接槽422支柱[0024]5扶靠组件50缺口51扶靠件52上外壳[0025]53下外壳套6弹性组件7按压件8管塞具体实施方式[0026]关于本实用新型借以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兹以下列实施形态配合附图于下文作详细说明,以使其得到深入了解。[0027]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设置在一座椅的立体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的分解图,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的剖视图。[0028]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扶手调整装置1是设置在一座椅10的两侧扶手处,以配合使用者坐下时双手的高度进行调整,而在座椅10两侧的座椅扶手调整装置1的架构相同,故以在座椅10的其中一侧的装置进行说明。[0029]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扶手调整装置1包括一本体2、一升降机构3、一卡掣机构4、一扶靠组件5及一弹性组件6,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6以压缩弹簧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0030]本体2包含一底板21及一套管22,底板21可拆卸地固设在座椅10上,套管22呈中空结构,其一端可拆卸地固设在底板21上,而套管22与底板21,以及底板21与座椅10,是以栓件23进行可拆卸地固设。[0031]升降机构3穿设在本体2的套管22内,升降机构3具有一主体31、一带动件32、一控制件33、一主体盖34,主体31轴向具有一穿孔311,带动件32的一侧轴向具有一结合槽321,控制件33具有一控制端331及一抵撑端332,控制件33设置在带动件32的结合槽321内,其结合方式可以是以螺栓等栓件23进行固定,且控制件33及带动件32均穿设在主体31的穿孔311内,主体盖34轴向具有一滑槽341,且其中一侧横向设置有若干定位槽342,主体盖34远离定位槽342的一侧抵靠在带动件32远离结合槽321的一侧,并穿设在穿孔311内。[0032]卡掣机构4具有一卡掣件41及一卡掣板42,卡掣板42穿设在主体31的穿孔311内,且相对升降机构3的主体盖34的一侧形成有二枢接槽421以及一支柱422,支柱422相对应滑设在主体盖34的滑槽341内,卡掣件41的一端凸设有定位部411,定位部411中央凹设有一抵止槽412,抵止槽412抵靠在控制件33的抵撑端332,卡掣件41另一端的两侧向外分别延设有一枢接柱413,各枢接柱413分别地可枢转地枢接在相对应卡掣板42的各枢接槽421内,定位部411则靠置在主体盖34的各定位槽342其中之一内,其升降调整详细作动将于后详述。[0033]扶靠组件5套设在套管22外,扶靠组件5具有一缺口50,以供一按压件7可上下移动地容设,扶靠组件5包括一扶靠件51、一上外壳52及一下外壳套53,扶靠件5藉由上外壳52而与下外壳套53的上部连接,扶靠件51、一上外壳52及一下外壳套53之间可以嵌接方式连结,缺口50则设置在下外壳套53邻近上外壳52处,下外壳套53则可活动地套设在套管22外。[0034]弹性组件6设置在扶靠组件5内,且弹性组件6的一端抵靠在扶靠组件5内侧,即抵靠在上外壳52或扶靠件51,而另一端同时地抵靠在按压件7与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按压件7可控制弹性组件6的压缩状态。[0035]而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1更可包括一组管塞8,分别设置在套管22的两侧,且位于下外壳套53与套管22之间,以增加强度并使下外壳套53与套管22之间更加山口。[0036]请同时参考图5及图6,其中,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升降调整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整装置上升时的状态示意图。[0037]当使用者要往上调升时(如图6所示),即往上按下按压件7将弹性组件6压缩,使弹性组件6抵靠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的一端远离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则控制件33的抵撑端332即远离卡掣件41的抵止槽412,使卡掣件41的定位部411可远离主体盖34的定位槽342(如图5所示),此时使用者即可往上拉至所欲的位置;之后再释放按压件7,使弹性组件6抵靠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的一端再抵止在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同时控制件33的抵撑端332也抵止在卡掣件41的抵止槽412,将卡掣件41的定位部411固定在较高处的定位槽342处,以达到往上调升的功效。