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开口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的帘线张力控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96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开口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的帘线张力控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建筑开口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且更特定地涉及一种用于防止这类遮阳帘中使用的在延伸位置与收缩位置之间提升和降低遮阳帘中的水平轨的升降帘线缠结的系统。有关技术的描述建筑开口的可伸缩遮阳帘已经使用了许多年。这类可伸缩遮阳帘的早期形式是指软百叶窗,其中在帘线梯上支撑多个水平安置、垂直可分隔的狭条,且利用允许狭条提升或降低以将遮阳帘相对于安装所述遮阳帘的建筑开口而在收缩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移动的控制系统。狭条也可以绕水平轴、纵轴倾斜,以将遮阳帘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最近已发展出蜂窝帘,其中水平或垂直安置的蜂窝是可横向折叠的,分别在水平轨或垂直轨之间延伸,使得通过将轨朝彼此或离开彼此移动,遮阳帘可跨建筑开口而收缩或延伸。利用水平轨以延伸和收缩遮阳帘的可伸缩遮阳帘通常利用升降帘线系统以提升或降低一条或多条轨,以实现将轨互连的可折叠帘材料的延伸或收缩。在早期的可伸缩遮阳帘或帘中,可折叠帘材料的一个边缘会被固定到首轨,其也包括遮阳帘的控制系统,同时所述帘材料的相对边缘被连接到可移动底轨,所述底轨可通过控制系统分别收缩或延伸遮阳帘而被提升或降低。换句话说,通过朝首轨提起下轨,帘材料将在其之间折叠,直到遮阳帘完全收缩。通过降低底轨,帘材料将跨建筑开口而延伸。随着这类可伸缩帘的演变,已发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的遮阳帘,其通常包括首轨、可移动顶轨和可移动底轨,其中帘材料在顶轨与底轨之间延伸。这类遮阳帘的控制系统利用可独立提升或降低顶轨和底轨的升降帘线组,使得遮阳帘变成通过将顶轨朝底轨降低的自顶向下遮阳帘,或通过将底轨朝顶轨提升的自底向上遮阳帘。此外,出于跨建筑开口的帘材料的定位的多样性,轨可定位在建筑开口内的任何高度,且在顶轨与底轨之间具有任何选择的间距。这类可伸缩遮阳帘遭遇的问题在于以下事实:升降帘线本身通常绕首轨内的卷轴缠绕,且当一条可移动轨移动经过被另一条可移动轨占据的位置时,升降帘线有时变得在其关联的卷轴上缠结,导致遮阳帘故障。虽然已作出努力来避免这种缠结,但是仍然在作出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且本发明已发展为补救法。
发明概要已设计依照本发明的一种帘线张力控制系统,以避免升降帘线绕其在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类型的可伸缩遮阳帘的首轨内的缠绕卷轴的缠结。本发明通过提供邻近的螺纹杆对而解决问题,所述螺纹杆对被调适用来和与其关联的缠绕卷轴一致地旋转,且其中缠绕卷轴还与可折叠帘材料所附接的特定的轨关联。由于轨是用关联的升降帘线来提升或降低,因此实现帘线卷轴的旋转和绕其缠绕升降帘线,螺纹轴与其一致地旋转,且包括邻接螺母,所述邻接螺母随着螺纹轴旋转而沿着其长度平移。螺纹轴对(其中每一对的一个轴与每条轨关联)足够接近地定位,使得每个轴上的邻接螺母将在螺母的预选位置彼此接合,使得在所述轨的任何可取的相对位置处可避免一条轨超过另一条的移动,因此避免与每个缠绕卷轴关联的升降帘线缠结。可通过参考优选实施方案的以下详细描述,结合图,以及从随附权利要求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和细节。附图简述

图1是以完全延伸状态示出且整合本发明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的等距图。图2是类似于图1的等距图,其中遮阳帘的顶轨已被降低。图3A是使用于图1和图2的遮阳帘中的首轨和控制系统的分解等距图。图3B是示出顶轨和底轨和在其之间延伸的图1和图2中所示的遮阳帘的可折叠织物的分解等距图。图4是示出图3A和图3B中图示的遮阳帘的组件的等距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件。图5A是图1和图2的遮阳帘定位在建筑开口内且处于图1的完全延伸位置的正视图,其中顶轨邻近首轨,且底轨邻近建筑开口的底部。图5B是类似于图5A的正视图,其中顶轨已被降低,同时维持底轨邻近建筑开口的底部。图5C是类似于图5B的正视图,其中底轨已被提升到与降低的顶轨呈接近地间隔的关系。图是类似于图5A的正视图,其中底轨已被完全提升以将遮阳帘置于完全收缩状态中。图6是沿着图4的线6-6获取的放大局部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开顶式外壳组件的俯视等距图,其中移除了
