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48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殊用途的锁,特别是涉及一种门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用于家庭或办公室的各类型门上的门锁,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壳 体2、安装于壳体2下部的锁芯组件3、安装于壳体2上部的手柄组件4。其中,手柄组件4 包括伸出壳体2外的手柄5,手柄5的一端固定连接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2内部的拨轮6, 拨轮6上包括拨动端7。壳体2中部安装有斜舌组件8,斜舌组件8包括可以从壳体2伸出的用以限制门开 启的斜舌9和与斜舌9连接的斜舌杆10。斜舌杆10上固定有突出杆体的方片11。锁芯组件3上方的壳体2内安装有可以左右滑动的滑片12。滑片12的左端向上 延伸。滑片12的上部包括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26。滑片12上方的壳体2内焊接或铆接有铰柱13,斜舌拨片14通过中心孔可旋转地 安装于铰柱13上。斜舌拨片14包括两个突出端15、16。其中第一突出端15向右下方延伸 至方片11的左方。第二突出端16向右上方延伸至拨动端7的左方。滑片12右方的壳体2上安装有可以上下滑动的紧锁片17,紧锁片17上安装有用 来使上移的紧锁片17的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21。紧锁片17的中段向右突出,形成突出部 22。突出部22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前突片23。前突片23上开有方孔。这种门锁在使用时包括锁止和开启两种状态。在门锁开启状态下,滑片12的第一突起25伸进前突片23上的方孔中。当顺时针 旋转手柄5,拨轮6顺时针旋转,拨轮6的拨动端7与斜舌拨片14的第二突出端16干涉,斜 舌拨片14旋转带动第一突出端15逆时针旋转,第一突出端15与其右方的方片11干涉,方 片11向右移动,带动斜舌9收缩回壳体2内。当释放旋转手柄5,斜舌9在复位扭簧的作用 下,又向左伸出壳体2外,同时斜舌杆10带动方片11向左拨动第一突出端15,第一突出端 15带动斜舌拨片14旋转,使其复位。结合图2所示,在此状态下,转动伸进锁芯组件3的锁孔中的钥匙,钥匙带动锁芯 组件3的锁芯拨片20逆时针旋转,锁芯拨片20旋转首先将紧锁片17的突出部22向上顶 起,随着前突片23的上移,第一突起25从前突片23上的方孔中脱离。旋转的锁芯拨片20 接着和滑片12的向下突起干涉,在此干涉作用下,滑片12向左移动。当滑片12移至最左 方位置,紧锁片17在复位弹簧2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下落的前突片23上的方孔恰好将移 动过来的第二突起26套住。这时门锁转变为锁止状态。在锁止状态下,斜舌9被右方的滑片12限位,滑片12被紧锁片17限位。这时如 顺时针旋转手柄5,虽然拨轮6与斜舌拨片14干涉,但由于被滑片12的左端限位的斜舌9 不能收缩,斜舌拨片14不能旋转。这时如果因为误操作持续或猛力扳动手柄5,无法转动的 斜舌拨片14很容易因受到连续击中的冲击力或持续的大力作用而变形、失效,从而导致整 个门锁的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锁止状态下,斜舌拨片不会因持续或猛 力扳动手柄而变形、失效的门锁。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可以左右滑动的滑片、安装于所述壳 体内的斜舌拨片,所述滑片与所述斜舌拨片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其中,所述滑片与所述斜舌拨片铰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其中,所述滑片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上固定有 铰柱,所述斜舌拨片通过中心孔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铰柱上。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其中,所述铰柱焊接于所述延伸端上。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其中,所述铰柱铆接于所述延伸端上。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将滑片与斜舌拨片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在一起,在锁止状态下, 斜舌拨片脱离与拨轮干涉位置,拨轮的拨动端无法与斜舌拨片干涉,这时即使持续或猛力 扳动手柄,拨轮也不可能斜舌拨片干涉,由此有效保护了斜舌拨片不被损害。

图1为现有技术的门锁在开启状态时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门锁在锁止状态时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在开启状态时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的滑片和斜舌拨片的左视图;图5为图3中的门锁在锁止状态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包括壳体2’、安装于壳体2’下部的锁芯组件 3’、安装于壳体2’上部的手柄组件4’。手柄组件4’包括伸出壳体2’外的条状的手柄5’, 手柄5’的一端固定连接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2’内部的拨轮6’,拨轮6’上包括拨动端V。壳体2’中部安装有斜舌组件8’,斜舌组件8’包括可以从壳体2’伸出的用以限 制门开启的斜舌9’和与斜舌9’连接的斜舌杆10’。斜舌杆10’上固定有突出杆体的方片 11,。锁芯组件3’上方的壳体2’内安装有滑片12’。