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开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74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开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开窗系统。
技术背景
现有建筑的门窗,在不适合使用平开窗的位置上通常安装平移窗,特别是住宅窗户,大都使用铝合金平移窗,即窗户的开启或关闭是靠左、右移动窗扇来完成的。这类窗户的特点一般都配置有窗纱,当窗户开启时能够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正常流通。现有的电动开窗器,无论是链条式、螺杆式、齿条式的电动开窗器,通常只能固定在室内的窗框上。其主要缺陷是1.占用室内空间,影响室内装饰和窗体设计效果;2.特别是当开窗机出现故障或停电等因素导致开窗机不能正常工作时,原先固定在窗扇上用于驱动窗扇移动的连接机构,此时便成了窗扇的锁紧机构,要移动窗扇必须先拆除锁紧机构,甚至要拆开整机;这在遇到紧急情况,如刮风、下大雨需要及时关窗时,或其他情况需要及时开窗时,开窗机便成了窗扇移动的障碍。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开窗系统,该电动开窗系统不仅能够实现窗户的电动控制,而且能够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直接进行手动开关窗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电动开窗系统,包括窗框、左窗扇、右窗扇,窗框的内底部分别设有前轨道和后轨道,左窗扇和右窗扇的底部边框内分别设有滑轮,左窗扇和右窗扇的底部边框内设有的滑轮分别位于窗框的内底部分别设有的后轨道和前轨道上, 还包括电动开窗机,该电动开窗机含有外壳、减速箱、电机、驱动轮、控制器、左行程开关、右行程开关,控制器设置在外壳内的一侧,减速箱通过其支架设置在外壳内的另一侧,电机通过其支座设置在外壳内中部,电机与减速箱的输入轴相连,驱动轮设置在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外壳与驱动轮相对应的部分设有开口,驱动轮的一小部分穿过该开口露出外壳之外,电动开窗机安装在所述左窗扇的底部边框内的一侧,电动开窗机的驱动轮位于所述窗框的内底部设有的后轨道上,电动开窗机的驱动轮的周面形状与后轨道的形状相配,左行程开关和右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左窗扇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左行程开关和右行程开关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窗框的内底部设有的后轨道的右侧设有限位块,开窗时,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减速箱带动驱动轮转动,使左窗扇在所述后轨道上向右移动、直至设置左窗扇右侧面上的右行程开关的触点与所述后轨道的右侧设有的限位块相碰,这时控制器切断对电机的供电;关窗时,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减速箱带动驱动轮转动,使左窗扇在所述后轨道上向左移动、直至设置左窗扇左侧面上的左行程开关的触点与所述窗框的左侧内壁面相碰,这时控制器切断对电机的供电。
所述的驱动轮由镶块与橡胶套压装组合而成。
所述后轨道上设有防滑套。
所述防滑套的侧面上冲有若干个异形孔。
所述左行程开关和右行程开关均为微动开关。
在上述电动开窗系统中,由于电动开窗机隐藏安装在左窗扇底部边框内的一侧中且其驱动轮位于后轨道上,同时在左窗扇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左行程开关和右行程开关,因此,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轮可以带动左窗扇在后轨道上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关窗和开窗的电动控制;一旦电动开窗机出现故障或停电等因素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时, 由于驱动轮仅仅位于后轨道之上,因此只需用手将左窗扇装有电动开窗机的一侧略微提起,使驱动轮脱离后轨道,这时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后轨道上移动左窗扇,直接进行手动开关窗户。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开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动开窗机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中1.左侧内壁面,2.左行程开关,3.左窗扇,4.内底部,5.控制器,6.电机, 7.减速箱,8.异形孔,9.防滑套,10.前轨道,11.镶块,12.橡胶套,13.窗框,14.右窗扇, 15.右行程开关,16.驱动轮,17.外壳,18.后轨道,1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一种电动开窗系统,包括窗框13、左窗扇3、右窗扇14。窗框13的内底部4分别设有前轨道10和后轨道18。左窗扇3和右窗扇14的底部边框内分别设有滑轮,左窗扇3和右窗扇14的底部边框内设有的滑轮分别位于窗框13的内底部4分别设有的后轨道18和前轨道10上。电动开窗系统还包括电动开窗机,该电动开窗机含有外壳 17、减速箱7、电机6、驱动轮16、控制器5、左行程开关2、右行程开关15。控制器5设置在外壳17内的一侧,减速箱7通过其支架设置在外壳17内的另一侧,电机6通过其支座设置在外壳17内中部。电机6与减速箱7的输入轴相连,驱动轮16设置在减速箱7的输出轴上。外壳17与驱动轮16相对应的部分设有开口,驱动轮16的一小部分穿过该开口露出外壳17之外。电动开窗机安装在所述左窗扇3的底部边框内的一侧,电动开窗机的驱动轮16 位于所述窗框13的内底部4设有的后轨道18上。电动开窗机的驱动轮16的周面形状与后轨道18的形状相配,左行程开关2和右行程开关15分别设置在左窗扇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左行程开关2和右行程开关15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5相连。