一些部件。图8是沿着图6的线8-8获取的截面。图9是沿着图6的线9-9获取的截面。图10是沿着图6的线10-10获取的截面。图11是沿着图6的线11-11获取的截面。图12是向下看本发明的帘线张力系统中使用的邻接螺母的正视等距图。图13是向下看本发明的帘线张力系统的邻接螺母的后视等距图。图14是向下看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螺纹轴组件的扩大端的等距图。图15是向下看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螺纹轴的较小端的等距图。图16A是向下看本发明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示出邻接螺母在当遮阳帘如图5A中所示地安置时其将在的位置。图16B是示出邻接螺母在当遮阳帘处于图5B的状态时其将采用的位置的俯视平面图。图16C是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邻接螺母采用遮阳帘处于图5C中图示的位置时其将在的位置。图16D是示出邻接螺母采用当遮阳帘处于图中图示的状态时其将在的位置的俯视平面图。图17A是以完全延伸状态示出且整合本发明的帘线张力系统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可伸缩遮阳帘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等距图。图17B是示出图17A的遮阳帘的放大等距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分。图18是类似于图17A的等距图,其中顶轨被完全提升,且中间轨被完全降低以将覆盖物置于完全收缩的位置。图19A是首轨和控制系统的分解等距图,所述控制系统被限制在图17A中图示的遮阳帘的首轨内。图19B是图示了图17A的遮阳帘的上帘板和中间轨的分解等距图,其中去掉了一些部件。图19C是示出图17A的遮阳帘的中间轨、下帘板和底轨的分解等距图。图20是沿着遮阳帘的顶轨、中间轨和底轨示出图17A的遮阳帘的控制系统的等距图,其中去掉了一些部件。图2IA是示出完全延伸且在建筑开口内的图17A的遮阳帘的正视图。图21B是类似于图21A的正视图,其示出顶轨已被部分地提升,且中间轨部分地降低。图21C是图17A的遮阳帘的正视图,其示出顶轨已被完全提升,且中间轨提升到与顶轨呈相邻的关系。图21D是图17A的遮阳帘的正视图,其示出中间轨已被完全降低,且顶轨已被降低到与中间轨呈相邻关系。图21E是图17A的遮阳帘的正视图,其示出顶轨已被完全提升,且中间轨完全降低。图22是沿着图20的线22-22获取的放大局部视图。图23是图22中所示的帘线张力控制单元的正视图。图24是沿着图22的线24_24获取的截面。图25是沿着图22的线25-25获取的截面。图26是沿着图22的线26-26获取的截面。图27是图22中所示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开顶式外壳的俯视等距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件。图28是向下看图22中所示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中使用的螺纹轴的扩大端的等距图。图29是向下看图28中所示的轴的较小端的等距图。图30A是图22中所示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邻接螺母定位在当遮阳帘处于图21A的位置时其将在的位置。图30B是图22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邻接螺母定位在遮阳帘处于图21B的位置时其将在的位置。图30C是图22中所示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邻接螺母定位在遮阳帘处于图21C的位置时其将在的位置。图30D是图22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邻接螺母在遮阳帘处于图21D的位置时其将采用的位置中。图30E是图22中所示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其中邻接螺母在遮阳帘处于图21E的位置时其将采用的位置中。图31是本发明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开顶式外壳的等距图,其中移除了一些部件。图32是向下看第三实施方案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中使用的螺纹轴的扩大端的等距图。图33是类似于图32向下看螺纹轴的相对端的等距图。图34是向下看入开顶式外壳的俯视平面图,其中一对螺纹轴固定在其中。图35是如图34中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正视图。图36是类似于图34示出了处于邻接关系的邻接螺母的俯视平面图。图37是类似于图36示出了彼此分离的邻接螺母的俯视平面图。图38是沿着图37的线38_38截取的局部垂直截面,其示出了如图37中虚线所见的下轴的邻接螺母。图39是沿着图36的线39_39截取的局部垂直截面,其示出了如图36中虚线所见的底轴的邻接螺母。图40是沿着图39的线40-40截取的放大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16D图示了建筑开口 42 (图5A至图OT)中使用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40的配置,其中遮阳帘整合了根据本发明的帘线张力系统的第一实施方案64。如图1至图4中最佳地看到,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具有首轨46、顶轨48、底轨50、定位在顶轨与底轨之间且将顶轨与底轨互连的可折叠帘材料52,和用于独立地提升和降低顶轨和底轨的控制系统54。