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69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窗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户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窗户包括窗扇和窗框;窗框安装在墙体上,窗扇和窗框通过铰链实现转动连接。现有技术或现有产品中的窗户,其防盗性能差,开窗后还需要进行锁定;如果开窗后不进行锁定,则会被风吹动,从而造成窗扇来回晃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窗户防盗性能差、开窗后还需要进行锁定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I. 一种窗户装置,包括窗扇,窗框,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含有推力杆的推力器,运动杆,滑动杆,转动支架;所述的转动支架,其与墙体固定连接,其开设滑动槽和运动槽;所述的滑动槽为直线形的槽孔;所述的运动槽,其包括连通的两段,第一段为前部低后部高,第二段为前部高后部低,所述的连通是指第一段的后部和第二段的后部连通;所述的推力器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推力器的推力杆与运动杆转动连接;运动杆的端部位于转动支架的运动槽内,并且运动杆和转动支架滑动连接;运动杆与窗扇固定连接;滑动杆的一端与窗扇固定连接,滑动杆的另一端位于转动支架的滑动槽内,并且滑动杆和转动支架滑动连接。2.所述的推力器包括推力盒,弹簧,推力杆;推力杆的前部在推力盒的前侧并与所述的运动杆转动连接,推力杆的后部位于推力盒内;所述的弹簧,其位于推力盒内,其前端与推力杆弹性抵连接,其后端与推力盒弹性抵连接;推力盒的后部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窗户装置,防盗性能强,并且开窗后能自行锁定。


图I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省略未画窗框和墙体;图2是图I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2的变化图之一;图4是图2的变化图之二 ;图5是推力器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转动支架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I.转动销;la.转动销;2.转动支架;2a.转动支架;2_1.安装孔;2_2.转动孔;2-3.运动槽;2-4·滑动槽;3·推力器;3a.推力器;3_1·推力杆;3_2·推力盒;3_3·弹簧;4.运动杆;5.安装螺栓;5a.安装螺栓;6.滑动杆;6a.滑动杆;7.窗扇;8.窗框;9.墙体;10.连接零件;IOa.连接零件;11.拉手(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作总体的描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的一种窗户装置,包括窗扇7,窗框8,转动机构。其中,转动机构包括含有推力杆3-1的推力器3,运动杆4,滑动杆6,转动支架2。·
转动支架2,其与墙体9固定连接,其开设滑动槽2-4和运动槽2_3 ;窗户滑动槽2-4为直线形的槽孔;运动槽2-3,其包括连通的两段,第一段为前部低后部高,第二段为前部高后部低,窗户连通是指第一段的后部和第二段的后部连通。推力器3与转动支架2转动连接;推力器3的推力杆3-1与运动杆4转动连接;运动杆4的端部位于转动支架2的运动槽2-3内,并且运动杆4和转动支架2滑动连接;运动杆4与窗扇7固定连接;滑动杆6的一端与窗扇7固定连接,滑动杆6的另一端位于转动支架2的滑动槽
2-4内,并且滑动杆6和转动支架2滑动连接。以上,对本发明作了总体的描述;以下,再作相关的说明和解释。I.作为推力器3的一部分,推力杆3-1始终受到推力;并且,推力杆3-1始终将受到的推力再传递给运动杆4。2.运动杆4与窗扇7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以由两者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添加的连接零件10来实现。3.参见图10理解运动槽2-3 ;在图10中,运动槽2_3包括连通的两段,第一段为前部低后部高,第二段为前部高后部低,窗户连通是指第一段的后部和第二段的后部连通。4. “运动杆4的端部位于转动支架2的运动槽2-3内,并且运动杆4和转动支架2滑动连接”;“滑动杆6的一端与窗扇7固定连接,滑动杆6的另一端位于转动支架2的滑动槽2-4内,并且滑动杆6和转动支架2滑动连接”。上述描述中,两种杆体都有端部位于槽内的情况。在具体设计和制造产品时,还要进一步的细化,要防止杆体从槽内脱落出来,及防止槽内的杆体端部过度的串动,比如,杆体从槽的一侧穿入、从另一侧穿出,在穿出的杆体部分车削凹槽,并在凹槽处卡入弹簧卡
π坐坐还有,杆体端部的直径和槽体的宽度要保持良好的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推力器3包括推力盒3-2,弹簧3-3,推力杆3_1 ;推力杆3_1的前部在推力盒3-2的前侧并与所述的运动杆4转动连接,推力杆3-1的后部位于推力盒3-2内;所述的弹簧3-3,其位于推力盒3-2内,其前端与推力杆3-1弹性抵连接,其后端与推力盒3-2弹性抵连接;推力盒3-2的后部与转动支架2转动连接。