所述窗框13的内底部4设有的后轨道18的右侧设有限位块19。开窗时,电机6在控制器5的控制下通过减速箱7带动驱动轮16转动,使左窗扇3在所述后轨道18上向右移动、直至设置左窗扇3 右侧面上的右行程开关15的触点与所述后轨道18的右侧设有的限位块19相碰,这时控制器5切断对电机6的供电。关窗时,电机6在控制器5的控制下通过减速箱7带动驱动轮 16转动,使左窗扇3在所述后轨道18上向左移动、直至设置左窗扇3左侧面上的左行程开关2的触点与所述窗框13的左侧内壁面1相碰,这时控制器5切断对电机6的供电。为减轻驱动轮16的重量、增大驱动轮16与后轨道18之间的摩擦力,增强左窗扇3的移动效果, 所述的驱动轮16可由镶块11与橡胶套12压装组合而成。为进一步增大驱动轮16与后轨道18之间的摩擦力和增强左窗扇3的移动效果,所述后轨道18上设有防滑套9。为进一步增强左窗扇3的移动效果,所述防滑套9的侧面上冲有若干个异形孔8。由于所述防滑套9的侧面上冲有若干个异形孔8,因此当驱动轮16上橡胶套在受力变形时,能与防滑套9 侧面的异形孔8有相互啮合的传动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左窗扇3的移动效果。为了使上述电动开窗系统结构紧凑,所述左行程开关2和右行程开关15均为微动开关。由于是电动开窗机隐藏安装在左窗扇3的内部,因此从外部看保留了窗户原有设计效果,同时没有占用室内的空间。本实施例仅说明了在左窗扇3上装有电动开窗机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 也可以在右窗扇14上装有电动开窗机,或者在左窗扇3和右窗扇14上同时装有电动开窗机。在上述电动开窗系统中,由于电动开窗机隐藏安装在左窗扇3底部边框内的一侧中且其驱动轮16位于后轨道18上,同时在左窗扇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左行程开关2 和右行程开关15,因此,在控制器5的控制下,驱动轮16可以带动左窗扇3在后轨道18上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关窗和开窗的电动控制;一旦电动开窗机出现故障或停电等因素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时,由于驱动轮16仅仅位于后轨道18上,无任何锁紧装置,因此只需用手将左窗扇3装有电动开窗机的一侧略微提起,使驱动轮16脱离后轨道18,这时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后轨道18上移动左窗扇3,直接进行手动开关窗户。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开窗系统,包括窗框、左窗扇、右窗扇,窗框的内底部分别设有前轨道和后轨道,左窗扇和右窗扇的底部边框内分别设有滑轮,左窗扇和右窗扇的底部边框内设有的滑轮分别位于窗框的内底部分别设有的后轨道和前轨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开窗机,该电动开窗机含有外壳、减速箱、电机、驱动轮、控制器、左行程开关、右行程开关,控制器设置在外壳内的一侧,减速箱通过其支架设置在外壳内的另一侧,电机通过其支座设置在外壳内中部,电机与减速箱的输入轴相连,驱动轮设置在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外壳与驱动轮相对应的部分设有开口,驱动轮的一小部分穿过该开口露出外壳之外,电动开窗机安装在所述左窗扇的底部边框内的一侧,电动开窗机的驱动轮位于所述窗框的内底部设有的后轨道上,电动开窗机的驱动轮的周面形状与后轨道的形状相配,左行程开关和右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左窗扇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左行程开关和右行程开关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窗框的内底部设有的后轨道的右侧设有限位块,开窗时,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减速箱带动驱动轮转动,使左窗扇在所述后轨道上向右移动、直至设置左窗扇右侧面上的右行程开关的触点与所述后轨道的右侧设有的限位块相碰,这时控制器切断对电机的供电;关窗时,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减速箱带动驱动轮转动,使左窗扇在所述后轨道上向左移动、直至设置左窗扇左侧面上的左行程开关的触点与所述窗框的左侧内壁面相碰,这时控制器切断对电机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轮由镶块与橡胶套压装组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轨道上设有防滑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套的侧面上冲有若干个异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行程开关和右行程开关均为微动开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开窗系统,包括窗框、左窗扇、右窗扇,还包括电动开窗机,该电动开窗机含有外壳、减速箱、电机、驱动轮、控制器、左行程开关、右行程开关,电动开窗机安装在所述左窗扇的底部边框内的一侧,电动开窗机的驱动轮位于窗框的内底部设有的后轨道上,左行程开关和右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左窗扇的左、右侧面上,后轨道的右侧设有限位块,开窗时,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减速箱带动驱动轮转动,使左窗扇在所述后轨道上向右移动、直至左窗扇上的右行程开关的触点与后轨道上的限位块相碰;关窗时,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减速箱带动驱动轮转动,使左窗扇在后轨道上向左移动、直至左窗扇上的左行程开关的触点与所述窗框的左侧内壁面相碰。
文档编号E05F15/20GK102536040SQ2012100545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5日
发明者陈宝传 申请人:陈宝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