虽然帘材料可以是任何可横向折叠的材料,但是出于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其被图示为包括多个水平延伸、纵向连接的蜂窝56的板,蜂窝56可横向折叠使得板可如图1中所示地完全延伸,或如图2中所示地完全收缩。板或帘材料的顶部边缘58沿着其长度以任何常规方式被固定到顶轨的底面,如使用定位在最上端蜂窝内且被困在顶轨的下表面中提供的通道(未作图)内的锚条60 (图3B)。类似地,板中的最下端蜂窝被附接到底轨的顶面,其中锚条62可通过最下端蜂窝而插入,且被困在底轨顶面中的通道内。以这种方式,顶轨和底轨离开彼此或朝彼此的相对移动分别导致帘材料的板被展开或收缩。图3A和图4中最佳地看到,遮阳帘的顶轨48和底轨50被提升和降低,同时通过控制系统54而保持水平安置且彼此平行。如下文的描述中将了解,控制系统包括两个相同组件54A和54B,其在首轨内相逆,其中一个组件54B提升和降低首轨48,且另一个54A提升和降低底轨50。出于简洁的目的,将只详细描述这些组件的一个54A。本发明的张力控制系统64以将在下文描述的方式整合控制系统的两个组件54A和54B,以提供受肯定的控制系统,其防止形成控制系统的每个组件的一部分的升降帘线90缠结。参考图3A,将描述在另一个组件左边或上方示出的控制系统组件54A,且可看见其包括非圆形横截面的伸长水平安置的驱动轴68,其大体上从首轨的一个端帽70延伸到相对的端帽72。在左边的端帽70处提供驱动皮带轮74,其具有由多个径向延伸的夹持齿76界定的圆周通道,使得定位在通道内的环形控制帘线78可通过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环转控制帘线而在任一个方向旋转驱动皮带轮。控制帘线具有整合在其内的坠线80,以促进控制帘线被系统操作者的环转。如应了解,一个控制系统组件54A在首轨46的左端具有其环转控制帘线78,而另一个控制系统58B组件在首轨的右端具有其控制帘线。驱动皮带轮74可操作地枢转于常规制动器或双向离合器82内,使得当与驱动皮带轮关联的控制帘线78没有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环转时,制动器使驱动皮带轮保持在固定位置。只要控制帘线被环转,控制帘线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的移动释放了制动器以允许可取的旋转。这种制动器的一个实例可在美国专利第7,571,756号中找到,所述案与本申请案属共同所有者,且其内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在制动器82的输出端提供齿轮减速单元84以相对于输入速度而减小输出旋转速度。换句话说,输入到齿轮减速单元的一个完整旋转可能在输出端产生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旋转。取决于由首轨46的长度所决定的帘材料重量和遮阳帘宽度,这种齿轮减速单元可能必要或可能不必要。如果利用齿轮减速单元,那么其可以是本领域中熟知的常规类型。齿轮减速单元84的输出端容纳非圆形驱动轴68的左端,以便取决于驱动皮带轮74的旋转速率而以预定旋转速率旋转驱动轴。驱动轴的旋转使常规帘线缠绕卷轴86C旋转,缠绕卷轴86C安装在所述轴上以与其共同旋转,且可旋转地位于以常规方式固定在首轨46内的托架88内。可在前述的美国专利第7,571,756号中找到典型的缠绕卷轴和托架,且详细地公开于所述案中,所述案与本申请案属共同所有者,且其内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可以肯定地说,帘线缠绕卷轴锚定升降帘线90C的一端,其相对端支撑底轨50,使得底轨通过卷轴的旋转而被提升或降低时,与其关联的升降帘线绕卷轴缠绕或从卷轴解开。卷轴被设计用来随着升降帘线材料绕其缠绕而自动地轴向移位以防止缠结,但应了解,如果在卷轴被过度缠绕或过少缠绕的一些情况下,关联的升降帘线可变得缠结。正是设计了本发明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以减小这种缠结的可能性。本发明的帘线张力系统64的螺纹轴元件92在前述缠绕卷轴86C的右边,并且还安装在驱动轴68上以与其共同旋转,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可以肯定地说,螺纹轴元件具有通过其的与驱动轴相同的非圆形横截面的纵向通路94,使得螺纹轴与驱动轴一致地旋转。驱动轴68支撑帘线张力系统64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帘线缠绕卷轴86E,从前述的帘线缠绕卷轴86C来看,第二帘线缠绕卷轴与第一个相同,且还是可旋转地位于固定在首轨46内的托架88中。随着升降帘线90C从第一帘线缠绕卷轴出来,与第二缠绕卷轴关联的升降帘线90E连接到底轨。出于本发明的目的,且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前述的向下延伸且固定到底轨50的升降帘线90C和90E分别与缠绕卷轴86C和86E关联,以取决于驱动轴68以及因此与其操作关联的缠绕卷轴86C和86E的旋转方向而实现底轨的提升和降低。如图3A中所示的驱动轴的右端以任何常规方式在首轨46右端的端帽72中枢转,使得取决于与其关联的控制帘线78的环转方向,驱动轴出于双向旋转而在首轨内支撑。参考图4,分别与第一帘线缠绕卷轴86C和第二帘线缠绕卷轴86E关联的前述升降帘线90C和90E可看到从其关联的缠绕卷轴向下延伸通过顶轨48中的索环96,且随后向下延伸到底轨50,此处其延伸通过第一索环98,且接着通过第二索环100向上返回,在第二索环100处升降帘线的末端可被打结或另外地提供有到底轨的附接件。