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玻璃升降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15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玻璃升降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尤其是一种汽车玻璃的电动升降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玻璃的自动升降装置有电动和气动两种方式,电动升降依靠其易于控制和使用寿命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也因为很多原因而造成故障率较高。尤其是用于驱动玻璃托板的传动钢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也是其产生故障的原因之一。因此设计一种传动稳定而高效的升降控制机构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汽车玻璃升降控制结构,该结构可通过现有的手动控制装置改装而成。所述汽车玻璃升降控制结构包括电机、主动件、从动件和传动带,所述主动件装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从动件隔开一定距离,且通过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传动带上的传动珠为方珠。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主动件转动后,所述主动件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从动件转动。所述主动件和从动件的转动带动汽车内原有的、用于夹持汽车玻璃的托架上升或下降,从而操控汽车玻璃的上升和下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取代现有手摇车窗的摇动手柄,通过所述电机的转动来代替手动,简单实用,而且采用方珠作为传动珠,取代现有的圆珠传动,使传动更稳定。优选地,所述主动件包括一个斜齿轮,所述电机旋转时带动所述斜齿轮转动,所述斜齿轮通过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从动件转动;所述主动件还可包括一个转盘,所述转盘套于所述斜齿轮外部,将所述斜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优选地,所述转盘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斜齿轮与电机输出轴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为国际标准蜗杆。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拆解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套有胶套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I,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玻璃升降控制结构包括电机I、主动件2、从动件3和传动带4,所述主动件2装设于所述电机I的输出轴上。从动件3与主动件2隔开一定距离,并通过传送带3连接。[0013]工作时,电机I通电启动,带动主动件2转动,主动件2通过传动带4带动从动件 3转动。主动件2和从动件3的转动带动汽车内原有的用于夹持汽车玻璃的托架上升或下降,从而操控汽车玻璃的上升和下降。为了达到较好的传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传动带4上的传动珠为方珠。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取代现有的手摇车窗的摇动手柄,通过电机I的转动来代替手动,简单实用,而且采用方珠作为传动珠,使传动更稳定。结合图2所示的拆解图,电机I的输出轴11可采用键槽和键的配合来带动主动件转动,也可采用涡轮蜗杆传动。本实施例中采用涡轮蜗杆传动,可在传动转动的同时改变转动的方向。由于蜗杆的加工制造比较复杂,所以本优选实施例中,选用国际标准蜗杆作为输出轴11。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传动珠上套有胶管5,胶管5可保护和固定传送带4的作用,其材质脚软,可上下弯曲。可直接套在传送带4上,安装容易。所述胶管5 上还可套上可拆卸的定位塑料件51,以固定胶管5,使胶管5内的传送带运行更加稳定,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胶管5上套有4个定位塑料件51,每个胶管5上套有2个。采用涡轮蜗杆传动时,主动件2应考虑其上的齿形与电机I的输出轴11上的齿形相互配合,直齿的加工较为简单,但传动没有斜齿轮平稳,故本优选实施采用斜齿轮23作为与输出轴11配合的主要传动部件。电机I旋转时带动斜齿轮23转动,斜齿轮23再通过传送带4带动从动件3转动。由于汽车玻璃的面积一般都不大,所以控制其上升和下降时的单位高度应较小, 所以可采用齿数稍多的斜齿轮23与输出轴11配合。同时斜齿轮23的齿数会影响其自身的强度,故也不宜过多,一般斜齿轮23的齿数为40-60,在本实施例中,其齿数为55。本实施例中的主动件I的具体结构中还包括一个转盘22,所述转盘22套于斜齿轮 23的外部,将斜齿轮23与电机I的输出轴11连接。转盘22的一侧设置有容纳部21,与转盘22固定连接在一起,电机I的输出轴11插入该容纳部21中固定,斜齿轮23套在转盘22 内部后,斜齿轮23的边缘上的斜齿与输出轴11上的斜齿配合连接,达到传动的目的。斜齿轮23与输出轴11的传动处会产生扭矩,长期使用时,该扭矩可能会造成斜齿轮23与输出轴11配合的松动,所以在转盘22上设有加强筋29,加强筋29位于斜齿轮23 与电机I的输出轴11的连接处,保证本优选实施例在长期使用时的稳定和安静。所述主动件I还包括上盖24,所述上盖24的中部设有一个可旋转的突出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齿241 ;上盖24通过所述内齿241与斜齿轮23固定在一起,可与斜齿轮23同步旋转。当斜齿轮23旋转时,会与上盖24摩擦,为了减小磨损,在斜齿轮23和上盖24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垫片25,所述垫片25套在上盖24中部突起的圆孔上。所述转盘22、斜齿轮23、垫片25和上盖24的边缘上均开设有连接位,通过所述连接位将其连接于一体。工作时,电机I启动,输出轴11在容纳部21内旋转,带动转盘22中的斜齿轮23 转动;同时,也带动上盖24中部的圆孔转动。垫片25套在所述圆孔上,其上的连接位251 与斜齿轮23的连接位231,以及上盖24的连接位241连接在一起。转盘22和上盖24将所述各个组件密封连接在一起,形成可移动和固定的主动件I。[0025]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机构也可采用手动操作,由于上盖24的中部有可旋转的突出圆孔,该圆孔可套在斜齿轮23上,其内壁的内齿241,与斜齿轮23上的斜齿相互啮合,若手动转动上盖24上的圆孔,也可带动斜齿轮23转动,从而带动从动件3转动,达到操作汽车玻璃上升和下降的目的。从动件2可采取与斜齿轮23不同的齿数和结构,只需与传动带4配合传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从动件2与斜齿轮23齿数和大小相同,具有可换性。其外部也可盖上上盖, 以保护内部的齿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中的主动件2可安装在现有的汽车玻璃手摇手柄的位置, 从动件3与主动件2平行放置,且主动件2和从动件3与汽车内部原有的托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可用于现有汽车玻璃控制装置的改装和维修,也可与现有的托架等配件组合作为通用型的汽车玻璃升降器。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玻璃升降控制结构,包括电机、主动件、从动件和传动带,所述主动件装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从动件隔开,且通过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从动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上的传动珠为方珠。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珠上套有胶管,所述胶管上可拆卸的套有定位塑料件。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一个斜齿轮,所述电机旋转时带动所述斜齿轮转动,所述斜齿轮通过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从动件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轮的齿数为40-6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还包括一个转盘,所述转盘套于所述斜齿轮外部,将所述斜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斜齿轮与电机输出轴的连接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中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内螺纹将所述斜齿轮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于所述上盖上,并位于所述斜齿轮与上盖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斜齿轮、垫片和上盖的边缘上均开设有连接位,通过所述连接位将其连接于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玻璃升降控制结构包括电机、主动件、从动件和传动带,所述主动件装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从动件隔开一定距离,且通过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传动带上的传动珠为方珠。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主动件转动后,所述主动件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从动件转动。所述主动件和从动件的转动带动汽车内原有的、用于夹持汽车玻璃的托架上升或下降,从而操控汽车玻璃的上升和下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取代现有手摇车窗的摇动手柄,通过所述电机的转动来代替手动,简单实用,而且采用方珠作为传动珠,取代现有的圆珠传动,使传动更稳定。
文档编号E05F15/10GK202347993SQ20112034026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陈铭洪, 陈顺锦 申请人:陈顺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