[0038]相对地,当使用者要向下调降时(如图4所示),即往上按下按压件7将弹性组件6压缩,使弹性组件6抵靠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的一端远离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则控制件33的抵撑端332即远离卡掣件41的抵止槽412,使卡掣件41的定位部411可远离主体盖34的定位槽342(如图5所示),此时使用者即可往下拉至所欲的位置;之后再释放按压件7,使弹性组件6抵靠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的一端再抵止在控制件33的控制端331,同时控制件33的抵撑端332也抵止在卡掣件41的抵止槽412,将卡掣件41的定位部411固定在较低处的定位槽342处,以达到往下调降的功效。[0039]因此,藉由上述装置,不但可达到结构简单,而且仅需按下按压件7再往上调升或往下调降,无须费太大力气而可方便使用者操作。[0040]以上所述实施型态的揭示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0041]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本体,该本体包含一个底板及一个套管,该套管呈中空结构,该套管一端可拆卸地固设在该底板上,该底板可拆卸地固设在座椅上;一个升降机构,穿设在该本体的该套管内,该升降机构具有一个主体、一个带动件、一个控制件、一个主体盖,该主体轴向具有一个穿孔,该带动件的一侧轴向具有一个结合槽,该控制件具有一个控制端及一个抵撑端,该控制件设置在该带动件的该结合槽内,且穿设在该主体的该穿孔内,该主体盖轴向具有一个滑槽,且其中一侧横向设置有若干定位槽,该主体盖远离该等定位槽的一侧抵靠在该带动件远离该结合槽的一侧,并穿设在该穿孔内;一个卡掣机构,具有一个卡掣件及一个卡掣板,该卡掣板穿设在该主体的该穿孔内,且相对该升降机构的该主体盖的一侧形成有两个枢接槽以及一个支柱,该支柱相对应滑设在该主体盖的该滑槽内,该卡掣件的一端凸设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中央凹设有一个抵止槽,该抵止槽抵靠在该控制件的该抵撑端,该卡掣件另一端的两侧向外分别延设有一个枢接柱,各该枢接柱分别可枢转地枢接在相对应该卡掣板的各该枢接槽内,该定位部则靠置在该主体盖的该等定位槽其中之一内;一个扶靠组件,套设在该套管外,该扶靠组件具有一个供一个按压件可上下移动地容设的缺口;以及一个弹性组件,设置在该扶靠组件内,该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靠在该扶靠组件内侧,另一端同时地抵靠在该按压件及该控制件的该控制端,该按压件控制该弹性组件的压缩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靠组件包括一个扶靠件、一个上外壳及一个下外壳套,该扶靠件借助该上外壳而与该下外壳套连接,该缺口设置在该下外壳套邻近该上外壳处,该下外壳套则可活动地套设在该套管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组管塞,分别设置在该套管的两侧,且位于该下外壳套与该套管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管与该底板,以及该底板与该座椅,是以栓件进行可拆卸地固设。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扶手调整装置,包括固设在座椅上的本体;穿设在本体套管内的升降机构;穿设在主体的穿孔内的卡掣机构,其卡掣板具有二枢接槽以及支柱,卡掣件的定位部中央所凹设的抵止槽抵靠在升降机构的控制件的抵撑端,卡掣件的二枢接柱可枢转地枢接在枢接槽内,定位部靠置在主体盖的其中一定位槽内;套设在套管外的扶靠组件,并具有供按压件可上下移动地容设的缺口;及一端抵靠在扶靠组件内侧,另一端抵靠在按压件与控制端的弹性组件,按压件控制弹性组件的压缩状态,以使抵撑端远离抵止槽,方便使用者往上调升或往下调降的操作。文档编号A47C1/03GK201806267SQ201020528028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优先权日2010年9月14日发明者赖育山申请人:赖育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