以这种方式,将看到前述驱动轴68和关联的缠绕卷轴86C和86E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将导致底轨独立于顶轨而提升或降低。控制系统组件54B (其没有明确描述,但图3A中示出为在前述控制系统组件54A的右边)使其帘线缠绕卷轴86B和86D支撑从第二控制系统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升降卷轴向下延伸的升降帘线90B和90D,且延伸通过顶轨中的第一索环102,且随后向上通过邻近索环104,此处帘线90B和90D的末端可被打结或另外固定到顶轨48,使得控制系统的第二组件(其独立于第一组件)的旋转将导致顶轨随着升降帘线90B和90D分别从其关联的卷轴86B和86D缠绕或解开而提升或降低。从上文应了解,如果操作者想要提升或降低底轨50,同时使顶轨48不移动,那么控制系统的第一组件54A将通过旋转其关联的控制帘线78而操作。顶轨可以同样地通过环转其关联的控制帘线而被提升或降低。以这种方式,帘材料52可以有限数量的状态而被定位在顶轨与底轨之间,其中这些状态中的四个图示于图5A至图中。在图5A中,所述帘跨建筑开口 42完全延伸,其中通过将底轨降低到开口的底部且将顶轨提升到邻近遮阳帘的首轨46而将其安装。在图5B中,底轨被留在建筑开口底部,而顶轨已跨所述开口而被降低约一半。图5C图示了顶轨被留在图5B中所示的位置,但底轨已被提升到与顶轨呈邻近的关系。图示出顶轨定位在开口顶部,且底轨移动到与其呈邻近的关系,使得遮阳帘在提升位置中完全收缩。现在明确地看本发明的帘线张力系统,其被提供用来防止升降帘线90在控制帘线78操作时缠结,从上文的描述应了解,每个控制系统组件54A和54B具有呈安装在关联的驱动轴68上以与其共同旋转的相同螺纹轴92的形式的帘线张力系统的组件。每个螺纹轴可能在图14和图15中最佳地看到包括螺纹主体106,其具有在螺纹一端直径减小的较小端108和在螺纹的相对端的扩大端110。纵向通路94示出为通过非圆形横截面(与驱动轴的横截面相关)的螺纹轴的整个长度,以提供螺纹轴与驱动轴(螺纹轴安装在驱动轴上)的共同旋转。每个螺纹轴的扩大端具有以距螺纹轴的关联端较短间距而整合形成于其上的一个大环112,且一个整合的中间或中部环114处在从所述大环朝螺纹轴的相对较小端间隔开的距离。与中间环相同直径的整合的内环116处在从所述中间环还是朝螺纹轴的相对较小端间隔开,其中出于将在下文描述的目的,内环最接近螺纹轴较小端的面上形成有径向锥形的齿或钩118。如可能在图3A中最佳地看到,每个螺纹轴的扩大端110定位在其关联的驱动轴68上,以便处于如图3A中所见的螺纹轴的右端。每个螺纹轴92具有螺纹连接于其上的相同邻接螺母120,其中邻接螺母具有通过其的螺纹通路122以用于在螺纹轴上螺纹接收,以及扩大的上端124和下端126。出于将在下文描述的目的,在下端的下表面中提供纵向凹槽128,且钩块体130贴附到邻接螺母面对螺纹通路122上方的扩大端110的面,以便面对内环116的相对面(其上形成有钩118)。以这种方式,当邻接螺母邻近内环而定位以受肯定地防止螺纹轴在一个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时,钩可邻接所述块体。参考图3A、图6和图7,可看到每个螺纹轴92可旋转地定位在开顶式外壳132内,所述外壳以任何适当方式连接到首轨46,以便相对于其无法移动。开顶式外壳在螺纹轴的相对端可旋转地支撑每个螺纹轴,其中托架134在外壳的相对端形成于外壳内部。如可能通过参考图6而最佳地了解,螺纹轴彼此以较小距离纵向安置。首先看如图6中所见的最上端的轴92A或如图3A中所见的左边的轴,在螺纹轴的大环112与中间环114之间界定的空间或圆周凹槽136容纳了外壳中形成的导向指状物138,以防止螺纹轴明显地纵向移位到左边,如图6中所见。外壳的壁上形成类似的指状物140,以突起到中间环与内环116之间界定的圆周空间142中,以帮助防止螺纹轴的纵向平移(尤其是在其旋转时)。参考如图6中所见的下螺纹轴92B,或如图3A中所见的右边的螺纹轴,将看见其大环112在提供于外壳的内表面中的凹槽144内导向,且另一个指状物146在外壳的邻近壁中形成,其突起到中间环114与内环116之间的环形空间142中,以尤其在螺纹轴的旋转期间防止关联的螺纹轴纵向或轴向移位。图6中还可以了解到,下螺纹轴的大环突起到上螺纹轴的中间环与内环之间的间隙142中,这进一步确保了两个螺纹轴之间的受肯定的轴向关系,使得其总是受肯定地相对于彼此轴向定位于图6中图示的可取的预定位置。参考图9,可看到每个邻接螺母120螺纹安装于其关联的螺纹轴92上,且通过沿着外壳的底面向内延伸的纵向肋148而在外壳132内可滑动地导向。因此防止了邻接螺母在其关联的螺纹轴旋转时旋转。相反,取决于轴的旋转方向,螺母沿着螺纹轴的长度平移。参考图9还应了解,邻接螺母彼此横向重叠,使得其无法沿着其关联的螺纹轴的长度而彼此经过。以这种方式,当邻接螺母接合另一个邻接螺母时,受肯定地防止螺纹轴在导致邻接的方向上进一步旋转。类似地,一旦邻接螺母的面上的块体130接合了内环116的面上的钩或齿118,那么受肯定地防止每个邻接螺母朝螺纹轴的扩大端110进一步旋转。即使制成螺母和轴的材料可能足够软以允许螺母到内环的一些压缩(这将因此允许略微超过可取的旋转程度),所述齿与块体之间的操作接合还是提供了即时防止螺纹轴进一步旋转的受肯定的措施。应了解,本发明的张力控制装置64被设计用来维持对螺纹轴92和驱动轴68的旋转以及因此对升降帘线和其关联轨的提升和降低的非常精确且受肯定的控制。这改进了随着升降帘线绕其关联的缠绕卷轴缠绕或从其关联的缠绕卷轴解开时对升降帘线的控制,且没有这种受肯定的控制,在现有技术的系统中升降帘线的缠结已经成为问题。缠结通常出现在一条可移动轨朝另一条移动,且继续所述移动从而将第二条可移动轨从其位置驱出而在与第二轨关联的升降帘线上产生松弛时,这有时在关联的升降帘线绕其关联的帘线缠绕卷轴缠绕之处产生缠结。