以上文字描述可参见图5和图6进行理解。实施例一结合图I至图9进行说明。图I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省略未画窗框和墙体;图2是图I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2的变化图之一;图4是图2的变化图之二 ;图5是推力器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转动支架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9是图7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转动机构,参见图I。本实施例的窗户装置,包括一个窗扇7,一个窗框8,两个转动机构。两个转动机构,具体的讲是包括两个推力器3 (每个推力器3均含一个推力杆3-1的),两个滑动杆6和两个转动支架2 ;另外,共用一个运动杆4。
I.开窗操作说明。开窗前,各机械机构、零部件的状况见图2。其中,推力器3中的弹簧3-3受到压迫、弹簧3-3处于压缩的状况;因此弹簧3-3将受到的压力反向传递给推力杆3-1,推力杆
3-1再通过连接零件10将作用力传递给窗扇7,使窗扇7闭合;为了使窗扇7有效地闭合,还应当另行安装锁紧零件,比如插销等等,达到窗扇7安全、可靠地闭合。对照图2说明。开窗时,首先打开插销等锁紧零件(图中未画锁紧零件),然后通过拉手11向左移动窗扇7。窗扇7受力后向左移动、同时还发生一定角度的逆时针转动,参见图3。以图3为依据作进一步分析在窗扇7向左移动、并且还发生了逆时针转动的时候,有三点需要说明第一,弹簧3-3进一步得到压缩;第二,滑动杆6在滑动槽2-4内从右向左作移动;第三,运动杆4的端部在运动槽2-3内,由右上方向左下方滑动,达到运动槽2-3的最左位置;由于发明装置的特殊结构,以及运动槽2-3的特殊形状结构,造成窗扇7向左移动的同时还发生一定角度的逆时针转动。到达图3所示的位置后,将窗扇7朝下拉动后放手,运动杆4的端部在运动槽2-3内从最左的位置、被推到右下的位置,同时,窗扇7又作了一定角度的逆时针转动,参见图4。运动杆4在运动槽2-3内被推到右下位置的过程中,推力器3起了作用。观察图4可以看出,运动杆4的端部被锁定在运动槽2-3内的右下位置,即窗扇7被锁定在图4的位置。对于以上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窗扇7打开成图4所示的状态后,无法再进一步打开;因此,可以设计、制造为图4中窗扇7和窗框8之间的空隙很小,致使不屑之徒无法钻入室内,从而起到了防盗作用。第二,图4中窗扇7的位置已锁定,被推力器3上的推力杆3-1抵住,无须再进行锁定操作。第三,图4中的窗扇7不会被风吹动,所以窗扇7可避免来回晃动。2.关窗操作说明。拉动图4中的窗扇7,运动杆4朝左上方移动到达图3所示的状况;然后,在推力杆3-1的作用力之下,运动杆4朝右上方移动变成图2所示的状况;最后,合上插销等锁紧零件(图中未画锁紧零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窗户装置,包括窗扇(7),窗框(8),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含有推力杆(3-1)的推力器(3),运动杆(4),滑动杆(6),转动支架(2); 所述的转动支架(2),其与墙体(9)固定连接,其开设滑动槽(2-4)和运动槽(2-3);所述的滑动槽(2-4)为直线形的槽孔;所述的运动槽(2-3),其包括连通的两段,第一段为前部低后部高,第二段为前部高后部低,所述的连通是指第一段的后部和第二段的后部连通; 所述的推力器(3)与转动支架(2)转动连接;推力器(3)的推力杆(3-1)与运动杆(4)转动连接;运动杆(4)的端部位于转动支架(2)的运动槽(2-3)内,并且运动杆(4)和转动支架(2)滑动连接; 运动杆(4)与窗扇(7)固定连接; 滑动杆(6)的一端与窗扇(7)固定连接,滑动杆(6)的另一端位于转动支架(2)的滑 动槽(2-4)内,并且滑动杆(6)和转动支架(2)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窗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推力器(3)包括推力盒(3-2),弹簧(3-3),推力杆(3-1);推力杆(3-1)的前部在推力盒(3_2)的前侧并与所述的运动杆(4)转动连接,推力杆(3-1)的后部位于推力盒(3-2)内;所述的弹簧(3-3),其位于推力盒(3-2)内,其前端与推力杆(3-1)弹性抵连接,其后端与推力盒(3-2)弹性抵连接;推力盒(3-2)的后部与转动支架(2)转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窗户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窗户防盗性能差等等问题,提出了技术方案。装置包括窗扇(7)等;其特征是转动支架(2),其与墙体(9)固定连接,其开设直线形滑动槽(2-4)和包括连通两段的运动槽(2-3);推力器(3)的推力杆(3-1)与运动杆(4)转动连接;运动杆(4)的端部位于转动支架(2)的运动槽(2-3)内,并且运动杆(4)和转动支架(2)滑动连接;运动杆(4)与窗扇(7)固定连接;滑动杆(6)的一端与窗扇(7)固定连接,滑动杆(6)的另一端位于转动支架(2)的滑动槽(2-4)内,并且滑动杆(6)和转动支架(2)滑动连接。有益效果是防盗性能强,等等。
文档编号E05F1/08GK102953636SQ2011102500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梁怀清 申请人:上海乾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