滑片12’上开有导向长孔。滑片 12’可以在壳体2’内左右滑动。滑片12’上部设有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26’。滑片12’的左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端120’,延伸端120’上焊接或铆接有铰柱 13’,壳体2’内的斜舌拨片14’通过中心孔可旋转地安装于铰柱13’上。斜舌拨片14’包括两个突出端15’、16’。其中第一突出端15’向右下方延伸至方 片11’的左方。第二突出端16’向右上方延伸至拨动端V的左方。锁芯组件3’上方的壳体2’上还安装有可以上下滑动的紧锁片17,。紧锁片17’ 上安装有用来使上移的紧锁片17’的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21’。紧锁片17’中段向右突出, 形成突出部22’,突出部22’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前突片23’,前突片23’上开有方孔。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在使用时包括锁止和开启两种状态。[0030]在门锁开启状态下,第一突起25’伸进前突片23’上的方孔中。当顺时针旋转手 柄5’,拨轮6’顺时针旋转,拨轮6’的拨动端V与斜舌拨片14’的第二突出端16’干涉,斜 舌拨片14’旋转带动第一突出端15’逆时针旋转,第一突出端15’与其右方的方片11’干 涉,方片11’向右移动,带动斜舌9’收缩回壳体2’内。当释放旋转手柄5’,斜舌9’在复位 扭簧的作用下,又向左伸出壳体2’外。同时斜舌杆10’带动方片11’向左拨动第一突出端 15’,第一突出端15’带动斜舌拨片14’旋转,使其复位。结合图5所示,在此状态下,转动伸进锁芯组件3’的锁孔中的钥匙,钥匙带动锁芯 组件3’的锁芯拨片20’逆时针旋转,锁芯拨片20’旋转首先将紧锁片17’的突出部22’向 上顶起,随着前突片23’的上移,第一突起25’从前突片23’上的方孔中脱离。旋转的锁芯 拨片20’接着和滑片12’的向下突起干涉,在此干涉作用下,滑片12’带动斜舌拨片14’ 一 起向左移动。当滑片12’移至最左方位置,斜舌拨片14’脱离与其与拨轮6’干涉位置,这 时紧锁片17’在复位弹簧2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下落的前突片23’上的方孔恰好将移动 过来的第二突起26’套住。这时门锁转变为锁止状态。在锁止状态下,斜舌9’被右方的滑片12’限位,滑片12’被紧锁片17’限位。这 时旋转手柄5’,拨轮6’旋转,由于斜舌拨片14’已经脱离与拨轮6’干涉位置,拨轮6’的拨 动端7’在其旋转半径范围内无法与斜舌拨片14’干涉,这时即使持续或猛力向下扳动手柄 5’,拨轮6’也不可能斜舌拨片14’干涉,由此保护了斜舌拨片14’。在锁止状态下,只有转动伸进锁芯组件3’的锁孔中的钥匙才能使门锁转变为开启 状态,钥匙带动锁芯组件3’的锁芯拨片20’顺时针旋转,锁芯拨片20’旋转首先将紧锁片 17’的突出部22’向上顶起,随着前突片23’的上移,第二突起26’从前突片23’上的方孔 中脱离。锁芯拨片20’接着和滑片12’的向下突起干涉,在此干涉作用下,滑片12’带动斜 舌拨片14’ 一起向右移动。当滑片12’移至最右方位置,斜舌拨片14’回复与其与拨轮6’ 干涉位置,这时紧锁片17’在复位弹簧2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下落的前突片23’上的方孔 恰好将移动过来的第一突起25’套住。这时门锁重新转变为开启状态。在此状态下,旋转 手柄5’,即可使斜舌9’收缩回壳体2’内。本实用新型门锁的滑片12’也可以和斜舌拨片14’直接铰接在一起,或者采取其 他的能保证斜舌拨片14’旋转的连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门锁的壳体2’内壁上还固定有加强销31’,以此来增强壳体2’的强 度,防止其因为外力作用而变形、失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 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门锁,包括壳体(2’)、在所述壳体(2’)内可以左右滑动的滑片(12’)、安装于所述壳体(2’)内的斜舌拨片(14’),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12’)与所述斜舌拨片(14’)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12’)与所述斜舌拨片(14’ )铰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12’)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端 (120’),所述延伸端(120,)上固定有铰柱(13’),所述斜舌拨片(14,)通过中心孔可旋转 地安装在所述铰柱(13’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柱(13’)焊接于所述延伸端 (1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柱(13’)铆接于所述延伸端 (120,)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可以左右滑动的滑片、斜舌拨片,滑片与斜舌拨片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将滑片与斜舌拨片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在一起,在锁止状态下,斜舌拨片已经脱离与拨轮干涉位置,拨轮的拨动端无法与斜舌拨片干涉,这时即使持续或猛力扳动手柄,拨轮也不可能斜舌拨片干涉,由此有效保护了斜舌拨片不被损害。
文档编号E05B15/12GK201771269SQ20102052979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郭萌 申请人:北京安恒利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