由于邻接螺母120的重叠,应了解,控制系统组件是操作相关的,且通过在遮阳帘的组装期间可取地且适当地定位所述邻接螺母,可获得对升降帘线的可取控制以防止缠结,这是因为可防止一条轨接合另一条轨且将另一条轨从位置驱出。为了最佳地描述系统的操作,图5A至图分别与图16A至图16D相关,以示出在如图5A至图中图示的顶轨48与底轨50的相对和对应位置处的邻接螺母120的位置。显然,顶轨和底轨的相对位置具有有限数量,但出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只图示了这些位置的四个,以及因此的建筑遮阳帘40的状态。如前文所提及,如图16A至图16D中所见的顶部螺纹轴92A与底轨50关联,使得其旋转导致底轨提升或降低。如图16A和16D中所见,底部螺纹轴92B与顶轨48关联,且其旋转与顶轨的移动相关。首先看图5A和图16A,应了解,顶轨被定位在其邻近首轨46的最高位置,且关联的邻接螺母的位置接近于关联螺纹轴92B或下轴的左端,如图16A中所见。底轨被定位在其邻近建筑开口的底部的最低位置,且其关联的邻接螺母被定位在其关联螺纹轴92A或上螺纹轴的右端,如图16A中所见。因而,下邻接螺母永远无法定位在比其在图16A中所呈现的更左边,因为顶轨在其可以去的最高处,且由于底轨在其可能去的最低处,与底轨关联的邻接螺母在其可以去的最右边。接着看图5B和图16B,应了解,底轨50仍然在其最低位置,使得与其关联的邻接螺母120 (如图16B中所见的上螺母)还没有移动,且处在其螺纹轴92A或上螺纹轴的右端,如图16B中所见。然而,上轨48已被降低,且随着其被降低,其关联的邻接螺母(下螺纹轴上的螺母,如图16B中所见)已被平移到右边。接着看图5C和图16C,上轨48保持于图5B中其所在的位置,且因而如图16C中所见,下螺纹轴92B上的其对应的邻接螺母120在与其在图16B中所占据的相同位置处。然而,底轨50已被提升,且随着其被提升,如图16C中所见,顶部轴92A上的其关联的邻接螺母已被平移到左边,且实际上已经邻接了下邻接螺母,使得在所述方向上不可能进一步旋转。当然,这对任一个螺纹轴给出了非常受肯定的旋转停止,这将导致其关联的邻接螺母朝彼此进一步移动,且因此也受肯定地停止了所关联的帘线缠绕卷轴的旋转,这防止了任一条轨的进一步移动以及与其关联的升降帘线的可能缠结。通过将邻接螺母适当地定位在其关联的螺纹轴上,无论上轨和下轨被定位在建筑开口本身内的何处,还是可以控制上轨与下轨之间的间距,且其无法比例如图5C和图中图示的预定间距更接近。参考图和图16D,应了解,上轨48已被提升到开口 42的顶部,使得其关联的邻接螺母120 (在下轴92B上,如图16D中所见)已被平移到其在图16A中所占据的位置,且同时如图16D中所见,与上邻接螺母120关联的底轨50已被提升到底轨与顶轨的可取最接近间隔,这当然出现在如前文所提及的邻接螺母彼此接合时。如前文所提及,邻接螺母的邻接提供了非常受肯定且突变的系统,以防止关联的驱动轴进一步旋转,使得避免了上轨与下轨之间的织物的进一步压缩以及更糟糕的轨从位置不可取地移动开,以及因此避免了升降帘线可能的缠结。从上文应了解,所利用的系统不仅用于在无穷可变的位置之间提升和降低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的上轨和下轨,而且通过使用所述的帘线张力系统,提供了非常受肯定和即时的系统,以防止可导致缠结以及因此导致遮阳帘故障的轨的不可取的移动。接着参考图17A至图30E,图示了具有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方案152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的第二配置150。然而,从下文的描述应了解,控制系统154包括组件154A和154B,但是其帘线张力控制部分152与前述的帘线张力控制部分相同之处在于即使可移动轨与帘材料的两个不同的可压缩板156和158关联,遮阳帘内还是只有两条轨可移动。看图17A至图18,可看见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的这种配置150包括与结合第一配置所述的首轨相同的首轨46、可折叠帘材料的顶部板156和可折叠帘材料的底部板158。帘材料的顶部板156使其最上端的蜂窝以常规方式从首轨46悬挂,如用锚条(未作图),且通过使用锚条,其底部边缘通过顶部板的最下端蜂窝而连接到顶轨160。底部板158的最上端蜂窝还是用锚条(未作图)或通过任何其它适当系统而连接到中间轨162的下表面,其中底部板的底部或最下端蜂窝以类似的方式连接到底轨164。遮阳帘的这种配置的底轨被固定到建筑开口 42的框架的极端166 (图21A至图21E),因此其无法移动。类似地,首轨被安装在适当的支架(未作图)上,因此其无法移动。然而,顶轨160和中间轨162可通过结合图1至图16D的第一配置所述的类型的控制系统154A或154B而相对于彼此且独立于彼此而上下移动,除了帘线张力系统152是其的第二实施方案。参考图17A,遮阳帘152被完全延伸,其中顶部板156完全延伸,且底部板158完全延伸,在这个位置,顶轨160与中间轨162相邻。图18图示了顶轨已被提升,以将上板收缩到邻近首轨46的折叠位置,且中间轨已被降低以将下板折叠成邻近底轨164的收缩位置。图17B是示出遮阳帘在图17A的位置中的放大图,其中由于尺寸限制,移除了一些部分。接着看图19A至图20,应了解,如上文所提及,为操作所述遮阳帘,利用具有两个相同但相逆的控制系统组件154A和154B的首轨46。这个配置的控制系统组件与图1至图16D的配置的唯一不同在于不同的帘线张力系统152(这将在下文中描述),以及静止的固定导向帘线168(图19A、图19B和图20)从首轨46中的锚定位置延伸到底轨164以在遮阳帘的操作中导向顶轨160和中间轨162的移动的事实。在遮阳帘的这个配置中,图19A中所示的在另一个组件154B左边和上方的控制系统组件154A具有分别与其缠绕卷轴172C和172F关联的升降帘线170C和170F,其中帘线170C和170F向下延伸,且以类似于本发明第一配置中所述的方式的方式使其下端锚定到中间轨162 (图20)。如图19A中所图示,与另一个控制系统组件或下控制系统组件154B关联的升降帘线170B和170E向下延伸,且还是以与本发明第一配置所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而锚定到顶轨。因而,如图19A中所见,上控制系统组件或左边控制系统组件154A的操作提升或降低了中间轨162,同时如图19A中所见,下组件或右边组件154B的操作提升或降低了顶轨160。可了解,顶轨和中间轨每个独立于彼此而垂直移动,且因此可在帘线张力系统152的操作参数内被定位在建筑开口内的任何可取位置。然而,用遮阳帘的这种配置,无论顶轨的定位,上板段将总是从首轨延伸到顶轨,且无论中间轨的定位,下帘组件将总是从底轨延伸到中间轨。接着参考图22至图29,将描述帘线张力控制系统152。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案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还是包括两个相同的螺纹轴174和两个相同的邻接螺母120,其与前述的以及图13和图14中所示的部件相同。如图28和图29中最佳地看到,螺纹轴具有伸长的螺纹本体部分178,较小直径端180和较大直径端182,具有通过螺纹轴的非圆形横截面的纵向延伸通路184,以将其关联的控制系统组件的驱动轴横截面与其相关,使得螺纹轴与关联的驱动轴68 —致地旋转。螺纹轴的较大直径端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第一直径的外环186,其从相同直径的中间环188间隔开,以在其之间界定圆周通道190。中间环继而从较大直径环192间隔开,在其之间形成又一个圆周通道194,其中较大直径环具有形成于其上的面对螺纹轴的较小端180的锥形径向钩或齿196。第一个环和中间环每个都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对准突片198,其没有除了促进以驱动轴与螺纹轴之间可取的关系而将螺纹轴组装在驱动轴上之外的操作功能。如所提及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152还包括在每个螺纹轴上的邻接螺母120,其中如前文所提及,所述邻接螺母与结合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方案所述的邻接螺母相同。在图27中最佳地示出,且在图24至图26中以与螺纹轴174A和174B的操作关系示出,螺纹轴在开顶式外壳200内可旋转地支撑。然而如图22中所见,应了解,螺纹轴类似于所述第一实施方案而彼此纵向偏移,且使螺纹轴的相对端可旋转地容纳于托架202中,其受肯定地将螺纹轴相对于外壳而定位。当然,外壳以任何适当方式固定地定位在首轨46内。首先参考上螺纹轴174A,如图22中所见,以及参考图24至图27,应了解,外壳200具有形成于底壁上的竖立指状物204,其被调适用来延伸到螺纹轴上的外环186与中间环188之间的间隙中,以防止上螺纹轴移位到左边。竖杆206形成于直接邻近上螺纹轴的中间环的外壳侧壁上,其中竖杆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偏置弹簧208,其中弹簧的一个臂210延伸通过外壳侧壁中的孔212,且被锚定在孔212中,且弹簧的相对端接合了大环192面对中间环的表面。因此弹簧208将螺纹轴偏置到左边,如图22中所见,将外环保持抵靠邻接指状物204,以确保轴相对于外壳和因此首轨本身的可取定位。看下螺纹轴174B,如图22中所见,以及图24至27,将看到另一个邻接指状物214被提供在外壳的底壁中,且邻接大环192面对中间环188的面而定位。这个邻接指状物防止下螺纹轴移位到右边。下螺纹轴偏置到右边,其中第二弹簧216安装在外壳的相对侧壁上的第二竖杆218上,其中所述弹簧与第一弹簧相同,具有延伸通过侧壁中的孔220且被锚定在孔220中的一个指状物,且弹簧的相对臂222接合了外环186面对中间环的面,以便将下螺纹轴偏置到右边,且进入与邻接指状物214的受肯定邻接。已发现弹簧偏置系统对于受肯定地将螺纹轴相对于外壳而定位是可取的,使得即使在螺纹轴旋转期间也没有移动以及安装于其上的邻接螺母因此的平移。接着看图21A至图21E,其示出遮阳帘的五个不同位置,以及其有关的分别在图30A至图30E示出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152的视图,可了解帘线张力控制系统如何提供用于控制螺纹轴68和因此的缠绕卷轴172的旋转的受肯定的系统,以防止与缠绕卷轴关联的升降帘线170缠结。首先看图21A,将看到顶轨160近似定位在建筑开口 42的中间,其中与其相邻定位的中间轨162也在建筑开口的近似中心。如图30A中所见,上轴174A上的邻接螺母176在关联的螺纹轴的近似纵向中心,且与下螺纹轴174B上的邻接螺母邻接,所述邻接螺母也在其螺纹轴的近似纵向中心。如图21A中所示,正是当轨160和162邻接时,邻接螺母也被邻接是可取的,以防止操作者试图将上轨或中间轨朝上轨或中间轨的相对侧多于可取地移动(这可导致与缠绕卷轴关联的升降帘线缠结)。因而如图30A中所见,螺母的对接受肯定地防止了轨移动超过其邻接,如图21A中所示。在图21B中,上轨160已被提升较短距离,而中间轨162已被下降缩短的距离,这导致上邻接螺母176移位到右边,且下邻接螺母移位到左边,进入单独的位置。参考图21C,顶轨160已被提升到靠近遮阳帘的首轨46,使得其关联的螺母176(图30C中所示的下邻接螺母)接近螺纹轴174B的左端,且中间轨162已被提升到与顶轨邻接,使得邻接螺母还是被接合,因为轨没有朝彼此进一步移动是可取的,因为其可能导致升降帘线缠结。当然,邻接螺母的邻接受肯定地防止任何的进一步移动,且因此防止缠结。看图21D,中间轨162已被降低到相当接近底轨164,且顶轨160已被下降到与中间轨呈邻接相邻关系。再一次说明,虽然其关联轴上的螺母176已被移位到右边,但是因为顶轨和中间轨两者已被降低,所以螺母176就像顶轨和中间轨这样邻接,以受肯定地防止轨朝彼此的任何进一步移动。如上文所提及,这防止了升降帘线缠结的可能性。参考图21E,顶轨160已被提升到邻近首轨46,且中间轨162已被降低到邻近底轨164,使得与轨关联的螺母176 (如图30E中所见)由顶轨和中间轨的定位决定而分离。因而应了解,用帘线张力控制系统152的这个实施方案,通过防止顶轨和中间轨朝彼此比可取更进一步的移动,与驱动轴68上的缠绕卷轴关联的升降帘线缠结的可能性被降低,因为已知一条轨朝另一条的压缩移动会导致升降帘线缠结,尤其是一条移动轨将第二条可移动轨从位置移出,在与第二条可移动轨关联的升降帘线上产生松弛时。此外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螺纹轴被受肯定地定位以便不受其旋转或邻接螺母通过弹簧偏置系统(其将螺纹轴保持抵靠形成于外壳中的固定指状物)的邻接而影响。图31至图40示出了依照本发明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方案,其中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本实施方案可应用于与先前所述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配置的任一个结合使用。换句话说,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方案将和在可移动顶轨与底轨之间存在单个可折叠板的配置一起工作,或者在存在两个可折叠板的的配置中工作,其中可折叠上板从固定首轨延伸至可移动顶轨,且底板从可移动中轨移动至固定底轨。如在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先前两个所述实施方案中,第三实施方案包括下文要详细描述的开顶式外壳240,其中两个相同螺纹轴242可旋转地定位在其中且被插键至相关驱动轴244用于遮阳帘中的可移动轨之一,且其中每个螺纹轴在其上具有螺纹邻接或调整螺母246,其重叠邻近螺纹轴的螺母使得所述螺母在遮阳帘中的可移动轨之一不需要进一步移动时彼此邻接。首先参考图32和图33,图示了第三实施方案中使用的螺纹轴242,且可见所述螺纹轴242沿着中空轴250具有螺纹段248,其中所述中空轴在其中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通道252以与驱动轴244的横截面关联,使得螺纹轴与如先前两个所述实施方案中的驱动轴一致地旋转。在所述螺纹轴的较大端,外环254和内环256被设置成具有相同直径且间隔开以便在其间界定圆周凹槽258。外环在其外面上具有从内环延伸开的径向齿260,其中所述齿界定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扁平接合表面262,同时内环在其向内导向面上具有避开外环的相同邻接齿264。如图34、图36和图37可最好地看到,螺纹轴被调适用来固定在图31的开顶式外壳240中,使得所述螺纹轴在相对方向上延伸,亦即,一个轴(如图34、图36和图37中所见的上轴)的较大端处于外壳的右端且如图34、图36和图37所见的下螺纹轴的较大端处于所述外壳的左端。外壳在相对端处具有适当的托架266和托架268以可旋转地支撑螺纹轴的关联端,使得所述螺纹轴可在托架内旋转且随着所述螺纹轴旋转,沿着如先前所述实施方案中的螺纹轴的长度平移关联的邻接螺母246。外壳的底壁272上的轨270在由关联驱动轴旋转关联螺纹轴时防止螺母相对于外壳旋转但是允许所述螺母沿着螺纹轴的长度平移。如参考图31可最好地明白,具有托架266支撑螺纹轴242的较大端的外壳240的端具有横向延伸的肋274,所述横向延伸肋274具有从外壳的底壁272向上投射且向外隔开或朝向外壳的邻近端的矩形横截面,垂直延伸邻接突片276被定位成邻接如下文将描述的外环254上的径向齿260。横向肋274向内的是大致Z形的弹簧臂278 (可以是金属或塑胶),其具有如例如图38和图39所见锚定至外壳的水平下脚部280,在中间位置中垂直延伸的中脚部282和从下脚部的端延伸朝向外壳的相对端的上脚部284。上脚部的自由边缘286被定位成接合关联螺纹轴的内环256且在朝向外壳中支撑螺纹轴的较大端的端的方向上产生轴的抵抗移动。参考图36,邻接螺母246示出为彼此邻接,此将是与每个螺纹轴242关联的可移动轴相对于彼此紧密定位且处在不希望它们朝向彼此作任何进一步移动的位置时的情形。图34示出了如关联可移动轨彼此分离时分开的邻接螺母,且图37示出了更进一步分离的邻接螺母,且其中与两个可移动轨的最上面个关联的底螺纹轴(如图37中所见)的邻接螺母与其关联螺纹轴的内环256的邻接,并且与和内环的径向齿264接合的邻接螺母上的径向肋288邻接,以防止任何螺纹轴在将造成其邻接螺母朝向内环移动的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参考图38和图39,图示了弹簧臂278和横向肋274以及邻接突片276的操作。换句话说,图38和图39是通过如图34、图36和图37中所见的上螺纹轴242的截面,其螺纹轴与遮阳帘中的两个可移动轨的最下面个关联。如果可移动下轨的控制帘线正在造成上螺纹轴上的邻接螺母246如图38和图39所见平移至左边的方向上旋转,或者如果与遮阳帘中的最上个可移动轨关联的下螺纹轴旋转使得其邻接螺母如图39所示被平移至右边,那么螺母将最终变成如图39所示般接合。当此发生时,如图39所示,邻接螺母将通过开始在相对方向上朝向其抵抗关联弹簧臂278的偏置的较大端推动其关联螺纹轴而作出反应,此允许螺纹轴在朝向其较大端的方向上平移少许,直至螺纹轴上的外环接合或大体上接合外壳中的关联邻接突片276,所述突片276接着与外环上的径向接合齿260对准,如图39可见。当然,这会定位螺纹轴,因此其无法在将造成其关联邻接螺母朝向彼此平移因此终止遮阳帘中的其关联轨的移动的方向上旋转。因此,应了解,第三实施方案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允许可移动轨开始朝彼此产生移动,但是一旦开始产生移动,一个轨朝另一个轨的移动将会归因于所述帘线张力控制系统内相关邻接突片276上的径向齿260的相互关系而存在非常积极的阻碍。依照上文,应了解,已经在两个不同配置中且利用抵御升降帘线缠结于其缠绕卷轴上的帘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三个不同实施方案示出了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通过将螺纹轴上的邻接螺母与缠绕卷轴和关联的升降帘线相关以防止轨朝彼此过度移动而防止了缠结,已发现这种过度移动会增加升降帘线缠结的可能性。虽然已经以一定程度的特殊性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公开内容是通过举例而进行,且在没有脱离随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详细的或结构上的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建筑开口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其包括以下组合: 首轨; 至少两条水平安置、可垂直移动的轨,其支撑可折叠帘材料的至少一个板; 贴附到每条轨的至少两条柔性升降帘线; 与每条轨关联的控制系统组件,每个组件包括:伸长的驱动轴;用于将所述驱动轴绕其纵轴往复且可逆地旋转的系统;缠绕卷轴,其可与所述驱动轴旋转且连接到升降帘线使得所述升降帘线可绕所述缠绕卷轴缠绕或从所述缠绕卷轴解开,所述轨的垂直移动受所述升降帘线绕所述卷轴的缠绕和解开的影响,和 帘线张力控制系统,其用于防止所述升降帘线变得在所述缠绕卷轴处缠结,所述帘线张力控制系统包括:与每个驱动轴关联且可与每个驱动轴一致地旋转的螺纹轴;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轴的每个上以沿着关联的轴平移移动的螺母,所述螺纹轴上的所述螺母沿着关联的螺纹轴而在其行进路径上重叠,据此在所述螺母与邻近螺母接合时,所述驱动轴将被禁止在预定方向上旋转,从而禁止所述驱动轴上的所述缠绕卷轴旋转; 所述帘线张力控制系统还包括外壳,其中所述螺纹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中的固定邻接件与所述螺纹轴接合,以防止所述轴在预定方向上的预定量的轴向移动,且所述外壳中的弹性构件将所述轴的每个抵靠所述固定邻接件而偏置,所述外壳还具有侧壁和底壁,其中所述弹性构件被安装在所述底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其中所述螺纹轴包括用于与所述固定邻接件接合的关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帘,其中所述突起是轴向间隔的径向延伸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其中所述固定邻接件是在所述底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帘,其中存在至少两个所述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帘,其中所述固定邻接件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在所述环中的两个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帘,其中所述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径向齿,所述径向齿用于与固定邻接件接合以防止所述螺纹轴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帘,其中所述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径向齿,所述径向齿用于与所述关联螺纹轴上的所述螺母接合。
全文摘要
提供了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遮阳帘的帘线张力系统,以通过将缠绕卷轴的旋转与安装在与所述缠绕卷轴一致旋转的螺纹轴上的平移螺纹螺母相关而防止升降帘线绕关联的缠绕卷轴缠结,据此与升降卷轴关联的螺母的邻接防止了与所述卷轴关联的轨过度移动,以及因此与其关联的所述升降帘线的缠结。
文档编号E06B9/32GK103168146SQ20118002509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8日
发明者T·M·德鲁, J·C·费尔瑙, S·M·藤田, J·L·斯伯雷 申请人: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